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学习任务一:阅读诗歌,分析诗人形象》名师单元教学课件(2课时)(共3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学习任务一:阅读诗歌,分析诗人形象》名师单元教学课件(2课时)(共3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6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24 15:23: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阅读诗歌,分析诗人形象
学习任务设计说明
本单元是学生在高中阶段接触到的第一个诗歌单元,需要训练学生掌握知人论世的读诗能力与分析诗歌抒情主人公形象的能力,因此本任务设计优先学习叙事性较强的长篇歌行《琵琶行》《梦游天姥吟留别》。学生想要深入理解《琵琶行》《梦游天姥吟留别》两首诗,既需要查阅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与诗人的生平经历,结合相关内容进行知人论世,又需要分析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的 形象,加深对诗歌内涵的理解。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重难点
1.诵读《琵琶行》,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歌叙述的琵琶女的故事与诗人的人生遭际。
2.诵读《梦游天姥吟留别》,结合课下注释,体会浪漫飘逸的诗歌风格。
3.划分诗歌叙述、描写的不同层次,充分欣赏诗歌中的音乐描写与梦境描写的特色。
划分层次、概括内容,赏析音乐与梦境描写。
学习活动一:诵读诗歌,疏通诗意
01
学习活动二:划分层次,拟定标题
02
目 录
学习活动三:细读描写,品味特色
03
作业
04
要 求
学习活动一:诵读诗歌,疏通诗意
01
1.自由诵读,整体感知。
关注两首诗的题目标示的诗歌体裁:关注《琵琶行》之“行”的含义,《梦游天姥吟留别》之“吟”的含义,对诗歌的体裁有一定的了解,为接下来的诵读做好准备。
学习活动一:诵读诗歌,疏通诗意
01
1.自由诵读,整体感知。
自由诵读两首诗歌,借助《古汉语词典》等工具书标出生僻字的读音。注意诵读语气、语调、语速等方面,根据诗歌内容,调整自己诵读的节奏。
例如:《琵琶行》描写琵琶女经历的段落,可以将其少年得志的生活读得欢快、激昂一些,将“老大嫁作商人妇”后的失意生活读得低沉、压抑一些。
学习活动一:诵读诗歌,疏通诗意
01
自由诵读,整体感知
自由诵读两首诗歌,借助《古汉语词典》等工具书标出生僻字的读音。注意诵读语气、语调、语速等方面,根据诗歌内容,调整自己诵读的节奏。
例如:《琵琶行》描写琵琶女经历的段落,可以将其少年得志的生活读得欢快、激昂一些,将“老大嫁作商人妇”后的失意生活读得低沉、压抑一些。
要 求
学习活动一:诵读诗歌,疏通诗意
01
反复诵读两首诗,感受诗歌语言的韵律之美与诗人创作的风格异同。反复诵读、熟悉诗歌内容,为之后的学习活动作准备。
1.自由诵读,整体感知。
要 求
学习活动一:诵读诗歌,疏通诗意
01
反复诵读两首诗,感受诗歌语言的韵律之美与诗人创作的风格异同。反复诵读、熟悉诗歌内容,为之后的学习活动作准备。
1.自由诵读,整体感知。
学习活动一:诵读诗歌,疏通诗意
01
2.疏通诗意,小组交流。
难点:《琵琶行》中音乐描写的段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入梦”的原因。
两两结成小组,运用初中阶段学过的诗歌散文化等工具,疏通诗意。


1.划分层次,小组讨论。
学习活动二:划分层次,拟定标题
02
在疏通诗意的基础上,为诗歌划分层次,并讨论不同的分层方案哪种更合理。
提示
划分层次方案可以并不相同,只要言之成理、能自圆其说即可。
