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 归园田居(其一)》达标培优练
(45分钟 54分)
一、基础练·学考达标(26分,建议用时20分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朝:早晨
B.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厌:厌恶
C.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韵:气质,性格
D.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枉:枉驾
2.下列句子中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2分)( )
A.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B.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C.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D.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B.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C.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D.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4.下列句子中文言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2分)( )
A.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B.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C.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D.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5.下列对《短歌行》诗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四句诗表达了功业未成的曹操悲观厌世的一面。
B.“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运用了“青衿”的典故,意在表达作者求贤若渴的愿望。
C根据当时的时代背景,诗人“忧从中来”的“忧”来自壮志未酬却已年过半百的忧虑,来自社会动荡,国家统一前途未卜的担忧等。
D.“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四句借乌鹊绕树表达“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之意,希望天下贤士归于自己。
6.下列对《归园田居(其一)》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方宅”一句,意思是说住宅的四周土地有十几亩方”,四周的意思。
B.“榆柳”两句,描写了榆柳、桃李遍布房前屋后的情景。
C.“暧暧”两句,远村、墟烟构成一幅远景。“暧暧”与依依”在诗中是近义词,因此可以互换。
D.“狗吠”两句,描绘了一幅鸡鸣狗叫的农村生活图景,一切那么自然,那么淳朴
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组是(2分)( )
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精神的一个归宿。出仕为官是他的初衷,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说,《归去来兮辞》是了解陶渊明的隐士情怀,了解中国古代隐士文化的一个窗口。
①琴书诗酒是他生活的情趣
②乐天知命是他人生的真悟
③躬耕田园是他生活的保障
④固守穷节是他归隐意念的巩固
⑤淡泊明志是他的追求
⑥鄙弃官场是他的节操
A.①②④⑤③⑥
B.①⑥②⑤③④
C.⑥③⑤①②④
D.⑥⑤③①④②
8.名句默写。(6分)
(1)《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使用比喻的手法,以明月的可望而不可取,比喻求贤才而不得,点明了忧愁不断的原因。
(2)《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
(3)《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诗人作为一个官宦人家的子弟,作为一个熟读儒家经书的知识分子,为了供养家小,不得不违逆自己的“韵”和“性”,奔波于官场。回头想起来,那是误入歧途,误入了束缚人性而又肮脏无聊的世俗之网。
9.下面是员工申请劳动仲裁流程图,请把“调解成功”的内容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50个字。(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拔高练·高考夺冠(18分,建议用时15分钟)
10.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的题目。(9分)
读山海经(其一)
陶渊明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欢然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本诗以朴素的语言开头,描绘出美丽清爽的环境:初夏时节,草木生长,绿树绕屋,浓荫满地。
B.“众鸟欣有托”,一个“欣”字,用的是拟人手法,有“羁鸟恋旧林”的深意。
C.“微雨”“好风”的“微”“好”二字互文,风吹面不寒雨润衣不湿,和风细雨令人兴会俱佳。
D.“俯仰”两句说诗人虽身在茅屋,但神思驰骋、浮想联翩,抒发了隐居读书的感受,点破全诗的主旨。
(2)这首诗写出了诗人的哪些乐趣?(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面的诗,回答后面的问题。(9分)
蒿里行
曹操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①。
初期会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②,刻玺于北方③。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注】①讨群凶:指讨伐董卓及其党羽。②淮南弟称号:指袁术在淮南寿县自立为帝。③刻玺于北方:指袁绍谋废献帝,想立幽州牧刘虞为皇帝,并刻制印玺。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蒿里行”为汉乐府旧题,属《相和歌·相和曲》,本为当时人们送葬所唱的挽歌,曹操借以写时事。蒿里,指死人所处之地。
B.“初期”句用典,相传周武王伐纣时曾在孟津大会八百诸侯,此处借指关东诸将期望也能像那八百诸侯一样同心协力,除奸诛恶。
C.诗人称诸将为“义士”,带兵讨伐“群凶”,指出“乃心在咸阳”,意在恢复汉祚,抒发了作者对诸将的钦佩、敬仰之情。
D.“势利”到“刻玺”句写关东诸将各为势利而争、发展到自相残杀,最后点明他们称帝的野心,可谓如层层剥笋,步步深入。
(2)钟嵘评曹操之诗:“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请结合本诗的“悲凉之句”分析诗人的情感。(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培优练·素养提升(10分,建议用时10分钟)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10分)
清代诗人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写道: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格降人才。
请结合材料和现实,谈谈你对“人才”的认识,2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一、基础练·学考达标
1.答案:B
解析:厌:满足
2.答案:D
解析:悠悠,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思虑连绵不断。
3.答案:A
解析:B项,几何:古义,多少;今义,几何学。C项,明明:古义,明亮的样子;今义,副词,表示显然如此或确实(下文意思往往转折)。D项,依依:古义,隐约的样子,一说轻柔的样子;今义,留恋,不忍离开。
4.答案:A
解析:A项为宾语前置,其他为省略句(状语后置)。
5.答案:A
解析:“表达了功业未成的曹操悲观厌世的一面”不妥,应是人生短暂,劝人们珍惜时光,为国家建功立业。
6.答案:C
解析:“暧暧”与“依依”不可互换,“依依”给人以轻柔感,和“烟”搭配得当。
7.答案D
解析:⑥中“鄙弃官场”呼应首个横线前句中的“出仕为官”。接着,从句式协调一致的角度填⑤。然后,按从物质到精神的逻辑顺序,填③①。最后,“意念的巩固”是纵深发展,“人生的真悟”是生命升华,所以填④②。
8.答案:(1)明明如月 何时可掇
(2)少无适俗韵 性本爱丘山
(3)误落尘网中 一去三十年
9答案:示例:员工提出申请,登记后,仲裁部门立案受理,先进行庭前调解,调解成功后制作调解书,然后送达双方结案。
10.(1)答案:B
解析:“众鸟欣有托”是“众鸟”高兴有了一个家,无“羁鸟恋旧林”的深意。
(2)答案: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如下乐趣:草木繁盛,环境清幽,隐居田园,无尘世纷扰;躬亲耕作,自食其力,顺乎自然;把酒言欢;纵情想象,沉醉书卷。
11.(1)答案:C
解析:“义士”指讨伐董卓的诸军首领。
(2)答案:①憎愤。“义士”“讨”“群凶”这些词语用反讽的手法表明诗人对诸将的厌恶,对袁绍兄弟借匡扶汉室之名,行争霸天下之实,给予揭露,并对由此造成的战乱感到憎愤。②失望。联军内部矛盾重重,自相残杀,力量涣散,由此诗人对诸侯内部感到失望。③同情。诗人对因战乱而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苦难人民的同情。(情感3分,分析3分)
三、培优练·素养提升
12.答案:略。
6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