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方案
课 题 第三章 光和眼睛 第7节眼睛与光学仪器 课 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了解眼睛的简单构造和眼睛视物的原理。2.通过实验模拟,了解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的方法。3.了解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光学仪器的用途。4.通过对光学仪器的介绍,使学生认识物理学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科技方面的应用。增强学生对物理的热爱。5.通过介绍显微镜、望远镜的发展和功能的增强,使学生认识科技对人类生活和社会间的重要性,了解科技的持续性发展将加深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激发学生对科学和技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 了解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的方法。
教学难点 了解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光学仪器的用途。
教学方式 讨论式、讲授式
教具学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目的
【演示ppt3】让学生看到各种各样的美景,引出问题:人眼是如何看到各种各样的美景的。【ppt4、5】通过眼睛的剖面图,讲解眼睛的结构。通过光路图,引导学生思考,眼睛成像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类似,都是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眼睛中的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板书:一、眼睛1、结构: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等2、原理:与照相机成像类似,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ppt6】回忆凸透镜成像规律。对于同一个凸透镜,焦距不变,物距减小、像距变大。但是看东西时无法实时调节物距和像距,引导学生思考,那么眼睛是怎样调节的呢?结合用手机或照相机的过程,可以通过调节焦距的方式看远近不同的物体,引出眼睛也可以通过调节晶状体的方式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ppt7】引导学生看远处和看书本,提问学生,长时间看手机或电脑会怎样?引出眼睛观察远处和近处物体的不同。【ppt8】通过光路图和图片可以观察到,眼睛在看远处物体:晶状体放松,晶状体变薄,焦距变大;看近处物体:晶状体收缩,晶状体变厚,焦距变小;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有的人能看清近处,有的人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呢?引出近视眼与远视眼。【ppt9、10】可以让近视的同学说一下感受,讲解近视眼的成因:晶状体太厚,聚光能力太强,成像在视网膜前方,看不清远处物体。因此引导学生思考,晶状体太厚该怎么办呢?可以佩戴凹透镜矫正:配戴用凹透镜做成的近视眼镜,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近视眼镜可以使像往后移动,成在视网膜上。顺带讲解激光手术的原理,激光手术,全名:激光光学角膜切削术,其实就是讲角膜削薄一点,帮助记忆近视眼的成因是因晶状体太厚。板书:二、近视眼成因:晶状体太厚,成像在视网膜前方矫正:佩戴凹透镜【ppt11、12】通过近视眼,引导学生思考远视眼,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都与近视眼相反:板书:三、远视眼成因:晶状体太厚,聚光能力太强,成像在视网膜前方,看不清远处物体;矫正:配戴用凹透镜做成的近视眼镜,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近视眼镜可以使像往后移动,成在视网膜上【ppt13】讲解老花眼的成因,老花眼是看不清近处的物体,类似远视眼。【ppt14】总结近视眼与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巩固记忆。【ppt15】通过图片观察到这些光学仪器都是用凸透镜成像的,但是用途和成像情况都不同,那他们的原理是什么呢?【ppt16】通过图片观察到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像。【ppt17】通过实验和光路图可知,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因此放大镜的物距在一倍焦距以内,物距大于像距。且凸透镜越厚,折光能力越强,焦距越小,放大倍数越强,通常选用焦距较小,较厚的凸透镜作为放大镜。板书:四、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u<f ,u>v【ppt18】通过照相机的剖面图,了解照相机的构造。【ppt19】通过照相机的光路图,引导学生了解照相机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像。照相机的物距大于两倍焦距,像距在一倍到两倍焦距之间。