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劳动光荣》知识梳理
必备知识
一、文学、文体、文化知识
文学知识
1.作者
(1)沈英甲(1948-今),笔名佳英、英佳。《世界知识》《世界博览》杂志编辑、记者,高级记者。在太平洋、神农架、青藏高原、西部大沙漠进行过科学考察。199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其代表作品有纪实文学《走进神农架》《采访死亡手记》,长篇小说《前尘》《贼风》《墨祠》,人物传记《沧桑回眸》等,另有译著十多种。其作品多次获中国新闻奖、全国征文奖和优秀读物奖。
(2)林为民,台湾著名的第一家族“雾峰林家”第九代传人,是爱国烈士林正亨之子,18岁就进《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工作,是一位知名的资深记者。
(3)叶雨婷,“中国青年报”女记者,“90”后。
(4)李斌,《人民日报》记者,评论员。
(5)杨万里(1127一1206),字廷秀,号诚斋,自号诚斋野客。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乡湴塘村)人。南宋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杨万里早年多次拜他人为师。绍兴二十四年(1154)举进土,授赣州司户参军。历任国子监博、漳州知州、吏部员外郎秘书监等。在朝廷中,杨万里是主战派人物。绍熙元年(1190),借焕章阁学士,为金朝贺正旦使接伴使。后出为江东转运副使,反对以铁钱行于江南诸郡,改知赣州,不赴,乞辞官而归,自此闲居乡里。开禧二年((1206)卒于家中,谥号文节。
杨万里的诗自成一家,独具风格,形成对后世影响颇大的“诚斋体”。学江西诗派,后学陈师道之五律、王安石之七绝,又学晚唐诗。代表作有《插秧歌》《竹枝词》《小池》《初入淮河四绝句》等。其词清新自然,如其诗。赋有《浯溪赋》《海鱿赋》等。今存诗4200余首。
文体知识
1.通讯报道
通讯,是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
通讯的类型有: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概貌通讯、新闻故事、文艺通讯、主题通讯、旅游通讯;最常见的是: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它是应用写作研究的重要文体之一。
通讯的特点:(1)严格的真实性;(2)报道的客观性;(3)较强的时间性;(4)描写的形象性。
2.人物通讯
所谓人物通讯,就是以报道各条战线上的先进人物为主的通讯。它着重揭示先进人物的精神境界,通过写人物的先进事迹,反映出人物的先进思想,使之成为社会的共同财富。同时,也报道转变中的人物和某些有争议的人物。“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写作时切不可把先进人物写成从来没有过的大智大勇,十全十美,写人叙事力求言真意切,恰如其分。
3.事件通讯
所谓事件通讯,就是报道典型的、有普遍教育作用的新闻事件。写事当然离不开事件有关的人,但它不像人物通讯那样着力刻画人,而是以事件为中心,在事件的总画面中,为了写好事来写人。它既可以反映现实生活中发生的重大的、振奋人心的典型事件和突出事件;也可以从某一新闻事件截取一个或若干个片段,进行细致详尽的描述,揭示事件的深刻含义;还可以是若干事件的综述。
4.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是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紧迫问题,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就事论理,就实论虚,有着鲜明针对性和指导性的一种新闻文体,是现代新闻传播工具经常采用的社论、评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专栏评论和评述等的总称,属于论说文的范畴。简而言之,新闻评论就是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和社会现象发表意见以指导实践的一种文体。
新闻评论的特点:(1)与其他评论一样,由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组成,具有政策性,针对性和准确性;(2)在有限的篇幅中,主要靠独特的见解吸引读者;(3)立意新颖,论述精当,文采斐然;(4)主要面向广大群众。
(三)文化常识
