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城中学2022级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本题共5小题,19分)
材料一:
乡下人在城里人眼睛里是“愚”的。我们当然记得不少提倡乡村工作的朋友们,把愚和病贫联结起来去作为中国乡村的症候。关于病和贫我们似乎还有客观的标准可说,但是说乡下人“愚”,却是凭什么呢?乡下人在马路上听见背后汽车连续的按喇叭,慌了手脚,东避也不是,西躲又不是,司机拉住闸车,在玻璃窗里,探出半个头,向着那土老头儿,啐了一口:“笨蛋!”——如果这是愚,真冤枉了他们。我曾带了学生下乡,田里长着包谷,有一位小姐,冒充着内行,说:“今年麦子长得这么高。”旁边的乡下朋友,虽则没有啐她一口,但是微微的一笑,也不妨译作“笨蛋”。乡下人没有见过城里的世面,因之而不明白怎样应付汽车,那是知识问题,不是智力问题,正等于城里人到了乡下,连狗都不会赶一般。如果我们不承认郊游的仕女们一听见狗吠就变色是“白痴”,自然没有理由说乡下人不知道“靠左边走”或“靠右边走”等时常会因政令而改变的方向是因为他们“愚不可及”了。
其实乡村工作的朋友说乡下人愚那是因为他们不识字,我们称之曰“文盲”,意思是白生了眼睛,连字都不识。可是如果说不识字就是愚,我心里总难甘服。“愚”如果是智力的不足或缺陷,识字不识字并非愚不愚的标准。智力是学习的能力,如果一个人没有机会学习,不论他有没有学习的能力还是学不到什么的。这样看来,乡村工作的朋友们说乡下人愚,显然不是指他们智力不及人,而是说他们知识不及人了,乡下人在城市生活所需的知识上是不及城市里人多,这是正确的。
(节选自《乡土中国·文字下乡》,有删改)
材料二:
礼治社会并不是指文质彬彬,像《镜花缘》里所描写的君子国一般的社会。礼并不带有“文明”、或是“慈善”、或是“见了人点个头”、不穷凶极恶的意思。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行为是做得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如果单从行为规范一点说,本和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礼却不需要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
礼并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服礼是主动的。礼是可以为人所好的,所谓“富而好礼”。孔子很重视服礼的主动性,在下面一段话里说得很清楚: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这显然是和法律不同了,甚至不同于普通所谓道德。法律是从外限制人的,不守法所得到的罚是由特定的权力所加之于个人的。人可以逃避法网,逃得脱还可以自己骄傲、得意。道德是社会舆论所维持的,做了不道德的事,见不得人,那是不好;受人吐弃,是耻。礼则有甚于道德:如果失礼,不但不好,而且不对、不合、不成。这是个人习惯所维持的。十目所视,十手所指的,即是在没有人的地方也会不能自已。曾子易箦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礼是合式的路子,是经教化过程而成为主动性的服膺于传统的习惯。
(节选自《乡土中国·礼治秩序》,有删改)
材料三:
家庭在西洋是一种界限分明的团体。如果有朋友写信说他将要“带他的家庭”一起来看你,你就知道要和他一同来的是哪几个人。在中国,这句话却模糊得很。在英美,家庭包括他和妻以及未成年的孩子。如果他只和太太一起来,就不会用“家庭”。在我们中国常用“阖第光临”,但是很少人能说出这个“第”字究竟应当包括些什么人。
提到用字,“家”字可以说最能伸缩自如了。“家里的”可指自己太太一个人,“家门”可指叔伯侄子一大批,“自家人”可以包罗任何要拉入自己的圈子、表示亲热的人物。自家人的范围是因时因地可伸缩,大到数不清,真是天下可成一家。
为什么我们这个最基本的社会单位的名词会这样不清不楚呢?在我看来却表示了我们的社会结构本身和西洋的格局是不相同的,西洋的格局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我们的格局(实际上就是差序格局)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
