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同步课件 2022-2023学年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4.3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同步课件 2022-2023学年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共2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10-23 08:56: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第四章 第三节 聚落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什么是聚落
聚落分类
聚落与环境
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1
3
2
4
C
地理
七年级上
什么是聚落呢?
聚落是指人类聚居的场所。
聚落
聚居——集中居住
——人类的聚居地
聚落的分类
乡村聚落
城市聚落
乡村和城市不仅是人们 ,也是人们进行 和 的场所。
居住的地方
经济活动
社会活动
牧村→放牧
林场→伐木
乡村聚落的不同类型
生产方式不同
还有哪些乡村景观呢?
渔村→捕鱼
乡村聚落
城市聚落
聚落 房屋高矮和多少 道路多少和宽窄 商店/学校/医院等生活设施 人口密度大小 自然景观改变多少情况
乡村
城市
高而多
矮且少
少而窄
多而宽




改变少
改变多
深入对比
乡村聚落
耕作
放牧
捕鱼
伐木
农村
牧村
渔村
林场
城市是由乡村发展演化而来的。
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城市聚落 ---------工业 、服务业等
区别
聚落一般来说,都选择在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
地形平坦
水源充足
土壤肥沃
自然资源丰富
交通便利
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有利条件
自然环境影响聚落的形态、规模、密度
1.平原地区:团块状,规模较大,密度大
2.山地、丘陵:位于山谷地带,条带状
3.河湖附近, 沿河流两岸和湖泊四周分布,条带状或环状
4.沙漠地区:分布在绿洲上,点状
西亚沙漠地区
沙漠地区
在热带沙漠地区,白天炎热,昼夜温差大,当地的房屋具有厚墙、窗小的特点。厚墙可以减少传入的太阳热量,小窗可以减少吹进的热风。
  热带地区全年高温多雨,乡村聚落中常见双层木楼或竹楼,就地取材,下层空着或放杂物,养牲畜,上层住人,因为上层风大凉爽,还可以避免潮湿。
竹楼
树屋
温带草原地区
蒙古包
选材轻便,便于搭建及拆卸。
圆锥形
大帐篷
便于拆装
适合游牧生活
黄土高原
窑洞:黄土高原特有的民居形式,就地取材。这里气候干燥,土质十分坚固牢靠,深达一、二百米,极难渗水。直立性很强的黄土,可随意挖凿而不会坍塌。 窑洞有厚厚的屋顶和墙壁,使得窑洞能保温也能隔热,冬暖夏凉。
寒带地区
寒带地区终年严寒,就地取材搭建冰屋,冰房子,很低矮,无窗户,保温效果好。可以抵挡极地寒风,形成独特的人文景观。
因纽特人交通工具是雪橇
云南的丽江古城
丽江古城古朴自然,兼有水乡之容、山城之貌,它作为有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城市,建筑融汉、白、彝、藏各民族精华,并且具有纳西族独特风采。
活动: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阅读教材中资料一、资料二的内容,并在课下搜集相关资料,讨论以下问题:
1.丽江古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有哪些主要特色?你怎样理解世界遗产委员会对丽江的评语?
2.丽江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
3.如果你去丽江旅游,作为一名旅游者,你能为保护丽江古城做些什么呢?
1.丽江古城具有保存完好的少数民族民居建筑、别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完整的水系和优美的自然风光,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典范。
2.过度开发、过度商业化、水源遭到污染,原有的民族文化和生活习俗受到影响和破坏。
3.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不乱扔垃圾、不污染水源、不大声喧哗、不攀折花木、不在文物古迹上乱刻乱画。
练习:
1、适合人类居住的聚落地区是( )
A、气候寒冷的北极地区 B、温带湿润的平原
C、干旱的沙漠 D、地势高峻的山区
2、因纽特人的房屋是( )
A、窑洞 B、竹楼
C、冰屋 D、渔船
3、属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规定保护的文化遗产是( )
A、所有的建筑物 B、主要指自然遗产
C、山西平遥古城 D、山东泰山
B
C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