1.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袁隆平(1930一2021),男,汉族,无党派人士,生于北京,籍贯江西省德安县,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曾任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原主任,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发明协会会士,第六届、七届、八届、九届、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
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现西南大学),1995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9年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的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袁隆平星,2000年度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04年获得沃尔夫农业奖,2006年4月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2010年获得澳门科技大学荣誉博士学位,2018年当选中国发明协会首届会员。
袁隆平是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并提出并实施“种三产四丰产工程”,运用超级杂交稻的技术成果,出版中、英文专著6部,发表论文60余篇。
2018年9月8日,获得“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袁隆平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获评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创者。2019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袁隆平“共和国勋章”。
“感动中国”颁奖词:毕生梦想消除饥饿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2.“燕京第九景”张秉贵
张秉贵(1918一1987年9月18日),北京百货大楼售货员,作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他以“为人民服务”的热忱,在平凡的售货员岗位上练就了令人称奇的“抓准”“一口清”技艺和“一团火”的服务精神,成为新中国商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在他生前许多外地顾客慕名而来,就是要为了目睹他那令人称奇的技艺和“一团火”的服务精神;张秉贵被誉为“燕京第九景”,是首都人民群众对张秉贵售货艺术的美誉。
2017年,为纪念曾经在北京王府井百货大楼工作30多年的老劳模张秉贵,王府井集团决定,将每年的9月18日设立为张秉贵日,以传承和发扬他的“一团火”精神。
3.钟扬:扎根大地的人民科学家
钟扬长期致力于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率领团队在青藏高原为国家种质库收集了数千万颗植物种子;钟扬援藏16年,足迹遍布西藏最偏远、最艰苦的地区,长期的高原工作让他积劳成疾,多次住进医院,但他都没有停下工作。多年来,钟扬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
2017年9月25日,钟扬在内蒙古工作途中遭遇车祸,不幸逝世。2018年4月,中宣部授予钟扬“时代楷模”称号。
“感动中国”颁奖词:立心天地厚超越海拔六千米,抵达植物生长的最高极限。跋涉十六年,把论文写满高原。倒下的时候,双肩包里藏着你的初心、誓言和未了的心愿。你热爱的藏波罗花不求雕梁画栋,只绽放在高山砾石之间。
4.《诗经》概述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先秦称其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汉代时被尊为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按用途和音乐分“风、雅、颂”三部分,内容上包括:①社会政治诗,对生活愤懑忧伤,抒发感慨,对政治或赞美或讥讽、抨击;②爱情诗,歌颂美好的爱情;③史诗,记载民族的历史,歌颂祖先的功勋;④战争徭役诗反映兵役、劳役给劳动人民带来的不幸。《诗经》中的诗歌形式以四言为主,多数为隔句用韵,在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特点。
5.《诗经》六义