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波纹的性质。亲属关系是根据生育和婚姻事实所发生的社会关系。从生育和婚姻所结成的网络,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无穷的人,过去的、现在的和未来的人物。我们俗语里有“一表三千里”,就是这个意思,其实三千里也不过指其广袤的意思而已。这个网络像个蜘蛛的网,有一个中心,就是自己。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么一个以亲属关系布出去的网,但是没有一个网所罩住的人是相同的。在一个社会里的人可以用同一个体系来记认他们的亲属,所同的只是这体系罢了。天下没有两个人所认取的亲属可以完全相同的,以亲属关系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的网络来说,是个别的,每一个网络有个“己”作为中心,各个网络的中心都不同。
(节选自《乡土中国·差序格局》,有删改)
1.材料一中对 “愚”的相关概念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从客观标准来看,乡下人是“愚”的,中国乡村的症候就是愚、病贫相联结。
B.乡下人不知如何躲避汽车与城里人不认识包谷一样,都是“愚”的具体表现。
C.作者看来,“愚”就是智力的不足或缺陷,而识不识字并不是愚不愚的标准。
D.乡下人“愚”是说他们知识不及人,主要是城市生活所需的知识不如城里人。
2.材料二中关于“礼”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礼是在教化中养成的敬畏之感,但有时也需要一定的外在权力来推行。
B.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并不带“文明”“慈善”等意思。
C.礼是由个人习惯来维持的,即使在没有人的地方也不会自己私下停止。
D.礼是高于道德的,并非社会舆论所维持,是经教化而主动服礼的习惯。
3.三则材料中论证方法的运用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材料一在分析乡下人的“愚”时,运用了例证法,使论证更形象、明确。
B.材料二采用了正反对比论证,明确地指出了礼与法律、道德的不同之处。
C.材料三以“柴”与“波纹”为喻,生动地论述了中西方社会结构的不同。
D.材料三引用“一表三千里”,说明生育和婚姻结成的网络不断向外扩展。
4.材料二引用了“颜渊问仁”的事例,其作用是什么?(4分)
5.请结合材料三,概括“差序格局”的主要特点。(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材料一:
我们走进老乡的院子里,只见堂屋里静静的,里面一间房门上,垂着一块蓝布红额的门帘,门框两边还贴着鲜红的对联。我们只得站在外面向里“大姐、大嫂”地喊,喊了几声,不见有人应,但响动是有了。一会儿,门帘一挑,露出一个年轻媳妇来。这媳妇长得很好看,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额前一溜蓬松松的刘海。穿的虽是粗布,倒都是新的。我看她头上已硬挠挠地挽了髻,便大嫂长大嫂短地向她道歉,说刚才这个同志来,说话不好别见怪等等。她听着,脸扭向里面,尽咬着嘴唇笑。我说完了,她也不作声,还是低头咬着嘴唇,好像忍了一肚子的笑料没笑完。这一来,我倒有些尴尬了,下面的话怎么说呢!我看通讯员站在一边,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我,好像在看连长做示范动作似的。我只好硬了头皮,讪讪地向她开口借被子了,接着还对她说了一遍共产党的部队打仗是为了老百姓的道理。这一次,她不笑了,一边听着,一边不断向房里瞅着。我说完了,她看看我,看看通讯员,好像在掂量我刚才那些话的斤两。半晌,她转身进去抱被子了。(节选自茹志鹃《百合花》)
材料二:
一轮满月升起来了,照亮了寂静的山谷、灰白的小路,照亮了秋日的败草、粗糙的树干,还有一丛丛荆棘、怪石,还有漫山遍野那树的队伍,还有香雪手中那只闪闪发光的小盒子。
她这才想到把它举起来仔细端详。她想,为什么坐了一路火车,竟没有拿出来好好看看?现在,在皎洁的月光下,她才看清了它是淡绿色的,盒盖上有两朵洁白的马蹄莲。她小心地把它打开,又学着同桌的样子轻轻一拍盒盖,“嗒”的一声,它便合得严严实实。她又打开盒盖,觉得应该立刻装点东西进去。她从兜里摸出一只盛擦脸油的小盒放进去,又合上了盖子。只有这时,她才觉得这铅笔盒真属于她了,真的。她又想到了明天,明天上学时,她多么盼望她们会再三盘问她啊!(节选自铁凝《哦,香雪》)
材料三:
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要问白洋淀有多少苇地,不知道;每年出多少苇子,也不知道。只晓得每年芦花飘飞苇叶黄的时候,全淀的芦苇收割,垛起垛来,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女人们在场里院里编着席。编成了多少席?六月里,淀水涨满,有无数的船只运输银白雪亮的席子出口。不久,各地的城市村庄就全有了花纹又密又精致的席子用了。大家争着买:“好席子,白洋淀席!”
