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文言文二则 铁杵成针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8 文言文二则 铁杵成针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24 08:48: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铁杵成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1.正确朗读《铁杵成针》。
2.结合注释理解文章的意思,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3.学习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文章的意思,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难点:学习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孩子们,学习课文之前,你们想不想挑战一下自己?  
1.教师谈话:根据以下线索,说出一位诗人。
师:今天我们要读的这个故事就是关于李白的。(板书课题:铁杵成针)
(齐读课题。)
师:本文选自宋代祝穆的《方舆胜览·眉州》。   
2.释题。师: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引导学生理解)
“铁杵成针”就是把铁棒磨成绣花针的意思。
3.铁棒那么粗,绣花针那么细,对于“铁杵成针”,你有什么想说的?
4. 我们来听一听“铁杵成针”的故事吧!
二、初读课文,读通句子   
过渡:听完故事,现在让我们穿越到李白的幼年时代,一起来读一读这篇文言文。
1.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要求:自由读文,有生字的地方,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重点指导:传 媪 曰 还 卒
(3).生自由读文。(认读了生字后,请孩子们再读一读文)
2.教师范读课文。  
3.读后学生评价,教师及时归纳出朗读文言文的要点:一是语速要慢。二是停顿要得当。
4.自由练读。
师:请孩子们按以上要求,和同桌互读课文,一人读一遍,注意仔细听哦,如果同桌有读错的地方请帮他纠正。  
5.教师运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a指名读;b.男女生赛读;c齐读。
  
三、精读课文,理解文意
过渡:文章的节奏读好了,下面请你借助注释,看看能不能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1.学生对照文后注释,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意思。(课件出示要求)
2.同桌互相解疑释惑,合作学习,讨论每句话的意思,也可向教师请教。
3.交流反馈:
A.磨针溪,在象耳山下。
指名读。师:磨针溪是溪水的名字,象耳山是地名,谁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指名答。
B.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1)师:我们可以运用组词法理解蓝色的字。(传:传说;成:完成;弃:放弃)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句子的意思。(指名答)
 (3)你有什么想问李白的吗?(你为什么不继续学习?你准备去哪儿?你为何要放弃学业?你最喜欢什么……)谁来替李白回答?(作业太多、老师太严厉、我想散散心……)
  师:看来儿时的李白和我们一样顽皮,有各种各样想要逃学的理由。
C.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1)过渡:这象耳山可有太多太多值得欣赏游玩的地方了,李太白遇到了一件蹊跷事儿。指名读句子。
 (2)引导学生发现“是”和“方”的解释,和我们平常对这个词语的理解有何不同?
  文中:是——这;方——正在。
  常见:是——与“否”相对;方——表示形状。
  指名说说句子的意思。
D.问之,曰:“欲作针。”
 (1)“问之”,这个“之”指什么?(老媪,问老媪的话)太白问老奶奶什么呢?“曰”的意思是什么?(说)谁说? (老妇人)“欲”字如何理解(想要)。
指名说句子的意思。  
 
D.品读结局。出示: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1)过渡:李太白就是李太白,遇到了这样有趣的一件事,聪明的他得到了点化。
 (2)指名说说句子的意思。
4.指名说说全文的意思。
过渡:现在你能不能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朋友听一听呢?
四、联系生活,深化认识  
过渡:“太白感其意”,你认为李白所感的是一种怎样的“意”?文中说的是一种意志,你可以用哪些词语来描述?(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孜孜不倦……)
师:在学习生活中,你有过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经历吗?先和同桌说一说。
指名答。
师:是的,无论做什么事情,不轻言放弃,坚持就会成功。
(板书:不轻言放弃,坚持就会成功)
师:让我们再次朗读全文。(配乐齐读)
师小结:俗话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希望孩子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也要有恒心,因为不轻言放弃,坚持就会成功。
五、复述故事,背诵课文   
板书内容 :
铁杵成针
不轻言放弃,坚持就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