2.拟定标题,比较异同。
学习活动二:划分层次,拟定标题
02
分层方案一致的同学分成一组,小组协商,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为每层拟定小标题,概括本层内容。
提示
发挥创意,既可以拟出五言、七言、对仗押韵、排列整饬的题目,也可以拟出字数不一但能准确概括层意的题目。
1.赏析音乐,分析变化。
学习活动三:细读描写,品味特色
03
聚焦《琵琶行》中描写音乐的段落,用自己的话描述音乐弹奏过程中的变化。小组讨论,思考琵琶女弹奏音乐内容的变化是否有逻辑,如果有,逻辑是什么。
1.赏析音乐,分析变化。
学习活动三:细读描写,品味特色
03
从“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流畅到“冰泉冷涩弦凝绝”与“此时无声胜有声”,再到“银瓶乍破”“铁骑突出”的爆发,以及最终的“当心画”的收束。
提示
大家各抒己见,尤其有乐器弹奏经验的同学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


2.赏析梦境,品味意境。
学习活动三:细读描写,品味特色
03
聚焦《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梦境描写,跟随诗人足迹的变化,找到梦境中风景的变化,并在意境词汇库中选择恰当的词来形容不同意境的特点,感受诗人梦境浪漫瑰丽、迷离惝恍的特色。
学习活动三:细读描写,品味特色
03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深幽
孤独
沉郁
深远
悲慨
悲壮
壮阔
宏阔
辽阔
豪放
沉着
高古
雄浑
莽苍
雄奇
刚健
劲健
雄伟
荒凉
苍凉
凄清
冷寂
萧条
暗淡
寂静
肃穆
荒寒
萧瑟
寥落
疏野
疏落
幽深
奇崛
冷森
幽僻
冷落
孤寂
幽静
空寂
悠远
高远
清冷
旷达
超诣
超脱
高旷
清净
朦胧
静谧
悠然
提供资源
古诗词意境特点常用词语库
学习活动三:细读描写,品味特色
03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飘逸
渺茫
渺远
空灵
空濛
含蓄
明净
自然
素雅
清新
清奇
冲淡
淡泊
洗练
剔透
恬静
恬淡
淳朴
古朴
典雅
闲适
闲静
安谧
淡然
绮丽
瑰丽
明丽
明快
优美
柔美
柔和
婉约
缠绵
绚丽
纤秾
繁华
缜密
细腻
繁复
华美
恢弘
宏伟
喧闹
热闹
高亢
慷慨
激昂
壮丽
艳丽
绚烂
提供资源
古诗词意境特点常用词语库
2.赏析梦境,品味意境。
学习活动三:细读描写,品味特色
03
梦中景色可以分为月下镜湖、清晨山景、黄昏山景、洞天仙境几部分,对应清幽、雄奇、阴森、华丽等意境特点。
学习活动三:细读描写,品味特色
03
课堂小结
本堂课主要通过反复诵读、分层概括、重点赏析的方式,引导学生完成对两首长诗的初步理解,为下面进入知人论世、抒情主人公形象分析的学习做好准备。
1.反复诵读两首诗,背诵《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
2.模仿《琵琶行》中的音乐描写或《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梦境描写,尝试用诗歌形式描写自己欣赏过的音乐片段或想象过的情境。
作业
04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重难点
1.查阅《琵琶行》《梦游天姥吟留别》创作的时代背景与诗人的生平经历,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解读诗歌的情感内涵。
2.对比分析诗歌叙述的琵琶女的经历、描写的梦游天姥山的梦境与诗人真实人生经历的相通之处,体会诗人在诗歌中抒发的人生感慨。
3.通过分析诗歌中直接和间接描写抒情主人公的诗句,结合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分析抒情主人公形象。
