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向蓝天的恐龙》教案
一、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这是一篇科普文章,主要向人们介绍了科学家们根据研究提出的一种假说:鸟类很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20世纪末,我国科学家在辽西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为人们想象恐龙飞向蓝天、变化为鸟类的演化过程提供了证据。文章既揭示了科学家们在古生物研究方面的重大发现,也向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古生物的科学之门,唤起他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课文以“飞向蓝天的恐龙”为题,破除了人们头脑中对恐龙的固有印象,颇具吸引力。文章开篇即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将笨重、迟钝的恐龙与轻巧灵活的鸟类──这两种在人们印象中似乎毫不相干的动物展现在读者面前,告诉我们: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接着介绍了这一科学发现的大致过程。
课文的第3、4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第3自然段循着读者的阅读思路,以“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呢”这一设问,十分自然地引出下文,将我们的视线引向中生代,在我们眼前再现了恐龙变成鸟类的演化过程。这一过程以时间为序,先讲了两亿三千万年前第一种恐龙的大小、形态、行走方式;接着介绍了经过数千万年之后,它的后代繁衍变化、形态各异的情况;由于它们的体态、体表、生活习性等方面的变化,最终使一支猎食性恐龙变成了天之骄子,飞向了蓝天。
课文最后表达了科学家们的美好心愿:希望找到更多的、更充分的证据,重现恐龙飞向蓝天这一历史进程。
教学本课,要引导学生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变过程,体会科学工作者从事科学研究的执着与艰辛,引导学生揣摩课文准确生动的语言。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 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
“点睛之笔”是指最重要、最关键的内容。作者在这句话中,运用极其生动形象的语言,将古生物科学家们历时百年的漫长研究历程与取得的成果喻为“画卷”。科学家们根据恐龙与鸟类骨骼上呈现的许多相似之处,提出了鸟类由恐龙演变而来的假说,但始终缺少强有力的证据。直至20世纪末,在经历了百余年的不懈努力之后,终于有了辽西的重大发现,发现了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这无疑为该项研究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加速了此项研究的进程,因此,说它是“点睛之笔”。
② 科学家们希望能够重现这一历史进程。
“这一历史进程”指的是恐龙家族中的一支──猎食性恐龙长出羽毛、学会飞翔、演化为鸟类的漫长历史过程。这句话是说科学工作者十分希望在现有资料与条件的基础上,继续深入探索,搜集到更多的化石、更丰富的资料,力争通过科学技术手段(如标本复原、动画展示)将其演变的全过程形象直观地展示在世人面前。
(2)对词语的理解。
茹毛饮血:指原始人不会用火,连毛带血地生吃禽兽。
毋庸置疑:指无须怀疑,是铁一样的事实。
二、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恐龙、凶猛、鸽子、欣喜若狂、描绘、形态各异、轻盈、敏捷”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兴趣的部分。
3?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激起热爱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
三、教学建议
1?课前布置学生查找、阅读有关恐龙的资料,做好知识储备。可以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学生交流,以扩展知识、开阔视野。
2?教师可以在学生初读提出不懂问题的基础上展开教学,针对学生不理解的或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究,把理解课文内容和体会表达特点有机地结合起来。
3?教师应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恐龙演化的过程。学习课文的第3、4自然段时,可以通过教师引读、对比朗读等方法,直观感受课文叙述的条理性,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把恐龙演化的过程说一说,达到内化吸收语言的目的。在学生讲述的时候,可以根据课文描绘的情景,展开丰富的、合乎情理的想象,融入自己了解的有关恐龙进化的知识。
4?这篇课文语言准确生动,教学时应引导学生细心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可以采用删减比较、对比朗读等方法引导学生体会文中准确的语言。如,“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一支”指的是恐龙的某一个分支,而不是全部;“漫长的演化”是指经历了长时间的演变过程,而不是突如其来的变化。又如,“一些与鸟类亲缘关系较近的恐龙应该长有羽毛。”“一些”表示不是所有的恐龙;“应该”表示一种推测的意思,说明在没有找到证据之前,不能确定。
语言准确是说明性文章最重要的特点,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找出自己认为表达得准确的语句,说说句子中的哪些词语用得准确,再谈谈自己对这些句子的理解和体会。
5?本课要求会认和要求会写的字比较多,可以让学生自己交流哪些字容易读错,哪些字容易写错。学生交流时,注意提醒以下几个字:“凌”读línɡ,不要读成lín;“崭”读翘舌音;“鸽”字的第二笔是点不是捺;“盈”字上面的“”不能写成“”,“”的末笔是点,不能写成捺。
6?课后设计了选做题,引导学生将课内外语文学习结合起来。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有关科技知识的书目、报刊和网站,引导学生继续阅读,了解恐龙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主动探索的精神。
四、教学案例
教学设计片段:第四段的教学
学习这一段时,根据讨论题,学生自主读文思考,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
1?自由读文,说说这一段介绍的是什么。(介绍的是亿万年前恐龙的庞大家族)
2?再读全段,根据课文内容和表格的提示,与小组同学合作填写下面的表格。
(注:此表格中的内容,教师可以根据情况取舍,即教师给出一部分,其余部分由学生合作完成)
3?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详细地介绍恐龙的“庞大家族”?
