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世界气候 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气温和降水是我们最为关注的气候要素,据此完成1-2小题。
1.下列词语中描述气候的是( )
A.风和日丽 B.阴转多云 C.暴风骤雨 D.四季如春
2.下列关于世界气温和降水分布的一般规律,表述正确的是( )
A.赤道地区降水少于极地地区 B.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C.低纬度地区气温高于高纬度地区 D.高山地区气温一般高于同纬度平原地区
3.读图,关于北半球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能够总结出的规律是( )
A.从高海拔向低海拔递减 B.从北向南递减
C.从内陆向沿海递减 D.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四季交替,冷暖变化,下左图为世界某区域1月等温线分布示意图(单位:℃),右图为该区域7月等温线分布示意图(单位,℃)。读图,完成4-6小题。
4.从空间差异看,该区域( )
A.1月等温线密集,南北温差小 B.7月等温线密集,南北温差大
C.1月同纬度下,太平洋上气温高于亚洲大陆 D.7月同纬度下,太平洋上气温高于亚洲大陆
5.该区域( )
A.地处北半球,1月气温低,7月气温高 B.地处南半球,1月气温高,7月气温低
C.大部地处热带,全年高温,气温变化小 D.大部地处北温带,全年寒冷,气温变化大
6.该区域年平均气温分布特点是( )
A.北极圈穿过地区比北回归线穿过地区高 B.太平洋地区比北冰洋地区低
C.一般随纬度升高,气温升高 D.一般随纬度升高,气温降低
下图反映某地某日天气情况,读图,回答7-8小题。
7.该日天气可描述为( )
A.有雨,东风2级 B.多云,西风4级 C.多云,东风4级 D.阴,西风2级
8.该日气温日较差约为( )
A.10℃ B.8℃ C.12℃ D.6℃
9.海口与北京两个地方的气候差别很大,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因素 B.海陆因素 C.纬度因素 D.洋流因素
读“东西半球海陆分布图”,完成10-15小题
10.当A地为夏季时,澳大利亚的季节是 (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1.A、B、E、F四个地点中,有阳光直射的是( )
A.A处 B.B处 C.E处 D.F处
12.划分东西半球的经线是 ( )
A.0°、180° B.20°E. 160°W C.20°W、160°E D.30°N. 170°S
13.A处位于B处的 ( )
A.正北方 B.西北方 C.正南方 D.东南方
14.图中A、E、②所在大洲或大洋分别是 ( )
A.北美洲、欧洲、大西洋 B.北美洲、亚洲、太平洋
C.欧洲、亚洲、印度洋 D.北美洲、欧洲、太平洋
15.B地年均温高于A地,影响这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
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 C.地形因素 D.人为因素
读“亚欧大陆同纬度地带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完成16-17小题。
16.从①地到③地,7月气温的变化是( )
A.逐渐升高 B.先降低再升高
C.先升高再降低 D.逐渐降低
17.下列关于图中①②③地的气候类型和特点,正确的是( )
A.①地年较差较②大 B.②地是温带海洋性气候
C.①地降水的季节差异比③地大 D.③地雨热同期为温带季风气候
在过去30年里,北极(9月)存在时间超过四年的海冰面积发生了很大变化。我市某校地理研学小组查阅资料,获取相关数据后绘制出图。读图完成18-19小题。
18.北极(9月)存在时间超过四年的海冰面积( )
A.基本无变化 B.呈匀速下降趋势
C.2009年最小 D.1999年后下降迅速
19.以下那些行为可以减缓海冰的消融速度( )
①把日常使用的塑料袋换成布袋
②简洁包装,实用更重要
③随手关灯
④安全起见,外出就餐用一次性餐具
⑤多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⑥空调调到20度
A.①②③④ B.②④⑤⑥ C.①②③⑤ D.③④⑤⑥
2022年3月中旬,南北两极几乎同一时间发生强烈升温。暖气团大量进入北冰洋和南极大陆,令部分地区在两天内升温30-40℃,打破了三月记录。此次南北两极的升温幅度之高,范围之大,偏高之烈,都是人类可观测有记录以来的首次。据此完成20-21小题。
20.下列选项和两极增温有关的是( )
A.海啸 B.气候变暖
C.板块的运动 D.注入的海水增多
21.为遏制两极增温的产生,下列措施有效可行的是( )
A.开发利用更多的煤炭 B.开发利用更多的石油
C.推广使用空调等制冷系统 D.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
22.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她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下列关于环境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要防止“白色污染”,就不能使用塑料制品
B.工业上改用脱硫煤作燃料,就可减少“温室效应”
C.汽车数量的急剧增加,是造成酸雨增多的原因之一
D.废旧电池只要埋入土中,就能防止其对水源的污染
下表是某地的气候资料,据此回答23-24小题。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气温/℃ 10.3 11.2 12.7 14.1 16.5 19.3 21.3 21.8 20.3 17.1 13.5 11.3
降水/mm 86 82 80 54 40 40 19 45 38 82 109 93
23.判断该地的气候类型( )
A.温带季风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 D.地中海气候
24.下列大洲中,此气候类型分布最广的是( )
A.欧洲 B.大洋洲 C.南美洲 D.北美洲
25.气候受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地势等因素的影响。读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地终年炎热干燥 B.丙地终年高温多雨
C.丁地夏季盛行西北季风 D.四地纬度相同,气候类型相同
26.以下四个城市的年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中,没有位于亚洲的是( )
