教学案例
课 题 第七章 第三节 力的平衡 课 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依据生活经验认识平衡力和平衡状态的概念,会判断物体受到的力是否为平衡力。2.经历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过程,归纳、总结结论。3.会利用二力平衡的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
教学难点 利用二力平衡的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式 讨论式、讲授式
教具学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目的
【演示ppt3、4】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了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生活中,这些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了吗?观察静止的小鸟、匀速行驶的汽车引导学生分析静止的小鸟受到重力,有向下运动的趋势,受到支持力,支持力阻力小鸟向下运动,作用效果可以相互抵消。同理分析汽车。提问:为什么受到力的作用时,物体也能保持静止状态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回答:力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演示ppt5】讲解二力平衡与平衡状态物体如果在两个力的作用下,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该物体处于平衡状态。这两个力就互称为平衡力。观察图像,房间里静止的物体,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匀速下落的降落伞,加深对平衡状态的理解【板书】第三节 力的平衡二力平衡物体如果在两个力的作用下,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该物体处于平衡状态。这两个力就互称为平衡力。【ppt6】通过三个例子,进行简单的受力分析,讲解二力平衡。静止不动的花瓶,受到重力和支持力;匀速下落的跳伞员和降落伞,受到重力和阻力;吊着不动的吊灯,受到重力和拉力。这些物体都是二力平衡状态。【ppt7】加深对平衡力的理解搬而未起、推而不动时,物体的受力情况虽发生改变,但仍处于静止状态,其受力仍然平衡。可以通过分析推箱子没有被推动的角度进行理解,注意强调此时没有推动,并不是推力小于阻力。【ppt8】提问:如果处于平衡状态下的物体只受两个力作用,这两个力要满足什么条件才能平衡呢?引导学生发表见解:1.两个力的作用效果要能相互抵消,那么它们大小一定相等。2.刚刚那些实例中,两个力都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并且方向都是相反的。3.这两个力还需要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思考讨论后回答听讲、思考,记录听讲、思考、回答听讲、思考听讲、讨论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主动思考,引入平衡力和平衡状态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二力平衡与平衡状态的概念,能判断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引导学生掌握物体二力平衡状态。激发学生思考,引出探究实验:二力平衡状态的条件。
【ppt9、10】根据上述讨论,列出猜想。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根据想法对实验器材进行讲解。【ppt11~15】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可让学生在课前准备需要用到的相关实验器材)【ppt16、17、18】对实验记录的现象进行分析讨论,得出二力平衡的条件。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注意:所用的两个托盘、两个小车要相同;应选择较光滑的桌面和质量较大的砝码,这样可以减小阻力对实验的影响。总结出四个词语:同体、等大、反向、共线。【板书】二力平衡的条件 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巧记:同体、等大、反向、共线。【ppt19、20、21】讲解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可以根据运动状态求受力:弹簧测力计测量摩擦力和重力;分析相关实例,掌握解题技巧。【ppt22】根据受力情况分析运动状态:该内容难度较大,老师可根据情况进行讲解。当阻力大小等于重力大小时,跳伞运动员将匀速下落。【ppt23】对比讲解二力平衡和相互作用力【板书】三、二力平衡与相互作用力【ppt24、25】组织学生解答例题通过习题,加深本本节课知识点的理解。【ppt26】进行小结。【ppt27】布置作业。 小组交流实验、听讲、讨论思考、讨论并回答、记录听讲、讨论、回答听讲、思考、记录思考并回答 通过实验交流,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得出二力平衡的条件。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掌握二力平衡条件应用的解题技巧。
板书设计 第三节 力的平衡一、二力平衡物体如果在两个力的作用下,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该物体处于平衡状态。这两个力就互称为平衡力。二、二力平衡条件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巧记:同体、等大、反向、共线。二力平衡与相互作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