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版七上美术 5.耕牛.战马 课件(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苏少版七上美术 5.耕牛.战马 课件(共21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4.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少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2-10-24 21:18: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耕牛·战马
教学目标:
通过赏析了解中国画中牛、马题材的表现意义,古代牛、马在人们生活中的位置。
把握线条的变化,呈现公牛的不同质感及神情。
在情感体验中感悟中国画的简淡的风格,发展学生的对中国画的感知能力。
图片赏析:
吴作人《牦牛图》
李可染《水牛图》
齐白石《牧牛图》
壁画
韩滉《五牛图》
魏晋 顾恺之《洛神赋图》(局部)
汉代 铜雕 《马踏飞燕》
徐悲鸿《八骏图》
宋 李公麟《五马图》
牛、马题材在各类美术作品中的表现
在农耕时代,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的牛与马,是在各类美术作品中频繁出现的角色。
云南沧源岩画所表现的的春耕忙碌景象。
汉代画像砖上的气氛紧张的《攻战图》。
唐代造型饱满的浮雕《昭陵六骏》。
色彩浓重的三彩骑马狩猎俑。
宋代的《五马图》中对人与马的细腻刻画。
我们都可以从中看出牛马与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同时也看到人民对其倾注的特殊情感。
国画中的牛、马题材是以如何形式表现的?
中国画在形式上可以分为追求细腻表现的工笔画、着重描绘意态神韵的写意画以及结合工笔与写意某些特征的兼工带写的画法
《五牛图》是画在绢上的工笔画,运用厚重的线条勾勒形态,再以沉稳的赭石加墨进行渲染。
《五马图》在白描的基础上微施淡墨渲染,辅佐了线描的表现力,使艺术效果更为完善,体现了文人画注重简约、儒雅和淡泊的审美观。
牛的性格特征与人的生活有哪些关系?
牛,勤劳的象征。鲁迅先生曾自喻为牛,“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为自己的座右铭;毛泽东、周恩来都曾自喻为牛;齐白石则自称“耕砚牛”;李可染一生酷爱画牛,在自己的画室里挂着“师牛堂”横幅,所有这些都表明了人们对牛的莫大喜爱。
牛除了耕田外,还常拉车;牛还多次奔赴战场,历尽杀伤,如:“燕将早横功”就是指古代的一场著名的“火牛战”。“放牛归马”则指把作战用的牛马放牧,比喻战争结束,不再用兵。
韩滉(723~787年),字太冲,唐代长安人。经历玄宗至德宗四代,是唐代宰相韩休的儿子,在唐德宗时期历任宰相、两浙节度使等职,封晋国公。是一位拥护统一 、反对分裂割据的地主阶级政治家。擅画人物和畜兽,写牛、羊、驴等走兽神态生动,尤以画牛"曲尽其妙"。他画的牛,姿态真切生动,具有一种浑厚朴实的风格。以绘田家风俗和牛羊著称。画作有《李德裕见客图》《尧民击壤图》《田家风俗图》等36件,著录于《宣和画谱》。传世作品有《五牛图》卷。
《五牛图》画中的五头牛从左至右一字排开,各具状貌,姿态互异或行,或立,或俯首,或昂头,动态十足。
整幅画面除最后右侧有一小树除外,别无其它衬景,因此每头牛可独立成章。
韩滉通过对它们各自不同的面貌、姿态的描绘,表现了它们不同的性情:活泼的、沉静的、爱喧闹的、胆怯乖僻的。
在技巧语汇表现上,韩滉选择了粗壮有力,具有块面感的线条去表现牛的强健、有力、沉稳而行动迟缓。其线条排比装饰却又不落俗套,而是笔力千钧。
比起曹霸、韩干画马、周昉、张萱画仕女,似乎在线条独立性展现方面有更多的追求。由于其线条茁壮如此故尔五牛姿态虽有平、奇之不同,但在审美趣味上是同样的厚重与生拙
《五牛图》的绘画含义?
五牛目光炯炯,深邃传神,将牛既温顺又倔强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画者着重刻画牛的眼睛及眼眶周围的皱纹,还用尖细劲利的笔触细心描绘了五牛眼眶边缘的睫毛,通过细节的刻画,把每头牛独具的个性加以强调,使它们鲜明地显示出各自不同的神情。
让人分明能感觉到这五头牛不但有生命、有情感,而且有各自不同的内心世界,这是人格化了的五牛。
作品评价:
2013年1月1日《国家人文历史》九大专家共同推出,唐·韩滉《五牛图》评为:九大镇国之宝
韩滉《五牛图》,目前中国所见最早作于纸上的绘画。图上五牛的姿态各异,或行,或立,或俯首,或昂头,使这些牛也有了性情:活泼的、沉静的、爱喧闹的、胆怯乖僻的。韩滉以淳朴的画风和精湛的艺术技巧,五牛图表现了唐代画牛所达到的最高水平。
故宫博物院研究院、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国家文物局文物鉴定资格审核委员杨臣彬专家点评:韩《五牛图》卷是少数几件唐代传世纸绢画作品真迹之一,也是现存最古的纸本中国画,因而受到广泛重视,堪称"镇国之宝"。
《五牛图》画在一张窄而长的桑皮纸上,五牛姿态各异、身形逼肖,全图除了一丛荆棘之外,不设任何背景,着重突出牛的既倔强又温顺的性格。韩用粗壮雄健而富于变化的线描,表现牛的骨骼和筋骨,以赭、黄、青、白等色彩表现五牛毛色的不同,且根据牛体的凹凸施以不同颜色,具有立体感。"点睛"是牵动全局的关键,画家将牛眼适当夸大,着意刻画,使五牛瞳眸炯炯有神,达到了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所以元代大画家赵孟頫题道:"五牛神气磊落,希世名笔也。"韩由于画艺高超,又对牛的生活习性熟悉,才能留下如此神妙绝品。
南宋陆游赞韩滉画作:"每见村童牧牛于风林烟草之间,便觉身在图画,起辞官归里之望。"与韩干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