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词语辨析与运用
选择题
1.下列词语在句子中的语境义有误的一项是( )
A.无疑,这张脸平淡无奇,障碍重重,没法弥补,不是传播智慧的庙堂,而是禁锢思想的囚牢;这张脸蒙昧阴沉,郁郁寡欢,丑陋可憎。(禁锢:束缚,限制。)
B.这副劳动者的忧郁面孔上笼罩着消沉的阴影,滞留着愚钝和压抑:在他脸上找不到一点奋发向上的灵气,找不到精神光彩,找不到陀斯妥耶夫斯基眉宇之间那种像大理石穹顶一样缓缓隆起的非凡器宇。(器宇:气概,风度。)
C.带着这么一张脸,你不管从事什么职业,不管穿什么服饰,也不管在俄国什么地方,都不会有一种鹤立鸡群、引人注目的可能。(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
D.他们有的坐火车旅行漫长的路程,有的从图拉驾车赶来,在客厅里正襟危坐地等待这位大师的接见。(正襟危坐:整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害怕恐惧。)
2.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听了警察的讲述,他才如梦初醒,发现自己原来受了这个坏人的蒙骗。
B.爸爸得知我这次没考好,不仅没有责备我,还和颜悦色地给我讲题。
C.这篇小说情节抑扬顿挫、跌宕起伏,具有很强感染力。
D.整个游泳馆沸腾了,如梦初醒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向获奖运动员表达祝贺。
3.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水浸沟岸,雾罩乱石,除了扑面而来的水汽,震耳欲聋的涛声,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
B.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纷至沓来。
C.环卫工人的劳动也许是具体而微的,但却是不可缺少的,因为我们的城市需要“美容师”,他们应受到尊重。
D.阅读是源头活水,课堂是半亩方塘,只有把活水引入方塘,语文教学才能清澈如许,这是不言而喻的。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班只有十几位同学没在本次数学竞赛中取得佳绩,真可谓鹤立鸡群。
B.你对待别人的态度,就是将来别人对待你的态度,唯有和颜悦色宽待他人,才有可能得到热情的回应。
C.雷锋精神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不会过时,这一点是无可置疑的。
D.互联网如果成了任由谣言肆意流布的藏污纳垢之地,那么每个网民都难以独善其身。
5.下列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他慷慨激昂的演讲一结束,听众就爆发出了振聋发聩的掌声和欢呼声。
B.如果支付宝的“圈子”藏污纳垢,就可能吸引不法分子将病毒植入其中,对用户权益构成伤害。
C.九月,秋高气爽,我与多年未见的老同学竟然在公园里不期而遇。
D.东京奥运会上,重庆女孩儿施廷懋在夺得女子跳水三米板冠军的精彩瞬间,让观众们赞叹不已。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他常常一丝不苟,对生活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B.老师在讲台上抑扬顿挫地讲解这篇优美的文章,同学们都听得入迷了。
C.校园应该是一方净土,是同学们汲取知识,健全人格的乐土,不应成为藏污纳垢之所。
D.正在谈论,谁知女儿国王忽见林之洋杂在众人中,如鹤立鸡群一般。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我们为人处世要光明磊落,敢于承担责任,不要总找借口,将自己的错误归咎于别人。
B.坚守梦想不易,人们往往不知道是岁月无情地吞噬了梦想,还是梦想禁不住现实的打击。
C.中国首个“4.0园区”——潍坊国际创意港5月8日开园,国际机构争相入园,众多资深创客也心无旁骛。
D.季羡林历经十年,呕心沥血,终于完成了一生用力最勤、篇幅最长的一部学术著作——《糖史》。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今天的荧屏和银幕,并不缺少令人眼花缭乱的离奇情节,缺少的恰恰是能够关照自我的活生生的生命个体。
B.中国人每年“舌尖上的浪费”锐不可当,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两亿多人一年的口粮。
C.举世瞩目的“人机大战”,最终以阿尔法围棋4:1击败拥有14个世界冠军头衔的韩国天王李世石告终。
