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必修上册《【阅读专题5】瑰丽的想象与宏阔的意象:〈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之艺术特色》教学课件(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必修上册《【阅读专题5】瑰丽的想象与宏阔的意象:〈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之艺术特色》教学课件(共2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25 19:08: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瑰丽的想象与宏阔的意象《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之艺术特色
阅读专题5
学习目标
李白和杜甫的作品是充盈着生命、充溢着力度的,体现了盛唐魄力和盛唐气象。不过,两位诗人的诗风迥异:“大字是工部的家畜”而“雄奇是李太白的绝招”。本专题通过知人论世,研读诗文,从视角、意象、手法、结构等方面鉴赏两位诗人作品的艺术特色。
反复诵读并背诵两首诗歌。
勾画圈点诗歌的意象。
补充阅读经典读本《杜甫诗选评》《李白诗选评》
预习任务
目录
任务一 观图辨诗,鉴诗人才性
01
任务二 比照研读,赏诗风特色
02
任务三 诵章读句,品音韵之美
03
任务一
观图辨诗,鉴诗人才性
1.观图识人,知人论世。
结合你对杜甫和李白的了解,请判断下图中哪位是诗仙?哪位是诗圣?简述你的判断依据。
明确:郭沫若先生曾著有《杜甫与李白》一书,书再版后的封面很有趣,对两位诗人都是勾勒几笔,就连五官也省了。可是两位诗人的姿态已然给了我们答案,李白是昂首云天、傲视八极的,而杜甫则是立足大地、直面人生的。这与我们对两位诗人的了解也是契合的。
古风(其十一)
黄河走东溟,白日落西海。
逝川与流光,飘忽不相待。
春容舍我去,秋发已衰改。
人生非寒松,年貌岂长在。
吾当乘云螭,吸景驻光彩。
黄河二首
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
铁马长呜不知数,胡人高鼻动成群。
黄河西岸是吾蜀,欲须供给家无粟。
愿驱众庶戴君王,混一车书弃金玉。
李白全力创作旧题乐府和六朝风味的歌吟,杜甫则传承《诗经》汉乐府反映现实的优良传统,在五言古诗、五言排律、七言律诗及歌行间开合排荡。
任务二
比照研读,赏诗风特色
前人总结两位诗人的风格离不开“豪放飘逸”“沉郁顿挫”,但这样的诗风具体有哪些体现呢?看似迥异的风格为什么都是盛唐气象的代表呢?
《梦游天姥吟留别》与《登高》都属于登临高地的抒怀之作。两首诗的创作背景、抒发情感都有所不同,其中的艺术特色尤其不一。
李诗留别述情,借述梦于别友之际,写遭谗去京、意欲访道求仙的愤懑。
杜诗则写登高所见江上秋色,抒写了晚年到处漂泊、艰难潦倒的处境和无限悲凉的心情。
组成李杜研究小组,从视角、意象、手法、结构等角度对诗作各具特色的表现手法细加体会。
1.对比视角。
李诗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杜诗 《登高》
视角
青天视角仰视
连、横、拔、掩、倾;
四万八千丈
大地情结
俯视
高、急、下、来
明确:李白写梦游天姥山始终是一种仰视的姿态,开篇用“连、横、拔、掩、倾”等动词及“四万八千丈”这样的数字来展现名山之高。飞度之后也是一路向上,“身登青云梯”。直到半壁,见到“海日”喷薄,听闻“天鸡”报晓,直至目睹“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整个过程中,我们跟随着诗人始终昂着头颅。这种“天外天”视角是与诗人的心灵一脉相通的,或者说它就存在于诗人的潜意识之中。
杜甫则是站在高处俯瞰大地,目及“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滚滚长江”,最后回到用一个不在场的空酒杯,应付着大千世界,悲凉地咀嚼着一个忧郁的生命。文如其人,一以贯之。
2.对比意象与手法。
李诗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杜诗 《登高》
意象
手法
瑰丽奇特
镜湖月、谢公屐、海日、天鸡、熊、龙、森林、洞天石扉、云之君、猛虎鼓瑟、鸾鸟驾车、仙之人
宏阔工整
风、天、猿、渚、沙、鸟落木、长江
夸张想象
虚实结合
动静结合
叠加
删减
远近高低、
动静结合、
视听结合
明确:李白进入梦境后所选的意象由自然、历史到天象变异,或是那未曾谋面的镜湖月色,或是穿透历史的谢公屐,又或是东半边海涛上的旭日以及神话中的天鸡。熊咆龙吟震动了山峰和森林,惊醒了云雨。随后在雷鸣电闪中,又有披彩虹为衣、驱长风为马的云之君。跟随着李白的大笔,我们看到的是世间的精灵。而这些意象都在他“脱俗处理”后,带有动感和弹性,牵连、流动着意义展现在我们的面前,从而展现出想象、夸张、动静、虚实等艺术手法的灵动交织。
杜甫在《登高》中选用的意象则相对密集。首联十四个字便贯串了风、天、猿、渚、沙、鸟六个意象,打开一个异常广阔的天地视野,声、色、形、态俱齐。随之而来的颔联却只有落木、长江两个意象,这种意象的稀疏化,为情调的渲染留下充分的余地。诗人通过叠加意象展现出景物的层次感,这是一种既带生命感觉又遵循诗学规矩的安排和配比。而叠加之后的删减则又很好地突出了与后两联的感情有着千丝万缕关联的“落木”和“长江”,意象复合之下便自然生出“远近高低”的描写视角与动静结合、视听结合等多种表现手法,用心之极却又全无斧凿之痕。
3.对比结构。
李诗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杜诗 《登高》
结构
明确:李诗采用了由真入梦、由梦返真的回环结构,其中入梦的过程中则又是跳跃流动,产生了蒙太奇一般的效果,符合梦境中的心理时序。杜诗则谨遵七律的起承转合,由景入情,流畅而工整。将天地动静之对、无边不尽的纵横之对、万里百年的时空之对、霜鬓停酒的有无之对,一气呵成地容纳在一个有机整体之中。
跳跃流转
由真入梦
由梦返真
起承转合
由景入情
任务三
诵章读句,品音韵之美


2.反复诵读,依据韵律层次与诗意的表达,体会四字句、五字句、七字句诵读节奏的表意效果。
3.反复诵读,对比杜甫的七言律诗与李白的乐府杂言古诗的音韵之别。
请在课后整理拓展李白和杜甫两位诗人的作品,在以下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作为研究角度,写一篇文学短评。
1.李白以天视物的山水世界。
2.杜甫诗中那些被叠加后的意象形态。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