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四单元 《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四单元 《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23 20:38: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同步练习
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年画里蕴藏着大量吉祥符号,每个符号都代表了人们在新年对生活的渴望,比如蝙蝠代表幸福,用柿子代表事事如意,用牡丹代表富贵,用花瓶代表平安……中国年画有约2000年的历史,年画的肇始可以_______至汉。最先出现的是驱邪的门画和种种神像。宋代雕版印刷术的兴起,推动了民间年画的蓬勃发展。至明清两代,年画产地逐渐形成。由于地域人文相异,各地年画的风格______。年画最兴盛时,( )。
为了在时代转型期保证传统文化的活态存在与传承,本世纪以来,中国文化界对各地的民间文化进行了_______的抢救。文化界对民间文化进行了________收集、记录和整理。政府向民间文化遗产进行了国家名录登记和传承人牵头的保护体系,并对非遗保护立法。各年画产地都建立了年画博物馆,年画在渐渐复活。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追叙 迥然不同 空前绝后 立体式
B.追溯 大相径庭 空前绝后 立体式
C.追叙 大相径庭 史无前例 地毯式
D.追溯 迥然不同 史无前例 地毯式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在全国有100多个产地,分布到了国内所有的省份。
B.有100多个产地在我国,分布到全国所有的省份。
C.在全国有100多个产地,国内所有的省份都有分布。
D.年画产地在全国所有省份都有,有100多个。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政府为民间文化遗产进行了国家名录登记和传承人牵头的保护体系,并为非遗保护立法。
B.政府为民间文化遗产建立了国家名录和传承人牵头的保护体系,并为非遗保护立法。
C.政府向民间文化遗产进行了国家名录和传承人牵头的保护体系,并为非遗保护立法。
D.政府对民间文化遗产建立了传承人牵头的保护体系和国家名录,并对非遗保护立法。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2018年1月5日,《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6-2017》在京发布。这是中国国家形象调查平台开展的第5次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与以往相比,本次调查新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金砖合作机制等热点话题,涵盖了中国整体形象与影响力、政治、外交、经济、文化和科技的国际形象与传播,更加立体、全面地呈现出国际社会对2016年以来中国国家形象的认知。
本次调查中,中国国家整体印象得分为6.22分(总分为10分),延续了近年来小幅增长的势头。中国对全球治理的贡献和国内治理的表現贏得海外好评,尤其是在科技和经济领域参与全球治理的表现得到更多认可。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一致认为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全球影响力将会持续增强,中国将引领新一轮全球化,为全球治理做出更多贡献。预期中国即将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的海外受访者比例从2013年的17%(2014年的20%、2015年的24%)上升到2016—2017年的33%,呈逐年加速增长趋势。
在对“一带一路”倡议有所了解的人群中,受访者普遍认为该倡议对个人、国家、地区和全球经济以及全球治理都具有积极意义,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和海外年轻群体的认可度更高。超过六成的海外受访者认可中国在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中的活跃度高,并期待中国在其中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和海外年轻群体的期待最高。
(摘编自《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发布,中国整体形象好感度稳中有升》,《大风号》,2018年1月5日)
材料二:
(摘编自《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5)》)
(数据来源:《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5)》)
材料三
与信息匮乏年代“大路货”的传播同样有需求不同,早已进入信息时代的今天,受众缺少的不再是信息,而是精准化、个性化的信息服务。与受众的这种需求相适应,我们的媒体传播就要着重在分众化、对象化上下工夫,做到内外有别、外外有别。所谓内外有别,就是内宣与外宣之间在传播内容和表达方式上要有所不同,外宣应更加重视运用海外读者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语言来传播。所谓外外有别,就是同样是对外传播,针对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传播的内容、语言、方式也要有所不同,做到应其所需、传其所要。对外传播既要“强魂”——精心选择适合传播的内容,又要“健体”——重视在重点国家、重点地区和周边国家建设传播平台。我们应当努力达到这样一种境界,即:中国立场,国际表达,受众遍天下。
