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说课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0课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说课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3-11-16 22:02:19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课件23张PPT。课题: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20课一、说教材二、说学情 三、说学习目标四、说重点难点五、说教法学法六、说教学过程七、说板书设计八、说教学预期效果说 课 流 程
1、地位
本节教学内容是第四单元的第一课,也是关键性的一课,因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拉开了我国大分裂和民族大融合的序幕。
2、作用
不仅可以使学生理解“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的必然结果,也可以使学生认识到由分裂走向统一是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一、说教材(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对象:七年级的学生。
特 点: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对历史知识的认识
呈现出单一和片面的特点,但活泼好
动,好奇心强,对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
也有着不同程度的了解,学习兴趣会很
高。
二、说学情
(1)知识与能力目标:
知道三国鼎立局面形成过程中重要历史人物曹操、刘备、孙权等;
了解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说出其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利用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地了解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史实;
搜集有关三国的历史典故,从多方面了解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总结出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提高从课文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通过对曹操胜败原因的分析,得到“骄兵必败”等启示。
三、说学习目标

1、重点: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四、说重点难点 2、 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1、教 法:以启发、引导和质疑答疑为主,以多媒体为
辅。(点拨法、阅读归纳法、图示法)

五、说教法学法2、学 法:自主学习法、讨论法与合作探究法。 1、导入:
采用“开火车”的游戏方式,让学生说出课前搜集的三国典故,导入新课。六、说教学过程 激发起学生学习本课的热情。 2、学习“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重点)

突破方法:
1、让学生分小组合作,梳理出三国建立的相
关内容,并自由设计出不同形式的表格。
2、到黑板上展示。
220年221年222年曹丕刘备孙权洛阳成都建业(南京)政权名称建国年代创建者都城(今名)魏蜀吴三国鼎立的表格:魏(曹丕)220年蜀(刘备)221年吴(孙权)222年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构思创新的能力表 格 2:天下形势示意图思考:三国鼎立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十万人三四 万人曹 操袁 绍 公元200年官渡官 渡 之 战夜袭乌巢,烧毁袁军粮草以少胜多乌巢 3、学习“官渡之战” 1、谁能依据这张地图,讲述官渡之战的经过?
2、官渡之战的影响是什么?
3、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是什么?


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从课文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由易到难层层深入——消灭孙刘,统一全国 自然引出下一环节:赤壁之战。 假想:假如你是曹操,统一北方后下一步的
理想和目标会是什么?
曹 操
20万人刘孙孙、刘联军
5万人刘4、学习赤壁之战赤 壁 之 战拓展延伸:历史使人智慧 你从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一胜一败的不同结局中吸取了什么经验教训呢? 1、骄兵必败。
2、在学习和生活中要虚心,不能骄傲自大。
3、要善于借鉴和接纳别人的意见。
4、要讲究方法等。 通过这个环节,不仅能让学生融汇贯通基本的历史知识,而且还能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引导。 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分裂时期,但三国中的每一国都追求着自己的国家能统一全国。在中国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分裂只是暂时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5、小结 6、设置检测题

设计练习题,包括选择、简答、三国谚语知多少等题型。 加深学生对本课知识的巩固。 魏
曹丕220年
洛阳一、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蜀
刘备221年
成都吴
孙权222年
建业二、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1、官渡之战:200年 曹操 袁绍2、赤壁之战 208年 曹操 孙刘联军七、说板书设计板书应简单直观 1、本节课将运用丰富生动的现代教学手段,吸引学生兴趣,渲染课堂气氛,给师生创设良好的情境。
2、本节课在设计时充分结合了七年级学生的特点,设置问题时能够层层深入,然后小组讨论解决问题,使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学会分享。
八、说教学预期效果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