A. B.
C. D.
27.读等温线分布图,完成下题。
从图中获得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等温线分布情况可知,该地区位于南半球
B.图中等温线能反映由大洋中心向四周递减的规律
C.图中等温线不能反映世界气温随纬度变化的规律
D.同纬度的A、B两地,若此时该地区是冬季,A是陆地,B是海洋
塔布岛是群岛国汤加最大的岛屿,分布着全国70.5%的人口,大多住在用椰子树干和树叶盖成的椰树屋。该岛为珊瑚岛,地势低平,地表水易下渗,虽年平均降水量达1600-2200毫米,但地表无河流。读“汤加塔布岛地图”(左图)和当地特色民居“椰树屋”(右图),完成28-30小题。
28.椰树屋反映了汤加塔布岛( )
A.气候干旱 B.河网密布 C.地势陡峭 D.气候湿热
29.汤加塔布岛淡水资源不足的原因有( )
①人口多,用水量大 ②岛屿面积狭小 ③珊瑚岛,地表难蓄水 ④位于热带,降水量少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30.汤加人民可采取缓解水资源不足的措施是( )
A.大量向海外购买淡水 B.修建水库
C.挖水池造人工湖 D.大规模海水淡化
二、综合题:每题各20分,共40分。
31.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①、②、③、④四地中,年降水最丰富的是____地,年平均气温最低的是____地。
(2)A地是南美洲的____平原,气候类型是____(填气候名称);B地是非洲的____沙漠,气候类型是____(填气候名称);F地是亚洲的________高原,夏季气温明显低于周边地区,其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
(3)下图中A、B、C、D四地气候特点与图①、②、③、④数字代表的气候对应关系是:
A为____,B为____,C为____,D为____(均填数字代号)。E地是地中海气候,这种气候类型的特点是夏季____________,冬季____________。比较①和④两种气候类型的异同:相同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差异:___________________。
32.阅读下列资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含量不断增多造成的,温室气体中最主要的是二氧化碳。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讲话中指出,中国将力争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排出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被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为此,我国大力推进风能、核电等清洁能源建设。风力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利用风能发电可节约煤炭,石油等常规能源的使用。
材料二:中国风能分布图
材料三:2020年我国各省用电量统计图
(1)B是____海,D是____(填地形区)。
(2)C地位于我国____(季风区/非季风区),该地风电场发电量最大的季节是____,当地发电场的风叶朝向是____(填方向)。
(3)作为中学生,谈谈你在生活中为节能减排可以做哪些事情?
(4)分析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大力发展风力发电的原因。第二章 世界气候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C D C A D C A C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C B A A C D D C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D C D A A C D D B C
二、综合题:每题各 20 分,共 40 分。
31.(1)③ ①
(2)亚马孙 热带雨林气候 撒哈拉 热带沙漠气候 青藏 地形地势
(3) ③ ② ④ ① 高温少雨(或炎热干燥) 温和多雨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少雨(或雨热同期) 亚热带季风气候(或④)
冬季低温(或0 C以上)温带季风气候(或①)冬季寒冷(或0 C以下)
32.(1) 黄 青藏高原
(2)非季风区 冬季 西北
(3)①灯光照明尽量使用绿色节能灯具;②在外出行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工具;③减少一次性木筷的使用等等(言之有理即可)
(4)①常规能源短缺;②能源供求矛盾突出;③风能资源较丰富。