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复习
【课时目标】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提高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着能量变化,认识通过化学反应实现能量转化的重要性;
3.认识化石能源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起着重要作用;了解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以及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重点:1.物质燃烧的条件;2.灭火的原理和方法;3.煤、石油、天然气的成分、性质、特点、用途等;4.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难点:1.物质燃烧的条件;2.灭火的原理和方法;3.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学习活动】
任务一 燃烧的条件
1.由燃烧的条件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燃烧一定会引起爆炸
B.只要外界条件足够,所有物质都能燃烧
C.用玻璃杯罩住点燃的蜡烛,火焰熄灭是因为隔绝了空气
D.水能灭火主要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2.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图a中火柴头垂直向上燃烧时容易熄灭,是因为热空气增大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B.图a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火柴梗不断被加热和受到热气流带来空气的助燃
C.图b中蜡烛火焰很快熄灭,是因为金属丝圈吸收热量,温度降低到蜡烛着火点以下
D.煤球制成蜂窝煤后燃烧更剧烈是因为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3.有关如图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向水中白磷通氧气,白磷会燃烧
C.热水的作用只是提供热量
D.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即可燃烧
【变式1】用如图装置验证燃烧的条件。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
①将两小块白磷固定在U形管底部基座上,分别加入等体积冷水和热水,白磷均不燃烧。
②一段时间后,将装置倒置。
(1)能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到达着火点的现象是_______。
(2)该实验_______(填“能”或“不能”)验证与氧气接触是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
任务二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4.你认为下列灭火的措施或行为错误的是( )
A.干粉灭火器可以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物的失火
B.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C.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用水浇灭
D.不慎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5.下列有关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通过隔绝氧气达到灭火的目的
B.通过清除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
C.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达到灭火的目的
D.图书馆失火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6.某居民早起忘记关闭电褥子的电源就去上班,下班后发现卧室门缝冒出黑烟,他立即打开门窗,原来只冒黑烟的卧室瞬间燃气火来。
(1)引起火势变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火势无法控制,他立即拨打了火警电话,火警电话是___________。消防队员赶到后,首先切断电源,然后用高压水枪灭火,水能灭火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若你在火灾现场,应怎样从现场逃离?___________。
【变式2】人们常在可燃建筑材料中添加阻燃剂以防止火灾。Mg(OH)2是一种常见的阻燃剂,它在380℃时分解成水蒸气和耐高温的MgO,并吸收大量的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Mg(OH)2分解吸热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Mg(OH)2分解吸热能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C.Mg(OH)2分解的产物能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D.MgCO3比CaCO3易分解,也可作阻燃剂
任务三 化石燃料与能量
7.下列有关能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石油是一种可再生资源
B.大量使用化石能源会造成大气污染,因此反应该停止化石能源的开采和利用
C.人类需要的能量都是由化学反应产生的
D.目前没有大量氢能源,是由于氢气的制取成本高,贮存困难
8.下列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燃料燃烧时发生化学变化并放出热量
B.绿色植物吸收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
C .使用电池时电能变成化学能
D.过氧化氢分解时放出热量
9.回答有关燃料的问题:
(1)三大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___________。
(2)天然气(主要成分为CH4)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某种燃气灶的燃料由水煤气(CO和H2混合气体)改为天然气后,同体积的燃料消耗的氧气将___________(填“更多”或“更少”);氢气作为新能源的优点是___________(填一条即可)。
(3)燃烧发电时,将煤块粉碎成煤粉,目的是___________,使燃料充分燃烧。
【变式3】当代社会几乎离不开化石燃料,关于人类使用化石燃料的“利”与“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利”而无“弊”,因为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根本就离不开化石燃料,也离不开以化石燃料为原料生产的塑料、橡胶、纤维、药物、化肥、农药等
B.只有“弊”而无“利”,因为化石燃料的燃烧产生许多有害物质,导致气候变暖,酸雨、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含量急剧上升
C.“弊”大于“利”,虽然化石燃料为人类提供了能源和物质,但使用化石燃料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D.“利”大于“弊”,虽然使用化石燃料带来了一定的环境问题,但化石燃料是当今社会重要的能源和物质资源,只要合理利用,就可以趋利避害
任务四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10.下列关于资源、能源、环保方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煤、石油、天然气是可再生的化石燃料
B.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酒精是最理想的燃料
C.植树造林能有效缓解使用化石燃料带来的温室效应
D.煤燃烧时放出SO2、CO2等污染物,溶于水形成酸雨
11.化石燃料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
(1)化石燃料是___________(填“可”或“不可”)再生能源。
(2)将石油加热炼制,可得到不同的产品,其中用作汽车燃料的产品之一是___________。
(3)煤燃烧排放的___________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新能源的应用可有效缓解该问题,目前人类正在开发和利用的一种新能源是___________。
