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2 古诗三首《示儿》课件(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2 古诗三首《示儿》课件(共2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24 11:27: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12 古诗三首
《示儿》
[宋] 陆游
从古诗题目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根据注释,我知道“示儿”指给儿子看。这首诗是陆游临终前写给儿子的。
作者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诗人。一生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诗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齐名,称“中兴四大家”,亦作“南宋四大家”。
初读古诗
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
示 儿
[宋]陆 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 儿
[宋]陆 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nǎi
wēnɡ
韵母不要读成onɡ
练习:
1、与“九州同”表达意思相同的是( )
A.九个国家统一 B.国家统一
2、“乃翁”你们的父亲指的是 。
3、“家祭”是什么意思?( )
A.古代家中的祭祖仪式 B.祭祀
4、家祭形式有哪些?( )
A.设香案 B.摆供品 C.焚纸衣 D.以上都是
B
陆游
A
D
重难点字书写
书写指导:
左上部分的横撇要舒展,右上部分的捺也要舒展,下部“示”字的两横要适当收缩,避让上边的横撇和捺。
形近字:蔡
书写指导:
书写时要注意笔顺,第一笔是横折折折钩,第二笔是撇。
形近字:及
重难点字书写
结合注释,理解古诗大意。
示 儿
[宋]陆 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 儿
[宋]陆 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元:同“原”,本来。
但:只是。 同:统一。
定:收复北方失地。
九州:古代中国曾分为九个州,这里代指全国。
无忘:不要忘记。
诗歌大意:我本来知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都和我无关了,只是悲痛不能活着看到国家统一。等到朝廷军队收复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家祭时一定不要忘记告诉你们的父亲。
再次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节奏。
示 儿
[宋]陆 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面临死亡,陆游知道一切都已成空。从诗句中,你可以看出他怎样的生死观?
豁达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品读古诗,体悟诗情
陆游临死前真的了无牵挂吗?
示 儿
[宋]陆 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 儿
[宋]陆 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不是
暗示诗人还有放不下的、要嘱咐的事情。
你从哪个字可以看出来?
再读诗歌,你们从诗句中读出了陆游的什么感情?
不见九州同

用原诗句回答:他悲的是什么?
北宋(960—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
1126年,金军攻陷北宋都城开封城(今河南开封市)。1127年,金俘虏了徽宗、钦宗,又将皇室直系宗族及后、妃等全部押送回金,北宋灭亡。
南宋(1127-1279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北宋覆亡后,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省商丘)称帝。
淮河以北的地区沦陷在金人的铁蹄下,重建的宋王朝偏安江南,只剩半壁江山,所以称南宋。
淮河以北的地区沦陷了,当时南宋朝廷在干什么?
题临安邸
[宋]林 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权贵们寻欢作乐,他们成天醉生梦死,歌舞升平。
背景资料
从国土沦陷那天起,南宋百姓就在苦苦等待朝廷的军队能北上抗金,收复失地,解救那些父老乡亲。可是,南宋朝廷不但不发愤图强,收复失地,反而任命秦桧做宰相,一味向金人屈膝求和。陆游写这首《示儿》的时候,九州破碎已整整84年了。
平常人临死时,会有对生命的留恋、对家人的不舍,而陆游临死前心里最记挂的是什么?
他记挂的是南宋朝廷何时收复失地。
他又为何而悲?
为南宋朝廷未收复失地而悲;为老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中而悲;为金人对国人的蹂躏而悲;为朝廷当权者贪生怕死而悲……
用原诗句回答:尽管对朝廷当权者和军队贪生怕死、苟且偷生感到悲愤,可诗人依然对他们寄予了怎样的希望?
王师北定中原日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 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你从诗句中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
诗人临终前,不是跟家人告别,也不是表达对生命的留恋,而是表达“不见九州同”的遗憾。诗人临死时还期盼着“王师北定中原日”,对儿子没有嘱咐别的,只是嘱咐若
有朝一日朝廷军队收复失地,家祭的时候一定不要忘记告诉他。诗人哪怕到了九泉之下还在等着“九州同”的消息,这是多么深切的爱国之情啊!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小结:这首诗的诗眼为“悲”,诗人为“不见九州同”而“悲”,为无法亲眼看到“王师北定中原日”而“悲”。正是因为对国家“爱之深”,才有这般的“悲之切”。
48岁时,陆游立下了这样的志向:“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
67岁时,从军边关,陆游高唱:“飞霜掠面寒压指,一寸赤心惟报国。”“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拓展延伸
68岁时,缠绵病榻,陆游写下了:“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85岁时,陆游写下了临终绝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板书设计
示儿
不见——悲之切
无忘——盼之深
课后作业
背诵并默写《示儿》。
翻译《示儿》。
推荐陆游其他的古诗。
预习《题临安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