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家园——地球
第1节 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
一、选择题
A 夯实基础练
1.读图3—1—1,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先后过程是( )
A.①→③→② B.③→②→①
C.②→③→① D.③→①→②
2.(2012,泰安)人类首次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的事件是( )
A.麦哲伦环球航行 B.人造卫星上天
C.郑和下西洋 D.人类登上月球
3.(2012,广安)读图3—1—2,有关地球大小数据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赤道半径6357千米
B.平均半径6371千米
C.赤道直径约为4万千米
D.极半径是6378千米
4.地球内部可分为三层,由外向内分别是( )
A.岩石圈、地幔、地核
B.地壳、岩石圈、地核
C.地壳、岩石圈、地幔
D.地壳、地幔、地核
5.地壳的平均厚度约为( )
A.6378千米 B.6357千米
C.17千米 D.18千米
6.从太空中拍摄的地球照片来看,地球是一个近似球形的星球,这是因为( )
A.地球外面大气层的干扰
B.过去人们测量有误差
C.地球本身就是一个规则的球体
D.地球赤道半径与极半径相差很小
7.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说明大地是球形的自然现象是( )
A.太阳东升西落 B.站得高,看得远
C.水往低处流 D.日全食
二、填空题
8.读图3—1—3,并回答问题。
(1)看远处驶来的帆船,总是先看到________,再看到________;飞机升得越高,望得越________,这些现象说明地球表面并不是一个平面,而是________面。由此,可以证明地球的形状是________体。
(2)请再举一个能说明地球形状的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读图3—1—4,完成下列问题。
(1)地球内部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层。
我们发现,地球内部的结构与________很相似。
(2)岩石圈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共同组成的。
10.读图3—1—5,完成下列问题。
(1)你能用几个数字说明地球的大小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图中数据,你能准确描述一下地球的形状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培优综合练
1.下列说法中,不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说法是( )
A.“大洋一号”科考船环球航行成功返回
B.电视塔越高,收视范围越大
C.“神七”拍摄的地球照片
D.月食时,月面上的地球阴影为圆弧
2.(生活实践题)如果乘船出海,你看到港口的灯塔会( )
A.从上到下依次从视野中消失
B.从下到上依次从视野中消失
C.塔顶和塔基同时从视野中逐渐消失
D.整个灯塔会突然从视野中消失
3.一架飞机沿最大纬线圈以每小时100千米的速度作环球飞行,大约需( )
A.40小时 B.400小时
C.80小时 D.800小时
4.(2011,泰安)在海边观察远处驶来的轮船,会出现图3—1—6中①至③所示的现象,这种现象反映的地理事实是( )
A.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B.地球是个球体
C.地球绕太阳公转
D.海平面上升
5.下列古诗中能够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的是( )
A.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C.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D.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6.毛泽东在一首诗词中写道“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要真正日行八万里,在地球上你应该坐在( )
A.赤道上 B.极点上
C.回归线上 D.极圈上
C 拔尖拓展练
(材料分析题)阅读下面的图文资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l519年9月,航海家麦哲伦率领一支200多人的探险船队,分乘5艘帆船从西班牙出发,向西南穿越大西洋,绕过南美大陆南端的海峡,进入太平洋。一路上船员们历尽了千辛万苦,还有不少人病死在途中。
1521年3月,船队到达菲律宾群岛,麦哲伦因介入岛上部族纠纷,被当地居民杀死。最后,船队只剩下1艘帆船和l0多名船员。他们向西穿过印度洋,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终于在1522年9月回到原出发地酉班牙。麦哲伦船队首次完成了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材料二: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路线图(图3—1—7)。
(1)麦哲伦坚信大地是_________形的,从地球上的一点出发,一直朝一个方向走,一定能重新回到出发点。
(2)三年的环球航行中,麦哲伦船队先后经过的大洋是_________洋、_________洋、_________洋,最后又回到了最早出发的_________洋。
(3)你能够从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艰难历程中感悟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第3章 人类的家园——地球
第1节 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
【A】一、1.D
2.A 点拨:麦哲伦船队按一定方向环球航行,最后回到出发地,首次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
3.B 点拨:本题易混淆地球的极半径、赤道半径和平均半径而出错。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
4.D 点拨;地球内部由外向内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而岩石圈是由地壳和地幔的顶部组成的。
5.C 点拨:地壳的平均厚度约为l7千米,而6378千米是赤道半径的长度,6357千米是极半径的长度。
6.D 点拨:经过精确测量可知,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但赤道半径与极半径仅差0.33%,仅凭肉眼是看不出来的,因此地球看上去是个近似球形的星球。
7.B 点拨:即使地球不是球形的,仍可见太阳的东升西落;水往低处流是重力作用造成的;日全食与大地是球形没有关系。
二、8.(1)桅杆;船身;远;球;球 (2)麦哲伦等航海家的环球航行;人造卫星或宇宙飞船拍摄到的地球照片(任答一个即可)
9.(1)地壳;地幔;地核;煮熟的鸡蛋 (2)地壳;上地幔的顶部
点拨:此题是对读图识图能力的综合考查。仔细阅读示意图并从中提取相关信息即可。
10.(1)地球的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地球的极半径是6357千米,地球的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2)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点拨:此题是对读图识图能力的综合考查。地球的大小可用赤道半径、极半径、赤道周长等几个数字来说明,并由赤道半径与极半径的差别可知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
【B】1.B 点拨:电视塔越高,电磁波就越不容易被建筑物挡到,因此收视范围越大,这与地球的形状无关。
2.B 点拨:由于地球是个球体,观察者与远处的观察目标之间会出现弧形的地表,它会遮挡我们的观察视线。相对距离越远,观察目标被遮挡的范围越大。解答此类问题时要注意“出海”与“归航”两种情境下观察到的情景是不一样的;出海时灯塔底部先从视野中消失,归航时灯塔顶部先出现在视野中。
3.B 点拨:地球上最大的纬线圈是赤道,长约4万千米。
4.B 点拨:在海边看远处驶来的轮船,总是先看到船的桅杆,再看到船身,这就证明了地球表面不是平面,而是一个球面,或者说地球是个球体。
5.A
6.A 点拨:地球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而且地球自转一周正好是一天,也就是赤道地区任何一个地点每天都随着地球自转运行八万里。
【C】(1)球(2)大西;太平;印度;大西 (3)科学探索与发现不能凭空臆断,更不能简单地下结论,而是需要不断地观察、思考、猜想、探索与实践,需要多方考证,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富有探险精神,甚至牺牲生命
点拨:本题运用材料分析法。通过材料分析可以知道,麦哲伦船队先后经过的大洋是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最后又回到了最早出发的大西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