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但是大门还没有关,丈夫还没有回来。(节选自孙犁《荷花淀》)
6.下列对选文中人物形象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材料一中的新媳妇有着笑而不语、美丽娴静的别样韵致,“半晌”二字足见新婚被子的珍贵和她情感上的不舍,也因此更见出人物形象的真实。
B.材料二中“淡绿色的,盒盖上有两朵洁白的马蹄莲”的自动铅笔盒,象征着文化、知识、现代文明,体现了香雪对新生活的向往。
C.材料二写到“她多么盼望她们会再三盘问她啊”,香雪端详铅笔盒之后,希望同伴们盘问她,这是少女虚荣心的表现,也意味着纯真而质朴的乡村文化的失落。
D.材料三中“柔滑修长的苇眉子”“在她怀里跳跃着”,这两句活画出了水生嫂有着优美的劳动姿态和娴熟的编席手艺。
7.下列对选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材料一,选文写新媳妇的肖像、神态、动作以及“我”的解释,但不写新媳妇的语言,目的是写出新媳妇在贫寒中仍然保持着温润的美好。
B.材料二,作者通过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了山村少女纯真善良、洁白无瑕的心灵,洋溢着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
C.材料三,在皎洁的月光下“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这两个充满想象的比喻,把水生嫂的劳动场面诗化了。
D.材料一写新媳妇的神态、材料二写香雪的动作、材料三写水生嫂的劳动场面,都有着清新的笔调、温婉的用词以及灵动的叙述节奏,勾勒出一幅“文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画面。
8.请根据小说的特点,分别给三则材料拟写标题,每个标题不超过10个字。(4分)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9.三则材料都有着相近的风格,是“诗意小说”的典范。请结合文本,从矛盾冲突、景物描写、心理描写、人物特点四个角度中任选两个角度,分析“诗意小说”的特征。(6分)
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3题。(17分)
陶渊明字元亮,或云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
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不以家累自随,送一力给其子,书曰:“汝旦夕之费,自给自为。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黄昏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征著作郎,不就。
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粟里邀之,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迕也。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渊明情款,后为治安郡,经过浔阳,日造渊明饮焉。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
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自宋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
(萧统《陶渊明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道济谓曰 / 贤者处世天下 / 无道则隐 / 有道则至 / 今子生 / 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
B.道济谓曰 / 贤者处世 / 天下无道则隐 / 有道则至 / 今子生 / 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
C.道济谓曰 / 贤者处世天下 / 无道则隐 / 有道则至 / 今子生文明之世 / 奈何自苦若此
D.道济谓曰 / 贤者处世 / 天下无道则隐 / 有道则至 / 今子生文明之世 / 奈何自苦若此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解归,自请解职辞官归家,古代官职升降调动有一些专用词语,官职升迁有拔、擢、拜、除、任、封;官职调任有迁、徙、调、出;官职降职有罢、黜、免、谪。
B.黄昏,十二时辰之一。十二时辰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分别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
C.绶,官印,解绶去职指辞职归隐。
D.九月九日,即阴历九月初九,我国古代以九为阳,九月九日正是阳月阳日,故名“重阳”。民间在重阳节有插茱萸、饮菊花酒、举行庙会、登高等风俗。因“高”与“糕”音同,所以重阳节又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陶潜博学多识,他擅长文章写作,《五柳先生传》中五柳先生安贫乐道,这一形象被当时的人认为是他自己的真实写照;他在辞去彭泽令时作了《归去来兮辞》。
B.陶潜仕途短暂。因亲人去世,家里贫穷,去做了州祭酒,但嫌官场繁琐,任职不久,就解职回家。此后,还担任过镇军、建威参军、彭泽令等职。
C.陶潜清高不群。他不接受江州刺史檀道济的馈赠,起初也不愿意同江州刺史王弘交往,更不愿意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
