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第二节 离子反应(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 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
2. 会书写离子方程式,并能进行正误判断
3.理解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导(3min)
回顾上节课电离的定义,电离方程式的定义。
思(5min)
观看实验1-3视频,完成基础感知1表格,并思考相关问题
议(3min)
(1)怎样判断反应中的两种离子的结合?
(2)电解质溶于水,成为自由移动的离子,这些离子之间是否一定发生反应?
展(3min)
评(3min)
离子反应
Na2SO4 = SO4 2-+ 2Na+
溶液 混合前 混合后
Na2SO4
BaCl2
Ba2+
Na+
Cl-
SO42-
BaSO4↓
Cl-
Na+
电离方程式:
BaCl2 = Ba2+ + 2Cl-
(1)通过实验现象(生成沉淀,气体等),借助指示剂或相关仪器,可以判断离子是否结合。
(2)混合到一起的离子,不一定会发生反应。
阅读课本P17,勾画离子反应的定义
补充完整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思(5min)
议(3min)
分小组讨论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展(3min)
我展示,我自信!
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的式子叫离子方程式
评(5min)
离子方程式
【例】Na2CO3溶液和盐酸的反应
写
拆
删
查
Na2CO3 + 2HCl = 2NaCl + CO2↑ + H2O
如:可溶性的强酸、强碱、大部分盐
1.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把易溶于水且易电离的物质写成离子形式
难溶的物质、气体和水等仍用化学式表示
2Na+ + CO32- + 2H+ + 2Cl- = 2Na+ + 2Cl- + CO2 ↑ + H2O
3. 删去方程式两边不参加反应的离子,并将方程化为最简
CO32- + 2H+ = CO2 ↑ + H2O
4.检查方程式两边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和电荷总数是否相等
K2CO3溶液和稀硫酸的反应?
离子方程式
Na2CO3溶液和盐酸的反应
K2CO3溶液和稀硫酸的反应
CO32- + 2H+ = CO2 ↑ + H2O
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不仅可以表示某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还可以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评
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
(1)看是否符合反应的客观事实;
(2) 看反应是否符合拆写原则;
(3)看是否符合质量守恒、电荷守恒;
(4)看守否漏掉部分离子反应。
CuSO4 + 2NaOH = Cu(OH)2↓ + Na2SO4
溶液 混合前
CuSO4
NaOH
Cu2+
Na+
OH-
SO42-
混合后
Cu(OH)2 ↓
SO42-
Na+
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Na2SO4 + BaCl2 = BaSO4↓ + 2NaCl
溶液 混合前 混合后
Na2SO4
BaCl2
Ba2+
Na+
Cl-
SO42-
BaSO4↓
Cl-
Na+
离子浓度减小
离子浓度减小
反应物中的某些离子浓度减小(某些离子数目的减少)
离子反应的实质
:在溶液中,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电解质
交换离子
属于离子反应
复分解反应
评
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复分解型离子反应
条件
生成沉淀
生成气体
生成水
三者具备
其一即可
电解质
导电能力很弱
——难电离
如:弱酸、弱碱、水等
生成难电离
的物质
小结
离子共存的判断
离子反应
概念
实质
发生条件
离子方程式
表示
离子方程式书写正误的判断
意义
书写步骤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