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诗词曲五首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课件(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4. 诗词曲五首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课件(3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1.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24 21:10: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2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学习目标
了解作者生平,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1
通过品读词句和想象画面,感受诗歌独特的语言美、画面美,领略岑参诗歌“奇丽”的特点,感悟诗人乐观的态度和豪迈的气概。
2
了解边塞诗特点,积累边塞诗诗句。
3
岑参
导入
边塞诗人

盛唐最典型的边塞诗人。与另一位边塞诗人高适齐名,世称“高岑”。岑参曾两度出塞,在新疆前后呆了六年,对军旅生活和边地风光有着切身的体会。其诗气势宏大,风格奇峭,想像丰富,色彩绚丽,并充满乐观进取的精神。
作者简介
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汉族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两度出塞
军旅生活和边地风光

势宏大,风格奇峭,想像丰富,色彩绚丽
进取
乐观
岑参
我们还学过岑参的哪些边塞诗?
岑参诗歌复习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强欲登高去,
无人送就来。
遥怜故园菊,
应傍战场开。
走马西来欲到天,
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
平沙万里绝人烟。
《逢入京使》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碛中作》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创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十三年,当时西北边疆一带,战事频繁,岑参怀着到塞外建功立业的志向,再次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节度使的僚属)。可安史之乱中,上司封常清因为不敌安禄山的骄兵悍将,被皇帝下令诛杀,蛰伏西域的岑参闻此噩耗,再次感到前途茫茫。这时,同任判官的武就被召归京,岑参便写下了这首咏雪送别之作。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 卷地 白草折,胡天 八月 即飞雪。
忽如 一夜 春风来,千树 万树 梨花开。
散入 珠帘 湿罗幕,狐裘 不暖 锦衾薄。
将军 角弓 不得控,都护 铁衣 冷难着。
瀚海 阑干 百丈冰,愁云 惨淡 万里凝。
中军 置酒 饮归客,胡琴 琵琶 与羌笛。
纷纷 暮雪 下辕门,风掣 红旗 冻不翻。
轮台 东门 送军去,去时 雪满 天山路。
山回 路转 不见君,雪上 空留 马行处。
Click to edit Master title style
Click to edit Master subtitle style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 卷地 白草折,胡天 八月 即飞雪。
忽如 一夜 春风来,千树 万树 梨花开。
散入 珠帘 湿罗幕,狐裘 不暖 锦衾薄。
将军 角弓 不得控,都护 铁衣 冷难着。
瀚海 阑干 百丈冰,愁云 惨淡 万里凝。
中军 置酒 饮归客,胡琴 琵琶 与羌笛。
纷纷 暮雪 下辕门,风掣 红旗 冻不翻。
轮台 东门 送军去,去时 雪满 天山路。
山回 路转 不见君,雪上 空留 马行处。
朗读提示:①注意语速的快慢 ②注意语调的高低 ③注意语气的轻重
shé