D.著名书法家王友谊凭借深厚的古文字功底,殚精竭虑历时三载,用四种不同风格的代表性大篆创作了长篇书法巨制《四书》。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新华社的评论员文章将台独分裂者的丑恶嘴脸刻画得入木三分。
B.国庆期间《长津湖》热映,该电影抑扬顿挫的故事情节、志愿军不怕牺牲的精神让人热泪盈眶。
C.国家重拳整治娱乐圈,因其不是藏污纳垢之所。
D.成功的方法唯有殚精竭虑,不断努力,没有别的捷径。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这篇文章的作者胸怀丘壑,心有睚眦,还需要历练一二。
B.他在中考中终于落第了!石门中学录取了他,全家都为他高兴。
C.从幼儿园起,老师就告诉我们保护眼睛的重要性,经常教育我们写字时一定要正襟危坐,且眼睛距离书本一尺远。
D.楼主我跪服!您文笔流畅,修辞得体,把唐风宋骨的意境刻画得入木三分。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马克思作为伟大的思想家,不仅在西方国家家喻户晓,也为世界其他国家的人民所推崇。
B.在人类大量捕杀的残忍行径下,许多野生动物濒临灭绝。
C.这些年来,毒大米地沟油等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蔓延之势锐不可当,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安全。
D.面对警察的询问,犯罪嫌疑人诚惶诚恐地回答。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施工现场机器声振聋发聩,短短十天,一所高规格的传染病医院就横空出世。
B.大学刚毕业时,他心中燃烧着一股强烈而炽热的浪漫主义激情。
C.今年春晚大战,各大卫视、各大网站各出猛招,不只节目多,明星更多,让人眼花缭乱。
D.他因生理学方面的建树而被授予诺贝尔奖。
1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看到西宁市海湖新区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人们不禁赞叹:“西宁的变化太大了!”
B.在改革发展的新时代,我们年轻人要怀着目空一切的豪情壮志,敢于迎接任何前所未有的挑战。
C.据调查:在各种不文明行为中,市民对不遵守交通法规乱闯红灯的行为深恶痛疾。
D.诵读经典对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提升学生修养,陶冶学生情操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
1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2021央视春晚舞蹈表演《朱鹮》,飘逸灵动,入木三分,令观众仿佛与朱鹮一起进入到了仙境之中。
B.朗诵比赛中,选手们声情并茂、抑扬顿挫,用激昂洪亮的声音表达出新时代学生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C.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南沙区这片区域的摩天大楼拔地而起,附近原有的那些楼房显得鹤立鸡群。
D.成功是在逆境中前行的,在生活中,我们不能任劳任怨,要从自身找问题,在实践的基础上奋力前行。
1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在西部,沙子一旦摆脱了水,它们就会纵横捭阖,所向披靡。
B.亚太地区各种自贸协定、倡议常常让非专业人士眼花缭乱。
C.目前,水资源紧缺的状况正以锐不可当之势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理应引起高度重视。
D.这张宣传照中,他颔首低眉静坐,显示出的不仅仅是深情,更有游子思家的情谊。
16.下列划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侦探小说中眼花缭乱的情节让我一头雾水,完全忘记了如何思考。
B.那些对自己的事业有探索精神并乐此不疲的人,最终都走向了成功。
C.当改革的浪潮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旧的司法鉴定制度时,我国司法鉴定的一个新的时代拉开了序幕。
D.家风是一种“软约束”,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实现对家庭成员行为、作风、操守的有效约束。
