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 熔化和凝固的现象及特点 练习 初中物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2022_2023学年)(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2.1 熔化和凝固的现象及特点 练习 初中物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2022_2023学年)(有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5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10-23 13:00:42

文档简介

第1章物态及其变化
二、熔化和凝固
第1课时 熔化和凝固的现象与特点
知识管理
1.熔化和凝固
熔  化:物质由__固态__变为__液态__的过程称为熔化.
凝  固:物质由__液态__变为__固态__的过程称为凝固.
2.熔点和凝固点
晶  体:具有__确定的熔化__温度的固体称为晶体.
非晶体:没有__确定的熔化__温度的固体称为非晶体.
熔  点:__晶体__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为熔点.
凝固点:__液体凝固__形成晶体时的温度为凝固点.
3.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熔化特点: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__吸__热,温度__不变__;非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__吸__热,温度__升高__. 
凝固特点:液体在凝固成晶体的过程中__放__热,温度__不变__.液体在凝固成非晶体的过程中__放__热,温度__降低__.
基础练习题
1.光滑细嫩的豆腐,经冷冻再解冻以后,会出现许多小孔,变成如图所示的“冻豆腐”.小孔产生的原因是豆腐里的水先__凝固__后__熔化__(填物态变化名称)而形成的.
2.小明在探究海波和石蜡的熔化规律时,设计了甲、乙两种方案(如图所示).
   