4?根据所填写的表格内容,看看作者是怎样把这样一个庞大家族清晰有序地介绍给我们的。
5?在这个大家族里,哪种恐龙经过演变飞上天了?你是怎么知道的?
中生代地质年代上的中生代距今约2亿5千万年至6千5百万年,持续的时间长达1亿8千万年左右,又被称为“爬行动物的时代”。那时,在陆地上有恐龙,海中有蛇颈龙,空中有翼龙。
化石指古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的跟石头一样的东西。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物的演化并能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
课件24张PPT。31 飞向蓝天的恐龙根据课文内容填写: ( )的霸王龙
( )的马门溪龙
( )的鸽子
( )的孔雀
( )的演化
( )的鸟儿凶猛笨重、迟钝轻灵五彩斑斓漫长凌空翱翔 1:思考科学家提出鸟类和恐龙有亲缘关系的依据是什么? 恐龙和鸟类在骨骼结构上有许多相似之处.2:“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这句话中点睛之笔是什么意思?点睛之笔在文中所指是什么? “点睛之笔”是指最重要,最关键的内容.
“点睛之笔”在文中所指是科学家在辽宁西部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中生代: 距今约2亿5千万年到6千5百万年,持续时间长达1亿8千万年左右,又被称为“爬行动物的时代”. 两亿三千万年前 和数千万年后 的恐龙都是什么样的? 两亿三千万年前,第一种恐龙和狗一样
大,它用两条后腿支撑身体 数千万年后:有些恐龙像它们的祖先一样两足奔跑,有些恐龙则是用四足行走;有些恐龙身长几十米,重达数十吨,有些恐龙则是身材小巧,体重不足几公斤;有些恐龙凶猛异常,是茹毛饮血的食肉动物,有些恐龙则温顺可爱,以植物为食.茹毛饮血:不会用火,连毛带血的生吃禽兽.
身体_________ 体表__________
转移到_______ 在树木间________
具备_________ 最终____________。 逐渐变小长出美丽的羽毛树上生存跳跃、降落滑翔能力能够主动飞行阅读课文,完成下面的填空: 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
的身体逐渐变小,长得也越
来越像鸟类。● ●● ● 它们中的一些种类可能为
了躲避敌害或寻找食物而转移
到树上生存。● ●● ● 这些树栖的恐龙在树木
之间跳跃、降落,慢慢具备
了滑翔能力,并最终能够主
动飞行。
● ● 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
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
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 ● ● ● ●这一历史过程: 一种带羽毛的恐龙脱离同类,飞向蓝天,演化成今天鸟类大家族.课文小结: 这篇课文我们主要讲述了恐龙的一支经过慢长的演化,最终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从中我们还体会到了科学工作者多事科学研究的执著与艰辛.
课文最后还表达了科学家们的美好心愿,希望找到更多的,更充分的证据,重现恐龙飞向蓝天的这一历史进程.
搜集关于恐龙的资料,
以自由形式组合,小组讨
论交流的信息.作业:慈母龙戟 龙角 龙禄丰龙青岛龙异齿龙 鱼龙霸王龙翼龙三角龙剑龙梁龙雷龙再见再见再见再见再见谢谢!(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飞向蓝天的恐龙》课课练
一、读拼音,写汉字。
?? áo xiánɡ?????? bèn zhònɡ???? ?xiōnɡ měnɡ??? ?? qīnɡ yínɡ
(????? ? ) ?(????????? )?? (????????? )? ?(????? ??? )
?? mǐn jié????? ?miáo huì???? ??dùn shí??????? kǒnɡ lónɡ
(?????? ? )? (?????? ?? )?? (????? ??? )??(??????? )
?
二、比较字形,组词。
?? 钝(??? )? 斑(??? )? 捷(??? )? 遂(??? )
?? 吨(??? )? 班(??? )? 睫(??? )? 随(??? )
?? 精(??? )? 撑(??? )? 蓝(??? )? 像(??? )
?? 睛(??? )? 掌(??? )? 篮(??? )? 象(??? )
?
三、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 反义词
笨重??????????? (???? )????????? (???? )
温顺????????? ??(???? )????????? (???? )
敏捷??????????? (???? )????????? (???? )
活泼??????????? (???? )????????? (???? )
?
四、连一连。
漫长的????? 羽毛???????? 身体?? ???小巧
轻灵的????? 生活???????? 行动?? ???轻盈
美丽的????? 演化???????? 身材?? ???敏捷
崭新的?? ???鸽子???????? 反应????? 迟钝
?
