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之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学唱花城版第十册《妈妈之歌》,通过学唱、聆听,从而归纳出歌曲主要音,从感性到理性,逐步到唱出小调音阶,感受音乐中的不同色调。
【教材分析】:
《妈妈之歌》是一首日本歌曲,4/4拍,d小调,是由3个乐句组成的单乐段分节歌。旋律中由于“la、do、mi”反复出现,体现了歌曲浓郁的自然小调色彩,突出了作者思乡的愁情。乐曲第一乐句,旋律平稳,叙述了妈妈的辛劳。第二乐句运用了向上三度模进的手法,层层叠进,把歌曲推向高潮,表现了慈母为了孩子日夜操劳的情感。第三乐句旋律中”4(fa)”音多次出现,有离调的倾向,最后又回到d小调,表现了作者对妈妈以及故土的眷念之情。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经过前面四年对音乐知识的积累,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素养,根据教材内容和高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在学法的指导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引导学生通过感性认识到理性分析,逐步推进,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学习中,学会自己归纳大小调音阶的概念。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以及在探究过程中的互相交流、与老师之间的交流能让他们的探索能力、自我反思能力、与别人交流看法并合作的能力得到培养。
【教学目标】:
1) 情感培养目标:学唱《妈妈之歌》,体验和把握音乐色调上的不同,并能用深情情感表达方式演唱。
2) 技能发展目标:学会歌唱日本歌曲《妈妈之歌》,在老师引导下,学生自己学会大小调音阶的排列,初步建立听辨大调和小调的色调感。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歌曲《妈妈之歌》,感受音乐中的不同色调。
【教学难点】:
附点节奏和八度大跳音程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导入:天底下每一个妈妈都很爱自己的孩子,爱的方式有很多。你的妈妈是怎么爱你的呢?(学生自由表达,回顾妈妈对自己的关爱)
1、播放歌曲《妈妈之歌》的范唱,学生完整地聆听一遍,初次 体会歌曲亲切温柔的旋律,听完后让学生说说对歌曲的感受。
2用“lu”哼唱旋律,老师进行声音指导。
3通过听唱对歌曲进行划分乐句。
4学唱歌谱
提醒学生在有“V”换气记号处要进行换气。
唱准歌曲里的附点节奏和八度大跳音程。
5、学唱歌词
结合歌曲学习,引入图片,让学生从视觉上对音乐色调的正确分辨。
6、分组演唱,熟悉歌曲,掌握歌曲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7、让学生找出歌曲中出现最多的音和结束音,逐步引出调性。
8、拓展:
用第一、二句旋律改编歌词,用自编的歌词唱出自己的心声。 9、老师小结,课程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