D.陶潜任真自得。他曾将颜延之馈赠的二万钱全都送至酒家;有时坐在菊花丛中,有时抚弄五弦琴寄托情感;如果自己喝醉了,就叫客人先回去。
13.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4分)
译文:
(2)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4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
晚归山居
刘 沧
寥落霜空木叶稀,初行郊野思依依。
秋深频忆故乡事,日暮独寻荒径归。
山影暗随云水动,钟声潜入远烟微。
娟娟唯有西林月,不惜清光照竹扉。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深秋时节,诗人独行于郊外,天空冷寂,树叶稀疏,渲染了凄清寂寥的气氛。
B.颔联写诗人回忆故乡往事,直到日暮时分才“独寻”荒径归来,心情孤寂惆怅。
C.尾联写山月的清辉洒向独居的竹扉,流露出诗人对山居恬淡生活的喜爱之情。
D.全诗从初行郊野写到月上西林,清光照竹扉,以空间为顺序写了诗人一路所见之景。
15.请将这首诗的颈联与“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进行比较,从写景手法和意境两个角度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年轻的同学们意气奔放,劲头正足的状态。
(2)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采用对仗句式,连用两个比喻,表达诗人对官场的厌倦以及对田园的向往。
(3)曹操在《短歌行》中化用《诗经 小雅 鹿鸣》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欢迎贤才的心情。
三、基础知识与语言运用(21分)
(一)基础知识(6分)
17. 选出对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峥嵘岁月稠(不平凡) 怅寥廓(宇宙高远辽阔) 罅隙(缝隙)
B. 对酒当歌(应当) 讷讷(说话迟钝) 契阔谈讌(久别重逢)
C. 枉用相存(问候) 悠悠我心(思虑连绵不断)山不厌高(满足)
D. 但为君故(只是) 青青子衿(衣服的交领) 依依墟里烟(村落)
18. 下列有关课文知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东汉末至南朝宋初的著名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B. 《峨日朵雪峰之侧》中的“雪峰”“太阳”“蜘蛛”等意象,营造出凝重而又壮美的氛围。
C. 词,又称长短句,产生于隋唐之际,流行于宋代。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古人按字数的多少把词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沁园春·长沙》属于中调。
D.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关于“力”的句子在诗中出现多次,全诗采用间接抒情的方式,描绘了太平洋的浪潮,吟唱了一曲惊心动魄的力的颂歌。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9分)
最近,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的井盖成了“景点”。几个物理所的专家把物理学公式通过井盖彩绘的形式表现出来,以实现宣传科普物理知识的目的,让人眼前一亮。近些年类似的新闻 。2014年11月,云南民族大学雨花校区内,数十个井盖上都被画上了憨态可掬的动物图画。2017年8月,济南某社区居民发现,小区内多处井盖一改往日旧貌,“灰头土脸”的表面出现 的彩绘“萌宠”。
亚里士多德曾说,“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一个让人“生活得更好”的城市,( )。所以,人们在感喟现代城市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在不断吐槽钢筋水泥构筑的城市丛林,不能满足“心和远方”。而长期以来,“科学”在某种程度上是脱离大众认知范围的,一些复杂的物理公式对于普通大众而言,颇有些 的神秘意味。
专业人员参与筛选科普知识点,然后再找专业的人员彩绘表现知识点,使得物理公式变得形象生动起来,还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关注,可以说是 。组织严密、细心琢磨、精心凸显,用艺术的表现形式传播科学,“最有学问的井盖”不仅凸显了主办单位趣味科普的信心,更折射出其难能可贵的有效科普智慧。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屡见不鲜 活灵活现 高高在上 事半功倍
B.司空见惯 绘声绘色 高高在上 一举两得
C.司空见惯 活灵活现 居高临下 事半功倍
D.屡见不鲜 绘声绘色 居高临下 一举两得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几个物理所的专家把物理学公式通过井盖彩绘的形式表现出来,以达到宜传科普物
理知识的目的,让人眼前一亮。
B.物理所的几个专家把物理学公式通过井盖彩绘的形式表现出来,以实现宣传科普物
理知识目的的做法,让人眼前一亮。
C.几个物理所的专家把物理学公式通过井盖彩绘的形式表现出来,以实现宣传科普物
理知识的目标,让人眼前一亮。
D.物理所的几个专家把物理学公式通过井盖彩绘的形式表现出来,以达到宣传科普物
理知识目的的做法,让人眼前一亮。
