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2张PPT)
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 第一节
地球仪
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并且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成的地球模型。
地轴:从地球内部穿过地心的假想轴,是地球的自转轴
地轴与地球表面有两个交点,叫两极。北极是地球的最北端,南极是地球的最南端。
南极
北极
地球仪 地轴与两极
地球仪 纬线
在地球仪表面,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叫纬线圈
地球仪 纬线
观察地球仪,想想纬线有何特点
(1)纬线的形状是?
(2)纬线长度是否相等(同一个半球)
(3)纬线有多少条?
(4)纬线之间的关系:平行还是相交?
(5)纬线的指示方向?
纬线
圆圈(除极点外)
赤道最长,从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到两极缩为一点;以赤道为中心对称分布。
无数条
所有纬线互相平行
东西方向
赤道
1、形状
2、长度
3、数量
4、关系
5、指示方向
在地球仪表面,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特征
地球仪 纬度
思考:想想纬度有何特点
(1)纬度的最小度数是多少?是哪条纬线?
(2)纬度的最大度数是多少?
(3)从赤道开始,向北与向南的纬度如何区分表示呢?半球又如何划分呢?
(4)纬度值变化有何规律?
(5)纬度范围怎么划分呢?
(6)如何根据纬度来判断点与点之间的南北方向呢?
90°N
30°N
60°N
0°
30°S
60°S
90°S
30°
30°N
0°
① 零度线:赤道为0 纬线
② 地表与地心连线和赤道的夹角是多少度,地表纬度则为多少度。
③ 度数范围:0 -90
(从赤道向南向北各90 )
1、度数划分
地球仪 纬度
② 地表与地心连线和赤道的夹角是多少度,地表纬度则为多少度。
③ 度数范围:0 -90
(以赤道为界各90 )
60°
60°N
30°N
0°
① 零度线:赤道为0 纬线
地球仪 纬度
1、度数划分
90°
90°N
30°N
60°N
0°
30°S
60°S
90°S
赤道以南为南纬
用 S 表示
赤道以北为北纬
用 N 表示
2、表示方法
地球仪 纬度
3、半球划分
90 N
0
80 N
80 S
90 S
北 半 球
南 半 球
赤道以北为北半球
赤道以南为南半球
(赤道平分南北半球)
地球仪 纬度
北
纬
N
愈
向
北
愈
大
南
纬
S
愈
向
南
愈
大
0°
10°N
20°N
90°N
10°S
20°S
90°S
赤道
4、度数变化规律
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递增
(北增北纬,南增南纬)
地球仪 纬度
5、纬度范围划分
0 ~30 低纬度
30 ~60 中纬度
60 ~90 高纬度
90 N
0
30 N
60 N
30 S
60 S
90 S
低 纬 度
低 纬 度
中 纬 度
中 纬 度
高 纬 度
高 纬 度
地球仪 纬度
几条特殊纬线
0
23.5 N
66.5 N
赤道
南回归线
北回归线
北极圈
23.5 S
66.5 S
南极圈
20°
20°
40°
0°
A
B
C
① 若两地都是北纬,则纬度数值大的偏北,数值小的偏南。
② 若两地都是南纬,则纬度数值大的偏南,数值小的偏北。
③ 若两地分别在北纬和南纬,则北纬的偏北,南纬的偏南。
D
N
S
S
6、根据纬度确定南北方向:
地球仪 纬度
40°
N
E
练习:标出南北纬标志
20°
0°
20°
20°
30°
40°
20°
30°
40°
S
S
N
N
N
N
S
S
1、地球上某点,南侧是低纬,北侧是是中纬,那么该点的纬度是
A、30°N B、30°S C、23.5°N D、23.5°S
2、如图,该区域位于( )半球。
25°
30°
A
南
总 结
特征 纬线
形状
长度
数量
关系
指示方向
圆圈(除极点外)
赤道最长,从赤道向两极逐渐递减
无数条
互相平行(除极点外)
东西方向
总 结
特征 纬度
零度线
度数范围
表示方法
半球划分
变化规律
范围划分
0 纬线(赤道)
0 ~90
(从赤道向北、向南各90 )
0 纬线以北为北纬N,以南为南纬S
北增北纬,南增南纬
赤道平分南北半球
0 ~30 低纬度、30 ~60 中纬度、60 ~90 高纬度
地球仪 经线
在地球仪表面,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叫经线
地球仪 经线
观察地球仪,想想经线有何特点
(1)经线的形状是?
(2)经线长度是否相等?
(3)经线有多少条?
(4)经线之间的关系:平行还是相交?
(5)经线的指示方向?
经线
半圆(两条正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圆圈)
相等(约为赤道周长的一半)
无数条
所有经线汇聚南北极点
南北方向
1、形状
2、长度
3、数量
4、关系
5、指示方向
在地球仪表面,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
经线特征
90 N
90 S
地球仪 经度
思考:想想经度有何特点
(1)经度的最小度数是多少?是哪条经线?
