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2023学年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测试卷
考试范围:第五单元; 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学校: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评分
第一部分 积累运用(34分)
看拼音,写词语。(8分)
dǒu péng lóu tī zuǐ chún dòu yǐn
tái xiǎn jiǎng zuò pù bù yù bào
2.查字典填空。(6分)
(1)“缝”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 ,再查音节 ;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 ,再查 画。在“缝隙”一词中,“缝”读 ;在“缝衣服”一词中,“缝”的读音是 。
(2)下面是“缝”的字义,请选择恰当的填入相应的括号里。
A.用针线连缀。 B.缝隙,裂开或自然露出的窄长口子。 C.物体接合的地方。
天衣无缝( ) 缝补( ) 裂缝( )
3.先补充词语,再按要求完成练习。(10分)
(1)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小心( )( ) ( )( )当当 ( )直( )壮 不( )不( )
(2)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①渑池之会,蔺相如 地要求秦王为赵王击缶。
②树木也在 地抽出新的枝条,没几天就枝繁叶茂了。
(3)我能用画横线的词语写个句子:
。
我还知道其他形容心理的四字词语: 、 。
4. 按要求做题。(10分)
(1)甜丝丝的雨点儿迅速地滴到了我的嘴唇里。(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一句描写天气炎热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姑娘盼望下雨的心态,我们不懂。(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妈妈说:“明天星期六,我带你去少年宫学电脑。”(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家是一首多味的小诗,只有用心去品,才能读出其中的滋味。(仿写句子)
家是一座城堡,只有 ,才能 。
第二部分 回顾提升(10分)
1.《夏天里的成长》是围绕“ ”这一句来写的。草长, 长,山是一天一天地变丰满。 长, 长,地是一天一天地高起来。水长, 长,河也是一天一天地变宽变深。俗话说:“ ,不热不大。”
2.《盼》一文是围绕“ ”这个字去组织材料、突出中心的。文中故事的发展过程是:买了新雨衣→
→有雨,但不能出门→ → →享受雨中穿着新雨衣的快乐。
第三部分 阅读理解(26分)
1.课内阅读。(10分)
①我开始盼着变天。可是一连好多天,白天天上都是瓦蓝瓦蓝的,夜晚又变成满天星斗。我的雨衣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盒子里,盒子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衣柜里。每天放学路上我都在想:太阳把天烤得这样干,还能长云彩吗?为什么我一有了雨衣,天气预报就总是“晴”呢?
②有一天,快到家时,路边的小杨树忽然沙啦啦地喧闹起来,就像在嘻嘻地笑。还用问,这是起了风。一会儿,几朵厚墩墩的云彩飘游过来,把太阳也给遮盖住了。天一下子变了脸色。路上行人都加快了走路的速度,我却放慢了脚步,心想,雨点儿打在头上,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呢!果然,随着几声闷雷,头顶上真的落上了几个雨点儿。我又伸手试了试周围,手心里也落上了两三个雨点儿。我兴奋地仰起头,甩打着书包就大步跑进了楼门。
(1)片段的主要内容是 。(2分)
(2)片段中有两处具体描写了“盼”这一心理活动,请在文中找出来。(2分)
(3)第①段写天气的晴朗,写出了“我” 。第②段中,变天时路人的反应是 ,
“我”的反应是 。二者之间形成 ,写出了“我”对下雨的“盼”。 (4分)
(5)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这样表达的好处是 。(2分)
2.课外阅读。(16分)
阳光下的守望
①我见过一个母亲,一个阳光下守望的母亲。母亲就站在七月炙热的阳光下翘首望着百米外的考场,神色(凝重 庄重)。母亲脸上早已流淌着豆大的汗珠,汗水将她的衣衫浸得水洗一样,她的略带些白的头发(杂乱 凌乱)地贴在前额上。母亲就这样半张着嘴,一动不动地盯着考场,站成一尊雕像。
②树荫下说笑的家长停止了说笑,他们惊讶地望着阳光下的母亲。有人劝母亲挪到树荫下,母亲神情(漠然 肃然)的脸上挤出浅浅的微笑,说道:“站在这里能清清楚楚地看到考场,能清清楚楚地看到孩子。”
③没人笑她痴,没人笑她傻,也没有人再劝她。
④烈日下守望的母亲舔了舔干裂的嘴唇,目光扫了扫不远处的茶摊,就又目不转睛地盯着考场了。不知过了多久,也许半个小时,也许一个小时,母亲像摊软泥一样瘫在了地上。众人一声惊呼后都围了上去,看千呼万唤后仍是昏迷不醒,便将她抬到学校大门口的医务室里。
⑤听了心跳,量了血压,挂了吊针,母亲仍然紧闭着双眼,经验丰富的医生微笑着告诉众人:“看我怎样弄醒她。”
⑥医生附在母亲耳边,轻轻地说了句:“学生下考场了。”
⑦母亲猛地从床上坐起来,拔掉针头,下了病床:“我得赶快问问儿子考得怎么样。”
⑧我常常将这个真实的故事讲给学生听,学生说,这个故事抵得上一千句枯燥无味的说教。
(1)选择括号内合适的词语。 (3分)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4分)
守望: 炙热:
(3)段①和段⑦在刻画母亲形象时,分别是从 、 、 、 四个方面来描写的。 (4分)
(4)你觉得母亲在阳光下守望的是什么?把你的想法写下来。(不少于30字)(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部分 表达交流(30分)
每个汉字都有丰富的内涵,每个汉字的背后都有许多动人的故事。请你选择最喜欢的一个汉字,写一篇习作。
要求:①要围绕中心意思来写;②可以写最近发生的事情,也可以写想象的故事;③不少于450字。
答案解析部分
第一部分 积累运用
1.【答案】斗篷;楼梯;嘴唇;逗引;苔藓;讲座;瀑布;预报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汉字)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篷、梯、唇、抖、苔、藓、座、瀑、预”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故答案为:斗篷、楼梯、嘴唇、逗引、苔藓、讲座、瀑布、预报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2.【答案】(1)F;fèng或féng;纟;十;fèng;féng
(2)C;A;B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汉语拼音、音序、汉字结构、偏旁部首、笔画笔顺、字义等方面的知识。因此,应全面扎实地掌握各方面的知识,同时在运用知识时,注意把握其不同的特点和要求。
(2)这是一道“一字多义”的练习题。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要把字放在语境中去理解。
故答案为:(1)F、fèng或féng、纟、十、fèng、féng
(2)C;A;B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查字典的能力。对不认识的字用部首查字法,对不会写的字用音序查字法,一字多义要结合语境来理解。
(2)主要考查学生对多义字的理解,正确理解字的语境意义需要在积累的基础上仔细揣摩,然后根据字的意思再一 一对号入座。
3.【答案】(1)翼翼;满满;理;气;声;响
(2)理直气壮;不声不响
(3)公园的路边有一只小鸟在吃东西,我小心翼翼地走过去,生怕惊扰到它。;心急如焚;忐忑不安
【解析】【分析】(1)考查补写词语,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做起来就不难。书写时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的区别,要依据词语的意思来记忆。小心翼翼: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的样子。满满当当:形容很满的样子。 理直气壮:理直:理由正确、充分;气壮:气势旺盛。理由充分,说话气势就壮。 不声不响:指不说话;不出声。(2)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应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选词填空,使句中表达更准确。(3)①考查运用词语的能力,学生要在明确词语意思的前提下,会用词语造句,语言表达要准确,简洁,语句完整、通顺没有错别字。②考查分类掌握成语的能力。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做起来就不难。书写时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的区别,要依据词语的意思来记忆。
故答案为:(1)翼翼、满满、理、气、声、响(2)理直气壮、不声不响(3)1、公园的路边有一只小鸟在吃东西,我小心翼翼地走过去,生怕惊扰到它。2、心急如焚 3、忐忑不安
【点评】(1)主要是培养学生养成积累词语的好习惯。能够准确的理解词语的意思。学生应该熟读课文,识记常用词语,积累词汇。(2)要正确使用词语,要从意义和使用习惯两方面准确理解,这也是积累的重要内容之一。(3)①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表意正确,说话完整。②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积累。平时一定要对一些文中的、课外阅读中的词语多做一些摘抄、积累,分类整理,加强背诵,此题会迎刃而解。
4.【答案】(1)雨点儿滴到了嘴唇里。
(2)天热得像一个大蒸笼一样。
(3)小姑娘盼望下雨的心态,我们怎么懂呢?
(4)妈妈说,明天星期六,她带我去少年宫学电脑。
(5)内部温馨;外部坚固
【解析】【分析】(1)考查学生缩句的能力。缩句就是去掉句子中的修饰限制成分,保留句子的主干使它更简洁即可。
(2)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3)陈述句变为反问句,首先注意反问成分的变换,有否定词改时去掉,没有否定词改时加上,然后在句首加上“难道”,句尾加上“吗”,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4)引述句和转述句之间的转换:A标点符号的改变:引述句改转述句,冒号和引号要改为逗号。B人称的变化:a引述句改转述句时,说话人即第一人称“我”要改为第三人称“他”或“她”;b当引述内容涉及第二人称,在改为转述句时就应改为第一人称。应注意,冒号和引号前的内容不变。
(5)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表达能力,仿照题中所给的例句,仿写一个句式相同或相似的句式,能做到语意连贯;内容设计合情合理,表述只要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1)雨点儿滴到了嘴唇里。
(2)天热得像一个大蒸笼一样。
(3)小姑娘盼望下雨的心态,我们怎么懂呢?
