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灯光
教案
班级:______ 课时:______ 课型:______
一、学情分析
本文通过对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本文所写的战争年代与学生所处的和平坏境相去甚远,学生知之甚少,可能无法体验当时的处境,因此,课前要引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读课文,多感悟。
二、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中“灯光”与“火光”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与课题之间的联系。
2.读“阅读链接”,借助查找资料等方法把握内容,并关注场景和细节描写,体会思想感情。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自主阅读,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把握主要内容。体会“灯光”和“火光”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
根据提示,采用阅读方法,结合“阅读链接”自主阅读内容。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导读提示:抓住“光”的线索,把握课文内容。
《灯光》:本文是一个关于灯光的故事,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
要求:①天安门前璀璨的灯光、郝副营长书上插图中的灯光和战场上微弱的火光,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
②它们与课文题目又有什么联系?
2.朗读欣赏: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朗读,初步让学生感知课文内容。
(二)检查预习
1.走近作者:王愿坚
人物简介:中国电影编剧、作家,出生于山东诸城市相州镇七村。1945年,参加八路军。曾任报社编辑、记者,并于1959年,出版十年作品选《普通劳动者》。1966年,参加“解放军30年征文”革命回忆录选集《星火燎原》的编辑工作。
主要作品:短篇小说集——《七根火柴》《党费》等。电影文学剧本——《闪闪的红星》(与陆柱国合写)
2.预习检查
①本文出现三次“光”,请你勾画出来。
②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的?
③自读文章,想想“灯光”的深层含义是什么?
④你还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
3.内容提示
课文主要写郝副营长战斗前划火柴借着光亮看书,战斗中点燃手中书本为战士们找突破口提供帮助,却因此英勇牺牲的事。
思考:本文的叙述顺序是什么?线索是什么?
4.探讨结构:试着在文中找到对应内容的段落。
现在——1-2自然段: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勾起回忆。
过去——3-11自然段:讲述关于灯光的往事。
现在——12自然段:再次回到华灯下,思念蔓延。
(三)细读课文
1.写法探讨
引起回忆——陷入回忆——回到现实
线索:灯光。
叙述顺序:倒叙,首尾呼应。
2.文段分析:出示课文第1自然段。
自读课文:找出描写“灯光”和“火光”的语句,批注感悟。
3.引起回忆
①出示第2、5自然段中含有“多好啊!”的语句,感悟作用。明示:引出下文关于灯光的故事。
②出示课文第7自然段,让学生朗读语句,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体会情感。
郝副营长的愿望:下一代的孩子们能在明亮的环境里读书、幸福生活。(能在灯光下学习——更优越的生活环境——更繁荣的祖国)
4.理清关系:“黑暗里出现一星火光,一闪,又一闪。”课文题目是“灯光”,这里为什么要写“火光”呢?
明确:
①没有“火光”就不能有“灯光”。
②两者紧密联系。
③幸福生活由“璀璨的灯光”组成。
5.体会情感
出示课文第10自然段,思考:为什么郝副营长要点燃那本心爱的书来照亮道路?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明确:①崇高的牺牲精神。
②“我”对战友深深的怀念之情。
思考:如果你就是文中的“我”,你此时又在想什么?
(四)分析探究
1.内容联系:天安门前璀璨的灯光、郝副营长书上插图中的灯光和战场上微弱的火光,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
天安门前璀璨的灯光——引起回忆
插图中的灯光——战斗动力
微弱的火光——换来胜利及憧憬的美好生活
2.写法导读:天安门前璀璨的灯光、郝副营长书上插图中的灯光和战场上微弱的火光,与课文题目又有什么联系?
①线索的体现:开头、结尾、文中多次提及“灯光”。
②写法上的相互照应。
③点明中心: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3.人物形象:文中的郝副营长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爱读书、关爱孩子、英勇善战、不怕牺牲。)
(五)课堂总结
1.内容揭示:《灯光》通过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说明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写作顺序:倒叙。
(六)素养提升
1.按照课文内容填空。
激烈的(围歼战) (茂密)的沙柳林
微弱的(火光) (漆黑)的夜空
猛烈地(狙击) 璀璨的(华灯)
自制的(烟卷) 默默地(沉思)
紧紧地(握住)
(七)板书设计
(八)布置作业
1.积累:摘抄文中场景和细节描写的语句。
2.推荐:关于革命战争的故事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