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0张PPT)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1、知道党和中央红军被迫进行长征的原因;
2、掌握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的伟大历史意义;
3、能够在地图上简单描绘出红军长征的路线和经过的重要地点。并说出发生在那里的重要事件。
4、感受体验长征精神的伟大,革命历程的艰辛,从而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继承和发扬革命优良传统。
地球上曾经有过一条红飘带。一头连着黄土高原,一头连在瑞金城外。
——魏巍《地球上的红飘带》
会宁会师碑
这条红飘带是坐落在甘肃会宁的长征纪念雕塑。在红军长征的漫漫征途中,矗立着一个又一个这样的纪念碑。今天就让我们沿着当年红军的足迹,回顾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瞻仰革命的丰碑,感受伟大的长征精神!
一、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由于红军势力的增强和根据地的壮大,引起了国民党的恐慌,蒋介石指挥军队连续对红军发动了五次围剿。
1
2 3 4 5
战略战术
毛泽东
(前三次)
制定和执行了符合根据地特点的战略战术:如避敌主力,敌进我退,敌退我打,打敌虚弱等
红军
指挥者
共产党
兵力
国民党兵力
制定了违背根据地实际情况的“左倾”战略战术:如全面出击
博古李德
10万
20万
30万
50万
50万
8万
7万
3万
5万
4万
胜利
失败
朱德
周恩来(第四次)
围剿
结果
战略转移(长征)原因
一、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博古
时任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
李德(德)
时任中共中央军事顾问
军事上的“左倾”错误,使红军陷入极其危险的境地,不得不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
战略转移(长征)原因
一、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长征开始
红军人数:
中央红军8万多人
(红一方面军)
1934年10月
江西瑞金
长征出发地
江西瑞金武阳渡口
出发地点:
开始时间:
冲破封锁,渡过湘江
放弃湘西,取道贵州
强渡乌江,攻克遵义
前期路线
(1934.10-1935.1)
瑞金
吴起镇
会宁
1934年10月
开始长征
冲破四道封锁线
渡过湘江
血战湘江:中央红军损失惨重,只剩下3万多人。那次仗打完后,水都成红色的了,江底到处是战士的尸体。
遵义
博古等人主张进军湘西
毛泽东建议进军贵州
敌人力量薄弱
放弃湘西, 取道贵州
敌人已布下重兵
何去何从
√
瑞金
遵义
吴起镇
会宁
1934年10月
开始长征
冲破四道封锁线
渡过湘江
渡过乌江
1935.1
遵义会议
一、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旧址
遵义会议房间
1935年1月
贵州遵义
时间:
地点:
内容
纠正了
肯定了
选举了
取消了
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 的错误
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遵义会议
召开时间
会议内容
1935年1月
(1)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
(2)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3)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遵义会议室内景
遵义会议参会人员
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①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②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③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中国共产党诞生
(1921年)
遵义会议
(1935年)
新中国成立
(1949年)
出现了很多错误,如大革命的失败、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建立新中国
幼年
成熟
14年
14年
(提示:从会议前后军事变化、历史上党的领导等角度思考)
遵义会议前:红军虽然英勇奋战,但处处被动挨打,面临全军覆没的危险。
遵义会议后: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的指挥,开始扭转战局,走向胜利。
遵义会议是我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你是如何理解的?
想一想:
遵义会议后,在毛泽东的领导下,红军取得了哪些军事胜利?
巧渡金沙江
跳出敌人的包围圈
四渡赤水
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长征的过程
腊子口一战,北上的通道打开了。如果腊子口打不开,我军往南不好回,往北又出不去,无论在军事上和政治上,都会处于进退失据的境地。现在好了,腊子口一打开,全盘棋都走活了。
——聂荣臻
翻雪山
过草地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8万)
瑞金
冲破四道封锁线
遵义会议
渡过乌江
四渡赤水
四渡赤水的意义是什么
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爬雪山
过草地
突破腊子口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6000人)
巧渡金沙江
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
一渡赤水摆脱追敌
二渡赤水再占遵义
三渡赤水调敌西进
四渡赤水佯攻贵阳
5.勇往直前
长征的过程
四渡赤水
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翻雪山
过草地
突破腊子口
:打乱敌人追剿计划
:跳出乱敌人包围圈
:打开北上的通道
材料三:“讲到长征,请问有什么意义呢?我们说,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
——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材料一:我们党领导红军……胜利完成了震撼世界、彪炳史册的长征,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图谋彻底失败……
——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红军冲破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克服雪山草地的自然险阻,战胜党内分裂的危机,最后到达陕北不足三万人。但这是经过千锤百炼保存下来的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精华。它们构成了以后领导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主干。
1)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
2)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3)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请依据材料和课文,概括长征的胜利的历史意义?
数字长征
据统计,中央红军长征路上一共368天,有15天用于打大的决战,有235天用于白天行军,有18天用于夜晚行军;整个长征途中,只休息了44天,平均走182公里才修整一次,日均行军37公里;共翻越了18条山脉,其中5条山脉终年积雪;渡过了24条河流;穿越了11个省;占领过大小62个城市;突破了10个地方军阀的封锁包围;从瑞金出发时有6.8万人,到达陕北时,仅剩6500人,平均每行进1公里,就有3至4名战士壮烈牺牲
——中共党史研究室
知
识
拓
展
什么是新长征精神?