甲        乙
(1)实验应选用__甲__方案,其优点是__使物质受热均匀__ .
(2)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海波的温度/℃ 40 42 44 46 48 48 48 48 48 48 50 53
石蜡的温度/℃ 40 41 42 44 46 47 48 49 51 52 54 56
分析实验数据可知:
①实验过程中海波的温度变化情况是 __先升高,后不变,再升高__.
②石蜡的温度变化情况是__一直持续升高__.
3.为了探究物质熔化的规律,小靖同学所在的学习小组选取了冰与海波两种物质.
(1)在探究“冰的熔化规律”实验中,宜选用__碎冰块__(填“碎冰块”或“体积较大的冰块”).
(2)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小靖他们做岀了熔化图像,如图甲、乙所示,他们发现冰和海波在熔化过程中,虽然不断吸收热量,但温度__不变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且在熔化时一直保持__固液共存__状态.
(3)根据图像甲、乙可知,冰的熔点是__0__℃,海波的熔点是__48__℃.
4.如表是小明在完成“探究某种物质的凝固规律”时记录的实验数据.
时间/min 0 0.5 1 1.5 2 2.5 3 3.5 4 4.5 5 5.5 6
温度/℃ 70 64 59 55 52 49 48 48 48 48 47 45 43
(1)小明观察到该物质在凝固过程中温度__不变__,__放出__热量.
(2)该物质的凝固点是__48__℃.
5.如图所示的四幅图像中能反映晶体凝固特点的是(D)
6.下列固体中属于晶体的是(B)
A.沥青 B.冰 C.松香 D.石蜡
7.已知某种物质的熔点为80 ℃,则在80 °C时该物质的状态应为(D)
A.固态 B.液态
C.固液共存状态 D.上述情况都有可能
8.玻璃在200 ℃时开始熔化,当温度上升到300 ℃时还没有熔化完,这说明(B)
A.玻璃是晶体
B.玻璃是非晶体
C.玻璃不会完全熔化
D.玻璃的熔点高于300 ℃
9.如图所示为海波的熔化图像,关于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说法正确的是(A)
A.海波的熔点是48 ℃
B.海波在BC段是液态
C.海波在CD段是气态
D.第6 min时海波已全部熔化
10.在电子技术中,经常用锡来焊接电路的接头.通常情况下金属锡是固态,焊接时先将锡熔化至液态,然后凝固再和接头黏在一起.图中能正确表示锡在焊接过程中温度变化的是(A)
A B C D
11.温度计有酒精温度计和水银温度计,请根据表格中列出的数据回答问题:在温度低于-40 ℃的地区测气温宜用__酒精__温度计.
物质 熔点/℃ 沸点/℃
酒精 -117 78
水银 -39 357
12.如图是某液态物质放在室温下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该物质的熔点是__48__℃,凝固过程所经历的时间是__4__min,第13 min该物质处于__固__态,此时的室温是__24__°C.
13.如图甲是“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如图乙温度计的示数为__46__℃.
(2)如图丙是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的海波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海波熔化过程对应图线中的__BC__(填“AB”或“BC”)段,其熔点为__48__℃.熔化过程中海波吸收的热量__大于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放出的热量.
(3)小明小组用质量为m1的海波做实验,绘制的海波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丁中的a.小红小组用质量为m2(m2>m1)的海波做实验,得到的图线可能是图丁中的__c__(填“b”“c”或“d”).
14.如图所示,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中的碎冰块里,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地加热.则烧杯中的冰块温度达到熔点0 ℃后,还__能__(填“能”或“不能”)从酒精灯火焰上吸收热量,所以烧杯中的冰__能__(填“能”或“不能”)熔化.由于冰是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会__保持不变__,试管中的冰在温度达到熔点0 ℃后,就__不能__(填“能”或“不能”)从烧杯中吸收热量,故试管中的冰__不能__(填“能”或“不能”)熔化.第1章物态及其变化
二、熔化和凝固
第2课时 熔化和凝固的应用
1.夏天,在农贸市场卖海鲜产品的摊位上,经常看到摊主将冰块放在新鲜的海产品上面用于保鲜,这主要是因为冰块有较低的温度和熔点,且冰在__熔化__(填物态变化名称)过程中要__吸收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2.北方的冬天,气温常在0 ℃以下.菜窖里放几桶水就可以防止蔬菜冻坏,这是因为水__凝固__时__放__热,使窖内的温度不会太低.
3.俗话说“下雪不冷化雪冷”,是因为“化雪”是__熔化__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雪要__吸热__,从而使周围环境的温度__降低__.
知识点2 熔化和凝固的图像
4.中央二台“真假实验室”探究,刚从冰箱冷冻室拿出的冰棍贴紧舌头,舌头会被“冻”在冰棍上,这时舌头上的水发生了某种物态变化,与其对应的图像是(D)
5.小聪在“探究晶体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中,绘制出了如图所示的图像.
(1)图中,海波的熔化过程是__BC__段(用图中字母表示),此过程中海波__吸__(填“吸”或“放”)热.
(2)图中,海波在D点是__液__态,在G点是__固__态.(填“固”或“液”)
6.在寒冷的冬天,用手摸室外的金属,当手较潮湿时,会发生粘手现象,好像手与金属表面之间有一层胶,而在同样环境下,用手去摸木头却不会发生粘手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金属的温度较木头低,而产生金属吸引皮肤的感觉
B.木头的温度比金属高,皮肤感觉不出粘手
C.手上的水凝固,产生极薄的冰,将手粘在金属上
D.这只是人的一种错觉
7.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种物质的温度T随加热时间t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甲物质是晶体,乙物质是非晶体
B.甲物质的熔点为210 ℃
C.乙物质在BC段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D.乙物质在BC段温度不变,不吸热
8.兴化的“大闸蟹”扬名全国.为了在运输过程中给螃蟹保鲜,蟹民们将结了冰的矿泉水和螃蟹一起放在泡沫塑料箱中,从而制成了一个简易“冰箱”,如图所示.关于螃蟹保鲜,先后利用了(A)
A.低温的冰升温和熔化吸热
B.矿泉水降温和结冰放热
C.低温的冰升温吸热和熔化放热
D.矿泉水升温和熔化吸热
9.下表列出了几种晶体的熔点,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C)
固态氢 -259 ℃ 固态酒精 -117 ℃
固态水银 -39 ℃ 金 1 064 ℃
钢 1 300 ℃ 钨 3 410 ℃
A.在-268 ℃时,氢是固态
B.白炽灯的灯丝用钨制成,不容易熔化
C.纯金掉入钢水中不会熔化
D.水银温度计在-40 ℃时不能使用
10.如图所示,甲、乙、丙三种固体质量相等,用相同的加热器加热,且在加热过程中,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等,从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可以判断(C)
A.甲、丙是非晶体,甲的熔点比丙高
B.甲、丙是晶体,甲的熔点比丙低
C.甲、丙是晶体,甲的熔点比丙高
D.甲、丙是非晶体,甲的熔点比丙低
11.装水的密闭小瓶放在大烧杯里的水中,把烧杯放在电冰箱的冷冻室内,过一段时间取出烧杯,发现烧杯中有一半的水结成了冰,此时小瓶中的水(C)
A.只有表面的水结冰
B.有一半的水结成冰
C.都没结冰
D.都已结冰
12.小明到超市买了一罐可乐和一些冰块,他把冰块放入可乐中,一会儿可乐变得凉爽可口,这是因为冰由__固__态变为__液__态时要__吸__热,使可乐的温度降低.
13.有一种“神奇恒温杯”,其双层玻璃杯的夹层中封入适量的海波晶体(熔点为48 ℃).开水倒入杯中后,水温会迅速降至48 ℃左右,人即可饮用,并能较长时间保持水温不变.这主要是利用了海波的熔化__吸热__、凝固__放热__的特点.(填“吸热”或“放热”)
14.飞机结冰是影响飞行安全的隐患之一.常用于飞机防冻除冰的化学溶液除冰法,是将防冻液喷洒到飞机结冰表面进行防冻和除冰,防冻液是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__低__(填“高”或“低”)的化学液体,它们使已形成的冰层__熔化__(填物态变化名称),这个过程中要__吸收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15.火山爆发时往往会有岩浆涌出.如图,从火山口涌出的岩浆是由多种物质成分组成的液体,在流淌过程中不断降温,就会按下列顺序先后在火山口__凝固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一系列的矿物: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正长石—白云母—石英.由此可以判断出这些矿物的熔点依次__降低__(填“升高”或“降低”).
16.炎热的夏天,课桌上一个杯子中有一把金属勺,把热水瓶中的开水(略低于100 ℃)倒入杯中,一会儿金属勺熔化了.当杯中的水温降为室温(26 ℃)后,杯中凝固出一金属块,说明该金属熔点__高于26_℃低于100_℃__.(填“高于100 ℃”“低于26 ℃”或“高于26 ℃低于100 ℃)
17.小明猜想,水中加入别的物质后,一定会对水的凝固点产生影响,为了验证这一猜想,他将一些盐放入水中,并把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研究盐水的凝固过程.每隔一定时间,小明就观察盐水状态、测出温度,并将凝固过程记录的温度数据画成了凝固图像,如图甲所示.
(1)从图像中可以看出盐水从第__10__分钟开始凝固,凝固过程用了__10__分钟.
(2)从图像中得到晶体的液态物质在凝固时的温度将__不变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盐水的凝固点为__-2__℃.实验验证了小明的猜想,因为与水相比,凝固点变__低__(填“高”或“低”)了.
(4)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乙所示,试管中的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__变多__(填“变多”“变少”或“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