板书:五、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u >2f 2f >v>f【ppt20】理解照相机为什么可以将像保存下来,主要是光敏元件的作用。【ppt21】展示各种各样的照相机。【ppt22】通过投影仪的光路图,引导学生了解投影仪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像。投影仪一倍到两倍焦距之间,像距大于两倍焦距。板书:六、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2f >u>f,v>2f【ppt23】播放动图,通过显微镜下的美丽图像,引入显微镜。【ppt24】讲解显微镜的结构,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再下面的反光镜有两面,一面是平面镜,一面是凹面镜,都可以利用光的反射照亮被观察的物体,凹面镜可以使光会聚,比使用平面镜时更亮。还有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都是用来调节镜筒的高度,载物台用来放载玻片。板书:七、显微镜1.结构:目镜、物镜、反光镜、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载物台。【ppt25】通过显微镜的光路图让学生更清晰的看清显微镜目镜、物镜的成像情况,并引导学生回顾之前所学的知识,让学生回答物镜、目镜的成像情况分别对应之前所学的哪个光学仪器的镜头。【ppt26】总结显微镜的成像情况,巩固刚才的知识。板书:2.显微镜的原理:物镜:相当于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ppt27】简单介绍显微镜的发展历程:在16世纪末,由一位名叫札恰里亚斯~詹森的荷兰眼睛制造商发明,詹森虽然是发明显微镜的第一人,但并没有发现显微镜的真正价值。直到17世纪,显微镜由荷兰人安东尼.范.列文虎克,发明改进,开始真正应用于科学研究,显微镜大大扩充了人类的视野,把人类的视觉从宏观引入微观,通过了解动物体内的细微结构,直接导致了19世纪细胞学、微生物学等学科的建立。光学显微镜能看清细胞等微观的物体,要想看清更为细小的分子,原子,需要用到电子显微镜。 【ppt28】播放动图,要想探索宇宙的奥秘,光靠眼睛是不够的,需要望远镜,引入望远镜。【ppt29】通过望远镜的光路图让学生更清晰的看清望远镜目镜、物镜的成像情况,并引导学生回顾之前所学的知识,让学生回答物镜、目镜的成像情况分别对应之前所学的哪个光学仪器的镜头。【ppt30】总结望远镜的成像情况,巩固刚才的知识。板书:八、望远镜望远镜的原理:物镜:相当于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ppt31】对比显微镜和望远镜,引导学生区分和记忆,两者的目镜都是放大镜,区别在于物镜,可以直接从应用上面去记忆。显微镜的目的是放大,因此物镜相当于投影仪,望远镜的目的是望远,物距大,因此物镜相当于照相机。 【ppt32、33】介绍哈勃太空望远镜和中国天眼。【ppt34、35】组织学生进行随堂练习。【ppt36】进行课堂小结【ppt37】拓展眼镜的度数计算,【ppt38】布置作业。 听讲思考、听讲、记录听讲并思考、讨论。听讲并思考、讨论。思考、听讲、记录思考、听讲、记录思考、听讲、记录听讲并思考、讨论听讲并思考、讨论听讲思考、听讲、记录思考、记录听讲思考、听讲、回答问题听讲并思考、讨论听讲并思考、讨论听讲、思考、回答。听讲、记录听讲、记录听讲 引导学生思考了解眼睛的结构及成像原理通过对比照相机和眼睛的成像情况及调节方法,了解眼睛是如何看清远近不同物体了解近视眼的成因及矫正,并记忆光路图了解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并记忆光路图讲解放大镜的应用了解照相机的结构和原理,能够理解光路图。能够通过光路图看出成像特点,物距、像距的特点。了解投影仪的结构和原理,能够理解光路图。能够通过光路图看出成像特点,物距、像距的特点。引入显微镜了解显微镜的结构和原理,能够理解光路图。结合凸透镜成像规律,加深显微镜成像原理的记忆引入望远镜了解望远镜的结构和原理,能够理解光路图。能够区分并记忆显微镜和望远镜。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巩固新知知识拓展
板书设计 第7节眼睛与光学仪器一、眼睛1、结构: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等2、原理:与照相机成像类似,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二、近视眼成因:晶状体太厚,成像在视网膜前方矫正:佩戴凹透镜三、远视眼成因:晶状体太薄,成像在视网膜后方矫正:佩戴凸透镜虚像由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形成,不能呈现在光屏上。四、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u<f ,u>v五、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u >2f ,2f >v>f六、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2f >u>f ,v>2f七、显微镜1.结构:目镜、物镜、反光镜、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载物台。2.显微镜的原理:物镜:相当于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八、望远镜望远镜的原理:物镜:相当于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