1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我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以排山倒海之势横渡长江。
B.不法商贩殚精竭虑,为了谋求高额利润,制假贩假,不惜以身试法。
C.老师用抑扬顿挫的语调,深情地讲述长津湖的故事。
D.鲁迅的文章振聋发聩,曾唤醒了多少麻木的国人。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词语辨析与运用
选择题
1.下列词语在句子中的语境义有误的一项是( )
A.无疑,这张脸平淡无奇,障碍重重,没法弥补,不是传播智慧的庙堂,而是禁锢思想的囚牢;这张脸蒙昧阴沉,郁郁寡欢,丑陋可憎。(禁锢:束缚,限制。)
B.这副劳动者的忧郁面孔上笼罩着消沉的阴影,滞留着愚钝和压抑:在他脸上找不到一点奋发向上的灵气,找不到精神光彩,找不到陀斯妥耶夫斯基眉宇之间那种像大理石穹顶一样缓缓隆起的非凡器宇。(器宇:气概,风度。)
C.带着这么一张脸,你不管从事什么职业,不管穿什么服饰,也不管在俄国什么地方,都不会有一种鹤立鸡群、引人注目的可能。(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
D.他们有的坐火车旅行漫长的路程,有的从图拉驾车赶来,在客厅里正襟危坐地等待这位大师的接见。(正襟危坐:整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害怕恐惧。)
【答案】D
【详解】D.正襟危坐:的意思是整好衣襟,端端正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恭敬或拘谨的样子;
故选D。
2.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听了警察的讲述,他才如梦初醒,发现自己原来受了这个坏人的蒙骗。
B.爸爸得知我这次没考好,不仅没有责备我,还和颜悦色地给我讲题。
C.这篇小说情节抑扬顿挫、跌宕起伏,具有很强感染力。
D.整个游泳馆沸腾了,如梦初醒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向获奖运动员表达祝贺。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使用。
A.如梦初醒:好像刚从梦中醒过来,比喻从糊涂、错误的境地中刚刚醒悟过来。此处形容从坏人的蒙骗中醒悟过来,使用正确;
B.和颜悦色:形容和蔼喜悦的脸色。也形容态度和蔼可亲。此处形容爸爸态度和蔼地给我讲题,使用正确;
C.抑扬顿挫:指(声音)高低起伏,停顿转折。此处形容小说情节,使用不当;
D.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此处形容掌声和欢呼声很大,使用正确;
故选C。
3.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水浸沟岸,雾罩乱石,除了扑面而来的水汽,震耳欲聋的涛声,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
B.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纷至沓来。
C.环卫工人的劳动也许是具体而微的,但却是不可缺少的,因为我们的城市需要“美容师”,他们应受到尊重。
D.阅读是源头活水,课堂是半亩方塘,只有把活水引入方塘,语文教学才能清澈如许,这是不言而喻的。
【答案】C
【详解】A.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此处形容水汽声,使用正确;
B.纷至沓来:意思是形容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用于来指人或事物。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C.具体而微:意思是内容大体具备而形状或规模较小。用在这句话形容环卫工人的劳动不妥当,应改为“微不足道”;
D.不言而喻:意思是指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形容道理很浅显。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故选C。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班只有十几位同学没在本次数学竞赛中取得佳绩,真可谓鹤立鸡群。
B.你对待别人的态度,就是将来别人对待你的态度,唯有和颜悦色宽待他人,才有可能得到热情的回应。
C.雷锋精神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不会过时,这一点是无可置疑的。
