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6张PPT。 王剑同学去商店买了单价是9.8元/千克的糖块10.2千克,售货员刚拿起计算器,王剑就说出应付99.96元,结果与售货员计算出的结果相吻合。售货员惊讶地问:“这位同学,你怎么算的那么快?”王剑说:“我利用了数学上学的一个乘法公式。” 阅读:乘法公式??
??
?? 尝试后讨论:□代表一个数,○代表另一个数
(□ + ○)2 □2 + 2×□×○ + ○2 =(□ + ○)(□ - ○ ) □2 - ○2=思考:
用a代表□,b代表○,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a+b)2 = a2 +2ab + b2
(a + b)(a - b)= a2 – b2
大正方形的面积如何表示 ?
aabb(a+b)2a2ababb22aba2b2=++阴影部分的面积如何表示呢?a2-b2议一议你能根据下图中的面积说明什么?(a+b)(a-b)=a2-b21.
(a+b)2 = a2 +2ab + b2 2.
(a + b)(a - b)= a2 –b2
完全平方:平方差公式:乘法公式:例1:先对照公式,写出每一道题的a和baa42xya/2332a3b2xy例1:计算 (1)(a + 4)2
解: (a + 4)2
= ( )2 + 2( )( ) + ( )2 aa44=a2+8a+16(4) (a + 3)(a–3) 解: (a + 3)(a–3)
= ( )2 - ( )2 =a2-9a3(6) (- 2x + y)(2x + y) 解: (- 2x + y)(2x + y)
=( )2 - ( )2 y2x= y2-4x2乘法公式:2.平方差公式:
(a + b)(a - b)= a2 –b2
1.完全平方:
(a+b)2 = a2 +2ab + b2 总结: 王剑同学去商店买了单价是9.8元/千克的糖块10.2千克,售货员刚拿起计算器,王剑就说出应付99.96元,结果与售货员计算出的结果相吻合。售货员惊讶地问:“这位同学,你怎么算的那么快?”王剑说:“我利用了数学上学的一个乘法公式。” 阅读:思考:1.王剑用的是乘法公式的哪一个?
2.他是怎么计算的???
??
?? 谢谢 课题:乘法公式
执教:易湘春
教学思路:
通过情境引入,使学生对乘法公式产生兴趣,带着疑问走入课堂。先利用图表代入数据,通过学生互动得到两个乘法公式;再利用几何图形面积的不同表示方法,使学生明白两个乘法公式的正确性,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数形结合的知识、及勇于探求科学规律的意识;最后得到完全平方和平方差公式。
教学反思:
1、优点:(1)能领会教材的意图,抓住了双基训练。(2)内容重组的合理、恰当,自做了两个乘法公式的三维演算动画,让学生充分理解图形之间的关系和公式的正确性,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数形结合的知识、及勇于探求科学规律的意识。补充了教材上的不足。
2、不足的地方:(1)讲解的例题过多、过细、过快,知识到技能过渡的不够。教学设计时脚手架搭的过多,忽视了学生的智慧和动手能力。(2)在纠错方面,应该加强。学生在做练习题的时候,难免会有各种错误,应该适当选用学生出错的题目来投影,让他说出自己的错误,加深学生对公式的理解。这样效果可能会更好。(3)课堂气氛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激情直接感染学生的心情。所以教学激情还有待加强。
通过这次研讨课,我对教材的整合方面需要加强,认识到集体备课的重要性,课堂教学时还要加强自身的热情,正确对待学生的错误,多指点改正!
