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新课标】第13课东汉的兴衰 课件(3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新课标】第13课东汉的兴衰 课件(3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0-24 06:25: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7张PPT)
使匈奴无力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人西迁。










政治方面
思想方面
经济方面
军事方面
措施:
①接受主父偃建议实施“推恩令”;
②找借口对诸侯王削爵夺地甚至除国;
③建立刺史制度,监视地方,全国划分13个州部。
作用:
使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
措施:
①接受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②兴办太学,以儒家经典作为教材,培养人才
作用:
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
措施:
①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②设盐铁官把盐铁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③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作用:
改善了财政状况,为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基础
措施:
大举反击匈奴,派卫青、霍去病在漠北战役中沉重打击匈奴,
作用:
温故知新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1、了解光武中兴的原因及内容;
2、了解东汉中后期的政治特征;
3、了解黄巾起义的影响。
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
1、唯物史观:认识刘秀在东汉建立的重大作用。认识西汉的灭亡和东汉的建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2、时空观念:通过 “绿林赤眉起义形势图”了解西汉灭亡的过程,通过 “西汉形势图”与“东汉形势图”了解“西汉”与“东汉”疆域变化和都城变化。
3、史料实证:通过实物“东汉宅院画像砖”了解光武中兴的社会状况;通过实物“东汉彩绘陶击鼓说唱俑”了解东汉的艺术发展和东汉民间生活气息,通过实物“陶院落模型”,认识东汉阶级对立和社会动乱的情形。
4、历史解释:通过对光武帝统治措施的理解分析,认识光武中兴的原因;通过“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和“黄巾起义”的理解分析,认识东汉走向衰亡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5、家国情怀:通过光武帝统治措施的学习,让学生认识民本思想的重要意义。
光武中兴
西汉后期,朝政越来
越腐败。公元9年,外戚
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
朝,西汉灭亡。王莽的施
政加剧了社会动荡,激起各地农民起义。王莽政权被农民起义推翻后,西汉宗室刘秀在公元25年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
1、读资料,说出西汉是哪一年灭亡的?是如何灭亡的?西汉是哪一年建立的?一共统治多少年?
答:① 西汉灭亡时间:
公元9年
② 灭亡事件:
王莽
外戚王莽夺取政权
外戚
③ 西汉建立时间:
公元前202年
④ 西汉统治时间:
外戚,指皇帝的母族、妻族。
1、读资料,说出西汉是哪一年灭亡的?是如何灭亡的?西汉是哪一年建立的?一共统治多少年?
答:① 西汉灭亡时间:
公元9年
② 灭亡事件:
外戚王莽夺取政权
③ 西汉建立时间:
公元前202年
④ 西汉统治时间:


1




1




2



2

……


9

……



202

210年
耶稣诞生之年
光武中兴
西汉后期,朝政越来
越腐败。公元9年,外戚
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
朝,西汉灭亡。王莽的施
政加剧了社会动荡,激起各地农民起义。王莽政权被农民起义推翻后,西汉宗室刘秀在公元25年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
2、读资料,说出西汉灭亡后建立的是什么朝代?何时建立的?建立者是谁的?
答:① 西汉灭亡后建立的朝代:
公元9年
② 建立时间:
王莽
王莽
外戚
③ 建立者:
新朝
王莽,字巨君,今河北省大名县人。汉元帝皇后王政君之侄。公元前16年封新都侯,迁骑都尉、光禄大夫、给事中。前8年任大司马。汉哀帝时,罢官就第。哀帝死,王政君以太皇太后临朝称制,复任大司马,立汉平帝,进封安汉公。为笼络人心,出钱献田赋给贫民,增加博士名额,网罗儒生士人。公元5年,平帝死,立两岁的孺子婴为皇帝,自己辅政,自称“假皇帝”。公元8年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新”,建元“始建国”。王莽即位后,托古改制,造成社会经济大混乱,加上连年灾荒,民不聊生,社会危机进一步加深,爆发绿林、赤眉起义。前23年,绿林军攻入长安,王莽被杀,新朝灭亡。
光武中兴
西汉后期,朝政越来
越腐败。公元9年,外戚
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
朝,西汉灭亡。王莽的施
政加剧了社会动荡,激起各地农民起义。王莽政权被农民起义推翻后,西汉宗室刘秀在公元25年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
3、读资料,说出王莽的施政带来哪些影响?
答:① 王莽的施政影响:
王莽
外戚
加剧了社会动荡,激起各地农民起义,推翻了王莽政权。
王莽的施