(2)经度的最大度数是多少?
(3)从0°经线开始,向西与向东至180°的经度如何区分表示?半球又如何划分呢?
(4)经度值变化有何规律?
① 零度线:0 经线(本初子午线)
② 某条经线与本初子午线的夹角如果为60 ,该条经线为60 。
③ 度数范围:0 ~180
(从0 经线向东、向西各180 )
1、度数划分
0
60
地球仪 经度
本初子午线
在英国的首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旧址,有座子午宫。那里有一条宽十几厘米,长十多米的铜制子午线。铜制子午线嵌在大理石中间,笔直地从子午宫伸出,它就是本初子午线(或称0°经线)的地面标志。
确定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
0°经线以东为东经,用 E 表示
0°经线以西为西经,用 W 表示
0°
45°E
45°W
45°
45°
2、表示方法
地球仪 经度
任何两条相对的经线(一个是东经线,一个是西经线,且两者经度之和为180°),都组成一个经线圈;任何一个经线圈都可以把地球平分为两个半球
3、半球划分
地球仪 经度
思考 读世界行政地图,找出0°经线和180°经线,思考能否将0°经线和180°经线所在的经线圈作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地球仪 经度
3、半球划分
180°
0°
20 W和160 E为东西半球分界线
东半球:
20 W向东过0 经线至160 E
西半球:
20 W向西过180 经线至160 E
3、半球划分
地球仪 经度
口诀:二妞六姨分东西
0°
30°
60°
90°
30°
60°
90°
180°
东经度E
愈向东度数愈大
西经度W
愈向西度数愈大
180°W和180°E实际上重合为一条经线,及180°经线
4、度数变化规律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西递增至180°
(东增东经,西增西经)
地球仪 经度
经纬度变化规律示意
0°
赤道
90°N
90°S
变大
变大
北纬
(N)
南纬
(S)
0°
本初子午线
180°
180°
变大
变大
西经(W)
东经(E)
东西经和东西半球的范围示意
0°
180°
180°
20°W
160°E
东经(E)
西经(W)
东半球
西半球
判断南北纬
20°
10°
0°
10°
20°
N
S
N
S
①有0°纬线,以北是北纬,以南是南纬
②北增北纬,南增南纬
60°
50° 40°
N
N
N
判断东西经
20° 10° 0° 10° 20°
E
W
E
W
50° 60° 70°
E
E
E
①有0°经线,以西是西经,以东是东经
②西增西经,东增东经
实战演练
B
A
60° 40° 20° 0° 20° 40° .... 140° 160° 180° 160°
......
写出各点经度,并判断所属半球。
C
E
D
60°W
西半球
0°
东半球
140°E
东半球
180°
西半球
160°W
西半球
实战演练
1、下列纬线圈中最长的一条是( )
A、80°N B、30°N
C、60°S D、赤道
2、以下纬度属于北半球的是( )
A、0° B、30°N C、30°S D、90°S
D
B
3、关于甲、乙两地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地在同一条经线上
B、甲的经度是60°E
C、乙的经度是60°E
D、甲位于西半球
B
50° 60° 70°
70° 60° 50°
甲
乙
实战演练
4、关于经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经线的条数有无数条,但长短不一
B、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C、经度的范围是0度到360度
D、经线的形状是圆
5、本初子午线是指( )
A、0度经线 B、180度经线 C、0度纬线 D、180°纬线
B
A
实战演练
6、任意两条相对的经线构成一个经线圈,与150°E相对的经线是( )
A、30°E B、150°W C、150°E D、30°W
7、东半球的范围是( )
A、本初子午线以西至180°
B、160°E以东至20°W
C、180°经线以西至0°经线
D、20°W以东至160°E
D
D
实战演练
8、本初子午线是( )
A、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B、东西经度分界线
C、计算纬度的起始线
D、亚欧两洲分界线
B
总 结
特征 纬线 经线
形状
长度
数量
关系
指示方向
圆圈(除极点外)
半圆
赤道最长,从赤道向两极逐渐递减
相等
无数条
无数条
互相平行
(除极点外)
所有经线汇聚南北极点
东西方向
南北方向
总 结
特征 纬度 经度
零度线
度数范围
表示方法
半球划分
变化规律
0 纬线(赤道)
0 经线(本初子午线)
0 ~90
(从赤道向北、向南各90 )
0 ~180
(从0 经线向东、向西各180 )
0 纬线以北为北纬N,以南为南纬S
0 经线以东为东经E,以西为西经W
北增北纬,南增南纬
东增东经,西增西经
20 W和160 E为东西半球分界线
赤道平分南北半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