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7张PPT)
世界的地形
第二章 第三节
1.理解海拔、相对高度、地形等概念,学会在地图上读取海拔和计算两地相对高度。
2.了解五种陆地地形的基本特征,能在地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3.了解世界陆地两大著名山脉带,能在地图上找出最著名的山脉、高原、平原和盆地的位置。
4.了解海底地形的基本组成。
学习目标
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
相对高度:地面某一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高度差。
海拔:地面某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海拔。
概念明析
1210
650
210
350
80
【活学活用】请同学们完成课本P33活动题
① A、B、C、D、E各点的海拔大约是多少?
② A、B两点和D、E两点之间的相对高度分别是多少?
1 陆地地形
平 原
高 原
山 地
丘 陵
盆 地
根据地表形态,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以下几种。
高 原
平 原
山 地
丘 陵
盆 地
高 原
平 原
地表起伏较小
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
边缘较陡峭。
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
VS
亚马孙平原
东欧平原
巴西高原
青藏高原
山 地
丘 陵
地表崎岖不平
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
坡度较陡,沟谷较深。
海拔较低,大致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
VS
亚马孙平原
东欧平原
巴西高原
青藏高原
喜马拉雅山脉
阿尔卑斯山脉
落基山脉
安第斯山脉
盆 地
盆地四周多被山地和高原环绕,中间相对低平。也有些盆地内分布着起伏的丘陵,但比四周的山地、高原仍要低得多。
亚马孙平原
东欧平原
巴西高原
青藏高原
喜马拉雅山脉
阿尔卑斯山脉
落基山脉
安第斯山脉
刚果盆地
地形 类型 主要特征
海拔高低 地面起伏
平原 低(200米以下) 地表起伏小,平坦广阔
高原 较高(500米以上) 地表起伏小,边缘陡峭
山地 较高(500米以上) 地表崎岖不平,坡度较陡,沟谷较深
丘陵 较低(500米以下) 地表崎岖不平,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
盆地 四周高,中间低
根据地表形态,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以下几种。
高 原
平 原
山 地
丘 陵
盆 地
请同学们根据五种地形类型的特征,画出其简图。
0 米
500 米
1210
650
210
350
80
【活学活用】请同学们在课本P33的图中指出A、B、C、D、E各点所在地的地形类型。(判读依据:海拔高度、起伏状况)
五种陆地地形
山地
高原
盆地
丘陵
平原
世界之最
请同学们在地形图中将它们找出来。
A 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南美洲)
B 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南美洲)
C 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亚洲)
D 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南美洲)
E 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亚洲)
F 面积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非洲)
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西北部的山脉带
太平洋沿岸的山脉带
落基山脉
安第斯山脉
阿尔卑斯山
喜马拉雅山
阿特拉斯山
地形 类型 主要特征
海拔高低 地面起伏
平原 低(200米以下) 地表起伏小,平坦广阔
高原 较高(500米以上) 地表起伏小,边缘陡峭
山地 较高(500米以上) 地表崎岖不平,坡度较陡,沟谷较深
丘陵 较低(500米以下) 地表崎岖不平,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
盆地 四周高,中间低
2 海底地形
大陆架:陆地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坡度缓,水深在200米以内。
大陆坡:大陆架向外倾斜的陡坡,水深急剧增至数千米。
大洋中脊:大洋中新海底诞生的地方,火山活动较强烈。
海沟:海洋底部最深的地方,最大水深可达一万多米。
世界上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
洋盆
训练
1、陆地五种地形类型中,具有“地表崎岖不平,坡度缓,海拔较低”特点的地形类型是( )
A、平原 B、高原 C、山地 D、丘陵
2、下列世界之最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世界最大的高原——青藏高原
B、世界最大的岛屿——海南岛
C、世界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
D、世界最高的山脉——安第斯山脉
D
C
3 学看地形图
1.了解地形图的主要类型。
2.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山体的基本部位;会判读坡的陡缓,能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3.能应用等高线地形图来帮助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习目标
类型一:分层设色地形图
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地图上,按照不同的高度和深度,着上深浅不同的褐色、黄色、绿色、蓝色等颜色,以鲜明的表示地面和海底起伏的形态。
地形图的主要类型
一般情况下
蓝色代表: ;
绿色代表: ;
黄色代表: ;
棕褐色代表: ;
浅紫色代表: ;
颜色越深,表示海拔越 。
水域(河湖海)
平原
低山、丘陵
山地、高山
积雪、冰川
高
类型二:等高线地形图
概念:用等高线表示海拔高度和地面起伏的地图。
线太多,看起来费劲
地形图的主要类型
等高线:把陆地上 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等深线:把海洋中 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海拔
深度
沿32°N中国地形剖面图
类型三:地形剖面图
地形剖面图是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制的。它能直观地表现出地面的起伏、地势的变化和坡度的陡缓,还能形象地显示出一个地区的地形类型及其特征。
地形图的主要类型
这三种地形图中,让同学们一脸懵逼的,考试也很喜欢考的就是这种等高线地形图。如何判读呢?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探究活动1】等高线特点(从线的数值、形态和疏密三方面)
1、数值上看:
同线等高
同图等距
等高距:地形图上相邻两条等高线的高差。
2、形态上看:
等高线都是闭合曲线
除陡崖外,等高线不相交,不重叠
3、疏密上看:
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线密到重叠即为陡崖)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哪里不对劲】探讨等高线特点
请同学们结合等高线的特点,指出下图等高线地形图哪里不对劲
200m
300m
400m
600m
700m
这里应该是200m
这里应该是800m
思 考
观察A,B两地的地形和等高线,你有什么发现?