《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风、雅、颂”是按用途和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
“风”又称“国风”,“国风”是当时各地流行的民谣,带有地方色彩。“雅”多数是朝廷官吏及公卿大夫的作品,有一小部分是民歌,其内容几乎都是关于政治方面的。“颂”是贵族在宗庙中祭祀鬼神、赞美治者功德的乐曲,在演奏时要配以舞蹈。
“赋”是直陈其事,描述一件事情的经过。“比”是打比方,用一个事物比喻另一个事物。“兴”是由一个事物联想到另外一个事物。
6.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细节,指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富有特色的细小环节。它是小说、记叙文情节的基本构成单位。没有细节就没有艺术。同样,没有细节描写,就没有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个性的人物形象。成功的细节描写会让读者印象深刻,提高文章的可传读性。
7.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描写人物可以从多种角度加以描写刻画。可以从正面对人物加以刻画,也可以通过周围各种不同人物的眼睛看、嘴巴讲等方式,从侧面起到烘托某个特定人物的作用。
在文学作品里,作家为了更好地描写人物,常常既使用直接描写的方法,又使用间接描写的方法。《红楼梦》里,描写王熙凤的肖像,就既有直接描写,又有间接描写。在“刘姥姥一进荣国府”这一回里,作者使用的是直接描写的方法,正面描写王熙凤:“那凤姐家常带着紫昭君套,围着那攒珠勒子,穿着桃红洒花袄,石青刻丝灰鼠披风,大红洋绉银,鼠皮裙,粉光脂艳,端端正正坐在那里,手内拿着小铜火箸儿拨手炉内的灰。”有些地方,作者又用间接描写的方法,进一步描绘王熙凤的肖像和展示她的性格。如,在第二回,作者借冷子兴的嘴说:“倒是上下无一人不称赞他的夫人,琏二爷倒退了一舍之地。模样又极标致,言谈又极爽利,心机又极深细,竟是个男人万不及一的。”再如第六回,作者通过周瑞家的嘴说:“这凤姑娘年纪儿虽小,行事儿比是人都大呢。如今出挑的美人儿似的,少说着只怕有一万个心眼子,再要赌口齿,十个会说的男人,也说不过她呢。”在第六十五回,作者通过兴儿的嘴说:“我告诉奶奶,一辈子不见她才好呢,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笑着,脚底下就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都占全了。”
这些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互相映衬,互相补充,把王熙凤的肖像描写得栩栩如生,把王熙凤的性格展示得非常充分。
二、语言文字知识
(一)字音字形识记
稻菽(shū) 饥馑(jǐn) 淤(yū)泥
籼(xiān)稻 分蘖(niè) 拟南芥(jiè) 戛(jiá)然而止
挑剔(tì) 造诣(yì) 雍(yōng)容 臻(zhēn)于至善
掇(duō) 捋(luō) 袺(jié) 擷(xié)
兜鍪(m6u) 胛(jiǎ) 莳(shí)未匝(zā)
词义辨析
1.协作vs合作
协作:若干人或若干单位互相配合来完成任务。
合作:为了共同的目的一起工作或共同完成某项任务。
【相同点】都可以指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任务。
【不同点】“协作”侧重于协助。“合作”侧重于相互配合。
2.蜕化vs退化
蜕化:虫类脱皮,比喻腐化堕落
退化:(1)生物体在进化过程中某一部分器官变小,构造简化,机能减退甚至完全消失,叫做退化。(2)泛指事物由优变劣,由好变坏。
【相同点】两者都是动词,都有变化的意思。
【不同点】“蜕化”指虫类脱皮,借指事物向坏的方面变化,多指腐化堕落。“退化”指生物体在进化过程中某一部分器官变小,构造简化,机能减退甚至完全消失:泛指事物由优变劣,由好变坏。
3.触动vs触发
触动:(1)碰;撞。(2)因某种刺激而引起(感情变化、回忆等)。
触发:受到触动而引起某种反应。
【相同点】都指因外界的某种因素而引起的反应、变化。
【不同点】“触动”是因某种刺激而引起(感情变化、回忆等)。对象是思想、情感等。“触发”是受到触动而引起某种反应。
4.和蔼可亲vs和颜悦色
和蔼可亲:和蔼:和善。态度温和,容易接近。
和颜悦色: 颜:面容;悦:愉快;色:脸色。脸色和霭喜悦。形容和善可亲。
【相同点】两者都有和善可亲的意思。
【不同点】“和蔼可亲”强调态度温和。“和颜悦色”强调神色、面色。
5.延续vs持续
延续:照原来样子继续下去;延长下去。
持续:延续不断
【相同点】都有“继续维持下去”的意思。
【不同点】“延续”适用对象是生命、精神、意义,侧重静态的时间性。“持续”适用对象是事件、现象,侧重具体的动态的发展情况。
