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主备人: 授课人: 九年级 班 学科:语文 第 1 课时 第 周
课题 21. 创造宣言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积累课文中的重点词语:遁词、鲁钝、懦夫、豢养等。
过程与方法 了解作者;感知课文内容,概括作者观点及其批驳的观点。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会自信心与创造力的因果关系及自信心对个人发展的重要作用,树立创造意识,培养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感知课文内容,概括作者观点及其批驳的观点。
教学难点 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件 教案
教学过程设计 个性修改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对“创造”是怎样理解的呢?我们这节课就来看看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是怎样理解“创造”的呢?对于“创造”,他又有着怎样精妙的话语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近课文。 二、自学自研 1.解题:是公开说出;散布;宣讲的意思。 2.出示学习目标 3. 作者简介及背景链接 陶行知(1891-1946),安徽歙县人,是我国近现代著名教育思想家和实践家。主要教育思想是“生活教育”,主要著作有《中国教育改造》《中国大众教育问题》等。 陶行知早年留学美国,归国后,他终身致力于中国教育的改造,探索中国人民教育的新路,教育思想和实践经验都十分丰富。他在实践中创立的以“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社会即学校”为中心的教育理论,是我国教育思想史上的一座丰碑,他是为世界所知晓的中国教育家。 3.生字词 中( )伤 遁( )词 豢( )养 鲁钝( ) 懦( )夫 灌溉( ) 繁殖( ) 懒( )惰( ) 遁词:因为理屈词穷而故意避开正题的话。 望洋兴叹:本义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今多比喻要做一件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 顾影自怜:望着自己的影子,自己怜惜自己。形容孤独失意的样子,也指自我欣赏。 4.整体感知 第一部分(第1段):总领全文。提出“我们要创造”的中心论点 第二部分(第2~4段):我们的人类最值得崇拜的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事物。 第三部分(第5~11段):作者驳斥了几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论述了“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观点。
教学过程设计 个性修改
第四部分(第12~16段):以“东山樵夫”的故事为喻,揭示了失去创造力的可怕之处,鼓励教育者要培育和保护学生的创造力。 三、精读感知 1.作者是怎样明确“创造”的实质的 请结合1—4段做简要说明。 明确:作者借美术家罗丹创造自己崇拜的石像,明确创造的实质就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并以教育者要创造出“真善美的活人”,创造值得自己崇拜或互相崇拜的人为例说明“创造”的实质。 2.作者的观点和感情是怎样的?从文中找出能表明作者感情的句子,并说明它在文中的位置。 明确:作者认为“创造是人类发展的强大推动力”,而且他认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即使我们“走两步退一步”,也应该“向着创造之路迈进”。它在文章的中间部分。 3.“活人的塑像和大理石的塑像有一点不同,刀法如果用得不对,可以万像同毁,刀法如果用得对,则一笔下去,画龙点睛。”课文中这句话里所用的几个比喻分别比喻什么?这句话怎么理解? 明确:“刀法”比喻教育方法。“万像”比喻众多教育对象。“画龙点睛”比喻使众多教育对象成才。 全句的意思是:教育方法不当,可能使众多受教育者被毁;教育方法得当,可以使众多受教育者成才。 4.课文中第5~10段涉及的人和事有哪些?批评了哪五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作者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明确:“八大山人”朱耷挥毫画几笔便成为一幅名贵的杰作;法国企业家雷塞布竟能主持开挖苏伊士运河;粮水断绝、众叛亲离的哥伦布,却是欧洲人中最早发现美洲大陆的人,开辟了欧洲通向美洲的新航道……作者用这些例子来驳斥五个错误观点:(1)环境太平凡;(2)生活太单调;(3)年纪太小;(4)太无能;(5)山穷水尽,走投无路.陷人绝境。 结论:说明处处都需要创造,天天都有创造的机会,人人都可以创造。这种论证方法是驳论文章的写法。 5.东山樵夫的故事是怎样的?这个故事说明什么?这个人物还让你想到谁? 明确:他将泰山的茅草连同树苗带回家里焚烧取火。以东山樵夫的故事为喻,这是比喻论证,说明丧失创造力的可悲下场。 从反面论述了“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这一观点。 6.文章题为《创造宣言》,那么作者的宣言是什么呢 明确: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 7.作者认为教育的最大成功是什么 为获得这一成功,教育者要注意哪些问题 明确:教育的最大成功是师生合作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的活人。 教育者要注意的问题:(1)要敢于创造;(2)要有献身创造的精神:(3)要明确教育的创造目标;(4)要探索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5)要鼓励学生创造;(6)要注意师生合作创造:(7)要注意集体创造的特点。 四、总结课文 1.课堂小结 陶行知用生动的事例证明了创造是人类发展的强大推动力。懒惰者、平庸者却不屑于创造,还为自己找出种种借口。先生用教育家的口吻告诫我们:“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让我们至少走两步退一步,向着创造之路迈进吧。” 2.写作特色 运用例证法,逐一反驳。 本文大量运用了排比句,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增强了论证效果,充分体现了“宣言”的特点。 反驳之后,水到渠成地树立起自己的正确观点:人人能创造。 五、布置作业 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的感情是怎样的? 提示:作者渴望创造,热切呼唤创造。
板书设计 创造宣言 陶行知 处处是创造之地 天天是创造之时 渴望创造 人人是创造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