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A
B
A
B
A
B
A线等高线稀疏,坡度缓,省力;
B线等高线密集,坡度陡,费力。
练一练
王奶奶准备周末登山,现有A,B两条路线,你建议王奶奶选择哪一条呢?为什么?
选择路线 A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探究活动2】在等高线地形图中识别山地不同部位
识别山地不同部位
山顶:等高线闭合,数值中间高,四周低
识别山地不同部位
山脊:等高线弯曲凸向低处(凸低为脊)
识别山地不同部位
山谷:等高线弯曲凸向高处(凸高为谷)
识别山地不同部位
鞍部:两山峰之间,相对低洼部分
识别山地不同部位
陡崖:等高线重叠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探究活动2】在等高线地形图中识别山地不同部位
等高线闭合,数值中间高,四周低
等高线弯曲
凸向低处
(凸低为脊)
等高线弯曲
凸向高处
(凸高为谷)
等高线重叠
两山峰之间,相对低洼部分
(易发育河流)
(1)A点海拔是多少米?A、B两点的相对高度是多少米?你估计山顶C的海拔大约是多少米?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必备技能一: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
根据等高线地形图上的数值可以估算出任意一点的大致海拔与两点之间的相对高度。
(2)在图中标注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必备技能二:识别山体部位
根据等高线的数值变化规律、形态变化可大致识别不同的山体部位。
①
②
③
④
⑤
(3)从A点和B点出发,分别沿图中虚线爬到山顶C,哪条登山线路较陡?请说出你的判断理由。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必备技能三:判读坡度陡缓
(1)与生活结合:
登山—坡度陡缓、漂流—坡陡河谷、攀岩—陡崖、观瀑—河流上的陡崖、野外逃生(山洪爆发时,向垂直于山洪方向的两侧山坡上跑)。
(2)与工程建设结合:
修公路应选择尽可能与等高线大致平行的线路(如山区盘山公路)
(3)与地区规划结合:
建铁路、公路应建在坡度平缓的地区,翻山时应选择缓坡,并通过鞍部。
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归纳总结
数值
形态
疏密
判读把握等高线三个点
估算
海拔和相对高度
判读
坡度:密陡疏缓
中高周低
凸低为脊
凸高为谷
两山峰之间
等高线重叠
识别
山体部位
知识点考察和应用
地图知识
判读方向(两地方位,河流流向等),估算实地距离
地形类型判读
以海拔高低(看数值)和地势起伏(看疏密)为依据
选点
水库坝址、港口、航空港、气象站、疗养院等
选线
公路、铁路;引水路线;输油、气管线;爬山路线等
选面
农业生产、工业生产、旅游资源开发、聚落分布等
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归纳总结
等高线地形图专题训练
读某区域等高线图,回答下题。
1. 该区域等高线图的等高距是( )
A.50m B.100m C.200m D.300m
2.影响图示铁路线走向的主要自然因素( )
A.城镇分布 B.矿产分布
C.河流流向 D.地形起伏
3图中甲乙丙丁四个城镇所在地主要属于于哪种地形 ( )
A. 高原 B. 盆地
C. 平原 D. 丘陵
B
D
C
读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题.
4.图中“ABCE”三处地形名称判断正确的是( )
A.“B”山脊 B.“A”陡崖
C.“E”山顶 D.“C”山谷
5.要想到达图中“A”,比较容易攀爬是从图中的( )
A.“B” B.“D”
C.“E” D.“F”
等高线地形图专题训练
6.图中李庄在周庄的( )方向.
A.西南 B.西北 C.东南 D.东北
A
D
A
7.假设李庄的海拔是50米,那么G山峰与李庄的相对高度是( )米.
A.800 B.900 C.850 D.50
8.图中小河的流向大概是( )
A.自南向北流 B.自东向西流 C.自西向东流 D.自北向南流
等高线地形图专题训练
A
A
等高线地形图专题训练
9.读图“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完成下列问题。
(1)A点的海拔为____米,A.B两点的相对高度为_____米。
(2)村镇乙所处的地形部位是_____,村镇丙所处的地形部位是_____。甲村到乙村的图上距离是2厘米,则实地距离是___千米。
(3)图中C.D两处,适合攀岩的是_____处。
600
150
山脊
鞍部
3
D
等高线地形图专题训练
(4)桃溪干流的流向是_ _______。
(5)图示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是________。
自西北流向东南
山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