1、实行“王田”“私属”制。“王田”不得买卖;男丁8口以下之家占田超过九百亩者,分余田给邻里乡党;原无田者按一夫一妇受田百亩。“奴婢”改称“私属”,不得买卖,违令者治罪。
2、实行五均、赊贷和六管。五均:在长安及全国五大城市设立五均官负责管理市场的物价,收取工商业税。赊贷:由政府办理贷款;六管:五均设贷,加上政府垄断经营的盐、铁、酒、铸钱和收山泽税。
3、改革币制。使得大批农民破产,也造成了社会经济秩序混乱。
4、改易官名、地名。
光武中兴
西汉后期,朝政越来
越腐败。公元9年,外戚
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
朝,西汉灭亡。王莽的施
政加剧了社会动荡,激起各地农民起义。王莽政权被农民起义推翻后,西汉宗室刘秀在公元25年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
3、读资料,说出王莽的施政带来哪些影响?
答:① 王莽的施政影响:
外戚
加剧了社会动荡,激起各地农民起义,推翻了王莽政权。
王莽的施

长安
北地
荥阳
沛郡
东海
莒县
汝南
渔阳
合肥
Χ
Χ
绿林起义
赤眉起义
Χ
南阳
绿林赤眉起义形势图
绿林山
泰山
渤 海
东 海
海曲
吕母
樊崇
长安
绿林山
昆阳
王匡
王凤
泰山
×
莒县
洛阳
南阳
绿林军起义
绿林军起义:公元17年,王匡、王风以绿林山为根据地,发动起义。公元23年,南阳刘缤、刘秀的“舂陵兵”与绿林军汇合,拥立刘玄为帝,恢复汉朝,改年号“更始”。在昆阳战役上,起义军打大败王莽军。之后,刘玄的起义军直取关中,进入长安,王莽被杀,新朝灭亡。
赤眉军起义
公元18年,樊崇在山东莒县领导赤眉军起义。公元24年冬,赤眉军开始西征,推翻了长安刘玄的更始政权,于公元25年,拥立刘盆子为帝。赤眉军在建立政权后,就腐化堕落,将领为了争功大打出手,士兵掳掠百姓财物,失去了信任。此时刘秀已在洛阳建都,关中的豪强地主便与刘秀军联合,藏匿粮食,将赤眉军陷入断食的困境中。赤眉军只得撤出长安,准备回到东方。公元27年,在宜阳一战中,赤眉军兵败投降。轰轰烈烈的绿林赤眉起义失败了。
宜阳
绿林赤眉起义形势图
光武中兴
西汉后期,朝政越来
越腐败。公元9年,外戚
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
朝,西汉灭亡。王莽的施
政加剧了社会动荡,激起各地农民起义。王莽政权被农民起义推翻后,西汉宗室刘秀在公元25年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
3、读资料,说出东汉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
①东汉 建立时间:
公元25年
②建立者:
刘秀
③都城:
洛阳
刘秀,字文叔,南阳郡蔡阳县人。东汉开国皇帝,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早年与兄刘縯等加入绿林起义军。刘玄称帝后,被拜为太常偏将军。23年,与王凤起义军在昆阳之战中歼灭王莽军主力。其兄刘縯被害后,被派往河北镇压并收编铜马等起义军,势力大增。25年,刘秀建立东汉,定都于洛阳。东汉建立后,刘秀镇压赤眉起义军,削平各地据势力,统一全国。 刘秀统治之初,采取休养生息政策,使社会生产发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得到加强,史称“光武中兴”。57年去世,享年六十二岁。
刘秀(光武帝)
东汉形势图
西汉形势图
洛阳
长安
光武帝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他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罚;还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又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4、读资料,说出光武帝为了巩固统治,采取哪些措施?取得什么成效?
答:光武帝巩固统治的措施:
① 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罚;
②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
③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答:成效:
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东汉宅院画像砖
这块房屋画像砖采用鸟瞰手法表现东汉建筑。图中的屋主悠闲地对坐畅饮,起舞的雀鸟和洒扫的奴仆,衬托出一派安逸祥和的世俗生活景象。
5、读资料,东汉宅院画像砖说明了什么?
答:东汉宅院画像砖说明了:
光武帝刘秀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
