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第15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新课导入
“国民革命”指1924年1月至1927年7月的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国民党和共产党合作领导下,进行的反对帝国主义、北洋军阀的战争。
学习目标
1.识记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前提:中共三大和国民党一大主要内容;北伐的目的、主要对象和结果等基本历史史实。
2.结合《北伐胜利进军形势图》简述北伐的过程,提升读图识图能力;通过史料分析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初步掌握史料分析法。
3.通过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认识到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艰难与曲折及国共两党合则两利。
·
国共关系:一段分分合合的婚姻
一、“婚姻介绍”——国共合作的背景
材料一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材料二 民国建立后,孙中山先生依靠地方军阀,相继发起反对北洋军阀独裁统治的二次革命、护国战争、护法运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他才意识到自已的孤独。
必须改组国民党,为它注入新鲜血液。
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依中国社会的现状,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是一个比较革命的党。
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
在一起
“婚前准备” “喜结连理”
时间
地点
主要内容
意义
二、“喜结良缘”——国共合作的实现
1923.6
①决定同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②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③改组国民党为工、农、资革命同盟。
广州
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中共三大
中国国民党一大
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1924.1
广州
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党内合作
新三民主义的内涵
“联俄”
民族主义
“联共”
“扶助农工”
民生主义
民权主义
实现民族独立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有
“节制资本”
共同目标:反帝反封建
三、“婚后生活”——创办黄埔军校
1924年5月
广州黄埔
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为政治部主任
①培养出大批的军事和政治人才。
②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时间:
地点:
领导:
历史功绩:
共和国十大元帅有5人毕业于黄埔军校:林彪、陈毅、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
共和国十大将有3人毕业于黄埔军校:陈赓、罗瑞卿、许光达
国民党毕业于黄埔军校的有:杜聿明、胡宗南、戴笠
来者命革
贪生畏死勿入斯门
升官发财请往他处
办学宗旨:培养不怕牺牲、以救国救亡为己任的革命军人。
三、“婚后生活”——进行北伐战争
吴佩孚
兵力20万
广州国民政府
约10万
张作霖
兵力35万
孙传芳
兵力20万
时间
领导政府
目的
军队
总司令
1926年
广州国民政府
推翻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国民革命军
蒋介石
国民革命军北伐誓师大会
(台上左一为蒋介石)
我不牺牲,国将沉沦。
我不流血,民无安宁。
国既沉沦,家孰与存。
三、“婚后生活”——进行北伐战争
1.广东—>湖南湖北—>江西—>南京
2.广东—>福建—>浙江—>上海
路线:
重要战役:
名将英雄部队:
主要战果:
汀(ting)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
叶挺率领的先锋第四军(“铁军”)独立团
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声势震动全国。
三、“婚后生活”——进行北伐战争
材料 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各地的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北伐军经过的农村,爆发了疾风骤雨般的农民运动,给了北伐军极大支持。城市工会组织和工人运动也得到很大发展。上海工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先后发动三次武装起义,并最终取得胜利、迎接北伐军进人上海,书写了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光辉的一页。
阅读材料结合本课内容,分析北伐战争节节胜利的原因。
1.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为北伐提供了坚强的领导。
2.作战方针正确(先攻吴再打孙)是北伐胜利进军的重要保证。
3.官兵英勇奋战,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4.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支持,是北伐胜利的基础。
四、“婚姻危机”——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原因:
高涨的工农革命运动触动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材料 在蒋介石一手策划下,1927年4月12日,上海帮派头子黄金荣、杜月笙组织法氓袭击工人纠察队。随后,蒋介石军队以“工人内讧”为由,强行收缴工人纠察队的轮支,并打死打伤工人300多人。4月13日,上海工人举行总罢工,十几万工人学生、市民上街游行。游行队伍在宝山路遭到蒋介石军队的血腥屠杀,死士105人,金伤者无数。随后,蒋介石下令封闭上海总工会和一切革会团体,大肆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几天之内, 就有300多人遇难,50多人提质,500人失踪。
1927年4月12日
时间:
地点:
上海
发动者:
手段:
蒋介石
大肆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
蒋介石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后,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
南京临时政府
北洋政府
南京国民政府
五色旗
青天白日满地红旗
1912.4.1
1912.1.1
1949
1928
袁世凯
统治时期
军阀割据混战时期
四、“婚姻破裂”——七一二五反革命政变
材料 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公然叫嚣:“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
结果: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了!
想一想:北伐战争取得重大胜利,为什么说国民革命失败了?
①北伐的目的是打倒北洋军阀,统一中国。但是蒋介石的上台,又出现了以蒋介石为代表的新军阀。
②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没有完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五、“离婚养娃”——继续北伐(二次北伐)
1928年6月,北伐军进至北京、天津一带
对象:
张作霖
五、“离婚养娃”——继续北伐(二次北伐)
皇姑屯事件:
1928年6月4日凌晨,当张作霖的列车经过沈阳附近的皇姑屯时,被日军埋伏的炸弹炸毁,张作霖伤重不治。
东北易帜:
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
意义:南京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
课堂小结
1923年6月,中共三大
①1924年5月,建立黄埔军校
②高潮:
北伐战争
(1926-1927)
主要对象:
主要战场:
胜利进军原因:
结果:
破裂:
二次北伐: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准备:
开始标志:
成果: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
目的: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随堂练习
1.中共三大和国民党一大的共同议题是 ( )
A.讨论国共合作 B.拟定三大政策
C.成立黄埔军校 D.发动北伐战争
2.国民党爱国人士柳亚子曾写过这样的诗句:“中山卡尔(马克思主义)双源合,一笑昆仑顶上头。”在 20 世纪 20 年代,标志着“中山卡尔双源合”的历史事件是( )
A.中共一大召开 B.国民党一大召开
C.黄埔军校创办 D.北伐战争开始
A
B
随堂练习
3.在北伐的江西战场上,人民群众处处与孙传芳的军队为难,造成其运输粮食等困难,而给予国民革命军种种便利,包括引路、刺探军情、组织运输队等。这表明( )
A.人民群众是北伐的主力
B.北伐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C.江西是北伐的主战场
D.北伐战争取得最终胜利
4.继辛亥革命之后,国民大革命虽然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但中国却又一次与实现政治民主擦肩而过。其原因是( )
A.领导权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
B.共产党放弃了革命的领导权
C.张作霖依然控制东北地区
D.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
B
D
经典民国风格
复古演示模板
General demonstration template of fresh watercolor
感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