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阜宁实验初中2014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阜宁实验初中2014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11-17 13:01: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阜宁实验初中2014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次考试时间为150分钟,卷面总分为150分。考试形式为闭卷。
2、本试卷中所有试题必须答在答题卡上规定的位置,否则不给分。
3、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准确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指定位置。
一、积累与运用。(35分)
1.古诗文名句、文化常识填空。(10分)
(1)祸兮福之所倚, 。 (《老子》)
(2) ,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3) ,窥谷忘反。(吴均《与朱元思书》)。
(4)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
(5)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
(6)野芳发而幽香, 。 (欧阳修《醉翁亭记》)
(7)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其第二重境界是:“ , 。”
(8)语文学习要学会总结和归纳,要学会联想,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迅哥儿”看的“社戏”、辛弃疾写的“旧时茅店社林边”、陈胜“复立楚国之社稷”中的“社”都是 的意思;赵翼笔下的“各领风骚数百年”和毛泽东诗词中“唐宗宋祖,稍逊风骚”里的“风”原指 。
2.阅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答题。(4分)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róng( )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消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 )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2分)
róng( )化 载( )途
(2)文中划直线句有一个错别字,找出来并订正: 字应为 字。(1分)
(3)文中划浪线句中“次第”的意思是: 。(1分)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今天下雨我忘了带伞,淋了一身的水,狼狈不堪地跑进教室,还迟到了,真是倒霉。
B.最近一阶段,班里不良现象已蔚然成风,再不治理就会严重影响同学们的学习。
C.他的总结言简意赅,又不失深度,很有水平,我们听了相当之佩服。
D.他们俩本来个性志趣就不同,又经历了这么一场风波,分道扬镳实属必然。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如何管理、认识网络舆论场,已成为世界各国既关注又十分头疼的问题。
B.新校区刚招生,校门对面就开了一家卖饮料和汽水的小店。
C.是否保持为政清廉,是关系到党和政府能否取得广大群众信任的大事。
D.通过几年的努力,他记录下来的文字,仅印刷出来的就大约有400页左右。
5.填写在下面文段空白处最合适的一组词语是( )(2分)
青歌赛的一切比赛规则 ,评委与参赛选手之间稍有 就要回避,并且随时接受全国观众的 ,监审组要当场作出 ,这就保证了大赛的公正。
A.公开 纠葛 质疑 反应 B.公开 瓜葛 质疑 回应
C.公道 瓜葛 置疑 回应 D.公道 纠葛 置疑 反应
6.调整下列句子的顺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再短促的春天,也还是春天。
②春天赋予世界以色彩。
③可以看见绿色,这生命最基本的色素;可以看见鲜红,这滚烫的血液的火焰。
④而没有了色彩,也就没有了旋律,没有了诗歌,没有了舞蹈,没有了一切。
⑤可以看得见积雪里萌生的小草,枯枝上吐出的嫩蕾。
A.①⑤②③④ B.①⑤③④② C.①⑤②④③ D.⑤③④②①
7.阅读名著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孙明霞擦着泪水,转过头去,为江姐收拾行装。江姐再次对着镜子,照了一下,回头在室内试着走了几步,像准备去参加欢乐的聚会,或者出席隆重的典礼似的。她轻轻走到孩子旁边。孩子静静地熟睡着。江姐凝望了她一阵,终于情不自禁地俯身在她的脸蛋上吻了一下。”----(杨益言、罗广斌《红岩》)
(1)这是江姐临刑前的一段描写,表现了她 性格(2分)。选文中的孩子有一个让人心酸心痛的名字: 。(1分)
(2)选文中孙明霞的的恋人名叫 ,是一个富家公子哥,大学时入党,后来拒绝了家里安排的高薪工作,先是负责沙磁区的学运工作,后参与到《 》(报刊名称)的工作中来,负责新闻稿的收听和撰写,因叛徒 (人名)的出卖而被捕。(3分)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汉字英雄》是“河南卫视”与“爱奇艺”联手打造的中国国内首档大型网台联动的文化综艺季播节目。节目集综艺性和知识性于一体,将文化和娱乐相融合,集合全国各地识字最多的青少年倾情参与,为青少年打造了一个展示自己掌握汉字水平和个性的机会和舞台。
