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训练题
选择题
1.395年,罗马帝国皇帝狄奥多西一世临终前,将帝国分给了两个儿子,罗马帝国分为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两部分。以下关于东罗马帝国说法错误的是( )
A.又称拜占庭帝国
B.是一个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
C.最初帝国经济比较活跃,社会比较稳定
D.东罗马帝国比西罗马帝国存在的时间短
2.查士丁尼是最后一位试图复兴古罗马帝国的皇帝,但其所有政治与军事功绩却都随着他的去世而烟消云散。他留给后世的遗产是( )
A.《十二铜表法》 B.《摩奴法典》
C.《汉谟拉比法典》 D.《查士丁尼法典》
3.《罗马民法大全》包括( )
①《查士丁尼法典》 ②《法学汇纂》 ③《法理概要》
④《新法典》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历史学家马世力指出:“从3世纪起,由于罗马奴隶制社会陷入危机,统治阶级迫切要求将反映本阶级意志的现行法律固定下来,借以维护和巩固其统治地位,因而着手进行法律汇编工作。”据此可知,查士丁尼主持编纂《查士丁尼法典》的目的是( )
A.满足人民所需的契约自由
B.符合尚法治的价值和法律精神
C.巩固皇权,维护国家安定
D.教化帝国民众,人人安分守法
5.德国的一位法学家说:“罗马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而这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一次。”“最为平和、最为持久”说明罗马法( )
A.维持了罗马帝国统一
B.巩固了皇帝的独尊地位
C.成为欧洲法学的渊源
D.维护了庄园的公共秩序
6.至今仍屹立在土耳其第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原名君士坦丁堡)城内的圣索非亚大教堂,冷眼旁观过政权更迭、宗教斗争与历史的沧桑。它曾见证了下列哪一个国家的兴衰( )
A.雅典 B.亚历山大帝国
C.罗马帝国 D.拜占庭帝国
7.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庭帝国,中国史籍称“大秦”。1453年,它被哪个国家灭掉( )
A.波斯 B.马其顿王国
C.古巴比伦 D.奥斯曼帝国
8.“君士坦丁堡陷落后,当初将古希腊学术保存下来并仔细研读的基督教学者,亲自带着这些珍贵手稿逃到了意大利。他们在此受到热烈欢迎,因为文艺复兴学者正四处搜寻古典文献。”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①拜占庭帝国保存了古代希腊文献 ②拜占庭帝国的灭亡是因为信奉基督教 ③这些古代希腊文献对文艺复兴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④闭关自守导致落后,开放创新促进发展
A.②③④ B.②④
C.①③ D.①③④
9.当罗马帝国的西半部在日耳曼人的入侵下灭亡后,东半部却顶住了冲击继续存在了一千年,直到1453年才灭亡。此材料描述的国家是( )
A.波斯帝国 B.亚历山大帝国
C.罗马帝国 D.拜占庭帝国
10.下列关于拜占庭文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对基督教文化、罗马古典文化和中亚北非文化兼收并蓄
B.保存大量希腊、罗马文化,为后来西欧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C.在自然科学方面成就斐然,制定儒略历
D.在法学方面取得很大成就,制定了《大宪章》
11.以君士坦丁堡为首都,版图囊括希腊及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地区的帝国是( )
A.波斯帝国 B.罗马帝国
C.拜占庭帝国 D.查理曼帝国
12.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组建法典编纂委员会的拜占庭帝国皇帝是( )
A.汉谟拉比 B.亚历山大
C.查士丁尼 D.查理大帝
13.拜占庭帝国皇帝组建的法典编纂委员会把历代罗马法学家有关法律问题的论文和著作汇编成( )
A.《法学汇纂》 B.《法理概要》
C.《新法典》 D.《查士丁尼法典》
14.拜占庭帝国灭亡的标志是( )
A.君士坦丁兴建新都
B.罗马帝国的分裂
C.查士丁尼的西征
D.首都君士坦丁堡的陷落
15.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产生过重大影响。它保存的大量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西欧的哪一运动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
A.宗教改革 B.文艺复兴
C.戊戌政变 D.洋务运动
16.由于东罗马帝国境内有农业比较发达的埃及、叙利亚,有许多大都市和国际贸易港口。因此,东罗马帝国的经济比较活跃,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它进入了( )
A.“鼎盛时代” B.“蜕变时代”
C.“和平时代” D.“黄金时代”
17.《罗马民法大全》是拜占庭帝国4部法律文献的统称。下列属于这些法律文献的是( )
①《法学汇纂》 ②《法理概要》 ③《法学概论》 ④《新法典》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8.它承认奴隶制度,还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被誉为欧洲民法基础的是( )
A.《汉谟拉比法典》 B.《罗马民法大全》
C.《十二铜表法》 D.《查士丁尼法典》
19.由于长期的对外战争,使拜占庭帝国财政枯竭,拜占庭皇帝不得不求助于西欧封建主的军事援助,结果反而遭到( )
A.十字军的进攻 B.阿拉伯人的攻击
C.亚历山大的东征 D.日耳曼人的进攻
20.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庭帝国,通常被认为开始于395年,直至1453年灭亡。最终摧毁这一帝国的国家是( )
A.亚历山大帝国 B.西罗马帝国
C.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D.阿拉伯帝国
21.至今仍屹立在土耳其第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原名君士坦丁堡)城内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冷眼旁观过政治兴迭、宗教斗争与历史的沧桑。它曾见证了下列哪一个国家的兴衰( )
A.雅典 B.亚历山大帝国
C.罗马帝国 D.拜占庭帝国
二、非选择题
22、组合列举:请你根据条件,写出相应的答案。
(1)列举拜占庭帝国皇帝查士丁尼制定的四部法典及合编名称。
(2)列举出曾侵略过拜占庭帝国的民族或者军队。
23.当号称千年帝国的拜占庭最终灭亡时,以希腊、罗马为代表的西方文明也就走到了尽头。它留给我们的是怎样的反思与思考,请你参与其中探究根源吧!
