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9张PPT)
结合诗歌体裁,体会诗人心境
学习任务设计说明
这一阶段的学习要求完成两项单元学习任务:课下合作编辑一本班级《青春阅读纪念册》,收录每位同学的阅读札记与原创诗歌;课上以“青春的价值”为主题,组织一场讨论会,要求结合自己的青春主题作品阅读体验,谈谈对青春、人生、理想的看法。
第七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重难点
1.反复诵读涵泳《梦游天姥吟留别》,结合课下注释,体会浪漫飘逸的诗歌风格。
2.发挥联想和想象,感受诗歌描写的浪漫瑰丽、迷离惝恍的梦境,并梳理出梦境变化的不同层次及意境特点。
3.结合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与诗人的生平经历,品味诗人借助梦境中的意象与梦醒后的感慨表现出的精神追求。
对梦境不同层次特点的概括及其隐含的精神追求的分析。
学习活动一:诵读诗歌,划分层次
01
学习活动二:赏析梦境,品味意境
02
目 录
学习活动三:结合背景,知人论世
03
作业
04
学习活动一:诵读诗歌,划分层次
01
1.明确体裁,诵读诗歌。
面对“梦游天姥吟留别”这一题目,我们可以看出诗歌主要的内容是记“梦”、“游”仙。然后,带着这样的“前理解”去诵读诗歌,关注诗歌中哪些内容是记梦、游仙的部分,哪些内容属于“留别”的内容,并注意品味诗歌不受诗律限制的自由奔放的语言风格。
注意
关注题目的断句,对题目中标示体裁的“吟”字要关注。
学习活动一:诵读诗歌,划分层次
01
2.划分层次,把握脉络。
在反复诵读诗歌的基础上,以梦为线索,为诗歌划分层次。
提示
初读阶段,划分层次可以粗线条一些,大致包括“入梦——梦中——梦醒”三个阶段,关注“入梦”的原因、“梦醒”后的感慨,对全诗情感脉络有较为清晰的把握即可。
学习活动二:赏析梦境,品味意境
02
本诗的重点为诗人描述的浪漫瑰丽、迷离惝恍的梦境,需要重点赏析。因为梦境中描写的景色风格多变,可以通过划分层次、拟小标题、赏析意境的方式,进行深入解读。
梦中景色可以划分为月下镜湖、清晨山景、黄昏山景、洞天仙境几部分,对应清幽、雄奇、阴森、华丽等意境特点。
学习活动三:结合背景,知人论世
03
1.查阅背景,小组交流。
借助工具书或网络资源查阅本诗的创作背景,关于本诗创作的时间,学界有不同的说法,请结合自己对诗歌的理解选择自己认为更可信的说法,并说明诗人创作这首诗的深层原因。
学习活动三:结合背景,知人论世
03
这首诗可能作于唐玄宗天宝三载(744),李白在长安受到权贵的排挤,被赐金放还。第二年,他由东鲁(今山东一带)南游吴越,写下这首描绘梦中游历天姥山的诗。有人认为此诗以记梦为由,主要抒写了诗人对光明、自由的渴求;也有人认为诗歌对梦境的描写有对诗人长安求仕经历的暗示或类比;还有人认为此诗重点在于表达诗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学习活动三:结合背景,知人论世
03
李白的思想很复杂,既有儒家的“入世”思想,也有道家的“出世”思想。所以,当他有机会进入官场时,他对自己的期待很高,想要在“平交诸侯”的同时改天换地;而当他被排挤出官场之后,他又能够超然物外,取法山水以自适。本诗中,诗人便通过描写离奇变幻、自由壮伟的梦境,表达自己对自由乐土的向往和对理想境界的热烈追求,并借助神仙世界的五彩缤纷反衬出现实世界的丑恶,表达对黑暗现实的强烈不满。
学习活动三:结合背景,知人论世
03
同时,他深知世上的美好都如“流水”般短暂易逝,尽管努力安慰自己,却难免流露出无奈、消极的情绪,最后只能借助发自灵魂深处的呐喊——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自身追求人格尊严与自由思想的坚定、洒脱之情。
2.结合背景,重读梦境。
在了解本诗创作背景的基础上,重新解读诗人之前提到的“入梦”原因、“梦境”的不同阶段以及“梦醒”的特点,思考梦境中有哪些内容与现实生活存在关联。
提示
重点结合创作背景揣测诗歌描写的梦境暗示的深意,例如将“洞中仙境”的梦境描写与诗人“长安三年”的生活相对应,言之成理即可。
学习活动三:结合背景,知人论世
03
背诵《梦游天姥吟留别》全诗,理解诗歌浪漫瑰丽梦境中的深沉慨叹。
作业
04