知人论世,对比分析,分析抒情主人公形象。
学习活动一:知人论世,对比分析
01
学习活动二:搜集信息,分析形象
02
目 录
作业
03
学习活动一:知人论世,对比分析
01
1.查阅背景,讨论交流。
分成小组,借助资料《新唐书·白居易传》《新唐书·李白传》及其他资源,查找与《琵琶行》《梦游天姥吟留别》两诗相关的创作背景及诗人生平经历。
提示
在阅读过程中有意识地选择与诗歌内容相关的创作背景与诗人生平,如阅读白居易传记时,要关注描述他少年得志的段落;阅读李白传记时,要关注可以与他梦境内容形成对应的段落。
学习活动一:知人论世,对比分析
01
2.结合背景,对比分析。
小组内部讨论诗人生平经历与诗歌内容的对应之处,将诗人的生平经历与诗歌内容进行对比分析,思考白居易的生平经历与琵琶女的经历有何相通之处,李白的生平经历与梦境有何对应之处等问题。
学习活动一:知人论世,对比分析
01
2.结合背景,对比分析。
提示
寻找诗中内容与诗人经历的相通之处是学习的难点,需要同学们提炼诗歌及传记的内容,反复对比得出结论。
学习活动一:知人论世,对比分析
01
琵琶女的人生经历
当年:青春年少,色艺双绝,人妒人捧,欢笑度日。
如今:年老色衰,门前冷落,委身商人,飘零憔悴。
诗人的人生经历
当年:聪慧绝人,文辞富艳,君子称赞,官运亨通。
如今:谪居卧病,无乐可赏,无人相知,凄凉落魄。
学习活动一:知人论世,对比分析
01
《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梦境与诗人生平经历是否存在对应,学界有不同的说法,讨论没有标准答案,重点在于结合创作背景揣测诗歌内容的深意,如将“洞中仙境”的梦境描写与诗人“长安三年”的生活相对应,言之成理即可。
学习活动二:搜集信息,分析形象
02
1.搜集信息,分析描写。
独立阅读,找出文中直接和间接描写抒情主人公的诗句,分析相关内容。
建议
可以将诗歌中直接描写抒情主人公形象的内容用直线标出,包括对抒情主人公的行为、心理、肖像、语言、神态描写;将间接描写的内容用波浪线标出,包括景物、典故等内容。可以参考下面的工具。
学习活动二:搜集信息,分析形象
02
学习活动二:搜集信息,分析形象
02
2.参考背景,分析形象。
我们已经找到诗歌中直接和间接描写抒情主人公形象的内容,再次回顾诗歌的创作背景,分析诗人形象。结合诗歌内容得出自己的答案。
学习活动二:搜集信息,分析形象
02
这一刻,白居易是渴求知音、孤单落寞、感怀身世、怀才不遇、满怀悲怆的贬谪士大夫的形象。
从抒情主人公的行为来看,诗人遭遇贬谪之后,卧病于浔阳城,在偏僻的浔阳城中,因为没有音乐相伴、丝竹可赏而落寞,只能独自饮酒,可见其渴求知音孤单落寞。
2.参考背景,分析形象。
【示例】
学习活动二:搜集信息,分析形象
02
从抒情主人公的经历来看,诗人与琵琶女都经历了从得志到落魄的人生阶段,对往日风光的怀念、对当下落魄的感伤、对命运不公的愤怒与反抗等人生态度非常相似,因此诗人创作了《琵琶行》,可见其对身世的感怀与伤感。
从抒情主人公的心理来看,诗人认为琵琶女与自己同是天涯“沦落人”,两人都遭受到了命运的冷落,可见其拥有怀才不遇之情。
从环境描写看,诗人反复渲染秋夜江边月溶于水的冷寂情境,借此衬托自己的送别之情、感伤感慨之情等,满怀悲怆。
【示例】
学习活动三:细读描写,品味特色
03
课堂小结
本课聚焦训练的是知人论世的读诗能力,将知人论世拆解为不同的步骤,不断巩固对这一能力的掌握。首先,查阅创作背景与诗人经历,接着选择与诗歌相关的背景经历与诗歌内容进行对比分析,最后分析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通过知人论世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作业
04
1.完成对《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抒情主人公形象的分析。
2.推荐阅读:白居易、李白其他生命阶段的经典诗歌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