【帝国文明】
材料一 9世纪初至11世纪初,拜占庭帝国臻于极盛。阿拉伯作家描写拜占庭的手工艺品时写到:只有中国的工艺品能与之相媲美。同时,自欧亚大陆各地区经由君士坦丁堡的大量货物非常多,它们是黑海地区的奴隶和盐、印度的香料和宝石、埃及的纸莎草和粮食、中国的丝绸和瓷器以及西方的银、熟铁产品、亚麻布、棉花和毛织品……
(1)根据材料一归纳,拜占庭帝国的繁盛表现在哪些方面 结合所学回答,其繁盛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材料二 西方人认为拜占庭帝国的文化带有明显的东方色彩,东方人却从拜占庭帝国的文化看出希腊罗马文化的身影。位于亚、欧、非三洲交界处的帝国文明博大精深,灿烂辉煌。
(2)你认为拜占庭帝国的文化具有什么特点 为什么具有这样的特点
【文明毁灭】
材料三 落后、保守的查士丁尼一心想将恢复帝国的梦想变为现实。因此,他征服了北非、意大利及西班牙地区,还编纂了罗马帝国的法典。查士丁尼宣称:“我们将重建过去的一切,尽管其价值现已降低到最低限度……”
材料四 信奉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苏丹穆罕默德二世率大军20万,战船300艘,配备10万攻城重炮,一举包围了君士坦丁堡。当奥斯曼土耳其人兵临城下时,君士坦丁堡城内兵力甚少。拜占庭人与奥斯曼土耳其人决战,激战了53昼夜,5月29日被攻陷……
(3)材料四反映了哪一事件 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请你归纳千年帝国这一结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探究启示】
材料五 6、7世纪时,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大贵族奴隶主势力强大,政局混乱,改革势在必行。中国唐朝的统一和兴盛,朝鲜半岛上新罗国家的崛起,强烈刺激了大和统治者。天皇和一些曾留学中国的士大夫决心参照唐朝制度,实行改革。
(4)请你谈谈千年帝国的历史命运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由它的命运,结合材料五,你认为我们国家今天应当怎样做,才能繁荣昌盛
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典严格保护奴隶主的利益,规定:奴隶打自由民的嘴巴或不承认自己的主人,要处以割耳之刑。法典中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
材料二 公元前 450 年左右,罗马颁布了成文法。该法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
材料三 查士丁尼认为旧有法典过于庞杂,必须整理完善,才能成为臣民永久恪守的行为规范。在新法典的编纂过程中,他自始至终十分关注,还亲自参加讨论,裁断分歧。后世以他的名字命名这部法典,他当之无愧。
(1)材料一是对哪部法律的描述?该法典在法制史上有何地位?
(2)材料二是对哪部法律的描述
(3)材料三中的“法典”指的是哪一部法典?
(4)结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上述法典在本质上的共同之处是什么?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回顾历史,拜占庭显然在各个领域都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其一,它起到了保护盾的作用,使盾牌后面的西方能自由地发展自己的文明。这一点的全部意义,在1453年君士坦丁堡沦陷后变得非常清楚;土耳其人仅在半个世纪内便抵达欧洲的中心,包围了维也纳。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拜占庭传下了由查士丁尼编纂的罗马法,传下了只是近来才得到正确理解和评价的一门宗教艺术,以及由认真的学者们加以汇集、注释和保存的古典和希腊文化时期的文学、学术名著。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西方人认为拜占庭帝国的文化带有明显的东方色彩,东方人却从拜占庭帝国的文化看出希腊罗马文化的身影。位于亚欧交接的帝国文明博大精深、灿烂辉煌。
结合上述材料,归纳概括拜占庭帝国的作用。
答案
1-5DDDCC 6-10DDCDB 11-15CCABB 16-21BACD
22、(1)《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查士丁尼法典》;《罗马民法大全》。
(2)阿拉伯人、十字军、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军队。
23、(1)表现:商业贸易兴旺,手工业发达。因素:君士坦丁堡地处欧亚两洲之间的有利位置。
(2)特点:兼具东西方文化;原因:拜占庭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和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
(3)事件:拜占庭帝国灭亡;主要原因:保守、狭隘;查士丁尼西征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加剧了帝国的政治危机;奥斯曼土耳其的扩张。
(4)道理:狭隘和保守、固步自封必然导致民族的衰亡。做法:我国应该向先进的国家和民族学习,以开放的心态、包容的态度来对待其他事物,不断创新,才能永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4、(1)《汉谟拉比法典》。它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2)《十二铜表法》。
(3)《查士丁尼法典》。
(4)都维护统治阶级私有财产,是统治阶级统治秩序、统治意志的体现。(类似亦可)
25、(1)拜占庭帝国的存在,以及它和阿拉伯帝国等军事势力的斗争事实上对西欧的相对稳定和发展创造了条件,起到了保护作用。(2)它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系统整理了罗马法,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及西欧各国的法律制度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3)地跨欧亚非三洲,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以及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兼收并蓄,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为东西方的文化交流架起了桥梁,在世界上产生了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