2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既是精神的,也是物质的,既要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更要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
B.既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既要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更要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
C.既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既要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也要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
D.既是精神的,也是物质的,既要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也要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6分)
22.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茹志鹃并不擅长在剧烈的行动中表现人物性格,而① ,《百合花》中,“我”、年轻媳妇、通讯员的那些感人的细节描写使人物性格更鲜明。茹志鹃的作品中,主人公很少是顶天立地的英雄人物,② ;即使是写英雄人物,③ 而不是正面讴歌他们。她尤其擅长描写女性,在作品中,她塑造了很多个性鲜明、情感丰富的女性形象,如《百合花》中的年轻媳妇。
①
②
③
四、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一段时间以来,“乘风破浪”成为热词。乘风破浪,体现为一种豪迈的志向,彰显着一种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或许,这个词非常适合形容时下人们的心境和姿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逆行者乘风破浪,他们以奉献精神和求实态度击退了疫魔;北斗的研制者乘风破浪,他们以自主创新的力量为中国人争了气;各行各业的建设者乘风破浪,他们立足平凡岗位拼搏进取,有一分热、发一分光……无数个“我”集合成“我们”,乘风破浪、砥砺奋进,为同心筑梦写下一个个生动的注脚。
校团委举行“青春逐梦,奋勇向前”的主题征文活动。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柳城中学2022级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参考答案
1.D(A项中“从客观标准来看”是相对于病和贫,“愚”应为主观标准。B项中“都是‘愚’的具体表现”说法错误,原文中认为是知识问题,而不是智力问题。C项中“就是”说法绝对,原文中是“如果”。)
2.A(A项中“需要一定的外在权力来推行”说法错误,原文中说“礼并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
3.B(B项“正反对比论证”说法错误,原文中只是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而没有正反对比)
4.作者以颜渊与孔子的对话为例,更突出了“人服礼是主动的”这一观点;(2分)使文章内容更丰富,更形象,更有说服力。(2分)
5.(1)差序格局是有中心的,每个人都是关系中的中心(或每一个网络有个“己”作为中心)。(2)差序格局是由各种关系组成的,如亲属关系、社会关系等。(3)这种格局是动态变化的,是不断向外扩展的,各个网络的中心都不同。(各点2分)
6.答案 C
解析 “虚荣心的表现”“乡村文化的失落”错。香雪并非爱慕虚荣,她想在镇上的同学面前挣回她代表台儿沟的高贵的自尊,体现了她自尊自爱的性格特点。
7.答案 A
解析 不用语言描写,是为了表现新媳妇害羞、内向的特点,并不是为了突出在贫寒中仍然保持着温润的美好。
8.答案 材料一:美好的遇见/微笑的媳妇
材料二:细腻的心思/闪光的盒子
材料三:唯美的等待/诗意地编席
(答案不唯一,只要符合文学体裁的特点,抓住形象或细节等拟题均可)
9.答案 这三则材料的诗意之美,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①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百合花》没有正面描写战争的残酷,描写了新媳妇和通讯员美好的第二次相见,虽有误解,却有情趣。
②富有诗意的景物描写。《哦,香雪》通过对满月、山谷、小路、败草、树干等诗化景致的描写,烘托出寂静、清冷的氛围,为下文心境的变化做了铺垫;《荷花淀》选取诗意的意象,如洁白如雪的苇席、透明的薄雾、荷叶荷花香等,使其字里行间充满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
③细腻生动的心理描写。《百合花》中“不断向房里瞅着”“好像在掂量”等细节,表现出新媳妇为是否献出新婚被子而展开的纠结;《哦,香雪》中“她”端详铅笔盒时一系列的细微动作,如“打开”“一拍”“合得严严实实”“又打开”“摸出”“放进去”“又合上”等,表现了“她”爱护珍惜的心理;《荷花淀》表现了在唯美诗意的情境下,水生嫂等待丈夫回来的恬静而不急躁的神态。
④清新自然的人物形象。三篇选文分别塑造了娴静美好、深明大义的新媳妇形象,细腻纯真、自尊自爱的少女形象,勤快利落、温柔贤淑的水生嫂形象,这些人物都是美好自然、淳朴善良的。总之,清新、温柔、情趣、明媚、细腻、娴静、美丽,这些诗意之美洋溢在三篇选文中,故可称之为“诗意小说”。
(每点3分,答出两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45分)
(一)文言文