D.互联网如果成了任由谣言肆意流布的藏污纳垢之地,那么每个网民都难以独善其身。
【答案】A
【详解】A.鹤立鸡群:意思是指像鹤站在鸡群中一样,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鹤立鸡群”与本句中“没有取得佳绩”意思矛盾,使用不正确;
B.和颜悦色:形容和蔼喜悦的脸色,也形容态度和蔼可亲。使用正确;
C.无可置疑:意思是事实明显或理由充足,没有什么可以怀疑的。使用正确;
D.藏污纳垢:比喻隐藏或包容坏人坏事。使用正确;
故选A。
5.下列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他慷慨激昂的演讲一结束,听众就爆发出了振聋发聩的掌声和欢呼声。
B.如果支付宝的“圈子”藏污纳垢,就可能吸引不法分子将病毒植入其中,对用户权益构成伤害。
C.九月,秋高气爽,我与多年未见的老同学竟然在公园里不期而遇。
D.东京奥运会上,重庆女孩儿施廷懋在夺得女子跳水三米板冠军的精彩瞬间,让观众们赞叹不已。
【答案】A
【详解】A.振聋发聩: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人也听得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不符语境,可改用“震耳欲聋”。使用不恰当;
B.藏污纳垢:比喻包容坏人坏事。使用恰当;
C.不期而至:事先没有约定而意外到来。使用恰当;
D.赞叹不已:连声赞赏不止。使用恰当;
故选A。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他常常一丝不苟,对生活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B.老师在讲台上抑扬顿挫地讲解这篇优美的文章,同学们都听得入迷了。
C.校园应该是一方净土,是同学们汲取知识,健全人格的乐土,不应成为藏污纳垢之所。
D.正在谈论,谁知女儿国王忽见林之洋杂在众人中,如鹤立鸡群一般。
【答案】A
【详解】A. 一丝不苟:形容连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形容办事认真。使用对象有误。
B. 抑扬顿挫,意思是指声音高低曲折,十分和谐。多用于形容悦耳的声音。使用正确。
C. 藏污纳垢,指某人藏不干净的人或物,比喻隐藏或包庇坏人坏事,形容坏人聚积的场所。使用正确。
D. 鹤立鸡群,意思是指比喻仪表或才能在人群里很突出。使用正确。
故选A。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我们为人处世要光明磊落,敢于承担责任,不要总找借口,将自己的错误归咎于别人。
B.坚守梦想不易,人们往往不知道是岁月无情地吞噬了梦想,还是梦想禁不住现实的打击。
C.中国首个“4.0园区”——潍坊国际创意港5月8日开园,国际机构争相入园,众多资深创客也心无旁骛。
D.季羡林历经十年,呕心沥血,终于完成了一生用力最勤、篇幅最长的一部学术著作——《糖史》。
【答案】C
【详解】A.归咎,把过错推给(别人)。使用恰当;
B.吞噬,吃掉。比喻侵占不属于自己的财物。使用恰当;
C.心无旁骛,主要用于形容人的一种精神状态,心中没有另外的杂念。形容心思集中,专心致志。与语境“众多资深创客”的专心不符;
D.呕心沥血,比喻用尽心思。多形容为事业、工作、文艺创作等用心的艰苦。使用恰当;
故选C。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今天的荧屏和银幕,并不缺少令人眼花缭乱的离奇情节,缺少的恰恰是能够关照自我的活生生的生命个体。
B.中国人每年“舌尖上的浪费”锐不可当,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两亿多人一年的口粮。
C.举世瞩目的“人机大战”,最终以阿尔法围棋4:1击败拥有14个世界冠军头衔的韩国天王李世石告终。
D.著名书法家王友谊凭借深厚的古文字功底,殚精竭虑历时三载,用四种不同风格的代表性大篆创作了长篇书法巨制《四书》。
【答案】B
【详解】A.眼花缭乱: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使用正确;
B.锐不可当:形容来势凶猛,不可阻挡。不能用来形容粮食浪费,用错对象且色彩不当;
C.举世瞩目:全世界的人都注视着。使用正确;
D.殚精竭虑:使尽了精力,费尽了心思。使用正确;
故选B。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新华社的评论员文章将台独分裂者的丑恶嘴脸刻画得入木三分。
B.国庆期间《长津湖》热映,该电影抑扬顿挫的故事情节、志愿军不怕牺牲的精神让人热泪盈眶。
C.国家重拳整治娱乐圈,因其不是藏污纳垢之所。
D.成功的方法唯有殚精竭虑,不断努力,没有别的捷径。
【答案】B