6.有目共睹vs众所周知
有目共睹:睹:看见。指非常明显,谁都看得见。
众所周知:睹:看见。指非常明显,谁都看得见。
【相同点】二者都有“大家都知道”的意思。
【不同点】“有目共睹”指看到,侧重现实。“众所周知”指知道了解。
7.细腻vs细致
细腻:(1)精细光滑。(2)(描写、表演等)细致入微:人物描写细腻而生动。
细致:精细周密
【相同点】二者都有“仔细、精细”的意思。
【不同点】“细致”常指办事、思考问题时态度精细人微。“细腻”指描写、刻画、表演等细致入微。
8.废寝忘食vs宵衣旰食
废寝忘食: 废:停止。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努力。
宵衣旰食: 宵:夜间;衣:穿衣;旰:天已晚。天不亮就穿起衣来,时间晚了才吃饭。形容为处理国事而辛勤地工作。
【相同点】二者都有“辛勤努力地工作”的意思。
【不同点】“废寝忘食”指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侧重一般情况的努力。“宵衣旰食”专指处理国事而辛勤地工作。
9.雕琢vs雕刻
雕琢:(1)雕刻(玉石)。(2)过分地修饰(文字)。
雕刻:在金属、象牙、骨头或其他材料上刻出形象。
【相同点】两者都有“在金属、象牙、骨头或其他材料上刻出形象”的意思。
【不同点】“雕琢”还可比喻修饰文辞,刻意使文辞美妙。“雕刻”还可以做名词,指雕刻的艺术作品。
10.推心置腹vs开诚布公
推心置腹:把赤诚的心交给人家,比喻真诚待人。
开诚布公:开诚:敞开胸怀:表示诚意:布公:公正无私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指坦白无私、诚恳公正地亮出自己的见解。
【相同点】都有诚心待人的意思。
【不同点】“开诚布公”偏重形容心地坦白、无私;“推心置腹”偏重在形容两人的交情很深厚。
11.精致vs精制
精致:是个形容词,并且特指某件东西制作得精巧细致(是一个结果)。
精致:而精制是动词,并且特指对一件工艺的精工制造(是一个过程)。
【相同点】都有精细的意思
【不同点】词性不同,用法不同
12.边界VS边疆
边界:地区和地区之间的界线(多指国界,有时也指省界、县界)。
边疆:靠近国界的领土。
【相同点】都与国界相关
【不同点】但具体所指和适用对象不尽相同。
(三)词语积累
1.稻菽:稻和菽。菽,豆类的总称。
2.饥馑:饥荒;因粮食歉收等引起的食物严重缺乏的状况。
3.力排众议:极力排除、反驳各种不同意见。
4.刻骨铭心:刻在骨头上或心上,形容感念很深,永远不忘。也说镂骨铭心,铭心刻骨。
5.义无反顾:在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绝对不能退缩回头。
6.屏气静神:屏气,暂时抑止呼吸;静神,聚精会神。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7.不约而同:指事先没有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一致。
8.和蔼可亲:指人态度温和,性格善良,容易接近。
9.无缘无故:形容(事物)没有一点原因。
10.全神贯注:全部精神集中在一点上。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11.心神不定:心里烦躁,精神不安。
12.精神抖擞:形容精神振奋,饱满。
13.全力以赴:指把全部精力都投入进去。
14.座无虚席:座位没有空着的,形容观众、听众或出席的人很多。
15.鹤立鸡群:像鹤站立在鸡群之中。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
16.义无反顾:在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绝对不能犹豫退缩回头。反顾,回头看。
17.亦步亦趋:比喻由于自己没有主张,或为了讨好,每件事都效仿或依从别人,跟着人家行事。
18.不敢越雷池一步:不要越过雷池。后比喻胆小怕事不敢逾越一定的范围和界限。越,跨过;雷池,池名,在今安徽省望江县。
19.雷厉风行:像雷一样猛烈,像刮风一样快。形容行动快,也比喻政策法令的执行严格迅速。
20.跌宕起伏:形容事物多变,不稳定,也比喻音乐声忽大忽小和故事情节的曲折。跌宕,富于变化,有顿挫波折。
21.戛然而止:戛,象声词。形容声音突然终止。
22.雷厉风行:厉,猛烈;像雷那样猛烈,像风那样快。比喻执行政策法令等严格而迅速。也形容办事声势猛烈,行动迅速。
23.各显神通:比喻在各自工作中大显身手。
24.力排众议:极力排除、反驳各种不同的意见。
25.厚植:深厚地培植。
26.雍容:文雅大方,从容不迫。
27.雕虫小技:雕虫小技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能(多指文字技巧)。古代“雕龙”指写文章,“雕虫”指写书法。
28.离群索居:离开同伴而过孤独的生活。
