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课件 2022-2023学年初中地理粤教版七年级上册(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1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课件 2022-2023学年初中地理粤教版七年级上册(共3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10-23 08:42: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第一章 认识地球
第一节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古代人眼中的地球是怎么样的?
1.人类对地球的认识过程:
“天圆地方”的想像:古人由于认识上的局限,认为宇宙是由天地构成的,天是圆的,地是方的。
古代中国人的地球观:
“盖天说”:
认为天像一斗笠,中间高四周低,盖在地的上面;而地像一个倒扣的大盘子,也是中间高四周低。这样天和地的连接问题就可以解决。因为此种看法是把天比做大盖子盖在地上,所以称为“盖天说”。
张衡的“浑天说”:“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子中黄,孤居于天内,天大而地小。天表里有水,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
古代印度人的地球观:大地是一个圆盾,由三头大象驮着,站在乌龟背上。
古巴比伦人的地球观:大地是个龟背般隆起的空心山,大陆四面环绕着海水,有一个浑圆的巨大天罩盖在上面。
古埃及人的地球观:
认为高高的大山支撑着天空,而星星则从天上垂悬着。
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怀疑?
为什么“天涯海角”总走不到边?
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麦哲伦海峡
麦哲伦船队依次经过什么大洋:
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人类历史上最早带领船队完成环球航行的航海家是________ . 该船队从西班牙出发,首先进入________ 洋,绕过A洲南端进入________洋,1521年到达________群岛,艰难地横渡________ 洋,再经过B洲南端的________ , 最终回到了西班牙,此次航行方向一直是向________ (西、东),途中经过赤道的次数是________ 次。
麦哲伦
大西
太平
菲律宾
印度
好望角
西
4
麦哲伦环球航行的巨大意义就是充分的证明了地球的形状是个球体。
学生活动
有哪些事实可以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小组探究:
3、海船驶近时,先看见船帆,后才看见船身。
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的证据有什么?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4、登高望远
5、月食时从月亮上看到地球影子的一部分是圆弧形的。
5、月食时从月亮上看到地球影子的一部分是圆弧形的。
人往北走时,北边的星星越升越高,而南边的星星越来越低。
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有哪些?
1. 麦哲伦环球旅行
2. 从远处驶来的帆船,总先看到船帆,再看到船身
3. 登高望远
4. 月食现象
5. 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最直观,最得力的证据)
地球的卫星照片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人类对地球的认识过程:
天圆地方
盖天说
浑天说
麦哲伦环球旅行
卫星照片
天圆地方
球体
不规则球体
地球的大小
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
极半径是6357千米
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赤道周长4万千米
极 半 径
6357千米
赤 道 半 径
6378千米
地心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
庐山起义
北极
南极
地球是球形,在我们站的地球另一面的人是怎样站的?
怎么理解“坐地日行八万里”?
小结:
1. 认识地球的过程:
天圆地方说——“盖天说”——“浑天说”
2. 地球的形状: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3. 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
赤道周长约为-- 4万千米
地球表面积-- 5.1亿平方千米
4. 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有:
1. 麦哲伦环球旅行
2. 从远处驶来的帆船,总先看到船帆,再看到船身
3. 登高望远
4. 月食现象
5. 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最直观,最得力的证据)
练习:
1、地球的平均半径是( )
A 、6357千米 B、 6371千米
C 、6378千米
2、地球赤道的长度是( )
A 、4千米 B 、4万千米
C 、8万千米
B
B
3、麦哲伦环球航行依次经过的大洋是( )
A、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B、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
C、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c
4、最先证明地球是球形的事例是( )
A、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B、麦哲伦环球航行
C、人造地球卫星的使用
5、关于地球形状的正确的是( )
A、正球体
B、扁球体
C、不规则球体
D、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B
D
6.下列关于“人类对地球认识过程”的排序正确的是 ( )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④③②① D.③②④①
D
②浑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