10.D 【解析】(1)D “天下”这里是“朝廷”的意思,作主语,其前断句,排除A、C;“文明之世”为名词,作“生”的宾语,其后断句,排除A、B。
11.C 【解析】绶:官印;解绶去职指辞职,没有归隐的意思。
12.B 【解析】 “亲老家贫”的意思是“孝敬老人,家里很穷”,而B项理解为“亲人去世,家里贫穷”,所以B表述错误。
13.①现在派给你一个佣人,帮助你砍柴打水。他也是别人的儿子,你要善待他。(薪水:砍柴打水;人子:别人的儿子;遇:对待。)(4分)
②陶渊明的妻子翟氏也能安于勤劳清苦,和陶渊明志趣相投。(勤苦:勤劳清苦;同志:志趣相投。)(4分)
【参考译文】
陶渊明字元亮,有人说他叫陶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他的曾祖父陶侃,是晋朝的大司马(官职名)。陶渊明少年时就有很高的志向,博学多识,擅长写文章,聪颖洒脱,卓尔不群,任性率真,清高自负。曾经著作《五柳先生传》自比,当时的人称这本书为实录。孝敬老人,家里很穷,被起用任命为州祭酒(官职名),忍受不了官场琐事,不久,自己弃官回家了。州郡召他担任主簿,没有前去任职.亲自耕种自给自足,得了疾病。江州刺史(官职名)檀道济前去探望他,陶渊明卧床挨饿好几天了。檀道济说:“贤人处世,朝廷无道就隐居,政治开明就出来做官。如今你生在开明盛世,为什么如此糟践自己呢?”陶渊明回答说:“我怎敢充当贤人,我的志向比不了他们。”檀道济送给他粮食和肉,都被他扔掉了。
后来担任镇军、建威参军(官职名),陶渊明对亲戚朋友说:“我打算弹琴唱歌过隐居的生活,可以吗?” 当政者听说后,调任他为彭泽县令。不带家眷独自上任,送了一个仆人给他的儿子,写信说:“你每天的用度,要自给自足。现在派给你一个佣人,帮助你砍柴打水。他也是别人的儿子,你要善待他。”官府的公田都让人种高粱,说:“我常常能喝醉酒就够了。”妻子、儿子坚持要求种粮食,于是下令二顷五十亩的田地种高粱,五十亩种粮食。年终,恰逢州郡派督邮(官职名)到彭泽县,下属请示陶渊明说:“您应该装束整齐穿官服面见他。”陶渊明叹气说:“我不能为五斗米(这些俸禄)弯腰(丧失尊严),小心谨慎地为乡下的小人做事啊!”当天黄昏就解下官印辞去官职,写了一篇《归去来》赋。朝廷征聘他为著作郎(官职名),没有前去任职。
江州刺史王弘打算和他结交,却请不动他。陶渊明曾经去庐山,王弘让陶渊明的老朋友庞通之准备酒席,在半路田地间邀请他。陶渊明脚上有病,让一个门生和两个儿子交替抬轿,到了以后,欣然和庞通之一同饮酒。不一会王弘到了,陶渊明也没有起身。起初颜延之(人名)担任刘柳后军功曹(官职名),在浔阳和陶渊明有交情,后来到治安郡做官,经过浔阳(地名),常常到陶渊明的住所饮酒。每次去,都要畅饮直到喝醉。王弘打算邀请颜延之赴宴,整天都找不到。颜延之临调走的时候,留下二万钱给陶渊明,陶渊明全部送给酒店,以便来就能喝酒。曾经在九月九日那天在房子边上的菊花丛中闲坐,时间长了,采了一手菊花,忽然赶上王弘送酒来了,随即就喝,喝醉才回去。陶渊明不懂音律,却保存了一张无弦琴,每次喝酒,都弹拨一番寄托心意。来拜访的人不论贵贱,只要有酒,就招待他们。陶渊明如果先喝醉,就告诉客人:“我喝醉了要睡觉,你可以走了。”他的天真直率达到这种地步。郡将(官职名)曾经来拜访他,正赶上他酿的酒糟熟了,陶渊明就用头上的葛巾筛酒,筛完,又把头巾扎在头上。
陶渊明的妻子翟氏也能安于勤劳清苦,和陶渊明志趣相投。陶渊明自认为曾祖父是晋朝的宰相,耻于自己作为后代居在人下,自从宋高祖(南北朝时期的宋,宋高祖刘裕)的基业渐渐兴盛,再也不愿意做官。元嘉(南北朝宋文帝年号)四年将要接受朝廷征聘,恰好去世了,时年六十三岁。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4. D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解读诗歌的能力。
D. “以空间为顺序”错。从日暮到天色越来越黯淡,雾霭茫茫,再写到月上西林,这是以时间为序,写了诗人一路所见之景。
15. ①相同:在写景角度上,二者都从视觉、听觉的角度描写了景物。刘诗颈联从视觉角度描写“山影”,从听觉角度表现“钟声”。陶诗从视觉角度描写村落、炊烟,从听觉角度描写“鸡鸣”“狗吠”。②不同:在意境上,刘诗颈联描写了山影投映溪水,随波暗涌,古寺钟声悠长,又随远烟逝去,意境幽暗空寂。而陶诗描绘的是一幅和平宁静、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图。
16. ①.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②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③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 鼓瑟吹笙
17. 【答案】B.当:面对。句意为:面对着美酒和歌舞。
18. 【答案】B
A.“东汉末”表述错误,应该是“东晋末至南朝宋初”。
C.“《沁园春 长沙》属于中调”错,应该是长调。一般按字数将词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58字以内为小令;59到90字为中调;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
D.“全诗采用间接抒情的方式”有误,前句提到“力”的句子在诗中出现多次,针对“力”采用了直接的抒情方式。
故选B。
19.A(第一个横线处:结合后文两个事例,可以看出类似的新闻并不少见,故选“屡见不鲜”。第二个横线处:突出彩绘萌宠的形象逼真,且没有对萌宠的形象声音的表现,故选“活灵活现”。第三个横线处:说明“复杂的物理公式对于普通大众而言”是很难理解和认识的,故选“高高在上”。第四个横线处:前文是来说明“专业人员的彩绘”效果的,且没有看出两方面的作用,故选“事半功倍”)
20.D(“几个”修饰“专家”,应放在“专家”前面,故排除A、C两项。此外,“实现”与“目的”搭配不当,应为“达到……目的”,故选D,)
22.B(“物质的”和“精神的”分别照应前面的“为了生活”和“为了生活得更好”,故排除A、D两项,根据后文“不能满足‘心和远方”,是为了进一步说明不能“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故答案为B。)
