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8课 歌曲《鸿雁》花城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8课 歌曲《鸿雁》花城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花城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2-10-24 11:12: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鸿雁》教学设计
教学理念:
本课是针对五年级的学生特点开设的一节歌唱教学课。教师运用歌曲教学及奥尔夫教学方法相结合,让学生在不知不觉的音乐活动中感受音乐、参与音乐、走进音乐,用循序淅进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歌唱兴趣。为了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到辽阔美丽草原,老师还借助奥尔夫乐器及小四弦为歌曲进行简单的伴奏,既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又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歌曲演唱能力。
教材分析:
《鸿雁》由著名音乐人吕燕卫先生填词并制作,是一首渊远流传的内蒙古乌拉特民歌,歌曲诠释游牧民族心中的那一缕乡愁和向往,旋律悠远蜿蜒,直抵内心。
教学目标:
1、体验歌曲优美旋律,表现辽阔美丽大草原情景及体验蒙古
族歌曲的风格;
2、能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
3、通过奥尔夫乐器与小四弦为歌曲伴奏,来激发演唱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歌唱状态和姿势、呼吸和正确的发声;
2、用好的演唱状态来表现歌曲的含义。
教学过程
1、歌曲复习
老师引领学生做律动,学生在做律动的过程中老师范唱《鸿雁》,在律动中复习并感受歌曲的旋律的特点。
2、歌曲处理
(1)让学生用“U”来哼唱旋律,初步稳定学生的声音;(学生哼唱中老师加入卡宏鼓,意在稳定旋律节奏)
(2)让学生用“LU”来哼唱旋律,体验头腔共鸣和声音靠前的感觉,使学生获得声音的高位置;(此时加入奥尔夫乐器的大钢片琴,意在让学生感受旋律的宽泛性)
(3)让学生用“en”来哼唱旋律,通过闭口音的哼唱来拓展学生的低声区,使学生掌握旋律由高至低走向时声音位置的把握。(此时加入奥尔夫乐器的中木琴,意在让学生感受音乐旋律平稳进行)
(4)让学生用“Ma”来哼唱旋律,使学生感受无论音的高低,都始终保持这种高位置的感觉,上下声区的统一。(此时加入奥尔夫乐器中的小钢片琴,意在让学生感受音乐旋律的流动性)
3、歌曲表现
(1)通过几种方法的哼唱练习后,加入歌词完善歌曲的演唱,由卡宏鼓与奥尔夫乐器伴奏。
(2)加入小四弦琴的演奏,为歌曲增添浓厚的民族音乐气氛,促进学生在演唱歌曲的过程中对歌曲民族调性的把握。
(3)播放一段内蒙古舞蹈片段,让学生们模仿其中的舞蹈动作,并为歌曲伴舞,让学生感受草原人民能歌善舞的场景。
综合展示
让学生通过卡宏鼓与奥尔夫乐器的伴奏有表情的演唱歌曲,演唱过程中加入小四弦与学生的演唱进行卡农表现及舞蹈的柔美,将辽阔美丽的草原及那一缕乡愁呈现出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