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晨读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晨读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23 22:13: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晨读手册
一、词语积累
(1)成语
技术精湛:一门技艺、本事非常精深娴熟2.雕虫小技:比喻微小的技能,也用来谦称自己写的诗作或文章。
炉火纯青:比喻功夫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境界。
出类拔萃:形容超出同类。
废寝忘食: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努力。
巧夺天工: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十分巧妙。
臻于至善:不断探索,任何事物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需要不断探索才能发现真理,达到前所未有的新境界。
(2)近义词辨析
词语 释义 例句
稳健 稳而有力; 面对外部势力介入导致的动荡,香港特区政府在中央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稳健应对这一全新的挑战。
稳重 不轻浮;沉着而有分寸。指人遇事沉着冷静,不焦躁;也指办事谨慎、踏实。 那青年坐在炕边上,笑着点点头,显得又稳重,又自信。
内涵 内在的涵养;逻辑上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也就是概念的内容;(语言、作品等)所包含的内容。多用于抽象场合。 近日,省教育厅公布了江苏省2019年基础教育内涵建设项目的入选名单,盐城市第一中学申报的两个项目双双入选。
内含 内心所具有的;内部包含的;内容;犹含蓄。多用于具体场合。
白驹过隙 形容时间过得飞快,像白马在细小的缝隙前一闪而过。 时光飞逝,如白驹过隙,转眼二十年过去,她的鬓边终于也见到了白发。
稗官野史 稗官,古代的小官,专给帝王述说街谈巷议、风俗故事,后来称小说为稗官,泛称记载逸闻琐事的文字为稗官野史。 那些有关隋朝的记载,虽出自稗官野史,但其真实性比有关“正史”似乎还要可靠。
抱残守缺 抱:守住。缺:又作“阙”,不完整。固守陈旧残缺的东西不放。形容思想保守,不肯接受新事物。 不清除抱残守缺的旧观念,就不能更好地投身到改革的大潮中去。
抱薪救火 比喻因为方法错误,虽然有心解决问题,结果却使问题更加严重。 上个月他因旷课,考试没有及格,你不帮他补课,还约他跳舞,这不是抱薪救火吗?
二、课内背诵
有人说:“没有一流的心性,就没有一流的技术。”的确,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能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能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能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实。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从赞叹工匠继而推崇工匠精神,见证着社会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疗治,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
三、文学常识
1.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是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紧迫问题,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就事论理,就实论虚,有着鲜明针对性和指导性的一种新闻文体,是现代新闻传播工具经常采用的社论、评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专栏评论和评述等的总称,属于论说文的范畴。简而言之,新闻评论就是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和社会现象发表意见以指导实践的一种文体。
新闻评论的特点:(1)与其他评论一样,由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组成,具有政策性,针对性和准确性;(2)在有限的篇幅中,主要靠独特的见解吸引读者;(3)立意新颖,论述精当,文采斐然;(4)主要面向广大群众。
2、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它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方面的内容。
新时代的“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协作共进的团队精神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这四个方面的内容。其中,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是根本,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是核心,协作共进的团队精神是要义,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是灵魂。有一颗精益求精的“匠心”,是对工作最好的尊重。当前,我国正处在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培育和弘扬严谨认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对于建设制造强国具有重要意义。而只有对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形成共识,才能树匠心、育匠人,为推进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课外拓展
新华国际时评:践行“工匠精神”莫要“临渊羡鱼”
新华社北京4月12日电(记者 吴黎明)刚到德国工作时,发现卫生间里的马桶水箱居然“藏”在墙里,硕大的冲水开关也是嵌在墙里。想起来令人“恐惧”:若是水箱里零配件坏了,非要砸墙不可。但德国人就有这技术自信:水箱及其零配件用上几十年也不会坏。
在德国待的时间越长,就会越来越多地发现隐藏在平淡无奇中令人“震惊”的细节:为什么德国的道路几乎看不到积水?为什么德国锅那么经久耐用?为什么德国看不到乱七八糟的电缆电线?
