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豪放与婉约:宋词艺术欣赏
阅读专题8
学习目标
本专题联读三首宋词: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和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三首词中,精读苏词,自读辛词、李词。李词虽为自读,却是婉约词的唯一篇目,故此,联读重点为苏词和李词;通过联读比较,体会宋词的豪放和婉约之美。辛词的重难点是用典,可通过预习任务来完成。
结合单元起始课,了解词的产生与流变。
查阅相关资料,初步了解三首词的写作背景、内容大意并背诵这三首词。
完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有关用典的学习任务单(表格见下)。
班级微信公众号“古典诗词”专栏要推荐阅读宋词,请你从这三首词中任选一首,任选一个角度,写一段推荐文字,谈谈宋词之美
预习任务
人物 典故史实 关键词句 诗人情感
(用典目的)
目录
任务一 检查预习,品赏辛词用典之美
01
任务二 细读文本,品赏苏词、李词之美
02
任务三 细读文本,比较豪放与婉约之别之美
03
任务一
检查预习,品赏辛词用典之美
1.将学生为班级微信公众号“古典诗词”专栏所写的推荐文字分类。
2.检查预习中关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用典的学习任务单完成情况。
人物 典故史实 关键词句 诗人情感
(用典目的)
孙权(孙仲谋)
曾在京口建都,并打败曹操军队,保卫了家园。
英雄
风流
不满现实,表达仰慕之情,渴望抗敌救国。
刘裕(寄奴)
在京口起事,并建立政权;为恢复中原,大举挥师北伐。
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
不满现实,表达收复中原的远大抱负。
人物 典故史实 关键词句 诗人情感
(用典目的)
刘义隆(元嘉)
元嘉二十七年,草率北伐,想建立像霍去病那样的功业,结果惨败。
草草
仓皇
借鉴历史,委婉告诫韩侂冑不能草率行事。
拓跋焘(佛狸)
击败宋文宗,率军追到瓜步山上并建立行宫,即佛狸祠。
可堪
表达对南宋政权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
廉颇
被免职后跑到魏国,渴望得到重用,却被进谗。
凭谁问
以廉颇自况,想为国效力,却遭降职,壮志未酬,深感悲愤。
概括用典之美:言简意丰,借古抒怀,委婉含蓄地表达情感。
任务二
细读文本,品赏苏词、李词之美
(一)品鉴语句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开篇气势非凡,历来被人们称颂,但也有同学提出疑问:“风流人物”都被“浪淘尽”了,此路不通,如何还能转入下文?
开篇虚实结合,由江水流逝到逝者如斯,联想到历史上的风流人物,自然包含了对古与今、自然与人事的深沉思索,似塞实通,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妙——“风流人物”肉体虽已属于过去,事功却不会磨灭。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写景句“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何以能成为千古名句?
江山合写,有形有声有色,是“赤壁”之景。
以动写静,动静结合,气势不凡,切“怀古”之情。
追问:“这次第”的“这”都包括了哪些“光景、状况”?词人是怎样一步一步地推出这个主旨句的呢?
“这”包括“六层可伤之事”。词人妙选意象,用“滚雪球的方式一步一步地推出来: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追问:关键词“愁”包含哪些丰富的内容?
4.吟咏赏析《声声慢》(寻寻觅觅)前三句(三句十四字七组叠字)。这三句能够重新组合语序吗?七组叠字在音律上有什么特点?
(1)三句叠字具有极强的层次性,语序不可重组:
三句叠字,三个层次,逐层深入、文情并茂地表达了词人面对夫死、家破、国亡的惨境,异常空虚,无可寄托,心绪难宁的悲苦情状。
(2)叠字中的“觅”“清”“凄”加上后面的“将”“息”“急”“积”,乃至“点”“滴”“得”“第”,分别为齐齿音字和舌音字,读来短促轻细,像是停留在唇齿边上的细呻低吟,仿佛女主人公在啮齿叮咛、自泣自诉,恰切地表达了词人的惆怅、忧郁和悲苦、凄凉。三句十四字七组叠字,创意出奇,卓绝千古,层次清晰,统领全词,抑扬顿挫,波澜起伏,极富音乐美感。
(二)品鉴用词
1.赤壁大战时,周瑜已34岁,而《念奴娇·赤壁怀古》却说此时“小乔初嫁了”,难道古人也晚婚?怎样理解“初”字?
《三国志·周瑜传》记载:周瑜娶小乔是汉献帝建安三年(198),其时周瑜24岁;赤壁之战发生在建安十三年(208),其时周瑜已经34岁了,即小乔嫁给周瑜已经十年时间了,如此“穿越”,苏轼是有其用意的:
(1)突出周瑜年轻有为、志得意满的儒将形象:春风得意,新婚宴尔,美人衬英雄,岂不珠联璧合、相得益彰?这也是周瑜春风得意、建功立业的重要条件——外托君臣之义,内有葭莩之亲。
(2)隐写这场战争关系之大:“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如果战败,吴国就国破家亡。此等写法于史为失实,于词为夸张手法,是可以的。
2.选自人民文学出版社《李清照集校注》的课文《声声慢》中“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一句,在朱彝尊、汪森编的《词综》等词选中则作“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
你认为“晚来风急”好还是“晓来风急”好?为什么?
任务三
细读文本,比较豪放与婉约之别之美
据《词话丛编》,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
另有人比喻,苏轼之豪放词,如“丈夫见客,大踏步便去”;李清照之婉约词,如“女子出门,要反复描眉搽粉,斟酌衣裙颜色搭配”。
这些都形象地写出了婉约词和豪放词的风格之别。
结合“预习任务1”,以本课三首词为例,对婉约词和豪放词从题材、意象、意境、情感、艺术手法等方面加以比较研讨分析,欣赏其各具之美。
题材 意象 意境、情感 艺术手法
婉约词
狭窄单一。“词为艳科”,多写男女恋情,悲欢离合,赏花惜春,艳月歌舞,都市繁华等。
多为小巧而情思细腻的事物,如风花雪月,梧桐细雨,芭蕉杨柳等。
多柔婉、含蓄、细密,萦绕低徊,缠绵悱恻,哀婉凄凉等。
多为细腻的白描、委婉的抒情,语言圆润,辞藻华美,音律谐婉等。
豪放词
广泛多样。“以诗为词”“无言不可入,无事不可入”,多为豪山壮水,记游咏物,怀古说理,军情国事,百姓疾苦,个人抱负等。
多为宏阔的事物,如大江大河,名胜古迹,金戈铁马等。
多奔放阔大,气势恢宏,高逸旷达,慷慨豪迈,苍凉悲壮等。
多为大笔勾勒,借古抒怀、托古喻今,直抒胸臆、汪洋恣意,语言朴实,不拘格律等。
婉约词和豪放词只是风格不同,没有高下之别,都体现了宋词之美。
课后作业
微写作:请从课外宋词中任选一首豪放词或婉约词,任选一个角度,为班级微信公众号“古典诗词”专栏写一段推荐文字,谈宋词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