材料二:一档形式单纯、简朴的“冷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近日出乎意料地黏住了广大电视观众,热了起来。据统计,节目播出后的同时段收视率飙升4倍,微博上更是登顶话题热门榜,点击突破18万,百度搜索高达42万。
  该节目最初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崭露头角,后因受欢迎而增设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晚上的黄金时段播出。比赛引发的“提笔忘字”、“国人书写能力普遍退化”等有关汉字之忧的讨论,也频繁见诸互联网和各大报端。节目让广大观众在电视荧屏前领略了中华汉字之美,唤醒了国人对汉字的记忆与热情,对汉字具有的传承传统文化的功能用大众传媒的方式予以了再度开掘,值得充分肯定和期许。  
材料三:北京市教委昨天公布《2014-2016年高考高招改革框架方案》,并向社会征求意见。意见稿指出,从2016年起,高考语文分值由150分增至180分,文、理科综合分值由300分增至320分。英语考试将实行社会化考试,一年两次考试,学生可多次参加,按最好成绩计入高考总分,成绩3年内有效,考试分值也由150分降低到100分。
(1)给材料二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5个字)。(2分)
(2)综合上述材料,你能得出什么结论?(2分)
(3)对电视荧屏上出现的“汉语热”现象,有人认为,有一种文化倾向在抬头,即企图要求今天的学生,把美好的青春用于死背硬记那些僵尸般的文字。“我没有听见谁为学生们提供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而满耳朵灌输的是一套就是在八股时代也少之又少的酸腐腔调。”
针对上述观点,你是支持还是反对呢?说说你的理由。(3分)
二、阅读理解。(55分)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8—9两题。(6分)
约客 (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9.请用自己的语言生动描述这首诗前两句展示的意境(3分)
10.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此时怎样的心情 (3分)
(二)比较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1—15题。(17分)
[甲] ⑴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⑵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 ……
⑶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⑴游之日,风日清和,湖平如熨。时有小舫往来,如绳头细字着鹅溪练上。取酒共酌,意致闲谈,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千帆结阵而来,亦甚雄快。日暮,炮车云生,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予时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然①以悲,泫然②不能自已也。
⑵昔滕子京以庆帅左迁此地,郁郁不得志,增城楼为岳阳楼。既成,宾僚请大合乐落之,子京曰:“直须凭栏大哭一番乃快”。范公“先忧后乐”之语,盖亦有为而发。夫定州之役,子京增谍籍兵③,慰死犒生④,边垂以安,而文法吏以耗国议⑤,其后朝廷用人如此,诚不能无慨于心。第⑥以束发登朝,入为名谏议⑦,出为名将帅,已稍稍展布其才;而又有范公为知已,不久报政最矣,有何可哭?至若予者,为毛锥子⑧所窘,一往四十余年,不得备国家一屏一障之用,玄鬓已皤⑨,壮心日灰,近来又遭知己骨肉之变⑩,寒雁一影,飘零天末,是则真可哭也,真可哭也。 (节选自明 袁中道《游岳阳楼记》)
注释:①愀(qiǎo)然:形容神色变得严肃或不愉快。 ②泫(xuàn)然:流泪貌。③增谍籍兵:增高城墙招募士卒。④慰死犒生:告慰死者犒劳生者。⑤文法吏以耗国议:执掌法律的官员却以耗费国家资财的罪名上书弹劾。⑥第:但是。⑦谏议:这里指文臣。⑧毛锥子:指诗文。⑨皤(pó):白色 ⑩骨肉之变:指兄长病故。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增其旧制 增 : __________ (2)或异二者之为 为:__________
(3)既成 既:__________ (4)是则真可哭也 是:__________
12.翻译下面两个句子。(4分)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译文:
(2)风日清和,湖平如熨。
译文:
13.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B.如/绳头细字着鹅溪练上
C.衔/远山,吞/长江 D.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4.认真阅读甲、乙两文,填空(4分)
(1)乙文第⑵自然段中“ ”一词与甲文第⑴自然段中的“谪”相呼应。(1分)
(2)乙文第⑴自然段中,作者的心情经历了由 到 再到 的变化。(用原文中的字,每横线限填一个字)(3分)
