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次北固山下
王湾
1.掌握相关文学常识及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含义。
2.反复朗读,体会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3.品读背诵诗歌,感受诗歌的思乡旋律。
学习目标
作者名片
王湾,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洛阳(现在河南洛阳)人。其诗流传不多。他的诗格调壮美,意境开阔,预示了盛唐诗歌健康发展的前景。代表作有《次北固山下》《奉使登终南山》《奉和贺监林月清酌》。
背景链接
《次北固山下》选自《全唐诗》卷一百一十五(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古代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思乡之情。诗人王湾是北方人,往来于吴、楚之间。这首诗是他一路行来,泊船北固山下,触发思乡之情而写下的。
文体知识
律诗 律诗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正式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首分别为五言、六言、七言句,简称五律、六律、七律,其中六律较少见。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听录音,注意节奏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初读诗歌,读出节奏
初读诗歌,读出节奏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明诗义
再读诗歌,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歌内容?
停宿
风顺江吹来
我要前行的路,正从青青北固山向远方伸展,江上碧波荡漾,我乘船向前。
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水上的风吹拂着,一叶白帆高高悬挂。
夜将尽未尽之时,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我多么思念故乡,书信早已写好,如何寄回家园?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书到洛阳。
读通诗义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诗人此刻在船上,而“客路”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见的,为什么诗一开头就提到“客路”呢?
这是诗人的想象,表明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的地方去,已暗含旅途奔波之意。“客路”“行舟”写出了诗人的漂泊羁旅之情。
赏诗句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体会诗句中“平”“阔”“正”“悬”四字的好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写船上所见景色,“平”“阔”“正”“悬”四字炼得好:“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正”和“悬”的对应,写出了江风的和缓与行船的平稳;“阔”描绘出两岸一望无际的景色。
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等的大景表现出来(以小景传大景之神)。意境开阔,情绪饱满,象征了诗人对人生旅途充满期待,心情乐观昂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说说这两句在炼字上的精妙之处,并说说其蕴含的哲理。
炼字、哲理:“生”“入”二字运用拟人,使“日”和“春”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蕴含了旧事物中孕育新事物的哲理,揭示出新旧交替的变化规律,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尾联诗人运用设问修辞,自问自答。诗人离家日久,想到借归雁来给他传递家书,以寄托思乡之情,使全篇笼罩着一层乡愁
诗人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冬末春初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的青山绿水、潮平壮阔的壮丽景色,抒发了诗人深深地思乡之情。
通过对本首诗的分析,你能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感情?
悟诗情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背朗诗歌
次北固山下
王湾
首联——江旅之景 情 深
颔联——江水之景 景 深
颈联——江春之景 交 乡
尾联——思乡之情 融 愁
小结
当堂练习
一、常识填空
1、《次北固山下》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 ) 诗。
2、《次北固山下》这首诗作者是( ) ,是 ( )代诗人。
五言律诗
王湾
唐
1、这首诗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二、探究提高
初春。青山、绿水、潮平、风正、江春
思念故乡。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
课后作业
1、背诵并默写本诗(作业本)。
2、本课课时练全部完成
3.预习《雨的四季》,课文读三遍,思考雨的四季有什么特点?在书上做批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