安定的局面。
东汉彩绘陶击鼓说唱俑
说唱是汉代百戏中的一种,说唱俑又称说书俑。这件俑身材矮胖,表情生动活泼,幽默风趣。雕塑线条简练,技法娴熟,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东汉的民间生活气息和地方风貌。
6、读资料,说出左边的陶俑是哪个朝代的?这陶俑反映了什么?
答:朝代:
东汉
反映:
东汉的民间生活气息和地方风貌,也当时民间艺术的发展水平。
陶院落(模型)
在这个院落里,豪强大族的住宅和防御设施紧密结合,透露出东汉阶级对立和社会动乱的情形。
读资料,说出陶院落哪个朝代的?通过这个陶院落能反映哪些历史信息?说明了什么?
答:⑴朝代:
东汉
⑵ 反映的历史信息:
① 院落规模大,可以反映当时豪强地主的经济实力强。
② 院落四周都建有望楼。望楼在战争中可以瞭望观敌,具有军事防御功能。
东汉时期地方武装增强,透露出东汉阶级对立和社会动乱的情形。
⑶ 说明:
材料:汉初,经济萧条,国力贫困……汉高祖和他的后继者汉文帝、汉景帝等,吸取秦亡的教训,采取统治政策……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后,采取了怎样的统治政策 出现了哪一盛世局面
课堂练习
答:⑴汉初统治者的政策:
休养生息政策。
⑵汉初统治者的政策:
文景之治。
材料:刘秀勤于正事,“每旦视朝,日员(太阳偏西,约下午二时左右)乃罢,数引公卿、郞、将讲论经理,夜分乃寐[mèi] 。”在位期间,多次发布释放奴婢和禁止残害奴婢的诏书。为减少贫民卖身为奴婢,经常发救济粮,减少赋税徭役,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裁并郡县,精简官员。结果,裁并四百余县,官员十程其一。期间国势昌隆,社会安左,经济发展。
依据材料二指出刘秀建立东汉后采取了哪些措施“稳局面”?他统治后期出现了哪一“治世”局面
课堂练习
答:⑴刘秀采取“稳局面”的措施:
① 释放奴婢和禁止残害奴婢;②经常发救济粮,减少赋税徭役;③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④裁并郡县,精简官员。
⑵“治世”局面:
光武中兴
译文:
光武帝每天天亮就上朝处理政务,黄昏才下朝。经常同文武大臣讲论典籍和事理,到了深夜才就寝。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东汉中期以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无法主政,大权就由皇帝的母亲太后主持。太后重用自己的亲戚,导致外戚的势力膨胀。皇帝长大后,不甘心被外戚摆布,想亲自行使君权,就依赖身边的宦官,设法除掉外戚,宦官由此得到宠信,把持朝政。如此循环往复,形成了东汉后期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他们轮流把持朝政,任用亲信,诛杀异己,导致政治腐朽不堪,正直的官员受到排挤陷害,社会混乱,人民遭殃。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恶性循环,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1、读资料,说出东汉中期以后的统治有什么特点?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造成什么影响?
答:⑴ 东汉中期以后的统治特点: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⑵ 出现原因:
继位的皇帝年幼,无法主政,大权由皇太后主持。太后重用外戚把持朝政。皇帝长大后,利用宦官除掉外戚夺回权力,宦官由此得到宠信,把持朝政。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东汉中期以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无法主政,大权就由皇帝的母亲太后主持。太后重用自己的亲戚,导致外戚的势力膨胀。皇帝长大后,不甘心被外戚摆布,想亲自行使君权,就依赖身边的宦官,设法除掉外戚,宦官由此得到宠信,把持朝政。如此循环往复,形成了东汉后期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他们轮流把持朝政,任用亲信,诛杀异己,导致政治腐朽不堪,正直的官员受到排挤陷害,社会混乱,人民遭殃。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恶性循环,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1、读资料,说出东汉中期以后的统治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造成什么影响?
答:⑶ 影响:
① 外戚宦官轮流把持朝政,任用亲信,诛杀异己,导致政治腐朽不堪,正直的官员受到排挤陷害,社会混乱,人民遭殃。
②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材料研读P65
汉顺帝末年,京都流传一首童谣:“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
这首童谣反映了当时什么样的
政治状况
童谣反映了当时政治腐败、社会不公的政治状况。
译文:
正直的人,暴死路旁;不正直的人,却被封为侯爵。
答:政治状况:
相关史事P65
外戚梁冀先后立了三个皇帝,独揽朝政20余年。他一家人全都当官封侯,横行霸道,把数千平民当作自己的奴婢,各地上贡朝廷的物品先要送到他家后才敢献给皇帝。年幼的汉质帝不满梁冀专权,说他是“跋扈将军”,梁冀居然令人在面食中下毒,毒死了汉质帝。
读左边资料,回答问题
(1)材料描述的是哪个朝代的历史事件?
(2)材料中的“外戚梁冀”为什么如此嚣张跋扈、胆大妄为?
⑴ 答:朝代:
东汉
(2)答:“外戚梁冀”嚣张跋扈原因:
东汉中后期,皇帝年幼,无法主政,由外戚专权。
黄巾起义
由于东汉后期的朝政越来越腐败,时局动荡不安,社会上大批贫民流离失所,加上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广大人民再也无法忍受这种黑暗统治了,反抗的情绪在民间蔓延。
1、读左边资料,说出东汉后期爆发了什么起义?为什么会爆发这次起义?
答:⑴东汉后期爆发的起义:
黄巾起义
⑵ 原因:
① 朝政腐败,时局动荡,贫民流离失所;
②自然灾害频繁;
③ 广大人民无法忍受黑暗统治。
创立太平道的
张角,经过10多年
在社会底层传教,
信徒已有数十万人。
184年,经过精心
策划,张角等领导
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终于爆发了。起义军头裹黄巾,在全国各地同时向东汉王朝发动猛烈进攻,腐败的东汉政权迅速处于土崩瓦解的境地。
2、读左边资料,说出起义的领导人是谁?他创立了什么教?什么时间起义的?
答:①黄巾起义的领导人:
张角
② 创立的宗教:
太平道
③黄巾起义的时间:
184年
太平道介绍
张角以黄天为至上神,认为黄神开天辟地,创造出人类,又信奉黄帝和老子,认为黄帝时的天下是太平世界,是人类最美好的事情,在这个太平世界里,既无剥削压迫,也无饥寒病灾,更无诈骗偷盗,人人自由幸福。太平道的基本教义是 “致太平”理想。
面对黄巾军的强大攻势,东汉统治者调集军队进行镇压,同时调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一致对付农民起义。在东汉军队的残酷镇压下,黄巾军受到重挫,损失惨重,起义首领张角因病去世,历时9个月的黄巾起义最后被镇压下去。黄巾起义主力虽然失败,但其余部坚持斗争了20多年。这次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3、读左边资料,说出面对黄巾起义,东汉统治者是如何做的?结果如何?这次起义有什么意义?
答:⑴东汉统治者对黄巾起义措施:
①镇压;
②调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③一致对付农民起义。
⑵结果:
失败,张角病死。
⑶意义:
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知识拓展
州牧割据
黄巾起义爆发后,地方州郡乱作一团。东汉王朝为加强对地方的统治,改刺史为州牧,派重臣出任州牧,统领地方上的军政事务,地位在郡守之上。此后,州牧的势力逐渐膨胀,甚至不听从朝廷的命令,成为割据一方的军阀。州牧割据的局面,加速了东汉王朝的瓦解。
3、读“知识拓展”,说出东汉王朝设置州牧的目的是什么?州牧代替什么官职?它有什么权力?州牧后来发展成为什么?州牧割据带来什么影响?
答:①目的:
为加强对地方的统治
②州牧代替的官职:
刺史
③州牧权力:
统领地方上的军政事务
④州牧的发展:
成为割据一方的军阀
⑤州牧割据的影响:
加速了东汉王朝的瓦解。
公元9年
时间:
事件:
王莽夺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
25年
建立者:
刘秀(光武帝)
都城:
洛阳
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罚;
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
允许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安定,经济得到恢复发展。
原因:
东汉中期以后,皇帝年幼,太后主政,外戚势力膨胀。
皇帝长大后,依赖宦官除掉外戚,宦官把持朝政。
危害:
动摇东汉统治,使东汉走向衰亡
朝政腐败时局动荡灾害频发
时间:
张角
影响:
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