15.甲乙两文作者的思想情感有何不同?(3分)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18题。(13分)
人无疵,不可与交
⑴ 近日,读明人张岱的《陶庵梦忆》一书,其中有“人无疵,不可与交”一句,意思是说,对一无嗜好,二无“缺点”的人,不可与他交往。初听此说似乎奇怪,细想开来又不无道理,读来颇值得人们去深思。
⑵世间有没有“无疵”之人 答案本该否定。然而,就有那么一帮谨小慎微、世故圆滑之徒,处处随人俯仰,唯唯诺诺,以便博得个“无疵”的“好名声”。实践证明,此类人只善于明哲保身,往往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与其相交,确实没有什么好处。
⑶交友如此,用人之道亦然。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只有那些躺在床上什么也不干的人或许没有错误可犯;想干事的人,总不免有失误。古今中外,人们所熟知的拿破仑一世、曹操、成吉思汗、洪秀全等等,皆是雄才大略而又不无过错之人。又有谁能因此而否认他们所取得的成就呢?锐意改革的人,“辫子”有的是,瑕疵有的是。但正是这样的人,有忧国忧民的深情,有开创新局面的勇气。有一大批这样的有为之人,我们的队伍才有生气,我们的事业才有活力,我们的社会才能发展。
⑷遗憾的是,在现实生活中,总有那么一些四平八稳、碌碌无为、但求无过的庸人,照样官运亨通;不少有胆有识勇于改革创新的能人,却因为“行高于人”,不免因“小过”而遭非议和冷遇。庸碌者神气、开拓者受气的现象,依然在不少地方存在着,这与我们当今的形势很不合拍。
⑸张岱言“人无疵,不可与交”,我们不妨引申一下,人无疵,不可与用。这当然不是说专挑“疵”多之人而用之,而是要对“成大功者不小苛”。果能如此,就不会因苛求而埋没人才了。
16.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观点。(3分)
17.说一说第 ⑴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3分)
18.作者心目中的“无疵”之人有什么特点?(3分)
19.简述第⑶自然段的论述过程。(4分)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0—24题。(19分)
风筝的心
朱成玉
⑴又到了放风筝的季节,可是我的城市上空却空空如也。莫非是与这城市积下了太多的仇怨,连云都躲藏起来,不肯给城市的天空一点梦想的色彩吗?而我依然仰望,寻找那些飞翔的痕迹,寻找那只要一点点风就可以抖擞起精神来的风筝。
⑵再次见到风筝,是在三月最破败的小巷。一些蓝色的白色的紫色的欲要飞翔的念头,被一群孩子们嫩小的手提着,轻轻地,飘在一人多高的风里。
⑶孩子们必须奔跑,因为只有奔跑才可以带来风。老人们说,放风筝可以放掉人心中所有的烦恼和晦气,只剩下美好的愿望。人们相信,这些用心灵里最珍贵的情愫扎出来的梦想之鸢,可以把种种美好的愿望传达给上帝。
⑷小时候没有卡通没有电脑,却有广阔的草地放风筝。如今,孩子们有了各种各样的玩具,却再也腾不出时间和空间纵情奔跑,纵情释放他们的梦想。所有的时间都被各种补习培训填充,所有的空间都被钢铁水泥占领。在这个简陋的巷子里,我看见风筝精疲力竭仍无法飘过城市的额头,气喘吁吁仍无法惊动半点尘俗。
⑸孩子们在巷子里终于跑累的时候,其中一个把风筝举过头顶叹口气说,有风多好,有风它就能飞上天空了。另外几个孩子也如泄了气的皮球,蹲到地上,不停地抱怨着——风都哪儿去了?
⑹风都哪儿去了?孩子的话让我不禁一怔。风,被高高密密的楼群阻隔在外面;风,被机器的轰鸣赶往别处;风,藏在遥远的记忆里;风,躲进有歌谣的童年。小时候,我的风筝可以放得比云朵还高。在那么高的天空上,我的风筝和白云窃窃私语,那是我儿时最美丽的花篮,一直在我的记忆里晃来晃去。风筝飞不起来,然而它们却是这座城堡里唯一长着翅膀的鸟了。它们醒着,心怀世界上最单纯的愿望:只要一点点风,只要一点点可以飞翔的天空。
⑺天空不冷清,风筝不冷清,冷清的只有风筝的心。风筝,这春天里的邮票,何时能为孩子们邮寄来春天?不知为什么,看着这些无法飞上天空的风筝,我的心里异常难受。尽管这是一些廉价的风筝,用最普通的材料制成,大概两三块钱就可以在任何一个商店里买到,但我还是希望它们能飞起来。这种希望点燃我心中隐匿了许久的渴望飞翔的念头。我对孩子们说:“明天早晨在这里等我,我领你们去一个可以让风筝自由自在飞翔的地方。”
⑻那个晚上,我挑选了最结实的竹签和最漂亮的桃花纸,精心制作了一个美丽的风筝。这是对童年的牵挂。我尽可能地将生命中所有美丽的色彩都绣到风筝的翅膀上,再扯一根长长的思念的线牢牢拴住它。我知道,我的童年不会走得太远。风筝上的那些花朵,鲜艳得就像那群孩子的脸。我仿佛听见了风筝在说:给我一点点风,给我一点点与梦有关的颜色。
⑼第二天一大早,我带上亲手制作的风筝领着孩子们去了广场。广场上人头攒动。孩子们小心翼翼地打开风筝,小心翼翼地打开自己,然后奔跑、奔跑,风来了!风筝飞上了高高的天空!我手中的线轴飞快地旋转,我的风筝追上了云朵,正在向它打听童年的消息。
⑽很多人站在那里不再走动。很多人仰起了头。很多人高声喊到:“快看,多美的风筝!”那一刻,我感觉到,适合风筝飞翔的风来了。那些安静的、优雅的心灵回来了。
⑾其实,它们从来就不曾丢失,只是有待呼唤。
20.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4分)
21.在第(1)自然段中,作者为什么说“又到了放风筝的季节,可是我的城市上空却空空如也”?结合全文,用自己的语言分点简要概括。(4分)
22.这篇文章语言优美生动,极富表现力。请从下面两句中任选一句加以赏析。(3分)
(1)在这个简陋的巷子里,我看见风筝精疲力竭仍无法飘过城市的额头,气喘吁吁仍无法惊动半点尘俗。
(2)风筝,这春天里的邮票,何时能为孩子们邮寄来春天?
