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4.1《喜看稻菽千重浪》重难探究(共1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4.1《喜看稻菽千重浪》重难探究(共1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23 19:29: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喜看稻菽千重浪》
重难探究
优教高中语文名师系列
主题思想
1
重点难点
2
3
写作特色
4


CONTENTS
观点争鸣
教材要点 学科素养 高考考向
1.了解人物通讯的写作特点。 文化传承与理解
“探究新闻类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是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的一个高频考点,通常以主观题的形式进行考查,分值6~8分。
2.掌握人物通讯的写作方法。 审美鉴赏与创造
3.探究课文选材和设立小标题的特点。 思维发展与提升
4.探究新闻类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思维发展与提升
《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是一篇人物通讯,它全面地记叙了杰出的世界级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的优秀事迹和他在农业科研上取得的重大成果。文章从他的工作态度和方法、学术品格、道德操守、理想志向四个方面刻画了“杂交水稻之父”的光辉形象。袁隆平志存高远、开拓进取、无私奉献、品格高尚,富有创新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主题思想
1.课文写了哪几件事,分别体现了作为一名科学家的袁隆平哪些方面的品质?
重点难点
事件 品质
2001年春节后第二天,袁隆平领奖前仍在稻田里工作。 热爱并献身于农业科研事业的精神
1960年袁隆平发现了“天然杂交稻”的杂种第一代。 勇于实践,敢于探索的精神
1964年袁隆平找到了水稻雄性不育植株。 解放思想,破除迷信,敢于创新的精神。
1992年袁隆平发表文章批判贬斥杂交稻的文章。 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的精神
1993年袁隆平要求对推广“玉米稻”持慎重态度。 他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的精神。
1986年以来,袁隆平提出并实现了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思想,为我国粮食大幅度增产作出了突出贡献。 坚定为人民服务,造福人民。
袁隆平的两个心愿,要引导一场新的“绿色革命”。 体现了他矢志为中国和世界人民作贡献的精神。
2.袁隆平在研究杂交水稻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怎样解决的?
他并不迷信权威,而是认真分析,勇于创新,大胆试验,用事实证明了他的培育杂交水稻的理论设想是科学的,是切实可行的。
①权威论断的否定:杂交无优势;
②有些人的嘲笑:对遗传学的无知;
③有些学者认为:杂交制种无法应用于生产。
3.人物通讯需要以典型细节表现人物的个性特点及精神风貌。请选择课文中的具体细节进行赏析。
(1)2001年春节过后的第二天,湖南长沙马坡岭笼罩在薄雾之中,空中不时飘下雨点。袁隆平眯起双眼,出神地打量着这片几百亩大的试验田,然后跨过水渠,迈步走进田间。他蹲下身子翻看着土壤。
这段话主要通过动作和神情细节来描写袁隆平,表现他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眯起”“跨过”“走进”“蹲下”“翻看”等动词连用,突出了袁隆平工作之勤奋、认真、辛苦、细心。这段文字描写了一位平凡的“农民”形象,正是这平凡的外貌与伟大的贡献形成了极大的反差,更突出了袁隆平的不平凡一注重实践,对科学一丝不苟。
(2)突然,他那敏锐的目光停留在一蔸形态特异、鹤立鸡群的水稻植株上。他屏气静神地伸出双手,欣喜地抚摸着那可爱的稻穗,激动得几乎要喊出声来!
作者用“敏锐”“屏气静神”“欣喜”三个极富感染力的形容词,准确无误地抓住了主人公袁隆平在发现特异稻时的心情,再配以“停留”“伸出”“抚摸”三个动词,就更是详尽地突出了他工作认真专注,观察严谨细致,科研一丝不苟的个性。这两句感人的细节描述,交错地运用了传神的形容词和精确的动词,详尽地刻画出了一位平凡的“农民”形象,给人留下了深深的阅读印象。正是主人公平时严谨认真的态度,成就了他日后非凡的贡献,更凸显了袁隆平时时处处都能深入实践的不平凡精神。
(3)1964年7月5日,“泥腿子专家”袁隆平又走进了安江农校的稻田,去寻找水稻的天然雄性不育株。他头顶烈日脚踩淤泥弯腰驼背去寻找这种天然雄性不育株,已是第14天了。突然他的目光停留在一株雄花不开裂、性状奇特的植株上,这正是退化了的雄蕊。他马上把这株洞庭早籼天然雄性不育株用布条标记。袁隆平欣喜异常,水稻雄性不育植株,终于找到了。
这一段再现了袁隆平寻找和发现水稻天然雄性不育株时的生动情景。作者很好地用人物自己的行为、活动等细节来表现人物,让人物有血有肉,栩栩如生。一个“又”字写尽了这位科学家的那份执着和坚定。“头顶烈日脚踩淤泥弯腰驼背”刻画出袁隆平科研工作是何等艰辛。“突然…停留”“马上…标记”
“…欣喜异常”这几句通过袁隆平的目光、行动和心情三个细节,把袁隆平作为一个优秀科学家难能可贵的创新品质形象而具体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了。
4.如何理解引领“绿色革命”是他的心愿?
