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5.《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名师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5.《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名师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1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23 22:18: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名师教学设计
【单元知能对标】
必备知识 学科能力 学科素养 高考内容
第4课 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沈英甲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林为民 “探界者”钟扬/叶雨婷 学习理解能力:观察记忆、信息提取、分析概括、领会理解 实践应用能力:应用交际、解释推断、解决问题、策略运用 创新迁移能力:发散创新、批判赏析、内化完善 语言建构与运用 思维发展与提升 审美鉴赏与创造 文化传承与理解 1.重点字音、字形、词语等 2.文章的主要观点 3.道理论证等论证方法及作用 4.“探究新闻类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是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的一个高频考点
第5课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李斌
第6课芣苢/《诗经·周南》 插秧歌/杨万里
【课文内容分析】
层次、内容
新闻评论在新闻宣传中的作用在于就新闻事件,尤其是新闻热点表明立场,引导舆论,反映出媒体鲜明的倾向性。《人民日报》的新闻评论的观点和立场,往往具有强烈的舆论导向作用。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是发表于2016年4月30日《人民日报》第4版“人民论坛”上的新闻评论,与之相关的新闻背景是党和政府对发扬工匠精神的倡导。
评论的第1段,先指明时代特点——当前是一个更加注重精细品质和独特体验的时代,然后以新闻事实引出评论的话题:高技术企业的需求同工匠精神不谋而合。由此“就事说理”,引导读者思考时代品质与工匠精神的联系。
第2段,先阐释当代“匠”的特点——心思巧妙技术精湛、造诣高深,然后提出“职业与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人与人却从来都有职业品质、专业精神的差别”的见解,意在说明工匠精神的本质是一种职业素养和职业品质。在此基础上,论述工匠精神在小至企业,大到国家,以及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
第3段,从一个匠人典型的工作状况写起,廓清了对工匠精神是“雕虫小技”“拜手工教”“离群索居”等种种误解,指出工匠精神在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世界,是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坚守工匠精神对于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追求时代精神,对国家的发展和进步都有着重要意义。
第4段,进一步探讨工匠精神的内涵。先分析当代工匠精神因热爱而付出,因追求而卓越,因有境界而淡定的思想品格,再深入分析了工匠精神的生命哲学和人生信念,深化了对千工匠精神的阐释,进而指出,推崇工匠精神对疗治社会上存在的浮躁风气和短视心态起到了重要作用,并提出希望: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这一段的重要作用是指出发扬工匠精神可以解决社会上存在的问题。这不仅为倡导发扬工匠精神提供了有力的现实依据,也体现新闻评论有的放矢、直面现实、解决问题的新闻品格。
第5段,指出工匠精神是时代精神的表现,发扬工匠精神,对于个人、企业、社会、国家都有重要意义,倡导发扬工匠精神,以此推动社会进步,雕琢时代品质。最后以“工匠精神并不以成功为旨归,却足以为成功铺就通天大道”,辩证分析工匠精神的作用,使论述全面而深化。
二、艺术特色
文章既有议论性文章的特点,又有新闻作品的属性,就其内在的逻辑结构而言,可以分为三部分。第1段借企业家的感慨,引出高技术企业的需求同工匠精神不谋而合的看法,点出这篇新闻评论探讨时代品质与工匠精神的话题。之后的三段对“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进行了深入、拓展的探讨。第2段先说明工匠精神的本质是一种职业素养和职业品质,工匠精神对于企业、国家的发展都有积极、重要的作用。第3段主要是辩证分析,廓清了社会上对工匠精神的偏见误解,在反驳错误认识中对比立论,以对坚守工匠精神意义、作用的认识深化议论,重点阐明了工匠精神的时代价值。第4段进一步探讨了工匠精神的内涵,通过与工匠精神的对比,批评了当前社会上存在的浮躁风气和短视心态,倡导“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这是该篇新闻评论的主旨所在。第5段是这篇新闻评论的总结,进一步强调发扬工匠精神的时代意义,最后以“工匠精神并不以成功为旨归,却足以为成功铺就通天大道”,辩证分析工匠精神的作用,使论述全面而深化。
【学情整体分析】
