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少年中国说(节选)》第一课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3《少年中国说(节选)》第一课时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24 11:18: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少年中国说(节选)》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泻”“鳞”等6个生字,会写“泻”“潜”等7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做到连贯而有气势。
3.查阅相关资料,借助注释,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4.体会中国少年之责任。
教学重点:
借助注释,查阅相关资料,读懂课文意思,理解课文表达的强烈爱国之情,体会作者对中国少年的期待、赞美和对少年中国的向往。
教学难点:
体会本文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读出课文振奋人心的雄壮气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导入
1.回顾单元人文主题。
问: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答: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2.复习回顾语文要素。
我们学习了《古诗三首》,结合了诗人创作诗篇时的背景资料,更加准确地理解了诗歌表达的情感,深切地体会了诗人的爱国之心。今天我们继续借助相关资料,学习第13课《少年中国说(节选)》,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理解题目:少年中国指的是有朝气,有潜力的未来的中国,同时引出“说”这一种文体,表示议论。
3.了解作者梁启超。
(1)出示梁启超先生照片:让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介绍作者生平。
(2)教师以词条形式补充介绍梁启超先生的文字资料。(课件出示资料)
二、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检查预习)
2.借助注释、图片、工具书、资料、对译读等多种方式读懂意思。
3.给每个自然段列小标题,并把小标题串联起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品读课文
1.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在作者的心目中,理想的中国应该是怎样的国家?标注出关键词。
中国应该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国家。
2.理解“故”和“今日”。补充相关资料了解“今日”中国之状。
3.多种形式诵读,体会中国少年之责任。
(1)请试着用恰当的关联词把前后两部分连起来,思考中国少年和少年中国的关系。
预设:
如果少年智,国就智。
因为少年富,所以国富。
只有少年强,国才强。
……
(2)多种形式诵读,引导学生试着读出这种句式的节奏感。
(师生承接读、男女生承接读、换词对比读、变换句式读等)
4.厘清内在联系,尝试背诵第1自然段。
(1)教师借助词卡,分三组重新组合顺序,借此让学生理解词序不能颠倒的意义,体会这些词之间的递进关系。
提问:“智”“富”“强”,这三组词,可以换顺序吗?
预设:不能,少年拥有了智慧,国家才能富裕;国家富裕了才会强大。
追问:下一组中“独立”“自由”“进步”是否可以调换顺序?
预设:不能,国家强大了才能独立,独立了才能争取自由,自由了才能激发人的潜力让国家进步。
启发思考:第三组中“胜于欧洲”“雄于地球”可以换位置吗?
预设:不能,少年进步了才能更好地建设自己的国家,国家才会胜于欧洲、雄于地球。
(2)指导背诵。
四、寻法得法
再读第一自然段,梳理写法:
1.总——分的结构
2.分写时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层层深入地介绍了少年与中国的关系。
五、运用练习
1.用“总——分”结构写一段话,分写时用上排比的句式。
2.交流点评。
六、拓展
1.写字。
2.查找资料:查找强国路上为新中国作出贡献的人物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