袁隆平是公认的“杂交水稻之父”,他客观地分析了现阶段培育的杂交稻的缺点为“三个有余,三个不足”。他有两个心愿:一是把“超级杂交稻”合成,二是让杂交稻走向世界。袁隆平又受聘为联合国粮食组织的首席顾问,多次出访指导他国,从1981年至1988年,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举办了38期国际杂交水稻培训班,培训了来自15个以上国家的一百多名科技人员。因此,这位作为世界上有影响的中国科学家之一的袁隆平,正在引导一场新的“绿色革命”。
本文围绕主题,选取可以突出人物个性的典型事例,把袁隆平对科学的追求分成了几个方面,多角度刻画人物。一写“实践是他发现真理的途径”,二写“创新是他的灵魂和本质”,三写“实事求是是他的立场和态度”,四写“引领‘绿色革命’是他的心愿”。作者在写每一个方面时又都选取了比较典型的材料,如在写“实践是他发现真理的途径”时,作者写到“突然,他那敏锐的目光停留在一蔸形态特异的水稻植株上。他屏气静神地伸出双手,欣喜地抚摸着那可爱的稻穗,激动得几乎要喊出声来!”这一细节描写,突出了袁隆平注重实践、专心研究的精神,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丰满。
写作特色
1.选材典型
本文材料众多,作者安排得井井有条。导语点明人物、时间、事件及人物的工作成果、意义。其中的“这位杂交水稻专家的研究成果,不仅使中国率先在世界上实现‘超级稻’目标,而且对解决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问题也具有重大意义”,是贯穿全文的中心线索。导语与后文是总分关系。主体部分,作者按人物的品质和事迹分类,列小标题组织材料,条理清晰明白,重点突出。各部分之间用过渡句或过渡段联系,使文章浑然一体。
2.结构清晰
本文多处运用细节描写,使人物活生生地“立”在了我们面前。如袁隆平深入田间地头的三个片段的描写。又如袁隆平谈梦的细节描写,生动地展现了袁隆平的高尚品德以及他为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幸福而努力追求的精神。
3.细处着笔
观点争鸣
由于突出的贡献,袁隆平几乎成了得奖专业户。在1998年一项无形资产评估中,“袁隆平”三个字的品牌价值估价超过一千亿元。然而荣誉和财富的不约而至并没有改变袁隆平作为科学家的本色。他说他并不在乎那些名利。而电影《求求你,表扬我》则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家住农村的打工仔杨红旗,为了满足当了一辈子劳模的父亲弥留之际的愿望,他去报社讲述自己如何解救一名险些被强奸的女大学生的事迹,可是没有人相信他,他便不断地四处讲述,终于引起了报社领导的重视,并派记者古国歌对事情的真实性进行调查。两人经过一番对话后,杨红旗竟然流着眼泪跪下求古国歌表扬自己。请就此谈谈你的名利观。
观点二
诸葛亮曾云:“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一个人如果要想有正确的名利观,就要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如果心中没有远大的目标,势必只会看重眼前的利益。历览古今中外无数英雄人物的精神境界,不难发现,只有视事业重如山,才能做到看名利淡如水。另外,还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欲望。俗话说:人到无求品自高。名利本身并不是人生追求的最终目标,但在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的情况下,金钱、名利对人的诱惑只会越来越强烈。如果抵御不了这种诱惑,就可能走上不归路。
你的观点是什么呢?
观点一
人都有七情六欲,自然也离不开追名逐利。司马迁在《史记》中曾经说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对名利的不同认识和选择,是衡量一个人人生观、价值观先进与落后的重要标准。名利观,实质上是人生观、价值观的综合反映。正当地追求名利没有错,在遵守法律的前提下获取名利,还应进行鼓励。但凡事过犹不及,一旦天天想着争名夺利,甚至不择手段,名利就变成了枷锁,不仅会使人道德沦丧,还可能把人推向罪恶的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