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18 慈母情深
落魄 辞退 压抑 颓败 缝纫机
忙碌 噪声 脊背 褐色 疲惫
耽误 衣兜 龟裂 酸甜 攥着
检测词语
作者简介
1949年生,当代作家。2019年凭借作品《人世间》获得第十届茅盾文学奖。
梁晓声
主要作品:短篇小说《天若有情》《白桦树皮灯罩》,中篇小说《人间烟火》《今夜有暴风雪》,长篇小说《雪城》《年轮》等。
1.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文中的母亲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课文讲述的是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我”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的事。
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文中的场景,勾画能体现“慈母情深”的句子,写下你的体会。
感受母爱
七八十台破缝纫机一行行排列着,七八十个都不算年轻的女人忙碌在自己的缝纫机旁。因为光线阴暗,每个女人的头上方都吊着一只灯泡。正是酷暑炎夏,窗不能开,七八十个女人的身体和七八十只灯泡所散发的热量,使我感到犹如身在蒸笼。
七八十台破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七八十”这个词语反复使用,勾勒出了小工厂极端拥挤、闷热嘈杂的环境。
环境描写
场景一:
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凑到缝纫机板上。
场景二:
瘦弱、辛劳
外貌描写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
场景三:
倒装排比句式,内心震惊、愧疚和心疼。
动作描写
神态描写
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场景五:
母亲挣钱不易,工作艰苦以及对我想要读书的肯定。
动作描写
“有事快说,别耽误妈干活。”
“我……要钱……”
……
“要钱干什么?”
“买书……”
“多少钱?”
“一元五角……”
场景四:
“一元多钱”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能买什么?做什么?
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米价是1毛钱一斤,猪肉是6毛6一斤,小学一学期学费只要3块钱。“一元多钱”在60年代能买到大约15斤大米或者1.5斤猪肉,能供一般的家庭生活一个周。
“有事快说,别耽误妈干活。”
“我……要钱……”
……
“要钱干什么?”
“买书……”
“多少钱?”
“一元五角……”
场景四:
对比,体现了母亲对我的爱。
语言描写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
场景六:
母亲一连串的动作,体现了母亲抓紧时间,不辞辛劳地工作,为后文做好了铺垫。
动作描写
六十年代初期,大多数老百姓家境很难。当年,父亲远在外地,三年才回来一次。母亲是临时工,在一个街道小厂上班。她每天不吃早饭,带上半饭盒生高粱米或大饼子,悄无声息地离开家,回到家里的时间总在七点左右。母亲加班,我们就一连几天,甚至十天半月见不着母亲的面孔,就为了那每月27元的工资。一元五角钱,相当于有的家族几天的生活费。要买本一元五角钱的书就是最大的奢侈了。即使这样,每次我要钱买书,母亲都很大方,从不让我难堪!至今我都珍藏着我的第一本课外书《青年近卫军》。
——梁晓声作品《母亲》
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慈母情深。
母爱是最普通而又最伟大的爱。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
感悟情感
也就是从那一天起,我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也就在那一天以后,我再也没有向母亲要过一分零花钱,也就在那一年后,我有了几十本长篇小说。这,都是我自己挣钱买的。这是一个母亲给予一个儿子的力量。后来,我终于成了大作家。
——选自梁晓声的《母亲》
小练笔
你有过“鼻子一酸”的生活经历吗 说一说,写一写。
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