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井观天》教案
一、课程。
《坐井观天》第二课时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生字组词,读好青蛙和小鸟的对话。
难点:理解寓言故事中“要做一个见多识广的人”的含义。
三、教学目标。
1、学会“观、井、沿”等8个生字词,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分组朗读、分角色等多种朗读方式,分析小鸟和青蛙的语言特点。
3、明白“坐井观天”这个寓言故事的寓意,懂得要做个见多识广的人。
四、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来玩一个小游戏,看局部猜事物。猜猜这是什么?(出示事物放大后的局部图片)原来我们看到的,并不一定是我们所想象的事物。
2、初步阅读。
(出示井的图片)大家再猜猜这是什么?古人根据井的形状造出了这个字,(黑板贴上井的图片)那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个字,注意读好后鼻音。大家读的都很准确!
现在伸出你们的小手,和老师一起把这个字送回田字格,你们说老师写。(师范写)
(出示“观”字)大家知道观是什么意思吗?我们说观看观看,观就是看的意思。观是前鼻音,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个字。真棒!现在请大家伸出小手,你们说老师写,我们一起把这个字送回到田字格中。(师范写)
同学们,我们刚刚猜图片的时候,很多同学都猜错了,现在有一只小青蛙也很大家一样,没有看到事物的整体就盲目下结论,它还和小鸟发生了争吵。具体的经过是怎么样的呢?大家想不想弄清楚呢?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坐井观天》,大家一起齐读课题。同学们的读书声真响亮!(书写课题)
3、深入研读。
(1)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预习告诉老师,这篇文章有几个人物?分别是谁?(学:有两个,青蛙和小鸟)
师:那现在请男同学扮演小青蛙,女同学扮演小鸟,老师来读旁白。大家在读的过程当中思考:青蛙和小鸟的位置分别在哪里?青蛙和小鸟又有几次对话?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青蛙和小鸟分别在哪里了吗?你们在哪里找到的?同学们真细心,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一自然段。哪位同学愿意上来帮老师把青蛙和小鸟贴在正确的位置?(请学生上台粘贴)
师:大家觉得他贴的对吗?真厉害,给他一个棒!青蛙坐在井里,小鸟站在井沿上,井沿就是井口的边沿。
(2)解析对话。
师:我们把你说一句我说一句当作一次对话,那青蛙和小鸟一共有几次对话呢?(学生:三次)
第一次对话:青蛙问小鸟应该用疑问、好奇的语气。带读儿化音“哪儿”老师范读、学生学读。分析小鸟的回答,帮助学生理解“一百多里”有多大,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天很大。
师:同学们,天是只有一百多里这么大吗?不是的,小鸟只是飞累了,停下来歇一歇,天还很大很大。
区分“渴”和“喝”字,从部首区分。
师:从青蛙和小鸟的第一次对话中我们知道了小鸟从天上来,而且飞了很久。现在请第1、2组来当小青蛙,3、4组来当小鸟,读一读,读出小青蛙的好奇和疑惑。
第二次对话:
师:同学们,青蛙相不相信小鸟说的天很大呢?对的,它不相信,青蛙是怎么回答的?我们来看看它们的第二次对话。(多媒体出示对话)谁来读一读青蛙的话?(生读)读的真好,字正腔圆。
师:青蛙不相信小鸟的话,他以为小鸟在说“大话”。什么是大话呢?
(多媒体:大话就是指虚假夸张的话)
引导学生理解青蛙的怀疑,读出反问的语气,老师范读,邀请学生读,全班一起读。
师:青蛙认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但是小鸟说天是怎么样的呢?在文中画出来。对,无边无际。谁来说一说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
(多媒体:无边无际是指广大而看不见尽头)
师:在小鸟眼里天空是无边无际的,看不到尽头,没有边际。谁来读一读小鸟的的话,把天的大读出来?
(评价学生的朗读)
师:在小鸟的眼里天空是无边无际的,请同学们发动你的小脑袋来想一想,小鸟会飞过哪些地方呢?
(引导学生说出:小鸟飞过无边无际的草原、无边无际的海洋、无边无际的沙漠。同时学习无边无际的应用。)
师:原来小鸟飞过这么多地方,它见过这么的事物,真是一只见多识广的小鸟呀!
第三次对话:
师:同学们,小鸟正是在井外飞翔,才看到这么广阔的天空,那青蛙为什么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呢?我们来看看它们的第三次对话,青蛙是怎么说的呀?
(多媒体出示青蛙的话)
师:青蛙是坐在井口里看天的,它看到的天只有井口那么大。现在请同学们把课本卷起来,卷成一个小口,放在右眼,闭上左边眼睛。用右边眼睛看看窗外,你能看到完整的窗或者天空吗?
(引导学生明白青蛙的视线,理解只有跳出井口才能看到完整的世界)
引导学生理解青蛙的笑是自以为是的笑,小鸟的笑是无奈的笑。最后再次读一读青蛙和小鸟的第三次对话。
(3)小结及作业。
师:学完了这篇课文,大家说一说我们是学习青蛙的见识短浅还是小鸟的见多识广呢?对的,我们应该学习小鸟,观察事物要客观、完整。
作业:回去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同时思考,如果青蛙跳出了井底,看到了天真的那么大,它会说些什么呢?
四、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