课题:乘法公式
执教:易湘春
一.下面表中的□代表一个数,○代表另一个数,+和×分别表示加号和乘号。
请任意选两个数代入,并计算出结果。
看看小组中的其他同学计算的结果,你发现了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 + ○)2 =
(□ + ○)2 □2 + 2×□×○ + ○2
□2 + 2×□×○ + ○2=
(□ + ○)(□ - ○ )=
(□ + ○)(□ - ○ ) □2 - ○2
□2 - ○2=
用a代表□,b代表○,你能得到::
(ab)2 = 2 2 + 2
(a + b)(a - b)= 2 – 2
二.下面请尝试一下如何运用几何图形证明这两个结论。
(1)
大正方形面积 = (用公式)
大正方形面积 = + + +
=
所以:(ab)2 =
(2)
( )
阴影部分的面积= 上图中阴影矩形的长为
宽为
阴影部分的面积=
思考:这两幅图的阴影部分面积相等吗?所以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a + b)(a - b)=
乘法公式: 完全平方公式 (a + b)2 =
平方差公式 (a + b)(a - b)=
三、乘法公式的运用
例:计算
(1)(a + 4)2 (2)(2x + y)2 (3) ( + 3)2
(4) (a + 3)(a–3) (5) (2a + 3b)(2a–3b) (6) (- 2x + y)(2x + y)
分析:先对照公式,写出每一道题的a和b。
题号
(1)
(2)
(3)
(4)
(5)
(6)
公式中的a相当于这里的
公式中的b相当于这里的
解: (1)原式= 2 + 2 + 2 =
(2)原式= 2 + 2 + 2 =
(3)原式= 2 + 2 + 2 =
(4)原式 = 2 - 2=
(5)原式 = 2 - 2=
(6)原式 = 2 - 2=
练习:
(1)(x+3)2= 2 + 2 + 2 =
(2)(x+2y)2 = =
(3)(2a+)2 = =
(4)(1+2c)(1-2c)= 2 - 2=
(5)(a+2b)(a-2b)= =
(6)(2a+5b)(2a-5b)= =
A组
1、填空
⑴(x + y)(x – y) = 2 – 2
⑵(2a + b)2= 2 + 2 + 2 =
⑶(x+ 3y)(x –3y) = 2 - 2=
⑷( a+4b)2= 2 + 2 + 2 =
⑸( 3x – 2y)(3x + 2y) = =
⑹(2a + 5b)2= =
⑺(x – 2y)(- x – 2y) = =
⑻(5b+a)2 = =
⑼(- x - 2y )(- x + 2y )= =
⑽( + 2)2= =
2、计算(注意解题格式)
(1)(2x+)(2x-); (2)(-2x+3y)(2x+3y); ;
(3)(2m+n)2; (4)(2m+3n)2
解:
B组:
1.下面请尝试一下运用多项式乘以多项式来说明这两个公式:
(1)(ab)2 (2)(a + b)(a - b)
=(ab)(ab) = a2+
= =
=
2、填空:( x – 2y )(x + 2y)= 2 – ( )2=
( x + 2y )( )= x2 – 4y2
( x + 2y )( )= 4y2- x2
3、 计算:
(x + 1)(x - 1)(x2 + 1) =
=
说课稿 — — 乘法公式
梅花中学 易湘春
2005-11-18
乘法公式这节知识有三个课时,课本是把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分开各一个课时,我在设计时做了些内容的整合:第一课时将两个公式都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得以对比,然后做一些基础简单的练习,加强对公式的理解和记忆。第二课时是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得到完全平方公式的第2种情况,解决一些实际的运用。第三课时强化两个公式的运用,使学生能灵活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今天我讲的是乘法公式的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参与乘法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乘法公式。
2、会应用乘法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重难点:
重点:掌握乘法公式的特点,牢记公式。
难点: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会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三、教学过程:
1、问题情境,新课引入
通过情境引入,使学生对乘法公式产生兴趣,带着疑问走入课堂。
2、通过2个步骤得到乘法公式
先利用图表代入数据,通过学生互动得到两个乘法公式;再利用几何图形面积的不同表示方法,使学生明白两个乘法公式的正确性,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数形结合的知识、及勇于探求科学规律的意识;最后得到完全平方和平方差公式。
3、例题讲解。
讲解例题时,着重要抓住公式里的a、b分别代表什么,以及平方差公式的特点,例题的解答加深学生对公式的理解,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分层练习,加强学生对公式的记忆,理解以及解题能力;A组练习让所有的学生有机会动手,调动所有学生学习兴趣。B组练习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5、课堂小结巩固这节课的知识,最后再回顾情境引入,给学生留下思考题,为第二课时乘法公式的简单运用打好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