12.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是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
(1)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石油和_________。
(2)煤燃烧时排放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物,这些气体或气体在空气中发生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_________。为减少环境污染,我国已大力推广使用脱硫煤。
(3)为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科学家采取新技术,将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转化为重要的化工原料乙烯(C2H4)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4)乙醇可作燃料。现有一定量乙醇与一定量氧气混合于密闭容器内,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16.2g水,同时得到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物25.2g,参加反应的乙醇的质量为_________g,混合物中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_________(填最简比)。
【变式4】充分燃烧1kg天然气和煤所产生CO2和SO2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等质量的煤和天然气充分燃烧,产生CO2的量接近,但产生SO2的量却相差较大
B.煤、天然气充分燃烧产生的CO2和SO2是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
C.煤、天然气及石油等是重要的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D.由图示可知,提倡将煤改为天然气作燃料,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
【课后作业】
1.下列各项警示标识与存放的物质不相符合的是( )
A.甲醛 B.酒精 C.烧碱 D.浓硫酸
2.能源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不可分。下列能源不属于新能源的是( )
A.氢能 B.核能 C.石油 D.风能
3.下列实验中,能证明燃烧需要氧气的是( )
A B C D
4.下列有关化学反应与能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吸热现象
B.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
C.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D.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5.为了节能,燃烧前常将汽油(含C8H18等)喷成雾状,目的是( )
A.减少O2消耗量
B.增大汽油与空气的接触面
C.降低汽油着火点
D.升高汽油着火点
6.老师在《探究燃烧的条件》教学中改进了教材中的实验,如图所示,在铜片上罩上烧杯,请根据图示和资料信息回答有关问题:
资料信息: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分别是40℃、240℃。
(1)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___________。
(2)罩上烧杯的作用是___________。
(3)如果让水中的白磷在水下燃烧,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
(4)通过以上实验事实证明,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 ③___________。
7.科学家发现海底埋藏着大量的“可燃冰”,其中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甲烷中各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_____,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可燃冰”将成为未来新能源,但目前在开采技术上还存在困难。开采中甲烷气体一旦泄露可能导致的后果是___________。
8.汽车方便了人们的出行,长远趋势看,氢能源是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发展路线之一。
(1)目前,多数汽车使用的燃料仍是汽油或柴油。汽油或柴油属于___________(选填“一次能源"或“二次能源”)。
(2)氢能源汽车在氢气燃烧的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是___________。氢气是一种高效的绿色能源,但至今没能得到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写一条)。
9.某学校化学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开展了下列实验活动:取刚降到地面的雨水水样,用pH计(测pH的仪器)每隔几分钟测一次pH,其数值如下表所示:
测定时间 5:05 5:10 5:15 5:20 5:25 5:30 5:35
pH 4.95 4.94 4.88 4.86 4.85 4.84 4.82
(1)在测定期间,雨水的酸性是增强还是减弱?
(2)这一地区所降雨水为酸雨,写出酸雨造成的一条危害。
(3)为了减少酸雨的产生,请提出一条合理的措施。
10.合理利用化石燃料资源,是人类不断探索的课题。某城市家用燃料的使用经历了如图所示的过程,并将逐步向理想燃料发展。
(注:括号中的物质是对应燃料的主要成分)
(1)CH4、C3H8两种物质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较大的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
(2)倡导“家用燃料低碳化”的意义是___________。
(3)一定条件下,仅用一个置换反应即可制得CO和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随着全球能源使用量的增长,化石燃料等不可再生能源将日趋枯竭。请提出一个缓解能源危机的设想:___________ 。
【评价与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学习活动】1.C 2.A 3.B 【变式1】(1)装置倒置后,露出冷水的白磷不燃烧,露出热水的白磷燃烧 (2)能 4.A 5.C 6.(1)打开门窗,空气流通为燃烧提供充足的氧气 (2)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3)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俯下身体贴近地面逃离 【变式2】A 7.D 8.C 9.(1)天然气 (2)CH4+2O2CO2+2H2O 更多 热值高、无污染 (3)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变式3】D 10.C 11.(1)不可 (2)汽油(或其它合理答案) (2) SO2(或其它合理答案) 风能(或其它合理答案) 12.(1)天然气 (2)酸雨 (3) (4)13.8 1:11 【变式4】B
【课后作业】1.C 2.C 3.D 4.D 5.B 6.(1)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2)防止生成物(或白烟)逸散到空气中,污染空气 (3)用导管对准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或空气) (4)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7.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3﹕1 CH4+2O2CO2+2H2O 比二氧化碳造成的温室效应更严重 8.(1)二次能源 (2)化学能转化成内能;氢气的制取成本高、运输液化困难 9.(1)增强 (2)腐蚀建筑物(或腐蚀大理石建筑;腐蚀金属制品;破坏森林植被;污染水源;使土壤酸化;危害人体健康等其他合理答案) (3)工厂的废气处理达标后排放(或汽车尾气处理达标后排放;使用脱硫煤;减少含硫的煤的使用;使用绿色的新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潮汐能、生物质能、核能、氢能、可燃冰等其他合理答案) 10.(1) CH4 (2)缓解温室效应 (3)C+H2OCO+H2 (4)开发使用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