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舟唱晚》
学 校:
执 教
年 级:小学五年级
教学用书:
《朝夕》中的聆听内容之一
教学内容:近代筝曲欣赏《渔舟唱晚》
年 级:五年级
[设计思路]
《渔舟唱晚》是一首传统筝曲。筝美妙、韵味浓郁的音色表现了夕阳西照、湖面歌声四起,满怀丰收喜悦的渔民,驾着片片白帆纷纷而归的动人画面。因此,本课从以下三点实施教学:
1.以学生合作讨论的方式,了解乐曲的速度等,体现乐曲表达的情绪和意境。
2.引导学生听辨、讨论、联想,综合感受乐曲的音乐形象,培养良好的欣赏习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
3.拓展训练,了解古筝的音色和表现力,体现乐曲表达的情绪和意境,从而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审美能力。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首古筝独奏曲,取自唐代诗人王勃《滕王阁序》中:“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的诗句。乐曲描绘了晚霞辉映下渔人载歌而归的动人画面。是30年代中期古筝家娄树华根据明、清时期的古曲《归去来辞》加以改编而成的,全曲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用慢板奏出悠扬如歌的旋律,展示了优美的湖滨晚景,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感受和对景色的赞赏。第二部分音乐速度加快,形象地表达了渔民们满载而归的喜悦心情。第三部分音乐活跃欢快,通过复式递升递降的旋律发展手法使旋律线循环往复、跌宕起伏。形象地刻画了荡桨声、摇橹声和浪花飞溅声。随着音乐的发展,速度逐次加快,力度不断加强,加之突出运用了古筝特有的花指奏法,展现出渔舟近岸、渔歌飞扬的热烈情景。
[教学目标]
1.介绍民族乐器——古筝,了解古筝的音色和表现力,它怎样体现乐曲表达的情绪和意境。
2.通过欣赏《渔舟唱晚》,让学生了解并热爱祖国的民族音乐文化,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3.引导学生听辨、讨论、联想,综合感受乐曲的音乐形象,培养良好的欣赏习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重点]
了解古筝的音色和表现力,体验乐曲表达的情绪和意境
[教学难点]
能根据音乐旋律想象音乐画面并能根据乐曲意境联想与之相应的古诗。
[教具使用]
多媒体课件、古筝等。
[教学过程]
一、营造氛围,激趣导人
1.出示古筝图片以及实物
你知道这件乐器叫什么吗?
2.认识古筝: 听古筝演奏的乐曲。
3.出示课题《渔舟唱晚》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筝曲《渔舟唱晚》,感受渔村晚景。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筝曲,营造学习意境。同时,通过了解古筝的音色,及演奏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合作探究,自主学习。
二、欣赏筝曲,整体感知
1.聆听古筝弹奏《渔舟唱晚》师生共同欣赏。
2.教师简介筝曲《渔舟唱晚》。
3.出示课题,了解作品。
设计意图:通过整体感知《渔舟唱晚》,使学生对作品写作背景、作者、作品大致有所了解,并能够初步了解古筝这一乐器。
三、分段欣赏,互动体验
这首乐曲一共分了三部分,这三部分所描写的意境不同,我们来一起来分部聆听。
1.欣赏第一部分音乐。感悟音乐特点,让学生谈谈这部分音乐的速度和情绪是怎样的。
2.学唱这一段音乐的主题旋律,回味唱晚的意境
1=D 4/4
3 5 6 2 2 3 5 3 32 1 1 6 5 5 6156 1 1
6165 3 566 566 1 2 3—
设计意图:分段欣赏,分析细节
3.欣赏第二部分音乐
(1)播放课件,感受音乐速度、情绪。
(2)学唱这一段音乐的主题旋律,体会渔舟渐进,湖面上渔歌四起的动人画面。
1=D 2/4
1 5 1 5 1 3 6 5 5 5 6 6
6 665 4. 65 4. 65 2. 65 265 2 44 5 5
(3)讨论:速度、情绪有什么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回答老师的问题了解乐曲,感受乐曲的情绪。
4.欣赏第三部分音乐。
(1)播放课件,感受音乐速度、情绪等。
(2)讨论交流:
*|55 5*|11 1*|66 6*|22 2*|
11 1*|33 3*|22 2*|55 5
乐曲中的“花指”技巧,它模仿的是什么声音?
师小结:花指的弹奏充分发挥了古筝的弦法及音色悠扬的特点模拟出了荡浆、摇橹声和浪花四溅的声音。
(3) 反复聆听,感受音乐
5.完整欣赏
箏曲《渔舟唱晚》表现了夕阳西下,湖面上渔歌四起,满怀丰收喜悦的渔民,驾着片片白帆纷纷而归的动人画面。现在,我们完整地欣赏一遍这首乐曲,好好品味乐曲给我们带来的美妙感受吧
设计意图:听音乐并配以生动的语言辅助说明,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乐曲
四、拓展体验
除了古筝演奏的《渔舟唱晚》,老师还带来了其他形式演奏或演唱的《渔舟唱晚》,我们一起来欣赏。
1、小提琴《渔舟唱晚》。
2、电子合成《渔舟唱晚》天气预报背景音乐。
3、歌曲《渔舟唱晚》
设计意图:拓展练习,提高了学生的欣赏能力,开阔了眼界。
五、板书设计:
渔 舟 唱 晚
古 筝
第一部分
速度是缓慢的,情绪是优美抒情的
1=D 4/4
3 5 6 2 2 3 5 3 32 1 1 6 5 5 6156 1 1
6165 3 566 566 1 2 3—
第二部分
速度变快了,情绪更加喜悦了
1=D 2/4
1 5 1 5 1 3 6 5 5 5 6 6
6 665 4. 65 4. 65 2. 65 265 2 44 5 5
第三部分
速度更快了,情绪更加热烈
1=D 2/4
*|55 5*|11 1*|66 6*|22 2*|
11 1*|33 3*|22 2*|55 5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渔舟唱晚》是一首优美的古筝曲,它的意境非常优美,好似一幅淡雅的水墨画。依据教材,结合学生年龄特点,本节课,我一开始就利用古筝导入课堂,给学生一种新鲜感,很好的创设了教学情境,吸引了学生.随后通过采用音画结合,增强教学的形象性和创造性,在强调欣赏的同时分析乐曲,让学生听、想、说、唱。使学生一直处于积极的参与中,课堂自始至终有很浓的音乐气氛。还引导学生通过参与关注旋律、节奏、速度、力度四要素,明白了不同的音乐语言表示不同的情景,同一首乐曲也可以用不同的乐器来表现与演奏,提高了学生音乐鉴别能力和分析能力。
不足之处:依据课程理念为指导,结合学生年龄特点设计了本教案。但由于本人能力所限,仍存在许多问题:对教材的挖掘不够深入,学生参与的音乐活动仍较少。
EQ \* jc2 \* "Font:Times New Roman" \* hps20 \o\ad(\s\up 9(.),2)EQ \* jc2 \* "Font:Times New Roman" \* hps20 \o\ad(\s\up 9(.),1)653
56321
EQ \* jc0 \* "Font:Times New Roman" \* hps20 \o\ad(\s\up 8(.),1)6532
EQ \* jc2 \* "Font:Times New Roman" \* hps20 \o\ad(\s\up 9(.),2)EQ \* jc2 \* "Font:Times New Roman" \* hps20 \o\ad(\s\up 9(.),1)653
56321
EQ \* jc0 \* "Font:Times New Roman" \* hps20 \o\ad(\s\up 8(.),1)6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