【详解】A.入木三分:原是形容书法笔力刚劲有力,也比喻对文章或事物见解深刻、透彻。用来是说新华社的评论员台独分裂者的丑恶嘴脸的见解深刻、透彻,使用恰当;
B.抑扬顿挫:意思是指声音的大小起伏和停顿转折。不能用来形容故事情节,使用不恰当;
C.藏污纳垢:比喻隐藏或包容坏人坏事。句中是说娱乐圈不能成为包容坏人坏事的地方,使用恰当;
D.殚精竭虑:形容用尽精力、费尽心思。句中是说使尽了精力,费尽了心思是成功的方法,使用恰当;
故选B。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这篇文章的作者胸怀丘壑,心有睚眦,还需要历练一二。
B.他在中考中终于落第了!石门中学录取了他,全家都为他高兴。
C.从幼儿园起,老师就告诉我们保护眼睛的重要性,经常教育我们写字时一定要正襟危坐,且眼睛距离书本一尺远。
D.楼主我跪服!您文笔流畅,修辞得体,把唐风宋骨的意境刻画得入木三分。
【答案】D
【详解】A.丘壑:比喻深远的意境。本句中“胸怀丘壑”与“心有睚眦”自相矛盾,使用不恰当;
B.落第:古代指科举考试未被录取。现泛指未被选中或成绩不合格。本句中“落第”与“录取了”相矛盾,使用不恰当;
C.正襟危坐:整好衣襟,端端正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恭敬或拘谨的样子。本句用来形容写字的姿势,不符合语境,使用不恰当;
D.入木三分:形容书法笔力刚劲有力,也比喻对文章或事物见解深刻、透彻。本句用来形容楼主的文章深刻透彻,使用恰当;
故选D。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马克思作为伟大的思想家,不仅在西方国家家喻户晓,也为世界其他国家的人民所推崇。
B.在人类大量捕杀的残忍行径下,许多野生动物濒临灭绝。
C.这些年来,毒大米地沟油等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蔓延之势锐不可当,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安全。
D.面对警察的询问,犯罪嫌疑人诚惶诚恐地回答。
【答案】C
【详解】A.“推崇”意思是指非常重视某人的思想、才能、行为、著作、发明等,给予很高的评价,句中写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为世界人民所“推崇”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B.“濒临”的意思是接近、将要。句中写在人类大量捕杀的残忍行径下,许多野生动物将要灭绝用“濒临”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C.“锐不可当”意思是形容勇往直前的气势,不可阻挡。句中写毒大米地沟油等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蔓延之势不可抵挡,用“锐不可当”不符合语境,使用错误;
D.“诚惶诚恐”意思是非常小心谨慎以至达到害怕不安的程度。句中写面对警察的询问,犯罪嫌疑人忐忑不安的回答,用“诚惶诚恐”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故选C。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施工现场机器声振聋发聩,短短十天,一所高规格的传染病医院就横空出世。
B.大学刚毕业时,他心中燃烧着一股强烈而炽热的浪漫主义激情。
C.今年春晚大战,各大卫视、各大网站各出猛招,不只节目多,明星更多,让人眼花缭乱。
D.他因生理学方面的建树而被授予诺贝尔奖。
【答案】A
【详解】A.振聋发聩: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人也听得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本句用来形容机器声音大,不符合语境,使用不恰当;
B.炽热:极热,温度极高;(情绪等)热烈。本句用来形容心中的激情,使用恰当;
C.眼花缭乱:形容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本句用来形容节目内容丰富,使用恰当;
D.建树:表示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或在事业上有很大的成就。本句用来形容科学家的成就,使用恰当;
故选A。
1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看到西宁市海湖新区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人们不禁赞叹:“西宁的变化太大了!”