新闻评论是媒体或作者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紧迫问题,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就事论理,就实论虚,有着鲜明针对性和指导性的一种新闻文体,是现代新闻传播工具经常采用的社论、评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专栏评论和评述等的总称,属于论说文的范畴。简而言之,新闻评论是对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和社会现象发表意见以指导实践的一种文体。
新闻评论撰写方法:
1.要读懂材料。了解有关背景,熟悉主要事件及相关情节,把握精神实质。
2.要评在点上。点评的篇幅要小,一定要选好角度提炼观点,做到语中的,目标集中、准确,不可分散,切忌什么都想评。
3.要评得有理。好的点评应该做到以礼以法阐释,导向鲜明,事理清晰,鞭辟入里,以理服人,发人深省。
4.要评得生动。点评要讲究艺术性,言简意赅,干净利索,力求新颖、鲜明、生动,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学情补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活动准备】
一、任务专题设计
直接切题,导入新课;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研读课文,重点朗读;
体会论证语言的魅力。
教学目标设计
1.引导读懂文意,理解和积累一些有高度有深度的词汇,如“工匠精神”“精细品质”“独特体验”“中国力量”“时代品质”等。
2.指导理解新闻评论的文体特点,并以此对照阅读本篇课文,把握课文的框架结构和行文思路。
3.指导把握文章的中心论点,学习和运用本文的论证方法。
4.引导深入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和时代意义,弘扬工匠精神,领会劳动的价值和意义。
三、教学策略设计
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掌握其论证方法、论证思路。了解时评的题材特点;理清文章脉络结构,学习文中多种论证方法的使用。
深入理解工匠精神中所表现出的时代美,深入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及其作用,传承工匠精神。
四、教学方法建议
问题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对话教学法,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论证思路和论证方法。
2.工匠精神和劳动意义。
难点:1.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领会工匠精神的内涵和必要性。
2.思想深度和高度达成,严密逻辑思维生成。
六、教学材料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七、课时建议:2课时
【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导入
导入语一:
PPT出示:关于李万君的颁奖词、事迹;或播放相关视频短片。
一把焊枪,一双妙手,他以柔情呵护复兴号的筋骨;千度烈焰,万次攻关,他用坚固为中国梦提速。那飞驰的列车,会记下他指尖的温度,他就是一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电焊工李万君。
李万君先后参与了我国几十种城铁车、动车组转向架的首件试制焊接工作,总结并制定了30多种转向架焊接规范及操作方法,技术攻关150多项,其中27项获得国家专利。他的“拽枪式右焊法”等30余项转向架焊接操作方法,累计为企业节约资金和创造价值8000余万元。
所获荣誉:全国劳模、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中华技能大奖、2016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吉林省特等劳模。读了上面文字,你有何感想?李万君的感人事迹彰显的精神就是工匠精神。
下面就来读新闻评论《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导入语二:
本单元是围绕“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展开,选取的实用性文体是相关新闻类的。新闻类的文体很多,有消息、通讯、特写、评论、调查报告。上节课,我们刚学了三篇人物通讯报道,注重通过典型事例和细节描写展示人物的精神风貌。这节课,我们要接触一种新的新闻体裁,它是什么?又有哪些特点呢?请看《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教学策略:情境教学和问题教学:导入要指向教学目标、指向下一个教学活动环节;导入切忌太长和华而不实。
设计意图:课前导入可依据学情做具体的调整,在尽量简单的沟通当中,争取让学生感受到荀子深邃的思想,激发关注和学习古代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精讲
疏通文意——厘清文章的脉络思路
1.通读全文
2.重要词语的理解和积累:
炉火纯青:意思是认为炼到炉里发出纯青色的火焰就算成功了,后用来比喻功夫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境界。
巧夺天工:专指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
不谋而合:是指事先没有商量过,意见或行动却完全一致。
雕虫小技:比喻微小的技能,也用来谦称自己写的诗作或文章。
离群索居:远离人群,自己一个人居住,泛指不合群,孤独的人。
臻于至善:做到极致。
出类拔萃:形容超出同类,多指人的品德才能。
超古冠今:古今第一,无人能比。
3.明确文章阐述“工匠精神”的角度
文章的第2、3、4段是如何阐述“工匠精神”的?
