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一节 认识地球 第一课时 课件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册湘教版地理(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第一节 认识地球 第一课时 课件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册湘教版地理(共3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0.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10-23 17:20: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 第一节
一、地球的形状
阶段1:天圆地方
盖天说“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
地球的形状 |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知过程
古人凭直觉认识世界
觉得大地是平的
天是倒扣着的一口大锅
地球的形状 |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知过程
阶段2:太阳和月亮
人们根据
太阳和月亮的形状
推测地球也是球体
浑天说
我国东汉天文学家张衡提出的“浑天说”,认为“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
地球的形状 |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知过程
如果地球是圆的,我们船队一直向西航行,最后一定能返回原地。
这话我麦哲伦说过的 ⊙ω⊙
并且我的船队也做到了
地球的形状 |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知过程
这次环球航行的路线是什么?
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地球的形状 |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知过程
阶段3: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1519-1522年
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
首次实现人类环绕地球一周航行
证实地球是球体
阶段4:人类进入太空
地球的形状 |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知过程
1961年
宇航员加加林进入太空
亲眼看到了地球的形状
确证地球是球体
地球的形状 |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知过程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盖天说
浑天说
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卫星照片
直觉 推测 证实 确证
思考:你能否找出证据证明地球是个球形?
地球的形状 | 证明地球是球体的实例
晴朗的白天,站在海边眺望从远方驶来的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
远离海岸的船只,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
月全食
月食时,地球挡住了一部分太阳光,月球上地球的影子是弧形的。
地球的形状 | 证明地球是球体的实例
地球的形状 | 证明地球是球体的实例
证明地球是球体最直观的证据
证明地球是球体最直观的证据
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在海边远方的航船,首先看到船的桅杆,
然后才能看到船体;
月亮的月食现象
登高望远
地球的形状 | 证明地球是球体的实例
地球是个正球体吗?
二、地球的大小
地球的大小 | 相关数据
地心
平均半径
6371千米
赤道半径
6378千米
极半径
6357千米
表面积
5.1亿平方千米
赤道周长
4万千米
地球的大小 | 相关数据
地心
R2=
R1=
地球是规则的球体吗?
R1=6357KM (极半径)
R2=6378KM (赤道半径)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宇宙中的地球也太渺小了吧
地球有多大呢?
三、地球仪
I love geography
概念
1
作用
2
3
地球仪上的点和线
认识地球的工具——地球仪
地球仪 | 概念
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并且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成的地球模型。
陆地 山脉 国家
海洋 河湖 城市
地球仪 | 作用
你能在地球仪上找到吗?
你能在地球仪上找到吗?
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
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特征及其分布
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
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特征及其分布
演示地球公转
演示地球自转
地球仪 | 作用
能直观演示地球自转与公转、昼夜长短变化、四季变化等自然现象
地球仪 | 地球仪上的点和线





地球仪 | 地球仪上的点和线
地轴




地球自转轴,从地球内部穿过地心的假想轴,地轴并不是真实存在的。
地轴
地球仪 | 地球仪上的点和线

北极



北极
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中,对着北极星方向的点,是地球上的最北端。
地球仪 | 地球仪上的点和线


南极


南极
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中,与北极相对的点,是地球上的最南端。
地球仪 | 地球仪上的点和线

纬线



赤道
在地球仪上,
与南北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
赤道
纬线
在地球仪表面,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叫纬线圈,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地球仪 | 地球仪上的点和线
经线




经线
在地球仪表面,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叫经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