B.在改革发展的新时代,我们年轻人要怀着目空一切的豪情壮志,敢于迎接任何前所未有的挑战。
C.据调查:在各种不文明行为中,市民对不遵守交通法规乱闯红灯的行为深恶痛疾。
D.诵读经典对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提升学生修养,陶冶学生情操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
【答案】B
【详解】A.鳞次栉比,意思是像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形容“高楼大厦”恰当;
B.“目空一切”是贬义词,指狂妄自大,瞧不起所有的人,不符合语境“年轻人的豪情壮志”;
C.深恶痛疾,意思是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形容“市民对不遵守交通法规乱闯红灯的行为”的厌恶,正确;
D.不容置疑,不允许有什么怀疑,表示论证严密,无可怀疑。使用恰当;
故选B。
1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2021央视春晚舞蹈表演《朱鹮》,飘逸灵动,入木三分,令观众仿佛与朱鹮一起进入到了仙境之中。
B.朗诵比赛中,选手们声情并茂、抑扬顿挫,用激昂洪亮的声音表达出新时代学生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C.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南沙区这片区域的摩天大楼拔地而起,附近原有的那些楼房显得鹤立鸡群。
D.成功是在逆境中前行的,在生活中,我们不能任劳任怨,要从自身找问题,在实践的基础上奋力前行。
【答案】B
【详解】A.入木三分:形容书法刚劲有力,也用来形容议论、见解深刻。形容舞蹈,使用有误;
B.抑扬顿挫:形容声音高低起伏,和谐而有节奏。用于此处合适;
C.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形容楼房,使用有误;
D.任劳任怨:指做事不辞劳苦,不怕别人埋怨。与语境不符,应是“我们要任劳任怨”;
故选B。
1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在西部,沙子一旦摆脱了水,它们就会纵横捭阖,所向披靡。
B.亚太地区各种自贸协定、倡议常常让非专业人士眼花缭乱。
C.目前,水资源紧缺的状况正以锐不可当之势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理应引起高度重视。
D.这张宣传照中,他颔首低眉静坐,显示出的不仅仅是深情,更有游子思家的情谊。
【答案】C
【详解】A.所向披靡:比喻力量所达到的地方,一切障碍全被扫除。这里形容摆脱水的沙子的力量的强大,符合语境;
B.眼花缭乱: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这里形容“协定、倡议”的多,符合语境;
C.锐不可当:形容勇往直前的气势,不可抵挡。错用了对象;
D.颔首低眉:低着头,显得很谦卑恭顺的样子。这里形容“他”坐着的样子,符合语境;
故选C。
16.下列划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侦探小说中眼花缭乱的情节让我一头雾水,完全忘记了如何思考。
B.那些对自己的事业有探索精神并乐此不疲的人,最终都走向了成功。
C.当改革的浪潮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旧的司法鉴定制度时,我国司法鉴定的一个新的时代拉开了序幕。
D.家风是一种“软约束”,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实现对家庭成员行为、作风、操守的有效约束。
【答案】A
【详解】A.眼花缭乱: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句中形容侦探小说的情节不恰当;
B.乐此不疲:指对一事情产生兴趣,沉溺其中,不觉得疲倦、劳累。句中讲的是“有探索精神的人”,使用“乐此不疲”正确;
C.摧枯拉朽:摧毁枯草朽木。形容气势盛大,对方不堪一击。句中讲的是“旧的司法鉴定制度”,使用“摧枯拉朽”正确;
D.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性格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变化。句中说的是“家风”,使用“潜移默化”正确;
故选A。
1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我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以排山倒海之势横渡长江。
B.不法商贩殚精竭虑,为了谋求高额利润,制假贩假,不惜以身试法。
C.老师用抑扬顿挫的语调,深情地讲述长津湖的故事。
D.鲁迅的文章振聋发聩,曾唤醒了多少麻木的国人。
【答案】B
【详解】A.锐不可当:形容来势凶猛,不可阻挡。句中形容人民解放军勇往直前的气势不可阻挡,使用恰当;
B.殚精竭虑:形容用尽精力、费尽心思。句中用来形容不法商贩对象错误,褒义词不能用在贬义的语境里,使用不恰当;
C.抑扬顿挫:意思是指声音的大小起伏和停顿转折。句中形容老师的语调高低起伏,和谐而有节奏,使用恰当;
D.振聋发聩:意思是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人也听得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句总是说鲁迅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国人,使他们清醒过来,使用恰当;
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