人口8000多万、国土面积与云南省相当的德国,拥有2000多个世界级品牌。从水箱到铁锅,从道路到房屋,为何“德国制造”质量突出?其奥秘大概就在于深入骨髓、融入血脉的“工匠精神”。
近来,“工匠精神”成为舆论热点。从形形色色的“德国制造”到日本的马桶盖,从传代收藏的瑞士表到荷兰的“王室供应商”,这些国外名品纷纷在“朋友圈”刷屏。但问题的关键是,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践行“工匠精神”,首先要将其融入工作实践中。
“工匠精神”意味着精益求精、精雕细琢,意味着专业与敬业,更意味着对规则、规矩的尊重与恪守,对高品质产品的责任感与自豪感。
“即使我知道明天世界将要毁灭,但我今天依然种下我的葡萄树。”这是德国宗教改革倡导者马丁·路德的名言,折射出德国人民族性格中“轴”的一面。在德国人看来,对规则近乎刻板的遵守是理所当然,“工匠精神”亦是理所当然,不必大惊小怪。
传统上,“师傅”在德国一直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绝对没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历史羁绊。各行各业平等互尊的观念深入人心,社会上没有瞧不起“蓝领”技工的风气。当今,德国普通公务员的收入可能比不上管道工,高级技工的待遇可能会超过大学教授。
一整套制度保障为“工匠精神”插上腾飞的翅膀。从中世纪行会开始,德国便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职业技术培训体系。1869年,德国出台《职业教育法》,明晰政府、行业协会、职业院校和企业在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权责,推动实行企业和学校同时进行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在德国,大约有350种官方承认的职业执业资格证书。所谓“一证在手,终身不愁”。德国年轻人中,差不多每3人中就有2人通过“双元制”教育拿到证书实现就业。此外,德国政府还对技工再教育提供补贴,仅2014年就有超过17万技工享受到相关补贴。
创新是“工匠精神”的延伸。坚持技术创新、持续不断开发独一无二新产品,这是诸多德国中小企业能成为世界级行业翘楚的奥秘。21世纪以来,新能源在德国方兴未艾,太阳能电池板成为越来越多新房屋的“标配”就是明例。
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锻造“工匠精神”是一项系统工程,尤当戒除“短平快”式的心浮气躁。我们要从自己做起,从当下做起,从拧紧一颗螺丝钉做起,让“工匠精神”成为理所当然,并融入我们的血脉之中。
【作文素材背诵】
工匠精神,是追求完美、精益求精。为了把99%提高到99.99%,不惜花费大量时间精力。日本“寿司之神”小野二郎专注寿司近60载,把每一个环节都做到极致,成为业界传奇。为保证食材水准,他对供货商要求十分严格,鲔鱼供货商只供应鲔鱼,虾的供货商只卖虾;为保证米饭口感,煮饭时要施加巨大的压力,盖子重到需要两只手抬,上面再放一大锅水;为了让章鱼肉质变软、具有香味,至少得花40分钟给章鱼做按摩。客人在小野家品尝到的不仅是美食,更是厨师孜孜不倦、力臻完美的精神。
工匠精神,是严谨认真、一丝不苟。德国哲学家费希特曾这样描述德意志人民的性格:“我们必须严肃认真地对待一切事物,切切不可容忍半点轻率和漫不经心的态度。”正是这种严谨认真的民族性格,让“德国制造”成为品质的代名词。鲁迅先生曾对日本友人内山完造说,中国四亿人民得了“马马虎虎”的病,不治好这病就不能救中国,而日本人的认真态度就是治这种病的灵药。鲁迅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也践行着毫不马虎的认真精神。萧红在回忆鲁迅的文章中写过这样一个细节,“鲁迅先生把书包好了,用细绳捆上,那包方方正正的,连一个角也不准歪一点或扁一点,而后拿着剪刀,把捆书的那绳头都剪得整整齐齐。”对待任何小事都一丝不苟,这是大师之所以成为大师的原因。
工匠精神,是爱岗敬业、踏实坚守。1560年,瑞士钟表匠布克曾经说过:“一个钟表匠在不满和愤懑中,要想圆满地完成制作钟表的1200道工序,是不可能的;在对抗和憎恨中,要精确地磨锉出一块钟表所需要的254个零件,更是比登天还难。”正如他所说,制表匠的工作繁琐而枯燥,如果没有高度的耐心和专业、敬业的精神,是不可能完成的。几个世纪过去了,瑞士手表一直以其制作精巧而享誉世界,这背后是一代代制表匠日复一日的精心打磨、细致雕琢,是他们在长年枯燥工作中兢兢业业的坚守。
“五一”国际劳动节即将到来,“劳动最光荣”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而工匠精神正是劳动者最可宝贵的品质,它就像璀璨的明珠,为日复一日的朴实工作增添荣光与价值。3月29日,第二届中国质量奖颁奖大会在京召开,李克强总理作出重要批示指出:各行各业要向获奖组织和个人学习,弘扬工匠精神,勇攀质量高峰,打造更多消费者满意的知名品牌。4月24日,李克强寄语四川雅安芦山学子:“工匠也可以成为大师!”
一个拥有工匠精神的人,必然会少一些浮躁功利,多一份坚韧执著,在自己专攻的领域取得令人尊敬的成果。而一个推崇工匠精神的国家和民族,必将赢得持久发展的强大动力,以昂扬的姿态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
6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