五、选词填空。
? ?????????发明? ??????发现
1、科学家(?? )今天的鸟类家庭是由恐龙演化而来的。
2、锯是鲁班(?? )的。
????????? 愿望? ???????希望
3、真高兴,我的(?? )快实现了。
4、我(?? )这不是真的。
?
六、给下面两句话加上标点。
1、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呢?? 让我们穿越时空遂隧道?? 访问中生代的地球?? 看看这一演化过程吧
?
2、不管怎样?? 有一点毋庸置疑?? 原来不会飞的恐龙最终变成了天之骄子?? 鸟类?? 它们飞向了蓝天?? 从此开辟了一个崭新的生活天地
?
七、修改病句。
1、地球上的恐龙大约一定出现在两亿三千万年前。
???????????????????????????????????????????????????????????????????????????????????????
?
2、昆明湖岸边栽着无数数不清的倒垂杨柳。
????????????????????????????????????????????????????????????????????????????????????????
?
3、今天,王叔叔大概一定来我家。????????????????
????????????????????????????????????????????????????????????????????????????????????????
?
4、今天中午下了一天的雨。
????????????????????????????????????????????????????????????????????????????????????????
?
八、照例子,写句子。
例?? 恐龙学会了飞翔。
???? 一种带羽毛的恐龙在奔跑过程中学会了飞翔。
? 1、恐龙具备了滑翔能力。
???????????????????????????????????????????????????????????????? ???????????????????????
?
? 2、恐龙后代繁衍成了庞大的家庭。
???????????????????????????????????????????????????????????????????????????????????????
?
九、读课文,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填空。
恐龙的一支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身体???? ???? 体表????? ?? 转移到???? ? ??在树木间??? ???? 具备??????? ??? 最终。
?
?
十、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蚂蚁的本领
????? 蚂蚁经常到离巢很远的地方去找食物。它找食物,要是吃不下了,又拖不回去,就急忙奔回巢去“搬兵”,把别的蚂蚁领来。它们或者把食物分成小块,各自衔一块带回巢去,或者同心协力把食物拖回巢去。
????? 蚂蚁是靠什么来把消息通知给同伴呢?它招呼同伴就靠头上那对触角。它们用触角互相撞碰来传递信号。如果食物又大又合口味,触角就舞得特别猛烈。
????? 蚂蚁认路的本领很强。它认路主要靠眼睛,能凭借陆地上和天空中的景物辨别方向。有人做过一个实验,用一个圆筒圈住一群在归途中的蚂蚁,只让它们看见天空,蚂蚁仍然准确地认清前进的方向。如果把天空和周围的景物完全挡住,蚁群就会四散乱跑起来。蚂蚁还可以根据气味认路。有些蚂蚁会在它们爬过的地方留下一种气味,回来时就根据这种气味确定路线。如果用手指在蚂蚁爬过的路上划一条横线,或者用樟脑球等有怪味的东西将蚂蚁要走的路划断,蚂蚁就迷路了。
1、用“||”把第三段分为两层,层与层的关系是???????? 。
2、用“????? ”画出第三段的中心。
3、人们通过??? ??????????????????????知道蚂蚁认路本领的。
?
4、概括写出蚂蚁认路的本领。
????????????????????????????????????????????????????????????????????????????????????????
????????????????????????????????????????????????????????????????????????????????????????
?
5、短文说明了几个问题?作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
??????????????????????????????????????????????????????????????????????????????????????
??????????????????????????????????????????????????????????????????????????????????????
?
十一、谚语填空。
??? 泥鳅?? 蚂蚁?? 知了?? 乌龟?? 蜻蜓
1、(? ? ? )搬家,将有雨下。
2、(????? )吐气泡,雨天将要到。
3、(?? ?? )飞得低,出门带雨衣。
4、(? ??? )背冒汗,出门带雨伞。
5、(???? ?)叫叫停停,连绵阴雨来临。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参考答案
一、翱翔?? 笨重?? 凶猛?? 轻盈?? 敏捷?? 描绘?? 顿时? ?恐龙
二、略。
三、沉重?? 轻盈?? 顺从?? 叛逆?? 灵敏?? 迟钝?? 活跃?? 呆板?
四、漫长的演化? 美丽的羽毛?? 崭新的生活? 轻灵的鸽子??? 身体轻盈?? 行动敏捷?? 身材小巧?? 反应迟钝
五、1、发现?? 2、发明?? 3、愿望?? 4、希望
六、略。
七、1、删去“一定”?? 2、删去“无数”或“数不清”?? 3、删去“大概”或“一定”?? 4、删去“一天的”
八、略。
九、略。
十、1、在第一句话后画上“||”,总分关系?? 2、蚂蚁认路的本领很强。?? 3、实验?? 4、蚂蚁依靠眼睛和气味认路。? 5、三个问题。先写蚂蚁经常离巢很远找食物并把食物带回巢;再写蚂蚁靠触角传递信息;最后写蚂蚁认路本领很强。
十一、1、蚂蚁?? 2、泥鳅?? 3、蜻蜓?? 4、乌龟?? 5、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