第八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重难点
1.反复诵读涵泳《琵琶行》一诗,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歌。
2.划分诗歌叙述、描写的不同层次,鉴赏本诗的音乐描写与景物描写的特色。
3.结合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与诗人的生平经历,对比分析琵琶女与诗人境遇的相通之处,体会诗人抒发的人生感慨。
划分层次,鉴赏音乐描写与景物描写的特色。
学习活动一:反复诵读,感受音韵
01
学习活动二:划分层次,赏析音乐
02
目 录
学习活动三:寻找线索,赏析景色
03
作业
04
学习活动一:反复诵读,感受音韵
01
1.自由诵读,调整节奏。
自由诵读,读准字音,注意诵读语气、语调、语速等方面的内容,可以根据诗歌内容,调整自己诵读的节奏。
例如:描写音乐的段落,就可以将所描写的音乐内容及特色呈现在诵读中;描写琵琶女经历的段落,可以将欢快的少年生活读得快一些,将“老大嫁作商人妇”的失意生活读得慢一些。
学习活动一:反复诵读,感受音韵
01
2.梳理诗意,把握脉络。
两两结组,通过散文化等方法,了解全诗叙述的事件与抒发的情感,把握诗歌写作脉络,对诗歌内容有初步的了解。
1.划分层次,拟小标题。
在初步理解诗意的基础上,为诗歌划分更具体的层次,并通过拟小标题的方式,展现对不同层次内容的理解。
学习活动二:划分层次,赏析音乐
02
提示
划分层次可以有不同的方案,可以将江头送客与邀请琵琶女弹奏划分在一起,也可以分开,重点是对叙述内容的深入理解;拟出的小标题也可以更自由,选择自己偏爱的语言形式即可,可以是五言、七言、排列整饬的题目,也可以是字数不一的小标题,只要能够概括所划分层次的含义即可。
2.赏析音乐,分析变化。
聚焦音乐描写的段落,请用自己的话描述音乐在弹奏过程中的变化。可以小组讨论,也可以在课堂直接发言、各抒己见,思考琵琶女弹奏的音乐究竟是如何变化的。
学习活动二:划分层次,赏析音乐
02
提示
关注弹奏的整个过程,从为弹奏做的准备,到弹奏过程中内容情感、节奏的转变,到最后弹奏结束时听众的反应,通过文字来品味这场音乐盛宴。
学习活动三:寻找线索,赏析景色
03
1.重读诗歌,寻找线索。
再次诵读诗歌,寻找诗歌在描写景色过程中使用的线索,如月(“别时茫茫江浸月”“唯见江心秋月白”“绕船月明江水寒”)、景(“枫叶荻花秋瑟瑟”“住近湓江地低湿”)等,关注诗歌描写内容之间的变化与呼应。
学习活动三:寻找线索,赏析景色
03
2.依据线索,赏析景色。
分析该线索下景色的变化,然后在班级进行小组汇报、分享。
作业
04
反复诵读《琵琶行》全诗,感受音韵之美。
第九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重难点
1.反复诵读涵泳《琵琶行》,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歌。
2.划分诗歌叙述、描写的不同层次,充分欣赏本诗的音乐描写与景物描写的特色。
3.结合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与诗人的生平经历,对比分析琵琶女与诗人境遇的相通之处;体会诗人抒发的人生感慨。
对比分析琵琶女与诗人境遇的相通之处;体会诗人的人生感慨。
目 录
学习活动一:查阅背景,对比经历
01
学习活动二:品读弹奏,寻找对应。
02
学习活动三:把握修辞,回顾序言
03
作业
04
学习活动一:查阅背景,对比经历
01
1.概括特点,梳理变化。
关注诗歌叙事中的时间线索,通过概括的方式,按时间线索梳理出琵琶女人生经历的变化。
提示:
当年:青春年少,色艺双绝,人妒人捧,欢笑度日。
如今:年老色衰,门前冷落,委身商人,飘零憔悴。
学习活动一:查阅背景,对比经历
01
2.查阅背景,揣测变化。
总结诗歌中白居易描述的自己贬谪之后的经历,猜测他贬谪之前的人生经历会有何不同,带着预期阅读《新唐书·白居易传》或其他相关资料,将其人生两段不同的经历形成对比。
细读《新唐书·白居易传》中描述诗人少年得志的段落,找到与本文相关的信息,如:白居易自幼聪慧绝人,襟怀宏放。年十五六时,袖文一篇,投著作郎吴人顾况。况能文,而性浮薄,后进文章无可意者。览居易文,不觉迎门礼遇,曰:“吾谓斯文遂绝,复得吾子矣!”
