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说课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说课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3-11-16 22:04: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4张PPT。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该单元的主题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明朝君权的加强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有一定作用,但其主要反映的是君权高度集中带来的危害,封建社会走向衰落,进而反映出当时中国社会的危机。本课在该单元学习中地位重要。然而,初一学生知识储备和认知能力有限,加上本课概念较多,估计学习会有一定难度。近年来,关于这段历史的影视剧较多;历史读物如《明朝那些事儿》也畅销全国,学生对这段历史,有一些认识和了解。情 感
态 度
价值观本课课标要求是:知道明朝的建立。通过皇权的强化和“八股取士”初步理解皇帝专权的弊端。课程
标准1、了解明朝建立的基本史实;掌握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知道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
2、通过材料展示,培养学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解答问题的能力。知识与
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
态度
价值观通过提供材料、运用学案开展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推理能力。让学生知道明朝君权的加强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虽有一定作用,但其导致专制腐败,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体现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难点:八股取士
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教法学法教学过 程
创设情境 故事导入3分钟
自主学习 完成学案8分钟 合作探究 点拨提升28分钟 达标检测 当堂过关6分钟1789这两幅画像是同一个人吗?改朝换代今朝始——背景篇我的王朝我做主——内容篇利弊得失任人评——影响篇



点人
物明太祖(朱元璋)1368年南京(应天)一、明朝的建立阅读教材 落实基础 我该怎样做才能加强君权呢?改朝换代今朝始——背景篇我的王朝我做主——内容篇利弊得失任人评——影响篇二、明朝加强君权措施
(明太祖时期)材料展示
强化重点小组讨论: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政治措施材料一:洪武九年,朱元璋首先宣布在地方上废元旧制,代之以承宣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三司,既相对独立,又相互牵制,以防止地方势力过大而闹独立性的可能。洪武十三年,废除了中书省和丞相制,朝廷政务改由六部分理,各部尚书直接听命于皇帝。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锦衣卫掌侍卫、缉捕、刑狱之事,恒以勋戚都督领之……盗贼奸宄,街涂沟洫,密缉而时省之。”
——《明史·职官志》
合作探究 点拨提升 地方:锦衣卫改革
行政
机构设立
特务
机构 中央:政治措施小组讨论
归纳重点二、明朝加强君权措施
(明太祖时期)中书省皇帝明朝中央地方行政机构变化示意图“钱宰写诗”——恐怖的特务机构锦衣卫
材料补充
强化重点 四鼓冬冬起著衣,午门朝见尚嫌迟。
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思考:是什么原因让钱宰吓出一身冷汗?锦衣卫的职能是什么?有什么作用?锦衣卫的职能:监察官员和百姓
作用:进一步加强了皇权?秦代到明代中枢机构之演变秦代到明代中枢机构之演变设置特务机构锦衣卫
(不受法律制约)君主权力加强 联系现实,根据所了解的法律常识,你们认为特务机构锦衣卫侵犯了公民的哪些权利?对社会造成了哪些影响?历史与现实快乐参与
活跃课堂政治权利 人身自由权 平等权 名誉权 人格尊严权 财产权 劳动权 言论自由权 受教育权 社会经济权 获得国家赔偿权 材料展示
突破难点材料三:科目者,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士之法,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盖太祖与刘基所定。其文略仿宋经义,然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谓之八股,通谓制义。
——《明史·选举志》
八股取士隋唐科举与明代八股取士之比较“一个没有个人独创性和个人意愿的规矩的统一的个人所组成的社会,将是一个没有发展可能的不幸社会。”
——爱因斯坦
补充材料突破难点“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第。可知《三通》、《四史》是何等文字,汉祖、唐宗是哪朝皇帝?”
——(清)徐大椿八股取士学生探究:八股取士的危害视频展示
强化记忆
1.靖难之役
2.明成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①1421年,迁都北京②继续削藩③设立东厂二、明朝加强君权措施
(明成祖时期)改朝换代今朝始——背景篇我的王朝我做主——内容篇利弊得失任人评——影响篇 材料一:从秦统一六国开始,到1840年鸦片战争为止……在这期间,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即使出现分裂也能够重新走向更高度的统一,统一多民族国家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材料二:……而中国高度集权的君主制度,严重地扼杀了社会的创造力,减缓了社会发展的步伐,中国之所以在近代大大落后于西方,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实在是罪魁祸首之一。 ——崔瑞德主编《剑桥中国明代史》
三、明朝加强君权影响结合史料评价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五百年来谁铸史:1500年前后的中国与世界
《蒙娜丽莎》地理大发现紫禁城金銮殿宝座
中国: 专制独权,逐渐落后
西方:走出黑暗,迎来光明1.下列各项不属于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的是( )   A.实行削藩政策 B.设立特务机构东厂   C.八股取士 D.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2.明朝的科举考试命题范围包括( )   ①四书  ②三通  ③五经  ④四史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下面哪一措施最能反映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 ) A.废行省,设三司 B.废丞相,权分六部   C.设厂卫特务机构 D.八股取士
4.有一天,明朝殿阁大学士宋濂在家中请客,第二天,明太祖问他:“昨天喝 酒了吗?请的哪几位客人?吃的什么菜?”宋濂一一如实回答。太祖笑道:“说得对,没有骗我。”说着拿出一张图,上面画着宋濂请客的座次位置。宋濂见了吓出一身冷汗。
阅读上述材料后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了明朝的一种什么现象?
(2)这种现象的存在说明了什么?
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改革行政机构
设立锦衣卫三、 影响篇
(集权影响) 本课特色:2、恰当引用原始材料与专著论文,凸显历史特色的同时照顾初一学生的学情;3、通过分层设计习题,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给每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的机会;1、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时空联系,充分体现历史学科的时序性与系统性; 尚有待深入思考的问题:

1.如何将大量的教学资源运用到有限的课堂时空进行高效教学,对于教材没涉及到的内容,我们该拓展到什么程度?
2.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才能将这种理论性较强,与现实联系不紧密的课讲得生动有趣,以此培养学生的兴趣?谢谢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