(4)妈妈说,明天星期六,她带我去少年宫学电脑。
(5)内部温馨、外部坚固
【点评】(1)主要测试学生对缩句的方法掌握。认真阅读原句,弄清原句中心。平时多做练习。
(2)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掌握陈述句转换为反问句的方法,平时多练,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4)掌握引述句改转述句的方法。平时多练习,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5)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模仿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模仿时言之有理即可。
第二部分 回顾提升
【答案】1.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树木;稻秧;甘蔗;瀑布;不热不长
2.盼;盼下雨;盼雨留到明天;又下起了雨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故答案为:(1)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树木、稻秧、甘蔗、瀑布、不热不长
(2)盼、盼下雨、盼雨留到明天、又下起了雨
【点评】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概括性比较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第三部分 阅读理解
1.【答案】(1)“我”盼着变天,有一天天变了脸色,刮起风,落起了雨点,“我”兴奋地跑进楼门。
(2)每天放学路上我都在想:太阳把天烤得这样干,还能长云彩吗?为什么我一有了雨衣,天气预报就总是“晴”呢?路上行人都加快了走路的速度,我却放慢了脚步,心想,雨点儿打在头上,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呢!
(3)盼着下雨;加快走路的速度;放慢了脚步;鲜明的对比
(4)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杨树被风吹动的情形,也从侧面烘托了“我”心情的舒畅。
【解析】【分析】(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掌握一定的技巧,可把整篇文章拆分成几个部分,明确写了哪几方面内容,然后总综和即可。
(2)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3)概括段意,可先看看这段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解答本题,需要回顾短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4)把“路边的小杨树”当作人来写,赋予它们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是拟人。
故答案为:(1)“我”盼着变天,有一天天变了脸色,刮起风,落起了雨点,“我”兴奋地跑进楼门。
(2)每天放学路上我都在想:太阳把天烤得这样干,还能长云彩吗?为什么我一有了雨衣,天气预报就总是“晴”呢?路上行人都加快了走路的速度,我却放慢了脚步,心想,雨点儿打在头上,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呢!
(3)盼着下雨;加快走路的速度、放慢了脚步、鲜明的对比。
(4)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杨树被风吹动的情形,也从侧面烘托了“我”心情的舒畅。
【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2)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此题主要考查概括段意的能力。一定要理解短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4)考查学生对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2.【答案】(1)庄重;凌乱;漠然
(2)指母亲坚持站在烈日下看守、瞭望孩子;指当时的天气像火烧烤一样的热。
(3)神态;外貌;动作;语言
(4)母亲在阳光下守望的是孩子能考出一个好成绩,守望的是孩子能早日凯旋,守望的是孩子能有一个辉煌、灿烂的前程
【解析】【分析】(1)选词填空中的备选词语大多数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通过分析、比较,会发现它们之间会有细微差别。因此,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区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庄重:严肃稳重;不随便,不轻浮。 凝重:沉重;沉稳庄重。凌乱:杂乱而无条理,多用于细碎的,零散的东西。杂乱:因多而乱,可用于声音、局面。漠然:冷淡地对待,不关心。肃然:形容十分恭敬的样子。
(2)词语理解的考查。要结合语境,正确理解词义。
(3)人物描写方法概括为: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解答时要结合句子抓住关键词语分析作答。
(4)谈自己的看法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言之有理,没有语病。
故答案为:(1)庄重;凌乱;漠然
(2)守望:指母亲坚持站在烈日下看守、瞭望孩子
炙热:指当时的天气像火烧烤一样的热。
(3)神态、外貌、动作、语言
(4)母亲在阳光下守望的是孩子能考出一个好成绩,守望的是孩子能早日凯旋,守望的是孩子能有一个辉煌、灿烂的前程
【点评】(1)说话和写作时要正确使用词语,注意词语的搭配和组合;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注意词语使用过程中的感彩的变化;加强对教材注释和课文后列出的字词背诵积累等。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或查词典理解词义。
(3)掌握常用的描写方法。要求平时阅读时会分辨,写作时会应用。
(4)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个人的认识,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第四部分 表达交流
【答案】略
【解析】【分析】从题目的要求看,这是一篇写事的作文,写事的文章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要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②一般可以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写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和当时自己的真实感受。③要突出重点,不要平铺直叙,重点的场面或过程要详写,写具体。④环境描写对反映文章的中心很有作用,所以在叙事时,有时也要注意写清楚环境。
【点评】根据所选内容进行写作,注意内容具体,结构清晰,感情要真挚,语句通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