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中国说(节选)》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和资料,体会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之间的联系。
2.通过朗读和资料,理解中华民族百年来杰出人物的爱国情怀,体会文章讴歌少年中国的激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3.体会本文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读出课文振奋人心的雄壮气势;反复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借助注释,查阅相关资料,读懂课文意思,理解课文表达的强烈爱国之情,体会作者对中国少年的期待、赞美和对少年中国的向往。
教学难点:
了解文章排比、比喻、象征的手法,把握少年中国所具有的特点。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导入
1.回顾单元人文主题——爱国情怀。
2.回顾单元语文要素——结合资料,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揭示课题。
二、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复习段意串联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三、品读重点词句段
(一)借助视频,了解写作背景
作者心中的国是强大的,富裕的。当时的现实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看微课视频(写作背景),看完视频后把你的心情用一个词或短语写下来。
预设:悲愤、痛苦,山河破碎等
小结:作者与你们有着相同的感受,但是作者也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了期待,与赞美。
(二)自主合作学习第2自然段
1.朗读思考:作者用哪些事物来赞美少年中国?圈画出来。
2.小组交流:中国少年就像那 。
3.分享汇报
预设:少年中国就像那红日、黄河、潜龙、乳虎、鹰隼、奇花、干将、天地
出示相关图片或视频辅助理解,随机指导朗读。
(三)美读感悟
1.未来的中国怎么样?梁启超先生他看不到,但是他用了7个瑰丽的比喻,把他心中的这份理想描绘出来了。
预设:(一问一答)
(1)他觉得自己心目中理想的中国就应该像初生的太阳(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2)就应该像奔腾的黄河 (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3)就应该像腾飞的潜龙 (潜龙腾渊,鳞爪飞扬)
(4)就应该像怒吼的老虎(乳虎啸谷,百兽震惶)
(5)就应该像展翅的雄鹰(鹰隼试翼,风尘吸张)
(6)就应该像鲜艳的花朵(奇花初胎,矞矞皇皇)
(7)就应该像锋利的宝剑 (干将发硎,有作其芒)
(8)这样的中国(天戴其苍,地履其黄)
(9)这样的中国(纵有千古,横有八荒)
(10)这样的中国(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这是怎样的中国?
预设:十分强大、灿烂辉煌、富裕强盛、瑰丽无比等
小结:是的,这每一句、每一个比喻都写出了梁启超心中理想中国的样子。
2.面对软弱无能的清政府,作者虽然身居海外,他忧心忡忡,渴求变革,因为他相信中国的未来一定充满希望。
答: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日本污蔑中国是“老大帝国”时,作者化悲愤为力量,用文字唤醒中国,因为他相信中国的未来一定英姿勃发。
答: 潜龙腾渊,鳞爪飞扬。
乳虎啸谷,百兽震惶。
鹰隼试翼,风尘吸张。
奇花初胎,矞矞皇皇。
欧洲列强诋毁中国是“一盘散沙”,他渴求建功立业。他相信中国未来一定会立于不败之地。
干将发硎,有作其芒。
天戴其苍,地履其黄。
面对国内昏庸无能之人,散播悲观言论。作者告诫他们
答:纵有千古,横有八荒。
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3.作者用自己的文字赞美了中国,唤起中国少年的责任与担当,描绘了少年中国的光辉前程。
4.全班齐读课文。
小结:读到这里谁还能说中国是“老大帝国”,谁还能说中国是“东亚病夫”,谁还能说中国是“一盘散沙”?这篇铿锵有力的《少年中国说》是对那些无耻滥言的有力回击。
四、寻法
1.朗读第2自然段,交流写作特点。
2.归纳写法:(1)逢双押韵
(2)八字一句
(3)修辞手法:对偶、比喻、排比、象征等
五、练一练
1.说一说:这篇课文诉说了一百多年前梁启超先生的强国梦想。结合今日之中国,你认为他的心愿实现了吗?先同桌互相说,再推荐几人全班分享。
2.观看《厉害了我的国》片段或《中国崛起》短视频,感受今日中国的发展成就。
六、拓展
1.在百年强国梦的道路上,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先进人物事迹。小组交流课前收集到的资料来,全班分享。
2.我们能有今天的辉煌,不能忘记一个个闪亮的名字。(PPT出示革命先驱、伟人的照片,师逐个念名字)还有一个个知名或不知名的英雄。正是他们抛头颅、洒热血,用青春与生命换来新中国的今天。
3.出示图片,在这片土地上,涌现出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少年。比如:
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鲁迅先生(弃医从文);
邓稼先(两弹一星);
李四光(地理学家,发现石油);
邓小平(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屠呦呦(提炼青蒿素,治疗疟疾,荣获诺贝尔奖);
郎平(女排精神)。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
杨利伟(飞天英雄)
钟南山(抗疫先锋)
4.自1900年《少年中国说》问世以来,这篇千古雄文就激荡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民众志成城昂首奋进,逐渐形成了:
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红船精神
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长征精神
崇尚和平,自强不息的抗战精神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抗洪精神
舍生忘死,逆行而上的抗疫精神
5.所以,梁启超先生说:(大家请起立,抬起头来,一起读)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全在我少年。
师:试问,让我们的中国变得更加强大,谁的责任?
生:我们!
师:谁的责任?
生:我们!
6.作业布置
(1)背诵课文。
(2)继续查找其他优秀人物的相关资料,和同学完成一份手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