在新闻传播中,为什么要提倡讲好故事呢 这是因为:首先,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反映和体现人们实践活动的丰富性、生动性、故事性,是新闻报道的题中应有之义。其次,故事性的报道具有具象化的特征,让受众可感、可知,入脑、入心。中国目前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发展成就举世瞩目。我们有能力取得这样的成就,难道还讲不好成就背后的中国故事 中国道路、中国奇迹、中国贡献、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好故事的元素千千万万,好故事的题材源源不断。主动而充分地讲好这些故事,必将有助于建构和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
建构和塑造国家形象,要把效果放在第一位,用传播效果体现政治立场、检验工作态度、考察平台项目。在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中,不仅要看媒体派出了多少人、新建了什么项目,更要看影响力提升了没有,提升了多少。在推进新型主流媒体建设中,不仅要考察其科技支撑指标(包括团队科技素养指标、传播平台评估指标)、经济营收指标(包括媒体对广告客户的影响指标、媒体赢利平台的量化指标),更要考察其影响力指标(包括受众的注意力指标,业界、学界的评价指标)。只有这样,通过融合发展推动良好国家形象建构和塑造的过程,才是扎扎实实的、富有成效的。
(摘编自人民网《国家形象与媒体担当》)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介绍的《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6—2017)》是第五次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此外还展示了这次调查呈现的相关特点。
B.《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6—2017)》显示中国整体形象好感稳中有升,内政和外交表现受到好评。
C.海外受访者认为中医、武术和饮食最能代表中国文化,而这些文化元素在两次报告中顺序不同说明媒体对饮食的宣传超过武术和中医。
D.2016-2017的报告显示在孔子、儒家思想、文化典籍、曲艺杂技等传统文化方面,海外受访者对其作为中国文化代表元素的认可度明显低于国内受访者。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在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中,媒体传播所追求的并不是规模大、人员多,而是其在宣传国家形象方面的影响力以及影响力提升的速度。
B.从预期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的海外受访者比例逐年增长可看出,近几年外国人都能积极主动了解中国,对中国发展有信心。
C.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在受访者中赢得普遍点赞,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和海外年轻群体认可度更高。
D.涵盖了中国整体形象与影响力、政治、外交、经济、文化和科技等领域的中国国家形象调查体现了我国对国家形象的重视。
3.一家国内主流媒体想推出一部有关“一带一路”的宣传片来宣传国家形象,在提高海外收视率方面,你有什么建议?请结合材料作简要概述。
参考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
1. D(追溯:逆流而上,向江河发源处走,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追叙:一种叙述方式,在叙述时先写出结果,然后再倒回头去叙述经过。迥然不同:形容差别很大。大相径庭:表示彼此相差很远或矛盾很大。史无前例: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空前绝后:以前没有过,以后也不会有,多用来形容非凡的成就或盛况。地毯式:全面的,没有遗漏的<检查、搜索、轰炸等>。立体式:具有立体感的)
2. C(据语境、陈述对象等判定)
3. B(A项“进行”和“保护体系”搭配不当;B项“传承人牵头的保护体系和国家名录”语序不当;C项介词“向”运用不当,“进行”与“国家名录和传承人牵头的保护体系”搭配不当)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1.【答案】C
【解析】C项,强加因果,只能说中餐更为世界所熟知,但不能说是媒体宣传的原因。
2.【答案】D
【解析】A项,结合原文“不仅要看媒体派出了多少人、新建了什么项目,更要看影响力提升了没有,提升了多少”来看,并非不追求规模、人员。B项,无中生有,“近几年外国人都能积极主动了解中国”错误,他们认为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一经济体的原因很多,但不能说他们都积极主动了解中国。C项,受访者应是对“一带一路”倡议有所了解的。
3.【答案】(1)要有对象意识。“一带一路”在发展中国家和海外年轻人中更被认可,因而想要提高收视率,可以在发展中国家围绕年轻人进行大力宣传。(2)要注重讲好故事,报道的故事要有具象化的特征,可以选取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在“一带一路”的交流中发生的典型事迹进行宣传,典型事迹的选取最好涉及海外观众认为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中医、文化典籍、饮食等元素来展开。(3)要注重效果精准实施分众化传播。外宣要运用海外读者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接受的语言来传播。
【解析】题干要求宣传国家形象,提高海外收视率,显然建议应当兼顾海外观众的喜好和国家形象的宣传题材,围绕这两点,结合材料分析即可。如根据材料一中“一带一路”在发展中国家和年轻群体中更受欢迎的特点,选定最好的宣传对象;根据材料二选取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要素;据材料三强调讲好故事的倡议,选取典型故事;根据材料三中精准实施分众化传播的要求,运用海外读者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接受的语言来传播。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