sàn



zhuó
chè

yìn

想一想
请你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结合课下注释思考:这首诗从内容上可以分为哪两部分?(以标题为线索)
请你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结合课下注释思考:这首诗从内容上可以分为哪两部分?(以标题为线索)
想一想
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对应白雪歌——咏雪,一部分对应送武判官归京——送别。
北风 卷地 白草折,胡天 八月 即飞雪。
忽如 一夜 春风来,千树 万树 梨花开。
散入 珠帘 湿罗幕,狐裘 不暖 锦衾薄。
将军 角弓 不得控,都护 铁衣 冷难着。
瀚海 阑干 百丈冰,愁云 惨淡 万里凝。
咏雪——瀚海雪景图
送别——风雪送归图
中军 置酒 饮归客,胡琴 琵琶 与羌笛。
纷纷 暮雪 下辕门,风掣 红旗 冻不翻。
轮台 东门 送军去,去时 雪满 天山路。
山回 路转 不见君,雪上 空留 马行处。
瀚海雪景图和风雪送归图两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
想一想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诗人以雪景衬托别情。诗人描绘边塞八月冰天雪地、愁云惨淡、苦寒难耐的景象,更能衬托诗人送朋友的无限惆怅之情。
咏雪
1
咏雪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
送别
请有感情朗读第一部分——瀚海雪景图,并尝试用一下句式来分享你的独特感受。
我认为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得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可从诗句炼字、修辞、画面、情感方面来欣赏。
示例
我认为诗中的“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写得好,原因是:一个“卷”字,一个“折”字分别从正面和侧面写出了风势之猛。“飞”勾画出了一幅雪花漫天飘舞的形象。“即”字表现了诗人的惊奇之情。这两句极写边塞的风狂雪早,在我眼前展现了一幅“塞下秋来风景异”的图景。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诗人之喜
比喻新奇,想象奇峭,高昂乐观
八月大雪纷飞图
室外之景,以雪为主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雪天奇寒
控:拉
苦寒军旅生活图
室内之景,以寒为主
着:穿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沙漠
纵横交错
“百丈冰”,是夸张的写法,极言奇寒,寓意“行路难”之意;“愁云惨淡”是为饯别场面酝酿气氛。这一幅图景跟开头一幅形成鲜明的对照,显示了诗人思想感情上的矛盾:
凄惨暗淡
矛盾
一方面他热爱边地的特有风光
另一方面武判官的“归京”又牵动他的乡土之思
豪放的情怀和惆怅的思绪是兼而有之
冰天雪地惨淡图
1
咏雪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
送别
请有感情朗读第二部分——风雪送归图,并尝试归纳作者写了哪些送别图景,表达了什么感情?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宴请
拉,扯
飘动
置酒饮别、辕门送别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雪满路,情亦满路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留白艺术”依依惜别惆怅之情。
别后目送
归纳总结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漫天大雪图(前10句)
雪中送别图(后8句)
遍大地雪银纷妆飞
难雪以天忍奇受寒
愁沙云漠惨冰淡封
寄设寓宴感饯慨别
无依限依惆惜怅别
描写边地奇异风光,抒发送别惆怅之情
南朝的文学家江淹在《别赋》里说:“黯然销魂者,惟别而矣。”送别诗,尤其使人黯然神伤,然而岑参这首诗却自有其不同之处。除了作者送别友人的惆怅不舍之情,你还品读出了什么呢?
对边塞雄奇瑰丽、雄浑悲壮景色的描绘:“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对戍边将士艰苦边塞生活的描绘:“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边塞雪景在诗人的笔下是如此的雄奇、壮丽,诗人是如此地乐观豪迈。
知人论世
材料一:
唐天宝年间,李唐王朝国力强大,不断拓展疆域,因而在边境与西北少数民族不断发生战争。许多热血青年投身塞外,立志报国。同时有若干仕途失意的文人把立功塞外视为求取功名的新途径。岑参就是其中的一位。他怀着建功立业的志向,两度出塞,前后在边疆军队中生活了六年。
材料二:
岑参曾在《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中写道:“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丈夫一英雄”,他在《送人赴安西》里说:“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
在大唐盛世,像岑参这样胸怀壮志的文人还有许多,他们投笔从戎,驰骋疆场,报效国家,如果让你举例,以边塞诗为证,你还能想起谁呢?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 《从军行七首》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李贺 《南园十三首》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高适 《燕歌行》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 《凉州词》
课堂小结
“自古多情伤离别”,离别作为人生的一幕情景剧,大多涂抹感伤的色彩,弥漫悲剧的气氛,但并不是所有的别离都要说哀婉语,做愁苦态,正如即使在乌云布满天空时,偶尔也能看到一抹透过云隙的阳光。
人总是要往前走,前进是为了更好的停留,在这样特殊的时刻,愿我们皆像岑参一样,冰雪严寒中,能看到万树梨花,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Click to edit Master title style
Click to edit Master subtitle style
再 见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