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东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第一课时)
苏 莹
课程标准
以区域为例,分析农业低产区的自然条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了解综合治理地产区的方法和途径。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完这一堂课,学生能迅速说出我国东北地区的地理条件,及其发展农业的区位优势;学生进一步巩固分析农业区位优势的方法与步骤。
方法与过程——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读《东北地区地形图》、《东北地区降水和气温的等值线图》及《气候水热柱状图》获取东北地区的地形特点、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点及气候特点;学生通过分析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总结地区农业的区位优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完这堂课,学生习惯通过图表来获取信息;学生自我培养关注家乡农业发展并思考其发展的区位优势。
学情分析
学生已在初中以及必修一的学习中掌握了地形图、等值线图的判读,同时也在必修二的学习中懂得了水热柱状图的判读和什么是区域农业区位因素。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东北地区的农业区位优势
难点:通过读图获取东北地区的地理条件,并分析其优势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备注
<2’1’<2’<3’15’2’10’2’3’ <一>导入PPt展示东北地区的特产图及其景观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二>教学实施说明本节课的主要任务——学习东北地区的农业区位优势。提问:“必修二的学习中,农业区位因素主要有哪些?”提问:“研究东北地区的农业区位优势,我们首先要搞清楚区域的什么内容?”并展示我国东北地区的经纬位置图,让学生描述东北地区的绝对位置及其相对位置。接下来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分别展示东北地区的地形图、降水气温分布图、该地区的水热柱状图、河流分布图、森林资源分布图等,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东北地区主要有几种地形?一句话概括其地形特点。并尝试分析地形对农业发展的影响。东北地区的降水分布特点?气温分布特点?东北地区的气候类型及其气候特点?分析其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东北地区主要有哪些河流?分别在对应的位置填出河流的名称。试描述东北地区河流的水文特征。读图描述东北地区针叶林、阔叶林及经济林主要分布的位置。森林资源可以促进东北地区的什么类型农业的发展?读图描述东北黑土、黑钙土及沼泽土的分布。请同学总结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自然区位优势,并用PPt表格展示。明确学生讨论完农业发展的自然区位优势,接着讨论社会区位因素。分别向学生展示东北地区的矿产资源分布图、我国人口分布图、我国交通分布图,并提问:东北地区主要有哪些矿产资源?详细描述其分布的位置。推断东北地区的工业发展类型。东北地区的工业发展,对其农业发展提供了什么优势?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有何情况?对其农业发展是否有好处?东北地区主要的铁路干道有哪些?分别联通了哪些重要的城市?交通对东北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发展有何影响?请学生总结东北地区农业社会区位优势,并PPt总结展示。练习册练习巩固。 观图,提起兴趣明确任务和目标自然: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资源社会:经济、交通、人口、市场、政策区域的位置40°N~50°N;120°E~135°E主要集中与大兴安岭以东,小兴安岭以南,长白山脉以西。平原、丘陵、山地、高原;地形平坦广阔;平原适合种植业、丘陵山地可林业,呼伦贝尔高原可牧业。降水自东南向西北递减;气温自南向北递减。主要是温带季风性气候,雨热同期。良好的水热组合适合多种农作物的种植。黑龙江、松花江、嫩江、乌苏里江、辽河、鸭绿江等。流量大、含沙量小、春夏汛短、冰期长、流速较缓。寒温带地区、三遍山地、辽南地区。林业略略石油、煤、铁等;略;主要发展金属冶炼重工业。提供机械基础东北地区人口较少,加上该地区可耕种面积大,使得人均耕地面积大。京哈线、滨绥线、滨洲线促进农产品的贸易。练习。
教学反思
课堂内容安排太多,步骤过于紧凑,基础差的学生不能完全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