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
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
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
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
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精神;
勇往直前、坚韧不拔的精神;
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精神;
百折不挠、克服困难的精神。
1.1934年10月,红军的机动回旋余地更加缩小,打破国民党军的“围剿”已无可能,中央红军主力被迫( )
A.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战略转移
2.“一个‘转折’,就把濒临绝境、面对40余万敌军围追堵截的3万人,从全军覆灭的悬崖边上挽救回来,不仅直接使中国革命脱离了险境,而且引入了一条希望之路,加速了中国革命胜利的进程。”最能体现这一描述的是( )
A.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 B.南昌起义
C.吴起镇会师 D.遵义会议
D
D
检测提升
3.在1935年1月的一次会议。毛泽东不仅说明军事失利问题的原因在于进攻时的冒险主义,防御时的保守主义,突围时的逃跑主义,而且阐明了中国革命的战略问题。以下说法与这次会议相关的是( )
A.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B.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线路在中央的领导地位
C.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D.毛泽东做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
B
4.下列对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史实叙述错误的是( )
A.1934年江西瑞金出发
B.强渡大渡河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C.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D.1936年10月三大主力会师
B
5.长征精神一直以来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不断进取。下列红军长征路线按照行程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中央革命根据地—遵义—金沙江—赤水河—吴起镇
B.中央革命根据地—金沙江—遵义—赤水河—吴起镇
C.中央革命根据地—遵义—赤水河—金沙江—吴起镇
D.中央革命根据地—赤水河—遵义—金沙江—吴起镇
C
6.陕北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中唱道:“一道道的那个山来呦一道道水,咱们中央红军到陕北……”歌词描述的场景发生于( )
A.瑞金 B.吴起镇 C.会宁 D.延安
7.位于广西兴安县的湘江战役纪念馆全景式地再现了湘江战役及红军长征的历史画卷,展示了红军战士不畏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 )
A.湘江战役结束 B.中央红军到达陕北
C.遵义会议召开 D.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B
D
8.毛泽东曾说:因为困难的时候不动摇,长征后不到三万人的队伍,要比长征前三十万人更强大。毛泽东强调的是( )
A.反“围剿”积累了斗争经验
B.遵义会议作出了正确决策
C.长征锻炼了红军的基干力量
D.红军三大主力得以胜利会师
C
9.为纪念长征胜利84周年,某校暑期实践团队开展“重走长征路,感受长征精神”活动,以下对长征精神的概括,正确的是( )
A.钢铁长城,战无不胜 B.保家卫国,抗美援朝
C.信仰坚定,意志坚强 D.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C
1.毛泽东曾说:“因为困难的时候不动摇,长征后不到3万人的队伍,要比长征前30万人更强大。”毛泽东强调的是( )
A.反“围剿”积累了斗争经验
B.遵义会议做出了正确决策
C.长征锻炼了红军的基干力量
D.红军三大主力得以胜利会师
C
二次达标
2.毛主席曾在1958年的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指出:“不是我们自己要走两万五千里,你没事了,想散步,想散那么长?那都是蒋委员长逼着我们走嘛,所以一路扭秧歌就扭到了陕北。”毛主席这番话所指的是( )
A.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红军长征
C.敌后战场的抗日斗争 D.挺进大别山
B
3.暑假快到了,安顺市某中学部分同学准备探究红军长征在贵州的历史,打算进行实地考察,请你给他们推荐合适的地点( )
A.瑞金、遵义
B.安顺场、遵义
C.会宁、遵义
D.赤水、遵义
D
4.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挽救了党和红军,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八七会议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C
5.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某中学暑期组织“红色记忆”考察团,分赴延安、吴起镇、井冈山、遵义四地实地考察。其中,贵州遵义考察团考察的主题最恰当的是( )
A.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B.开天辟地,焕然一新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生死攸关,成熟标志
D
6.有学者评价:“长征简直是将革命划分为‘公元前’和‘公元后’的一条分界线。”请你以长征进程为序,将下面这首顺序颠倒的诗歌恢复原貌( )
①娄山关前庭战急,遵义城头赤帜竖。 ②铁壁合围难突破,暮色苍茫别红都。 ③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 ④强渡湘江血如注,三军今日在奔何处?
A.③①②④ B.①③②④ C.④①②③ D.②④①③
D
7.毛泽东在《长征》这首诗中生动刻画出红军将士不怕困难、勇于奋斗的顽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的会师,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地点是( )
A.井冈山 B.贵州遵义 C.甘肃会宁 D.陕北吴起镇
C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告诉大家好吗?
中国工农 红军长征
原因:
经过
意义:
中央红军 严重失利,被迫进行战略大转移。
转折点:1935年召开的 .
第五次反“围剿”
两次会师
1935年10月的陕北 会师(一、陕北)
1936年10月的甘肃 会师(一、二、四)
瑞金
吴起镇
会宁
出发点:1934年 出发
打乱敌人追缴计划事件: .
跳出敌人包围圈事件: .
结束标志:1936年 .
四渡赤水
巧渡金沙江
遵义会议
会宁会师
①确立毛泽东为首的马克思主义正确思想路线的领导地位 ②挽救党、红军和革命,是生死攸关转折点
③是中共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战略转移与
遵义会议
红军长征的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开始的标志: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瑞金出发
红军胜利
会师甘肃
概况: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
改道贵州,占领遵义
1935年1月召开遵义会议
过雪山草地
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巧渡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爬雪山,过草地
1935年10月,吴起镇会师
结束的标志: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
板书设计
光读书不思考也许能使平庸之辈知识丰富,但它决不能使他们头脑清醒。
—— 约·诺里斯
教师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