23.通读全文,说说你对题目“风筝的心”含义的理解。(4分)
24.文章结尾说:“其实,它们从来就不曾丢失,只是有待呼唤。”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分)
三、写作。(60分)
25.请以“灯,一直亮着”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⑴可以记叙经历,编写故事,发表议论,抒发感受。
⑵角度自选,文体自定。(诗歌和戏剧除外)
⑶文中不得出现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九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35分)
二、阅读理解。(55分)
(一)(6分)
9.(3分)在一个烟雨迷蒙的夜晚,乡村池塘中传来阵阵蛙鸣。
10.(3分)友人“有约不来”,诗人只能自己独自打发时光,内心落寞、失望、焦躁、怅惘。这里的“闲”也有可能真是诗人从中悟出一点人生的禅趣,因而神清气爽,别有物外之趣。反映诗人闲适、恬淡的心境。(两说均可)
(二)(17分)
11.(4分)(1)扩大(2)心理活动(3)已经 (4)这
12.(4分)(1)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2)微风吹拂,阳光明媚,湖面像被熨烫过一样平坦。
(四)(19分)
20.(4分)写“我”看孩子们在小巷中放风筝,风筝却飞不起来,精心制作风筝并领着孩子们去放风筝的故事
21.(4分)①各种补习和培训占领了孩子的时间,孩子无暇放风筝;②城市建筑占领了广阔的草地,孩子无地放风筝;③缺少了放风筝的安静优雅的心灵。
22.(3分)(1)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风筝以人的生命气息,形象地刻画了这里的风筝没有施展才华的空间,孩子们没有时间去放风筝,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2)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孩子们对春天的企盼和对放风筝的喜爱。(意对即可)
23.(4分)“风筝的心”既指“我”对童年放飞风筝的美好往事的记忆,又指“我”对生活在现代都市中的孩子们没有放飞风筝的时空而感到遗憾的心情,更指“我”对自由自在、欢快幸福生活的呼唤。
24.(4分)生活中一些东西并没有丢失,比如风筝、弹子等,它们都是客观存在的,丢失的是人们安静、优雅的心情,如果能够拥有一份悠闲与清雅,那么快乐会重新回到身边。
三、作文(60分)
25. 评 分 标 准
一类卷54—60分 二类卷45—53分 三类卷36—44分 四类卷24—35分 五类卷24分以下
内容 中心突出思想感情真实健康内容充实 中心明确思想感情真实健康内容具体 中心基本明确思想感情较真实健康内容比较具体 中心不明确思想感情不够真实健康内容空泛 文不对题内容失真
语言 语言通畅表达方式恰当 语言通顺表达方式较恰当 语言基本通顺有少量语病表达方式不够恰当 语言不够通顺语病较多表达方式不够恰当 文理不通表达方式不当
结构 结构严谨脉络清晰 结构完整层次清楚 结构基本完整层次较清楚 结构不完整层次不清楚 层次混乱
评分注意事项:
①内容、语言、结构三项都具备同类条件,可得该类卷的上限分;具备该类卷两项条件,另一项属于下一类者,可得该类卷的中等分;具备该类卷一项条件,另两项属于下一类者,得该类卷的下限分。
②不足600字者,每少50字扣2分。
③如遇出现真实地名或暗示本人姓名、所在学校的试卷,一律交阅卷领导小组处理。
④其中写字5分,书写美观、规范,5分;书写清楚、规范 ,4分;书写较清楚、规范,3分;书写潦草、尚可辨认,2分;书写难以辨认,1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