兴衰
西汉灭亡
东汉建立·
时间:
刘秀统治施政措施:



光武中兴
内容:
外戚宦官
交替专权
黄巾起义
原因:
领导者:
184年
结果:
失败
收获
检测
课后活动P66
1、下表列出了东汉中后期10个皇帝的即位年龄及寿命。
算一算:这些东汉皇帝即位时的年龄平均是多少岁 他们的平均寿命是多少岁
这些皇帝的即位年龄及寿命与东汉中后期的政局有什么关联
答:①即位时的年龄平均:
9.5岁
②平均寿命:
24岁
③关联:
外戚、宦官轮流把持朝政,任用亲信,诛杀异己,扶持幼帝上位,被扶持上位的皇帝成为其把持朝政的傀儡,最后往往沦为争权夺利的牺牲品。
皇帝
即位年龄
寿命(岁)
和帝
10
27
殇帝
1
2
安帝
顺帝
冲帝
质帝
桓帝
灵帝
少帝
献帝
11
13
11
2
15
12
17
9
32
30
3
8
9
36
34
18
54
课后活动P66
2.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后汉书·皇甫嵩传》记载,黄巾起义爆发后,起义军“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旬日之间,天下向(响)应,京师震动”。
想一想:为什么黄巾起义会得到天下响应
译文:
(起义军)焚烧官府,掠夺各大乡镇,各州郡都失去了镇守,大小官员大多都逃跑了。十几天的时间,全国上下就积极响应起义军,京城朝廷都受到了很大的震动。
答:原因:
东汉中期以后,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朝政越来越腐败,时局动荡不安,大批贫民流离失所。加上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天灾人祸不断,人们被逼向死亡的边缘,因此积极响应起义。
1.下列关于东汉政权后期逐步走向衰亡的原因中,不包括( )
A.外戚权利的膨胀
B.宦官把持朝政
C.黄巾起义的沉重打击
D.王莽施政的危害
课堂练习
D
2、东汉中期以后出现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其最大的危害是( )
A.他们轮流把持朝政任人唯亲
B.诛杀异己,朝政混乱
C.动摇东汉统治,使之走向灭亡
D.正直的官吏受排挤,民众遭殃
课堂练习
C
3、东汉末年的农民起义与陈胜吴广起义相比,最大的不同是( )
A.起义前制造舆论
B.目标是推翻旧政权
C.起义前精心组织和策划
D.充分利用佛教来壮大力量
课堂练习
D
4.“东汉多女主临朝,不得不用其父兄子弟以寄腹心,于是权势太盛。”这种现象直接导致( )
A.外戚之祸 B.宦官专权
C.藩镇割据 D.八王之乱
课堂练习
A
5.王莽的篡位结束了哪一朝代的统治( )
A.秦朝
B.西汉
C.新朝
D.东汉
D.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课堂练习
B
6.“文景之治”“光武中兴”是两汉时期的盛世局而,它们出现的共同原因有( )
①统治者吸取了前朝火亡的教训
②休养生息政策
③轻徭薄赋
④减轻刑罚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课堂练习
B
7.光武帝统治时期,采取一系列措施恢复、发展社会生产,缓和西汉末年以来的社会危机。下列不属于其采取的措施的是( )
A.多次下令释放奴婢
B.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
C.机构改革,多设郡县
D.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课堂练习
C
7.东汉中期以后,中央政权的典型特征是( )
A.地方豪强独霸一方
B.朝中大将篡夺皇位
C.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D.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课堂练习
C
课后作业
前2070年
前1600年
前1046年
前770年
前476年
前221年
前207年
前202年
公元9年
公元25年
春秋
东周
楚汉相争
东汉


1、以下是朝代更替示意图,请将所缺朝代补上。
3、预习第14课。
2、识记第13课知识点。
谢谢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