29.出类拔萃:形容才德超出同类。拔,高出:类,同类;萃,草丛生的样子,比喻聚集在一起的人或物。
30.格物致知:探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格,推究;致,求得。
31.技进乎道:当某项技艺达到巅峰后,再进一步前进便接触到了“道”,即天地规律。
32.芣苢:野生植物名,一说车前草,其叶和种子都可入药,并且其穗状花序结籽特别多,可能与当时的多子信仰有关。
33.采采:茂盛的样子。
34.薄言:“薄”“言”都是助词,无实义。
35.掇:拾取,摘取。
36.捋:从茎上成把地取下。
37.袺:提起衣襟兜东西。
38.擷:把衣襟掖在腰带上兜东西。
39.兜鍪:古代打仗时战士所戴的头盔。
40.胛:肩胛。
41.莳:移栽、种植。
42.匝:布满、遍及。
三、文学审美知识
(一)人物通讯的相关知识
1.概念感知
人物通讯是以写人物的思想和事迹为主的通讯。人物通讯是报刊、广播、电视上最为常见的通讯形式之一,是一种重要的实用文体。它以人物的新近行动为报道内容,重在表现人物的品质、性格和精神面貌,通过个别显示一般,通过平凡突出伟大,达到揭示时代特征、感染并且教育读者的目的。过平凡突出伟大,达到揭示时代特征、感染并且教育读者的目的。
人物通讯有系统报道某个人物先进事迹的长篇通讯,也有表现人物片段事迹的人物素描、人物特写、通讯小故事。通讯的第一要义是呈现事实,写好人物通讯的关键是通过现实中的典型事例,抓住人物的特点、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2.通讯与消息的区别
通讯 消息
报道对象 侧重写人 侧重写事
内容 详细完整 简要概括
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灵活) 以记叙为主
时效性 弱 强
3.课文概括
篇目 作者 主人公 主要事迹 贡献
《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 沈英甲 袁隆平 袁隆平经过长期而艰苦的努力,发现天然杂交水稻,培育杂交稻,选育“超级稻”,为解决我国粮食自给自足难题作出了重大贡献。 他勇立潮头、引领创新,他的劳动使“饥饿的威胁在退却”,并引导了一场新的“绿色革命”。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 林为民 张秉贵 张秉贵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团火”精神,热情周到地做好售货服务。 在平凡的劳动岗位上取得了不平凡的成就,温暖了几代人的心。
《“探界者”钟扬》 叶雨婷 钟扬 植物学家钟扬援藏16年,足迹遍布西藏最偏远最艰苦的地区,为国家种质库收集数千万颗植物种子,也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心系科学,用生命诠释了爱国报国的人生理想。 在教学和科研等不同领域取得杰出成就,诠释了对“生命的高度和广度”不懈探索的奉献精神。
4.通过典型事件,把握人物精神
《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 段落结构 概括具体事件 人物形象及展现角度 人物精神 作者立场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 袁隆平发现天然杂交水稻杂种第一代,但试种失败 严谨认真的实践者; 工作态度 以科学的态度面对失败 赞扬了袁隆平的实践精神
创新是科学家的灵魂和本质 袁隆平寻找并发现天然雄性不育株 创新坚韧的研究者;学术品格 尊重权威,但不迷信权威 赞扬了袁隆平的创新精神
事实是科学家的空气 袁隆平用事实反驳对杂交稻的贬斥 坚持真理的捍卫者; 道德操守 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平和大度 赞扬袁隆平实事求是、捍卫真理的态度
饥饿的威胁在退却 袁隆平规划并选育超级杂交稻 心怀天下的寻梦;理想志向 勇于担当,不断进取 高度评价了袁隆平的贡献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 具体事件 人物品质 作者立场
用糖哄哭闹的小孩;给要赶火车的顾客提前称糖并悉心指路; 耐心细致、周到体。 赞扬张秉贵体贴入微
热情接待了气呼呼的女顾客 热情大度、主动耐心、和蔼亲切 赞扬了张秉贵体谅顾客
张秉贵的女儿生病,却依旧没有影响他的服务态度 隐忍克制、爱岗敬业、公私分明 赞扬了张秉贵先人后己
照顾买得多的顾客而被买得少的顾客质问后受到触动 自我反省、不断成长 赞扬张秉贵善于自我批评
通过多种渠道丰富自己的商品知识,当好顾客的参谋 主动求知、严于律己 赞扬张秉贵视“为人民服务”为服务宗旨的品质
《“探界者”钟扬》 段落结构 概括具体事件 用文中的词语概括人物品质 人物精神 作者立场
