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4.1《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优质教学设计2(第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4.1《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优质教学设计2(第2课时)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23 19:35: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优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杰出的世界级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的创新精神和高尚品质。
2.引导学生学习掌握人物通讯的写法。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杰出的世界级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的创新精神和高尚品质。
难点:学习掌握人物通讯的写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袁隆平在水稻研究上的贡献,并引导学生体会他在科学上的执着精神。
2.分析课文中所塑造的袁隆平的形象。
重点难点
了解袁隆平在水稻研究上的贡献,并学习他在科学上的执着精神。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文正标题“喜看稻菽千重浪”引用了毛泽东《七律·到韶山》中的诗句,表达了作者对袁隆平研究成果和突出贡献的赞叹。这节课让我继续走近“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二、再读课文,分析概括内容
1.分小组归纳袁隆平在水稻研究上的贡献。
明确:(1)发现天然杂交稻株,找到了水稻雄性不育植株。
(2)发表了一篇论文《水稻雄性的不孕性》,开创了水稻研究的新纪元。
(3)提出了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
(4)两系杂交稻基本研究成功
(5)发表了《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重要论文。
(6)提出了超级杂交稻选育的指标、株型模式和技术路线。
2.合作探究袁隆平在科学上的执着精神。
明确:(1)为了发现杂交水稻的优良植株,一直坚持到田间试验、观察。
(2)在理论与事实发生矛盾时,袁隆平的态度是尊重权威但不崇拜权威。
(3)袁隆平写信用事实说明“杂交稻既能高产又能优质”,驳斥了一篇驳斥杂交稻的文章,纠正了人们的认识。
三、分析袁隆平的形象特点
小组讨论分析袁隆平的形象特点,归纳结论。
明确:文章从工作态度和方法、学术品格、道德操守、理想志向四个方面刻画出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形象,感人至深。
(1)注重实践,勇于探索。
挽起裤腿走下稻田,是人们从播种到收获季节见到的袁隆平最标准的“形象”。
(2)不崇拜权威,勇于创新。
袁隆平顶着权威学者的指责和压力,根据自己的实践,以科学家的胆识和眼光断定杂交水稻研究具有光辉的前景,并义无反顾地坚持研究。
(3)坚持事实,实事求是。
凡是涉及不顾农民利益、无视事实的事,他都能挺身而出毫不含糊地阐明事实。他通过列举一组数字,进行历史和现实的比较,反驳了说杂交稻是“三不稻”的传言。
(4)目标远大,不断进取。
1986年,袁隆平提出了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
1997年,他发表了《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重要论文。1998年在第19届国际水稻会议上,他认为中国在培育超级稻方面已走在世界前列。1997年,他提出了超级杂交稻选育的指标、株型模式和技术路线,选育出一批具有超高产潜力、米质优良的亚种间苗头组合。
四、表达方式
1.记叙是本文的主要表达方式。
2.在叙述中适当加人了一些议论,使人物形象得到画龙点睛的评价和深化。
五、拓展延伸
1.根据感动中国人物评委会给袁隆平的颁奖词,仿写段话,表达对袁隆平的深刻认识。
2.根据搜集的有关本文的资料,试着设计一段导语。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加深学生对课文的认知。)
板书没计
喜看稻菽千重浪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注重实践,勇于探索
创新是科学家的灵魂和本质——不崇拜权威,勇于创新
事实是科学家的空气——坚持事实,实事求是
饥饿的威胁在退却——目标远大,不断进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