学习活动一:查阅背景,对比经历
01
学习活动一:查阅背景,对比经历
01
贞元十四年,始以进士就试,……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元年四月,宪宗授周至县尉、集贤校理。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自雠校至结绶畿甸,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而士君子多之,往往流闻禁中。二年十一月,召入翰林,为学士。三年五月,拜左拾遗……九年冬,入朝,授太子左赞善大夫。
学习活动一:查阅背景,对比经历
01
总结如下:
当年:聪慧绝人,
文辞富艳,君子称赞,官运亨通。
如今:谪居卧病,
无乐可赏,无人相知,凄凉落魄。
学习活动一:查阅背景,对比经历
01
3.对比经历,寻找相通。
寻找琵琶女和诗人经历的相通之处,分析为什么诗人说两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两人均有过让人艳羡、无比风光的少年生活,又都因为某些原因流落他乡,过上飘零憔悴、凄凉落魄的生活。经历的落差,让他们内心深处都有怨愤、悲伤、自怜的情绪,所以两人可以迅速相知。
学习活动二:品读弹奏,寻找对应
02
1.三次弹奏,比较不同。
文中共写了几次琵琶女的弹奏,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提示
同学们先独立寻找描写三次弹奏的具体诗句和内容,然后小组讨论,三次弹奏内容有何不同,为什么?接着,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看法。
学习活动二:品读弹奏,寻找对应
02
关注第一次“忽闻水上琵琶声”的弹奏是否有伤感的情绪。从内容层面进行分析,如:结合后文琵琶女自叙身世的内容,她应该是先“夜深忽梦少年事”,梦醒之后再去弹奏琵琶,心情比较低落,琴声自然也会带出这种情绪。当然,这也和诗人写作过程中故意设计的详略、抑扬有关。
学习活动二:品读弹奏,寻找对应
02
2.对比经历,寻找对应。
诗人着重描写的琵琶女第二次弹奏的过程,与她的人生经历是否有对应之处?如果有,请具体指出。
提示
可以将音乐描写中的欢乐曲、沉思曲、悲愤曲与琵琶女的人生经历进行对应,并认为这一变化与诗人的经历也有对应之处,所以诗人会泪洒青衫;也可以认为没有对应之处,只是单纯的音乐描写,只要概括出音乐节奏变化的特点即可。
学习活动三:把握修辞,回顾序言
03
诗歌除了正面描摹音乐作品之外,也运用了比喻、烘托等修辞手法。
请找出相关手法,并就其表达效果进行赏析。
学习活动三:把握修辞,回顾序言
03
请再次阅读本诗小序,比较序言的内容与诗歌是否有不一致之处,例如诗人提到的“是夕始觉有贬谪意”与诗歌内容是否一致。请结合诗歌内容进行说明。
1.模仿诗人描写音乐的手法,描写一段自己听过的音乐作品。
2.你是否有过“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请写一段随笔描述自己当时所处的情境与感受。
作业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