第2段:“匠”的内涵、工匠精神的作用和意义。
第3段:工匠精神是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
第4段:工匠精神的生命哲学和人生信念。层层深入。
4.找出论点
中心论点是论述类文章的灵魂,你能看出这篇评论的中心论点吗?
这篇评论的中心论点: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
5.总结,得出文章的基本构架,PPT出示:
(1)提出工匠精神的话题:
(2)论述工匠精神的内涵(层层深入);
(3)得出论点一从个人和时代的关系总结全文。
教学策略:先让学生自读课文,在初步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再进行讲解,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更好地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提高信息提取和分析概括的能力。
设计意图:本环节针对语文学习的实际运用。此环节可提升学生的积累与语感、交流与语境的学科素养,提高分析概括、领会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少教精教:教师在关键地方、关键时刻适度点拨。所设计的问题体现梯度,力求体现支架教学智慧。随堂总结也应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出示,达到水到渠成的教学效果。
写法探究——学习文章的论证方法和逻辑思辨
1.常见的论证方法分类
例证法、引证法、喻证法、比较法(对比、类比)、归谬法、归纳法、演绎法
教师结合学情,扼要讲解。
2.再读课文,找出本文的论证方法,并结合原文作简要分析。
3.口头表达,训练思维
选用任一种论证方法,和同桌口头阐述一下“勤奋”的重要性。
*文章前两段主要运用了什么方法来论述自己的观点:
道理论证。作者引用企业家的话和其他人的话,加以分析论证,论述我们的时代需要工匠精神,它体现出社会的品格和国家的形象。
设计意图:讲解新闻评论的论证方法,理解新闻评论的论辩性和深刻性。直接指向高考议论文写作。此环节可提升学生的积累与语感、交流与语境,提高分析概括、领会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写作训练——综合素质展示和测试
1.对话交流,总结探讨
对于“工匠精神”的回归,时代在呼唤,国人在呼吁。对于每个人来说,你认为怎样做才能做到“工匠精神”的真正回归?
2.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舌尖3》第一集器具篇。讲述历经7道冷锻,5道热锻,18遍火候,1000度高温,敲打36000下直到锅如明镜,才炼造成一口险些失传的神奇工艺——章丘铁锅。铁锅配上传奇故事迅速蹿红网络,当晚售价近千元的铁锅卖出近3000口,又突来十万订单,而且大部分是海外订购。
对于一般商家来说,这是批量生产赚大钱的绝佳机会。章丘铁锅厂方却连续发布声明,表明手工铁锅完全不可能快速走量。面对海量订单,厂方干脆选择网店铁锅产品暂时下架。章丘铁锅传承人之一刘紫木说:“手工锅,靠一锤一锤砸出来,不能因赚钱,就以次充好。章丘铁锅,不仅关系师傅们声誉,还关系济南口碑。”
对上述材料,你怎么看?请表明你的态度,并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题目自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教学策略:尝试教学法:学生先尝试写作,教师再有针对地讲评。写作部分针对具体写法,在情境中内化完善,让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得到落实。
设计意图:写作训练——针对“工匠精神”内涵的理解、议论文的架构、议论文语言表达等方面,可提高学生信息提取和分析概括的能力。
板书设计
教学策略:通过合理严谨的板书设计,展示本课的重点知识体系,把握内在的逻辑关系,帮助教师展开教学,也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学习、感知记忆。
1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