21. ①. 善于通过细节描写突出人物性格 ②. 更多的是平平凡凡的普通人 ③. 也常通过侧面去描写他们
22.【解析】本题考查写作的能力。
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材料一共五句话。
第一句话是引子,引出“乘风破浪”这一关键词。
第二句话,阐述了“乘风破浪”所体现出来的精神,即“一种豪迈的志向”“一种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
第三句话是总括,引出后面的举例。
第四句话列举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逆行者”“北斗的研制者”“各行各业的建设者”所体现出来的“乘风破浪”的精神,其中最后一个例子是对前面三个例子的总结,并且由个例推而广之,“乘风破浪”的精神体现在了各行各业之中。
最后一句话是对整则材料的总结,所有人“乘风破浪、砥砺奋进,为同心筑梦写下一个个生动的注脚”。这则材料意在启示考生,要树立远大的理想,朝着理想乘风破浪,不断砥砺奋进,并且要在实现理想的道路上,将个人理想与祖国前途命运结合起来。
任务要求是写一篇征文,征文主题是“青春逐梦,奋勇向前”。“青春”意味着写作身份为新时代青年,“追梦”是对理想的追求,“奋勇向前”则是“乘风破浪”精神。
在写作中不能仅仅满足于列举一些事例,而要做更深入的思考。如“乘风破浪”需要我们具备坚定的信念、创新能力等;历史上的“乘风破浪”与当今时代的“乘风破浪”有何不同;青年人在这场轰轰烈烈的“乘风破浪”中起到什么作用,应当如何做等等。这样文章才会写得有思想、有深度。另外,这类作文应当从大处着眼,多写国家和时代、世界层面的东西,少写个人的小角度的东西。
立意:(1)乘风破浪,扬帆起航;
(2)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3)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4)乘风破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例文:
青年乘风破浪,梦想定会实现
一段时间以来,“乘风破浪”成为热词。乘风破浪,体现为一种豪迈的志向,彰显着一种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
想当年,朝鲜战争如巨浪,欲将新中国的锐气扑灭,中国青年凭借乘风破浪般的魄力和勇气,将美帝国主义美梦打破;改革开放40年,一代青年企业家迈着坚定的步伐,面对国际的不认可,硬踏出一条属于中国的发展之路。这些事实告诉我们:面对复杂形势,青年只有乘风破浪,才能走出困境。青年人没有乘风破浪的勇气和魄力,就无法做到“十年饮冰,难凉热血”;没有乘风破浪的毅力和决心,就不可能做到“马行千里,不洗尘沙”。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今天,新时代的宏伟蓝图已经绘就,新的征程已经开启。面对时代发展的浪潮,作为新时代的有志青年更要“乘风破浪”,当好“舵手”,紧跟时代发展的巨轮,破浪前行、扬帆远航,成为时代的弄潮儿和追梦人。
坚持不懈,才能“乘风破浪”。每一份荣誉光环的背后,都伴随着日日夜夜的勤奋汗水,成绩的背后是日积月累的坚持。我们青年一代无论处于什么岗位,一定要端正态度、用心去完成每一项任务,不要怕吃苦,要勇于挑战自我,主动思考,努力终究会闪光。只有足够努力,足够坚持,才会足够幸运,我们的时代不会辜负每一份努力和坚持。
不畏艰险,才能“乘风破浪”。“破浪”要拿出挺身而出的勇气和势在必得的信心。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广大青年用行动证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如今,疫情还没有终结,这也意味着对广大青年担当使命的考验仍在继续。作为青年一代,我们要勇担时代使命,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做时代的先行者。
勇于探索,才能“乘风破浪”。青年一代是脚踏实地的一代,更是会创新的一代。我们既要汲取前辈经验,也要在前辈多年的探索经验上推陈出新,创造新的价值,而不是取代原有价值。俗话说:“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在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我们看待事情的眼光一定要放长远,不要只看当下,在面对机遇时,一定要快狠准地将其把握住。
有的青年人可能觉得“乘风破浪”离我们太遥远。可曾想,我们的求学之路正是如此,步入青年的行列,我们不断经历考试、选拔,一路走来,乘风破浪,稳扎稳打,行稳致远,不断向前。而我们所有青年人的经历汇集在一起,便是一代人“乘风破浪,行稳致远”的光辉篇章。
青年乘风破浪,梦想定会实现。作为新时代的有志青年,要挺起脊梁、勇挑重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报党报国、服务人民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勇敢逐梦,奋斗筑梦
——“青春作伴,梦想成真”主题班会发言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勇敢逐梦,奋斗筑梦》。
我们中华民族从来就是一个有梦想的民族。嫦娥奔月是人们自由翱翔的梦想,大同小康是人们生活富足的梦想,黄粱美梦是人们读书致仕的梦想;到近代谭嗣同梦想中国政府能够变法图强,孙中山梦想中国人民能够独立自主,陈独秀梦想中国社会能够科学民主;到如今,习近平主席更是号召我们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青年学子,我们理应:勇敢逐梦,奋斗筑梦!