“英雄”少年 从学习无线电专业转向研究植物学 “不安分” 坚定乐观 赞扬钟扬有主见,勇于追求
种子达人 第一个深入西藏的植物专家,为人类建立来自世界屋脊的种子“宝库” “钟大胆” 爱岗敬业 赞扬了钟扬对科学的大胆、执着追求
科学队长 热心博物馆和科技馆的科普工作,撰写科普著作 “愿意教人” 热心科普 赞扬钟扬在科普方面的贡献卓越、影响广泛
“接盘”导师 培养学生,鼓励、帮助西藏研究生 “暖” 担当关爱 赞扬钟扬作为教育专家的责任与担当
生命延续 甘为“先锋者”探索生命的边界 “先锋者” 牺牲忘我 高度评价了钟扬“生命的高度”
(二)新闻评论相关知识
1.概念感知
新闻评论,是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紧迫问题发表议论的一种新闻文体。新闻评论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就事论理,就实论虚,有着鲜明针对性和指导性。社论、评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专栏评论,评述等,统称为新闻评论,属于论说文的范畴。
2.议论性新闻评论的内容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要素 内容
论点 时代品质需要工匠精神
论据 作者引用古人、企业家和普通人的话,加以分析论证,论述我们的时代需要工匠精神,它体现出社会的品格和国家的形象。
论证 本文用道理论证的方法。证明我们的时代需要工匠精神,需要高超的技艺和精湛的技能,严谨细致、专注负责的工作态度,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作理念,以及对职业的认同感、责任感。
3.排比的作用(以第二单元的课文为例)
排比 对象 作用 实例
写人 将人物刻画细致 而钟扬却背着他经典的黑色双肩包,穿着磨白了的牛仔裤,戴着一顶宽檐帽,迈着长期痛风的腿,在青藏高原刷新一个植物学家的极限,……(《“探界者”钟扬》)
写景 将景物描写得细致入微,能收到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之效。 袁隆平客观地分析了现阶段培育的杂交稻的缺点,并把 这些缺点概括为“三个有余,三个不足”:前劲有余,后劲不足;分蘖有余,成穗不足;穗大有余,结实不足。(《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
说理 可增强气势,使说理充分。 有人说:“没有一流的心性,就没有一流的技术。”的确,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能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能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能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实。(《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抒情 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 未来,他还希望在成都或上海建立青藏高原研究院,让上海的红树林实现自由生长,让更多的中小学生通过科学课程提高科学思维水平,让更多的学生致力于青藏高原的种子事业……(《“探界者”钟扬》)
(三)诗歌的表现手法
1.概念感知
表现手法是一种语句组织方式,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殊表现方式。有衬托、象征、照应、反衬、烘托、渲染、虚写、实写、大手笔、层递、深化主旨、升华主题、虚实结合、点面结合、主次、远近、高低、绘声绘色、对比、联想、想象、类比、修辞等。
2.《芣苢》和《插秧歌》里的表现手法
诗歌 表现手法 劳动场景 表达情感
《芣苢》 重章叠唱 直接描写,展现了劳动妇女快乐采摘芣苢的全过程。 充满了劳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的热情。
《插秧歌》 白描、反衬 对话 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展现了农忙时节插秧劳作的紧张与艰辛。 形象表达了劳动的紧张和辛苦,流露出诗人对劳动和劳动者的赞美。
关键能力
新闻文本阅读理解
(一)解答非连续性新闻文本概括理解简答题
(二)新闻类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价值
诗歌的表现手法
诗歌的主要表现手法主要有用典、对比、衬托、点染、象征比兴、抑扬、虚实结合、渲染烘托、联想想象等
1 /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