勇敢逐梦,奋斗筑梦,需要我们不满足现实,善于做梦想家!
跳一跳够得着,只能叫目标;说出来被嘲笑的才是梦想。袁隆平不迷信遗传学权威,大胆开始了杂交水稻研究,做起他的了“禾下乘凉梦”;黄大发苦于村上严重缺水,带领群众攀绝壁凿天渠,做起了他的“开渠引水梦”;闽宁镇人民不满于生活现实,誓把干沙滩变成金沙滩,做起了他们的“脱贫致富梦”。这些梦想萌芽之初,说出来怕都要被人嘲笑一番,然而,这些梦想最终都实现了。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不满足现实的开拓者需要梦想的引领。
勇敢逐梦,奋斗筑梦,需要我们不沉溺幻想,勇于做行动派!
心动不如行动,行动不如主动。为什么善于做梦的人未必善于圆梦,就因为从理想变为现实中间要跨越行动。如果马云只是整日嘴上念叨着要创办网购平台,如果张桂梅只是心里琢磨了创办免费女子高中,如果全红婵只是意念里渴望成为世界跳水冠军,如果我们的梦想都只是想想而已,那就只能叫空想、幻想、瞎想。缺了行动加持,所有的梦想就如同南柯一梦,如同镜花水月,终成梦幻泡影,白日做梦。
勇敢逐梦,奋斗筑梦,需要我们不惧怕挫折,能够拼搏向前!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没有一帆风顺的人生,只有自强不息的自己。实现梦想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不免要遇到困难挑战、挫折打击,唯有坚定的信念,不拔的毅力,拼搏的精神,才能支撑我们不懈前行。所以,为了革命理想,共产党人跋涉两万五千里,完成红军力量的战略转移;为了科技强国,彭士禄隐姓埋名一辈子,潜心于中国的核潜艇和核电站事业;为了播种科学火种,“探界者”钟扬艰苦援藏16年进行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奋斗筑梦就要不畏挫折,拼搏向前,绽放青春。
同学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这是总书记对我们的谆谆教导。愿我们都能够勇敢逐梦,奋斗筑梦,既做梦想家,更做实干家,以青春之我,助力伟大中国梦!
青春正好,追梦不息
大风泱泱,大潮滂滂。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槃凤凰。历经百年风雨,今日中国重绽光芒。辉煌背后,是科研尖兵的冲锋挺进,是驻边战士的初心不改,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奋斗不止。一滴滴青春汗水向我们发出时代的信号:青年青春正好,自当追梦不息。
青年当如山,为地之锁钥,为天之柱石。青年之肩,背负国家使命,背负时代大任,背负人民的殷殷期望。青年当为新时代的追梦人,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追梦不息,以心念国,心系国之前程。
爱国是一个人的基本素养,更是一个人成才的前提。季羡林有言:“我生平优点不多,但自谓爱国不敢后人,即使把我烧成了灰,每一粒灰也还是爱国的。”字句之间跳动着拳拳之心,言语之中喷涌出慷慨激情。作为新一代青年,我们更应在心中点亮爱国的圣火,牢记“国系90后"宋玺的义无反顾,弘扬“连胜狂魔”中国女排的女排精神,学习医务工作者面对肆虑的新冠肺炎勇敢逆行的坚定的初心……追梦道路上,爱国之心常伴;逐梦征程中,爱国之心永存。这才是青年应有的姿态,更是青年最美的精神面貌。
追梦不息,以身报国,力推国之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此语掷地有声,气壮山河,激荡人心。“无我”不是领袖的专属责任,而应是你我共同的追求,是你我追梦之灯塔。古有霍去病封狼居胥,用青春征战沙场;今有张玉滚扎根大山,用青春浇灌祖国花朵;古有岳飞誓死抗金,用青春书写护国华章:今有秦玥飞投身乡村,用青春诠释报国情怀..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你我青年为国而生,为国效力实乃毋庸置疑之行!
追梦不息,以智强国,放飞国之梦想。
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詹天佑的话,点明了当下青年的前进方向一无论智 力高低,不管成绩好坏,都要将自己的全部智慧注入祖国发展的血脉,竭尽所能助力国家逐梦。正如孙家栋寄情苍穹,正如于敏献身宏谋,正如钱七虎为国铸盾....老一辈科学家中,有人一生不变,坚守己任;有人一生求变,创新不止。变与不变,皆为国之发展;初心不改,皆为国之前途。你我青年,又有何理由不尽小我之智,助大国前行
青春正当时,追梦不停息。我心为国生,我身为国死,我智为国用。我的一生,青年的一生,亿万国人的一生,终将化为坚实的车轮,载起祖国的前程,滚滚向前!
青春正好,追梦不息;以梦为马,不负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